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通用6篇
一份引人入胜的教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一份优异的教案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重难点,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让幼儿喜欢识数,并对身边的数字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
2、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加深对数字1、2、3的识别。
3、能力目标:通过点数或心数判断物体的个数(1、2、3个)并能将实物或图片与等值的数字连线做朋友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
1、认识数字1、2、3
2、听懂别人谈话的内容。
教具准备:皮球1个,红花3朵,口杯3个,图片若干张,挂钩,数字卡,手机,录音等。
活动过程:
一、齐唱歌曲《找朋友》,并让小朋友说说你的朋友是谁?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识数兴趣。
1、教师接听电话,要求小朋友们安静听一听,是谁给老师打电话来了("喂,你好!请问你是谁?""什么?你是数字妈妈呀,找我有什么事?""数字宝宝要到我们幼儿园和小朋友玩,怎么玩呀?""让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们找朋友,可以呀!""那他们什么时候来?""现在就来了,在我们教室门口,还带了一些玩具,""好的,我现在就去迎接他们。")2、提问小朋友:刚才谁给来老师打电话了?谁要到我们教师来?他们要来干什么?那小朋友们敢不敢帮数字娃娃找朋友哇?(鼓励幼儿)3、迎接数字娃娃的到来。
1)、数字"1"娃娃进教室,放录音听他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数字娃娃'1',很高兴见到各位,今天我想请中班的小朋友帮我找朋友,因为我是'1',所以我只和表示'1个'的东东做朋友,记住了哟。"2)、迎接数字娃娃"2",听录音:"小朋友们好,今天我将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大家喜欢吗?你们帮我找朋友好不?凡是表示有'2个'物体都可以和我做朋友,知道了吗?"3)、数字娃娃"3"来了。听录音(不耐烦的语气)"真倒霉,数字1和数字2硬是拉我来和中班的小朋友做找朋友的游戏,他们那么小,谁会帮我数字3找朋友啊!不该来,真是不该来!"4、鼓励幼儿,听数字3说我们小,不能帮他找到朋友,小朋友们你敢不敢帮数字娃娃找朋友?那你知道数字1要找什么样的朋友?数字2呢?数字3呢?(再次明确目标)三、玩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1、通过出示数字娃娃带的玩具(一些实物),比如:2个口杯、3朵红花、1个皮球等让数字娃娃在其中找朋友,要引导幼儿把找朋友的结果说下来,如:1和1个皮球做朋友,2和2个口杯做朋友,3和3朵红花做朋友等。以此激发幼儿:看,刚才数字3小看我们说我们不能帮他找到朋友,这不,现在我们不是帮他找到朋友了嘛,看来我们中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2、用图片帮数字娃娃找朋友。(尽可能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展示的机会)3、连线找朋友。
1)、在黑板上摆三张图片,分别表示1、2、3,在图片的下面摆上与之不对应的数字娃娃,引导幼儿观察:现在数字娃娃能不能和他上面的这一幅图片做朋友?为什么?那他们的朋友分别在哪里?这是我们可以用一条线线把数字娃娃和他的朋友连起来,表示他们手拉手做朋友。(教师做示范)2)、将图片换一换,指名幼儿尝试给他们数字娃娃找朋友。
4、夸奖表现好的幼儿,今天大家真了不起,帮数字娃娃找了这么多的朋友,我代数字娃娃给你们说一声:谢谢小朋友!
四、拓展练习出示图片(上面画有4条小鱼)让小朋友们帮他找朋友,说一说为什么1、2、3都不是他的朋友呢?那谁会是他的朋友呢?今天数字4没来,说不定明天我们还要给数字4找朋友呢,小朋友们愿不愿意?今天就再见啦!拜拜!
活动反思:
学条件的限制这节课我们没能使用电子课件,但是孩子们通过多多的实物及图片能将他们各自表示的数字与数字娃娃1、2、3对上号,整个找朋友游戏的过程从实物开始,到图片,再到连线找朋友,难度在层层递进。用数字娃娃对中班小朋友的不信任做为小朋友们勇气与动力的源泉,到小朋友们为数字娃娃找到朋友的胜利结果,鼓舞孩子产生自信,挑战困难。所以我感觉这节课,不仅有数学知识,更深透了社会知识、健康知识,既有孩子说话听话能力的培养,更有孩子识数、对应等数学知识。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2
研究目的
1.在游戏和操作中了解物体的多少不受排列方法的影响,感知物体不同的空间排列顺序。
2.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共享游戏的快乐。
课 题
?它们一样多吗》
教学简况
1. 游戏:快乐大转盘。
游戏“快乐大转盘”导入,复习目测数群,激发活动兴趣。
2.游戏:是不是一样多。
介绍游戏玩法:教师出示画有多少不一样或一样多物体的卡片,幼儿快速判断,如果是一样多,就站立抱头,如果不是一样多,则蹲下抱膝。
幼儿游戏,慢慢加快速度,比比谁的反应最快。
3.请你跟我拍拍拍。
师拍手,幼儿倾听并跟拍。并数一数我们拍了几下手?变化节奏,再次拍手。小结:我们拍手的节奏不一样,但我们拍手的次数是一样多。
4.变花样。
师出示三张不一样排列方法的图画纸:你发现什么秘密?小结:它们的排列方法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有6朵小花。
师再次出示三张排列不一的图画纸:这里又藏了什么秘密呢?小结:这么多不一样排队的小花,但是它们都是有6朵。
5.雪花片变花样。
每个幼儿6个雪花片,请幼儿为这些雪花片排队。
提问:你们每个人有几个雪花片?你摆出了几个不一样的造型?小结:不管什么样的排列方法,它们的总数不会变,都是10个。
综合评语
本节课的设计以游戏导入,以身边熟悉的物体为载体,让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不受物体大小和排列顺序的影响,整个活动准备充分,层次分明,幼儿在活动中也基本掌握理解了数的守恒。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
2、巩固对红、绿色的认识,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
3、丰富认知经验和发展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鸡妈妈图片2幅、蛋宝宝若干、盘子若干
2、“开火车”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鸡妈妈的家
1、今天我们开火车到鸡妈妈家玩好吗?
幼儿听音乐做开火车的动作进活动室。
“火车到站了”幼儿坐在小椅子上。
2、“看这儿就是鸡妈妈的家,一共有几只鸡妈妈呀?”
带领幼儿数一数。
3、“今天这两只鸡妈妈真着急,他们的孩子蛋宝宝不见了,这可怎么办?”
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4、“我们一起帮他们找蛋宝宝吧!”
二、找寻、区分蛋宝宝
1、“我们把找到的蛋宝宝轻轻的放在盘子里,小心不要弄破了。”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头找寻蛋宝宝。
2、“看看,我找到了几个蛋宝宝呀?”
带领幼儿数一数。
3、“你找到了几个蛋宝宝呢?”孩子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4、“你们看看蛋宝宝长的一样吗?”(红色、绿色)
“猜猜红色的蛋宝宝是哪个鸡妈妈的孩子呢?”
5、小结:红色的蛋宝宝是红色鸡妈妈的孩子,绿色的蛋宝宝是绿色鸡妈妈的孩子。
“我们赶快把蛋宝宝送回家吧!”
三、鸡妈妈的礼物
1、“鸡妈妈找回了自己的宝宝,可开心了。他说:谢谢小朋友们,我送你们一件礼物吧。”
2、出示礼物:“看,这是红色鸡妈妈送我们的礼物,是什么呀?什么颜色的糖呢?”
(同上,出示绿色的糖)
3、“你喜欢吃什么颜色的.糖呢?”幼儿自由说一说。
4、选一颗喜欢的糖果尝一尝。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
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跟xx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活动反思:
生活中大部分幼儿对“大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幼儿分辨高和矮的区别,和‘大小”也有相似之处,因而有了先前的基础,并且涉及的知识面不是太广,再次实施起来就有些经验了。可万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幼儿所表露出来的现象却是比较笼统、模糊的。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个不同图形拼体形,感受平面图形的不同组合关系。
2、在操作活动中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感受创造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知识:认识了各种梯形,并能进行初步的分割;
教具:梯形分割开的图形7个;照相机;
学具:颜色相同的形状不同的图形人手一份(难:十个;中:8个;弱:6个)操作盒每人一个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多个图形拼图形。
难点:探索多种方法拼梯形
活动过程:
1、巩固认识图形
师:小猪搬新家了,但家里还缺一些梯形的装饰,猪妈妈让小猪去买几块回来,可是小猪却买错了,它买了哪些形状的材料呢?(出示图形,请幼儿说出图形名称,并比较与梯形的不同)
2、学习用各种图形拼梯形
师:东西买错了,但猪妈妈让小猪用这些图形拼梯形,小猪有困难想请小朋友帮忙,谁来试试?(请幼儿操作)
他用了哪些图形?拼出的图形是梯形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探索多种方法拼梯形. 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操作盒及操作材料,请幼儿尝试拼梯形的不同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拼的不同策略,并用相机记录。
4、交流与讨论
1)展示部分幼儿拼梯形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判断拼出的图形是否是梯形,由哪些图形拼出。
活动延伸:
请幼儿学习别人拼的方法,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拼出梯形。
活动反思:
学习梯形的组合是在分割的基础上,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守恒,同时也对幼儿的动手操作、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培养和锻炼。本次活动中,虽然对材料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幼儿在活动中困难较大,究其原因,我认为:首先对于很多幼儿,前期经验不足,如正方形、长方形的分割组合上,幼儿进行的不足,没有为这一活动打好基础。其次,活动中,所准备的图形颜色不统一,对幼儿拼摆有所干扰。因此,整个活动有些难度,一半的幼儿操作时困难较大,对此,下次活动可以考虑在拼图时加提示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自由拼摆,感受不同图形的组合。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0,准确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理解其表示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判断图形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图卡,三角形标记、数字10,背景图。
学具:幼儿用书画面23、看数字印点字、印比10少的点子纸卡。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目测图形的数量。
出示图一,“图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出示三角形标记,仔细看看松树是用几个三角形拼成的。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树顶上的一个大三角形是有4个小三角形拼出来的,大家一起数数树上一共有几个三角形,教师与幼儿一起点数。
(2)、认识数字10,理解所表示的饿实际意义
“10个三角形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10),教师在三角形的左边贴上数字10,10是由哪两个数字合起来的,谁在前,谁在后,
(3)、10可以表示10个三角形,还可以表示哪些东西?
(4)、小结:10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东西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计数
“小朋友在数图形时一定要仔细看,不能漏掉一个”
第三、第四组:看数印小动物
第五、第六、第七组:印比10少的点子
3、活动评价:向幼儿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以表扬鼓励幼儿的进步为主
活动反思:
本次教具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有重叠图形),因此,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正确判断数量,在幼儿能正确判断数量的基础上认识数字10,感知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由于活动前做了较好准备,因此,活动中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字10的实际意义有了正确的理解,活动效果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