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游戏教案6篇

时间:2024-12-29 11:36:17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的撰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有助于有效管理课堂时间,教案的制定应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以提升教学效果,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数学游戏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6篇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1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喜欢看童话书,喜欢听故事,却对数字和计数活动没有兴趣,这里我们就给家长介绍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贪吃虫。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为孩子设计了一群贪吃的毛毛虫,通过孩子对每只毛毛虫身体里所吃食物数量多少的判断,帮助孩子理解“多余”、“少于”和“一样多”的含义,并对7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进行正确的判断,为孩子日后进行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游戏一谁吃得多

游戏准备:和孩子一起将图1中的12只毛毛虫沿虚线逐一剪下。

游戏玩法

1.找出所吃食物数量多的毛毛虫。

家长随意指定一只图2中的毛毛虫,让孩子在已剪下的卡片中找出比这只毛毛虫吃的食物数量多的毛毛虫卡片。

指导语

一群刚刚吃饱的毛毛虫聚到了一起。

一只毛毛虫爬了出来,说:“我的食量最大,我是最能吃的,你们谁都比不过我。

”其他毛毛虫都不服气,大家提议比比看。

于是这只毛毛虫说:“谁比我吃得多,请你们站出来。

”这只毛毛虫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先在你的小卡片中找出说话的这只毛毛虫,然后再找出比它吃的食物数量多的其他的毛毛虫,摆在它的下面。

2.找出所吃食物数量少的毛毛虫。

家长随意指定一只图2中的毛毛虫,让孩子在已剪下的卡片中找出比这只毛毛虫吃的食物数量少的毛毛虫卡片。

指导语

这时又有一只毛毛虫说:“谁比我吃得少呢?请你们站出来。

”同样先在你的小卡片中,找出说话的这只毛毛虫,然后再找出比它吃的食物数量少的其他的毛毛虫,摆放在它的下面。

3.找出所吃食物数量一样多的毛毛虫。

家长随意指定一只图2中的毛毛虫,让孩子在已剪下的卡片中找出和这只毛毛虫吃的食物数量一样多的毛毛虫卡片。

指导语

一只毛毛虫说:“谁吃的和我一样多呢?快站出来吧。

”在你的小卡片中,找出说话的这只毛毛虫,然后再找出和它吃的食物数量一样多的其他的毛毛虫,摆在它的下面。

温馨提示

此部分游戏家长可与孩子重复进行,让孩子对7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进行熟练的判断。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一次找到所有的答案,不要急于提示孩子,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自己去发现。

游戏二谁最贪吃

游戏准备:将图1中的4张大嘴巴卡片沿虚线剪下。

游戏玩法

1.孩子逐个点数图3中每一对黄毛毛虫和绿毛毛虫所吃食物的数量,判断哪个虫子吃得多,就把大嘴巴卡片摆放在两张卡片中间,并且大嘴巴朝向数量多的一方。

指导语

毛毛虫们学会了一种判断谁贪吃的新方法,就是一个一个地数一数,谁吃的食物数量多,就是谁最贪吃,大嘴巴口就要朝着它放。

你想知道吃同样食物的两只毛毛虫谁更贪吃吗?现在请你来当裁判,谁吃得多,就把大嘴巴口朝向它摆放吧。

温馨提示

这部分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判断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用嘴巴卡片表示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引用“大嘴巴”卡片的目的是让孩子利用这种有特定意义的符号,将判断两组物体多少的结果表示出来,相当于数学中的“大于”和“小于”符号。

2.让孩子逐一找到图4中每一组的毛毛虫卡片和嘴巴卡片,并照样摆好,然后根据图中给出的数量关系找出相符合的所有毛毛虫卡片。

指导语:想一想问号处放哪几张毛毛虫卡片合适呢?

温馨提示

在玩法1中,让孩子判断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用大嘴巴卡片表示出哪个最多。

而玩法2的操作形式正好相反,先给定嘴巴卡片的方向和一张毛毛虫卡片,让孩子找出符合这种关系的所有毛毛虫卡片,孩子操作的时候需要转换思维方式,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求,让孩子找出一张或所有符合条件的毛毛虫卡片。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不要求他们认识规范的“>”、“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2、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并能认读。

活动重点: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

能根据数量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鼓(也可选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1副。

2、5以内数字卡片1套,小数字卡片两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敲敲拍拍,幼儿点数5以内的数量

1、出示鼓,教师分别敲1、2、3、4、5下,请幼儿仔细听,数一数每次鼓敲了几下。

2、幼儿根据鼓每次发出的声音次数拍手。即教师敲几下鼓,幼儿就拍几下手。

二、认认敲敲,区别数字5。

1、教师出示并介绍数字4和5。这是数字4,谁来忙敲4下鼓?这是数字5,请家把腿当鼓敲5下。

2、教师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5,幼儿轮流模仿敲鼓的声音和动作。

三、敲敲跳跳,幼儿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

1、我们听了鼓的`声音特别高兴,忍不住要站起来跳一跳。

2、教师敲几下鼓,你们就跳几下。鼓敲的重,你们就跳的高,鼓敲的轻,你们就跳的低,一边跳一边数一数跳了几下,跳得对不对。

3、教师随机出示15的数字卡片,请幼儿全体、小组、个别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跳一跳、说一说。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产生对图形认知的兴趣。

2.在认知、操作的基础上,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力、分类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复习了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森林、山、小溪、独木桥、儿童乐园大门模型,一幅图形组合画面的课件,不同颜色和不同大小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卡若干,榻榻米,工作盘。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难点:能够按相同图形的不同因素分类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故事情境讲述。

我是图形妈妈,我的家住在森林里,今天天气真正好,我要带宝宝出去玩,我们翻过了一座山,趟过一条小溪,走过了一座独木桥,看,来到了哪里了?(通过欣赏ppt,给幼儿创设儿童乐园的情境,使幼儿乐于参与其中,这也遵循了幼儿以直观的、具体的形象便于幼儿理解的年龄特征,给幼儿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2.看课件,找图形。

我的宝宝在哪里呀?引导孩子找出来,比如:小鸟的头和眼是什么形状的或者正方形在哪里。谢谢小朋友帮忙。图形宝宝排起了队伍,瞧!它们的队伍有什么规律,请小朋友看三角形从第一个往一个比一个怎么样?(大)我们完整说一遍:三角形是从小到大排列的,那么圆形宝宝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从大到小)

评析:通过从不同身上找图形,来复习基本的图形,并引导幼儿说出不同图形的主要特征,当幼儿找到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再次引导幼儿按不同图形的图形分类,同种图形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既复习了幼儿以前所学知识,又不露痕迹的渗透了本节活动的内容,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的知识点。

二、学习按图形的特征分类

1.按不同的图形分类。

图形宝宝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一座山角山,大家一起来钻山洞,我们看一下洞口有什么形状?三角形。还有什么形状的.?那么三角形的洞口应该让什么的图形宝宝进入呢?好,请小朋友从椅子下面取出第“1”个小包,其余的东西不要拿,过一会儿拿着“1”号包轻轻地走到洞口,不推不挤,注意安全,懂得谦让。把所有的图形宝宝送入洞口后拿着空包放回椅子下面坐下。

小结:我们来看看圆形洞口出来的应该是什么图形?三角形应该从哪个形状的洞口出来的?对不对?

评析:通过教师创设游戏,让幼儿初次对图形进行分类。在这个环节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操作包,这种材料的提供遵循了”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自己积极主动探索与操作才能习得。

2.按相同图形不同大小来分类。

图形宝宝钻出山洞继续往前走,哇!还有动物表演呢?动物张着嘴巴,还听到它们的肚子咕咕叫,这是怎么啦?(小动物们都饿了)那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喂喂它们)小朋友真有爱心,那小动物嘴巴是什么形状的?拿着大的三角形和小的三角形嘴巴的小动物,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状)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大的,小的)请小朋友拿出第“2”包图形,看清楚饼干的形状和大小再从小动物的嘴巴里放进去。不推不挤,注意安全,懂得谦让。

小结:我们看小兔子的嘴巴是大的三角形,它的肚子里应该是什么样的饼干?

评析:此环节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为幼儿增加了新的难度,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

3.按相同形状不同颜色来分类。

小动物们吃饱了继续表演节目,那么再去玩玩跷跷板吧,看跷跷板的座位有什么特点?座位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请拿出第“3”包图形走到跷跷板旁边。

小结:看看图形宝宝坐的座位对不对?

评析:这个环节对于能力强的和能力中等的幼儿能够达到目标,但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有一定的难度。

三、听音乐,找朋友,巩固按图形的特征分类

孩子们找朋友自由组合的游戏,引导幼儿分类可有一种相同因素、两种相同因素或多种相同因素分类。

评析:《纲要》指出:在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在这个游戏中,教师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设置了三种操作材料,能力弱的幼儿按一种因素分类,能力中等的幼儿按两种因素分类,能力强的幼儿可按多种因素分类。

活动延伸:

将不同的图形投放在益智区,再次供幼儿操作、练习。

层次一:提供按物体多种特征分类的材料。

层次二:提供按物体二或三种特征分类的材料。

层次二:提供按物体一种特征分类的材料。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图形分家"的操作活动,继续让幼儿学习按图形片的颜色或形状或大小等特征进行多次分类的方法。

2、发展幼儿观察比较、积极思维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分类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大转盘一个,图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儿:人手一份图形操作材料。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游戏法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二、基本部分(一)、初次尝试游戏"图形宝宝分家"1、 观察分类材料:看看盘子里有些什么?(有许多图形宝宝)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分家家"的游戏。

2、 交代游戏名称与规则:

师:图形的家在哪里?(处示盘子)分成几家?(两家)师:分的时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宝宝放一家,等一会儿把老师给你的图形宝宝分完,分好了取个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老师。3、 幼儿操作"给图形宝宝分家"。

4、 讨论:你们是怎么分的?

(请几位幼儿走上来,师帮其操作结果贴出来)和他一样的有没有?

小结:分家家,可以根据图形的颜色来分成两家,可以根据形状分成两家,还可以根据大小分成两家。你们还想再试一次吗?

(二)、再次尝试:

1、 要求:等一会儿分家家的时候要求不一样了,再取两个好听的名字,要和现在的名字不一样。

2、 幼儿操作提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样。

3、 讨论: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怎么分的?(请1-2名幼儿)请幼儿和旁边的幼儿相互讲讲自己分的结果。

(三)、提高尝试:游戏"大转盘"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好看的图形。(师分盘子)请你们用小眼睛看,谁的小眼睛亮?看看这些图形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形状、颜色、大小)1、 师:老师要和你们玩大转盘的游戏,我们要和电视里的叔叔阿姨一样看标记拿奖品,转盘上的针指向哪个图形,就请你拿一个和它一样的。我们先来试试:"快乐大转盘,大家一起玩。"看看,请你拿什么样的图形呀?(幼儿集体进行3-4次) 2、 进行比赛:看谁拿得又快又对?

3、 增加难度:看看这个转盘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哪些大,哪些小?

拿好了举在手里4、 比赛:四个人一个队,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个队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对,老师送你一朵小红花。(还要帮队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一下,有没有拿错的)反复尝试4-5遍。

(四)、教师组织幼儿看书上的图,完成练习。

三、结束部分师:今天我们玩了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和大转盘的游戏,你们还想玩吗?(告诉幼儿以后再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选取幼儿游戏中常玩的“圈圈”为题材,鼓励幼儿探索圈圈的不同玩法,进而练习边跳边转身的方法。而且对幼儿的运动能力有了一定的挑战性。整个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跳圈方法。但活动中只一对一传授幼儿转身办法,可以让幼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转身,加大幼儿转身跳的难度,让幼儿都试一下转身跳。活动中对于部分能力弱的幼儿还应加强指导。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数数”的乐趣,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够根据物品不同的呈现方式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

3、在“清点食物”的过程中学习封闭数数,获得封闭数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重点:

获得封闭数数的多种方法。

活动难点:

根据物品不同的呈现方式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记号笔、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图图家要请客,图图妈妈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我们来帮他们数一数吧!

二、清点食物

(一)数梨

1、数数。

图图家准备了多少梨招待客人?

2、老师数出来比你们多!(教师演示错误的`数数方法)我数的方法对吗?怎么不对?

小结:记住第一个数的,数一圈,数过的不要重复数。

(二)数苹果(10个苹果)。

1、图图妈妈还准备了许多苹果,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

2、图图妈妈准备了几个苹果?你是从哪个开始数的?

小结:找出最特别的作为第一个,开始数,数过的不要重复数。

(三)糖果

1、出示糖果,请你帮图图妈妈数数有多少颗糖。

2、请两个小朋友数数糖果罐里共有几颗糖,并让他们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数的。

3、验证:到底是几颗糖,一起来数数。

小结:没有特征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给他做上标记,然后开始数,第一个数过了不要重复数。

三、幼儿操作活动

(一)操作活动。

师:客人都快要来了,可是还有好多东西没数呢!请大家一起帮忙数一下吧!在数的时候,你可能会忘记哪个是你第一个数的,(出示做标记材料:超轻黏土、记号笔、印章)这些东西可以怎么用,就能让你记得第一个数的东西?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间相互交流数数的方法,学习一下别人的方法再数,数出的结果一样吗?

(二)交流。

师:一样的东西怎么数出来不一样的数量呢?请幼儿演示各自数数的方法。

答案揭晓:正确的数量在食物的下方,请撕开双面胶,看看,和你数出的数量一样吗?

四、情景——客人来了

师:“叮咚”门铃响了,客人们来了,看看有谁来做客了?总共来了几位客人?(10位)

师:10位客人,每样东西得准备几份呢?(10份)

师:看看,什么东西是正好10份的?什么东西是少10份的?再添上多少就变成10份了?

五、结束活动

今天你们帮了图图家一个大忙,现在,请你们带着这些好吃的东西分享给其他班里的小朋友吧!

活动延伸:

将材料投放到区角中供幼儿继续讨论、探索。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0”在自然数的概念是“没有”。

2、联系生活,让幼儿认识“0”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

1、蒙氏教具:纺锤棒箱、纺锤棒。

2、数字卡片;0-4各一个,豆子与数字的.量相等。

3、生活中与“0”有关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介绍自己

t:嘿嘿,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c:嘿嘿,你好,我叫xxx,我叫xxx。

二、认识“0”的意义。

1、认识纺锤棒与纺锤棒箱。

2、老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认识0表示没有。

3、教师小结:0表示没有。

三、游戏:0的游戏

1、抓豆子

玩法:请5名幼儿分别拿数字0-4,然后拿对应的豆子,拿到0的幼儿不拿豆子。

2、看谁听的准玩法:老师任意说:小朋友跳x下,幼儿跳相应的次数,跳错的取消游戏资格。

四、联系生活,让幼儿知道0的重要作用。

1、比较数字0、1、10,知道0不可以缺少。

2、认识紧急求救电话110、120,服务热线1001,知道0也不可以省略。

3、幼儿讲一讲,在哪儿还见过0。

4、请幼儿寻找生活中一些物品上的0,并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0。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