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5篇
写好作文是可以让老师对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好的作文都是我们在认真思考之后写出的,一定要认真明确自己的写作重点,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5篇,感谢您的参阅。
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篇1
我的爷爷,是一个怪人。他不喜欢城市中舒适的生活,却喜欢与土地打交道。为什么?长年我的心中都追求着答案。
爷爷有一头灰白的短发,黑黝黝的脸上由于长年风吹日晒而出现的老年斑,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好似一片片湖泊,长年劳作使他手上布满了老茧,背也驼了许多。爷爷不吸烟、不打麻将,只爱喝几口小酒,按理说,他应该会喜欢城市里清闲的生活。
后来,由于长期的劳作和饮食不规律,出现了高血压等一系列的病。姑妈趁机将他接到上海,一来是为了治病,二来是让爷爷放松放松,不要太劳累。
爷爷第一次到大城市,忽然有些不知所措,入云的摩天大楼,交错的高速公路,不息的人群车流,让他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姑妈将他领到家中,看着精致的家具,干净的地面,又是一阵迷糊。从医院看完病回来,坐在沙发上发呆发了半天,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想看电视吧,表弟要做作业;想看报纸吧,眼睛早就花了;想帮忙干家务吧,地面干净得都能反光;更不用说出去溜达了,天那么热,外面连一个人影都没有。爷爷只能在那小小的“监狱”中“面壁思过”。结果,还不到一个星期,爷爷就匆匆带着药回到了乡下,以后再让他去城里,他却再也不去了。
我曾经好奇的问爷爷:“城里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喜欢城里?”也许是姑妈在旁边,爷爷什么也没说,但目光中明显透出一丝厌倦。
直到从上海回来,我惊讶的发现先回来的爷爷眼中的厌倦早已消失,代替它的是一丝欣悦。屋前屋后的两块菜园被打理的井井有条。
爷爷站在门口,跟路过的村民开心的交谈着,望着爷爷,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不仅仅是农村自由,而是因为爷爷的根就在这儿,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在哪儿,他永远是属于土地的。
我低下头,看着脚下的土地,他们如此平易近人,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篇2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余尝疑乎此,今犹信。
那一日,萧萧暮雨倾天而向下,他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在滚滚河流前徘徊了很久,沉思了很久。身后金戈铁马的响声越来越大,本想回头,不料传来的消息却是夷陵焚毁。郢都陷落。他行定,纵身一跃,投进微凉的汨罗江。
合上书,我想曾经试图平步青云的三闾大夫一下变成面容枯槁的感怀诗人,不仅是自己未能展宏图志愿,更是这天下沧生被卷进了战火之中。原本一心为国的屈原,不再心系天下,这里面的原因,他也在汨罗江中找到了答案,据《离骚》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的肉体沉没换来了后代对他精神与文字的祭奠,他的形象在后世之人心中高大了起来,获得了新生。难道只有毁灭才能有新生?难道只有巨大的沉沦才有登上辉煌的曙光?
我收回思绪,想,这怕只是个无解的答案了吧。瞥了眼灯旁的日历和腕间走的飞快的表,默默哀叹。现处和平世界,不在乱世,虽没了屈原济沧生的壮志,却被济未来牵住了心。开学前写的种.种美好希望,如今只能用省略号回答,这难道是最终答案吗?
开学至现在已三周有余,每一日都不曾休息,时间被硬生生地当成48小时在用,效果却于预期截然相反。看到下发的作业都被批上了分数。好看点时告诉自己可能是运气好,而难看时就真的只有郁郁寡欢,紧握着笔刷刷订正,不想抬头。亦在听到旁边同学高呼“我全对”时,无声皱了皱眉,将手中的笔握的更紧。然而生活总是令人意想不到,迫于中考,物理老师来了一次模拟测验,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认为上了正轨的物理,却像只绣花枕头,轻轻一抛,棉絮便纷纷扬扬,可能这是唯一一次,我难受不是因为那扎人的成绩,而是无解且看似徒劳的努力。
晚自习回家,没了以往想要战斗的力量,颓成了一潭水,怔怔地盯着桌上的一堆书,很是嫌弃地将平时是若珍宝的它们移至了别处。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我摊开物理试卷,静下心来一步一步重新算,重新订正,竟发现许多题我都会订正,且能保证答案是对的。
月色入户,透过半开的窗帘感受月光若有若无的洗礼。不禁想到几千年前那位落魄的才子诗人是否趁着这月色独自举杯写诗忧心国事?他问天问地问苍茫浮世,最终有了答案,留给世人一部楚辞。我想,现在的我暂且没有那济天下的心,却有一颗济未来的梦,不再犹豫不决。我没有通天的本事,握紧手中的笔,不让它轻易松开即可。如今尘埃未定,那无解的答案稍稍改动一个数字便成了有解,并且这解不再是棉絮而是繁花。
不是只有毁灭才有新生,脱去一件名叫“颓废”的大衣,亦是一个崭新的有力量的灵魂。
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篇3
老徐是个小学语文老师,在二年级a班当班主任。
春天啊,多情又寂寞的浪子,总是要来撩拨万物的心弦。学校里粉红色的球兰绽开了裙摆,将阳光剪成一片片细小的影子,盆栽发出了嫩芽,生长得自在逍遥,恣意潇洒。半期考正在这个季节来临,老徐在讲台上正襟危坐,假意翻着语文卷子,用余光盯着下头的小崽子们,有的奋笔疾书,有的抓耳挠腮,碰上几个写着写着就合并成连体婴儿的,就大声咳嗽两下,惊得他们鸡飞狗跳、逃之夭夭。
这次的卷子挺难的,老徐想。有道特别的题目:冬至是什么?
铃声响了,老徐走进一排排课桌间,把学生们的“救命稻草”无情拔走,起身回了办公室,把一众哀嚎抛在身后。
卷子是年段统改,老徐负责的正是那道描述冬至的题目。戴上那副黑色方框眼镜,把厚厚的白色卷子在桌面上码好,从笔筒里抽出常用的红笔,然后打开打印出的参考答案:冬至是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其余答案不给分)。老徐怔了怔,又把标答看了一遍,没错,其余答案不给分。
老徐翻开了考卷,学生们稚嫩的笔迹在白纸上拙劣起舞:“冬至是要吃汤圆、喝羊肉汤的时候”,“冬至是一年中天黑得最早的一天”,“冬至是即将要开始下雪的日子”……老徐沉默地一页页翻过去,去找了出卷老师。
“不能改,与标准答案不符的一律算错。”
老徐回了办公室,一张张划上红字,只有很少几份是正确的,他看着那些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发言被触目惊心的“扣两分”束缚,严严实实地捆成一团,塞进了大海里最偏僻的角落,泡成湿淋淋皱巴巴的,异常可怜。
白纸衬得红叉异常鲜艳,铺满了孩子们从幼年到成年的长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发卷了。老徐班上的学生拿着卷子问他,为什么他们的答案算错。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有星星从天幕上坠落,哪都不喜欢待,偏偏找了这一个好去处。老徐让他们等等,他现在有事,晚点再回复。
老徐去走廊的角落里抽了根烟,一豆灯火把黑暗烫出了个小洞,球兰的花瓣回旋着飘落到他鞋边。烟头燃尽后,他回办公室用茶水漱口,而后走进教室,开始上课。
“我们应该遵循标准答案。”
第二天,老徐发现学校里发出嫩芽的盆栽被修剪过了,整齐划一地摆成一排,和文档里的复制粘贴很类似。老徐也不明白,看着就是不太舒服,他别过了头,匆匆向教室走去。
窗外的球兰开了又落,老徐也光荣升职,成了五年级a班的班主任。这天是半期考发卷子的日子,老徐正给学生们讲评说明文阅读:“这道题考察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我们看第二段的划线句,运用了大量详实的数据,所以说明方法应是列数据……”
有学生举手,老徐冲他点点头,示意他发问。学生站了起来,认真地说:“老师,标准答案上所写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虽然两种说法差不多,但我们应该遵循答案吧。”
老徐愣了一下,不由捏了捏手心,粉笔被猛然变大的力道折断了,白色的尘埃纷纷扬扬地落下,像是快要消失的,冬至的雪。
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篇4
禾下乘凉梦,一生永为“稻粱谋”。袁老,您一路走好。——题记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袁爷爷的一生与杂交水稻从未分离,那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稻穗仿佛是他的孩子。一辈子为了他们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让世界吃饱饭的功臣,平凡的瑰宝。袁隆平爷爷曾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先走了。袁爷爷,梦想尚未实现,您怎能以这样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爷爷,您常说自己有着七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更有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这么乐观的您,怎能不辞而别?
迈入耄耋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您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枥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牺牲了自己,满足了世界,任岁月变迁,任世事无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终有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身影不会消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现在我是多么不相信这句话,多么希望您与与世长辞的消息是个谣言。如风般来的快,去的也快,晶莹的泪花从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现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篇5
元宵白嫩、圆滑。还是那个样子,却没了那种味道。
那时舅爷总是在元宵节时给一大家子人摇元宵。在馅上蘸上水,在面粉里“滚”。像滚雪球那样,在馅外面包一层一层的面,长成一个极大的球,个头是市面上元宵的两倍。在大锅中煮出来,晶莹剔透,圆的像模子里刻出来的,馅是馅,面是面,中间绝对没有硬心。咬上一口,面能化在嘴里从不粘在牙上;馅也好吃,我尤其喜欢芝麻的,一粒是一粒,糖融在其中,甜而不腻。
元宵节不仅是要品味元宵,更是要品味过节的气氛,三家人围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虽然小孩很难进入话题中。但总还是被热闹温馨的气氛所吸纳。我总是一边吃元宵,一边听大人们叙旧。元宵吃上三四个就饱了,但还要再去盛,把肚子撑得溜圆。
殊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元宵节从生活中慢慢淡去了。电话铃声不再是家人打来约在一起吃饭了。也早已忘记了哪天是元宵节。晚上,妈妈带回来从街上买的元宵,煮着吃。它没有那种诱人的光彩了,灯光照在碗里,三个可怜的圆蛋,显得有些苍白。我和妈妈面对面坐着,都不说话,用筷子戳起元宵,塞进嘴里。虽是北京最著名的元宵品牌之一的元宵,但还是觉得其中的每一点柔软、每一点甜蜜都是生硬的,是没有色彩的。
忽然想起上个月过春节,在老家没吃上饺子,只是十几个乡亲和远亲聚在一起谈谈各自的生活,讲讲多年没见的想念。但身边却在无形中积孕着节日的气氛,这反而比一桌子饺子所带来的年味更鲜活、浓郁。
手中不由自主拿起电话,打给亲人们,不是为了元宵,而是为了聚在一起。两个舅爷都来了,还有弟弟、妹妹。很久没有一大家子聚在一起,看起来有些生疏,但家人之间总是有很多说不完的话。这天不是节日,但更像节日。我明白了为什么舅爷包的元宵更好吃,因为每一层面之间都裹挟着亲情的魔水。节日真正的意义不在于食物,而在于一个桥梁的作用,把常年不相聚的人们聚在一起。食物只是节日传承下来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传统。这就是为什么饺子元宵可以天天吃,但节日不能天天过。
各家的元宵散着热气,凝结着每个人的思念,汇聚在一起。我们,在那里相会。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第一次,但是比较难忘的第一次是很少的。我学包元宵就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从中我学到了做什麽事都要开动脑筋,并且要有耐心。
那天,妈妈把元宵粉加热水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把芝麻、糖和油拌成馅,就等着包了。我也把手洗的干干净净,准备包元宵。我想这是很简单的事,把馅放到面里一团不就包好了吗。
妈妈开始包元宵了。只见妈妈先把和好的元宵面揉成圆团,然后把它捏成扁圆的面片,再把馅放进去,用大拇指按在上面,边捏边转,最后把它团一下,这样一个又大又圆的元宵就包好了。我也照着妈妈的样子,把和好的面捏成圆片,放进芝麻衔馅包起来,可是我怎麽也包不到一起,面粘在我的手上,五指都张不开,馅弄得到处都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包好了一个元宵。仔细一看既不圆又不白,外面都是芝麻,简直不象样。妈妈笑着说;“这哪是元宵呀,倒像一个花球,一下锅非煮成一锅汤不可。”我又包了一个,还是不行。我对包元宵失去了信心,想洗手不干了。这时妈妈:对我说;“什麽事做起来都不那麽简单,包元宵也有窍门。我来教你。”妈妈一边包一边讲;用左手托着皮,把馅放在皮上,大拇指按着馅,另外四个指头把皮往一起拢,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帮助往一起团,最后收口捏紧,一个又大又圆又百的元宵就做好了。“你要多动一动脑子,不能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多练一练就会做了。”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又开始包起来,一个比一个包的好,越包越熟练,越有信心。不只不觉我包了十几个。我终于会包元宵了,我非常高兴。
妈妈开始煮元宵了,那有一个个圆溜溜的小东西在沸腾的水里跳来跳去,不断地翻滚,真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皮球在跳舞。十几分钟后元宵就上了我家的餐桌。看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我急不可待地夹起一个咬了一口,啊!里面的芝麻又香又甜,真好吃。特别是吃到我亲手包的元宵时,我的心怦怦直跳,真有些激动。
通过这次包元宵,我懂得了不管干什么事,只要动脑筋,下功夫,就没有办不到的事。
今年元宵节2月17日是元宵节。这天,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在学校里度过欢乐元宵节。
中午,我们举行元宵节班级主题活动。路尧和宋佳薇是主持人,为我们介绍元宵节由来。通过他们介绍,我知道: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就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复始,大地回春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接着,又有一些同学也为我们介绍元宵节传说和风俗,从他们口中我知道:在很久以前,凶猛野兽很多,到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在一起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被不知情猎人给射死。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传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女儿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人们。人们听说这个消息,吓得不知所措。过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个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放烟火。这样,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大家听都点头称赞,便去准备。到正月十五这天夜晚,天帝往下一瞧,看见人间一片红光,响声连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这样,以为是燃烧火焰,心中十分高兴。人们就这样保住自己生命和财产。为纪念这天,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我还解元宵节那天各地区风土人情,如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等等。通过他们介绍,我对元宵节认识更上一层楼。
晚上,我和妈妈在做汤圆。我学着妈妈样子,先用水把糯米粉调和,接着,搓成一个小圆球,然后,用手指在“小球”上戳一下,让“小球”上出现一个洞,再用猪油,白糖和黑芝麻做成馅儿,并装在汤圆里,最后把汤圆搓圆,一个汤圆就做好。我又按照这个汤圆做许多汤圆。开始下汤圆,先把水烧开,等水沸腾之后,再把汤圆放进水里,过一会儿,汤圆煮熟,我赶紧把汤圆捞起来放进嘴里使劲一咬。啊!太好吃!甜甜味道在我嘴中回味,让我久久不能忘记。
我喜欢元宵节,更喜欢元宵节温馨气氛。我希望自己对元宵节有更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