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讲作文8篇
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文学品味和创作能力,优秀的作文是我们展示语言艺术和修辞技巧的最佳方式,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叶圣陶讲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叶圣陶讲作文篇1
敬爱的叶爷爷:
您好!
我是叶圣陶实验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
我知道,我们学校原名“甪直小学”,是您离开我们后,人们为了纪念您,把学校更名为“叶圣陶实验小学”。学校教学楼前还有您的塑像。每天同学们围着您的塑像瞻仰您,您那充满慈爱的眼睛也亲切地注视着我们,好像在对我们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真幸福啊!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哦。”
这里是您教育生涯的发源地,您在这里进行了教学改革,创办了生生农场。听爷爷奶奶说,你在这里教书“爱生如爱子”。
叶爷爷,我们在学校里的生活十分幸福。高大宽敞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翠绿的小竹林里鸟语花香,假山边荷花池里可爱的小金鱼在悠闲地游来游去。宽阔的操场上,同学们在欢快地运动、游戏……老师们十分关心我们。我给您讲讲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吧。
一天,我在家里摔了一跤。由于不能走,到了学校,只能坐在座位上。下午,我去上厕所,一名同学突然从我后面撞了过来,我摔倒在地。顿时,一阵疼痛袭来,伤口流出了好多血。我忍住没有哭,因为我是少先队员,少先队员是不应该为一点小事而哭的。这时,一位同学看见我摔倒了,连忙把我扶起来,朝办公室走去。老师轻轻地为我消毒擦药,安慰我,鼓励我。那位同学也拉着我的手说:“别怕!别怕!”我体会到了老师的关爱,体会到了友谊的温暖,慢慢地,伤口也不觉得痛了。如今,每当我看到腿上的疤痕,就有股暖流流向我的心田。这可不是一道普通的疤,是一道充满关爱、友谊的疤。那道疤,令我难忘。
叶爷爷,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各种高科技产品都应运而生。现在我们老师都用上多媒体教学了,上课更生动有趣,同学们注意力更集中了。等我长大后,我一定要发明时光机,接您到现代来,到您牵挂的地方——叶圣陶实验小学来。让您亲眼看到同学们脸上幸福快乐的笑容,亲耳听见同学们欢快的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叶爷爷,上次您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到我们学校来了,他们看到了我们学校的巨大变化。如果您来了,看着眼前美丽的校园,看着一张张老师、同学金灿灿的奖状,您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的!因为您的心血没有白费,老师和同学们都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叶爷爷,请放心!我们会牢记您的教导,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叶爷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
此致
敬礼!
程可??
叶圣陶讲作文篇2
他,远看,似铁塔一般矗立在远方;近看,长得浓眉大眼,若皮肤再黑点就可以穿越回去当张飞了。虽说可以当张飞,却也只是有张飞的外表而已,张飞那声震天地、退万人之敌的气势他却是没有的,不仅没有,而且性格温柔地令人难以置信。他不会一生气就怒目圆睁似铜铃,声如巨雷似龙吟。实际上,我就没有见过他真正生过气,这种脾气好的人,好的有些不正常;这种平静温和,待人和气的性格真是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他的另一种习惯,就更让人印象深刻却又不敢恭维。
他好读书,嗜读书,勤读书,立志于读书,极少有不明白之处,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他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作诗更是轻车熟路。说到这,我却无一丝敬佩之情,为什么?他虽然学富五车,却有一缺点,那就是爱出风头。不信你看:历史课上,老师一讲起历史典故,他看似面目平静却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站起来讲时绘声绘色,眉飞色舞,罢了脸上流露出一副“嘚瑟”的模样,大有恃才傲物之态!一次如此就罢了,他每天不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就浑身不舒服。
好出风头、性格温和、才华横溢是他的标签,至于是谁,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了吧!
叶圣陶讲作文篇3
几乎每一个早上,大家刚醒来,老二总是清醒地比别人慢,等到灯开了,她才缓缓地从床上爬起。这一起得不完全,有时还要缓一缓:半盖着被子,披头散发,面如死灰。与她平时那“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样子截然不同。过了好一会,她才缓过劲来,直挺挺地坐在床上,迷迷瞪瞪地看一眼表,如果时间尚早,她会继续睡下去;如果起床晚了的话,就动作很快地整理床铺。有时她也会起的比谁都要早,早早整理好东西坐在床上便高枕无忧。一旦到了休息时间,她则入睡得比谁都快,在我们仍未睡着时,她早已安然入睡。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中午,她仍是睡得很快且熟。一个午休她都保持着一个睡姿:躺在床上是种站姿,从头到尾没有翻过身,双手放在身前,一幅十足礼仪小姐的派头。因此,在我们宿舍也流传开了老二“礼仪小姐”的称号。
老二时二慵懒,时而勤奋,让我十分郁闷,什么时候才能轮到她来叫我们起床呢?这仿佛永远是一个不定数。但已知的是,每当有任务或是做卫生时总是她很快醒来,以至于我们惊讶于她的异常,不过现在见多了,早已见怪不怪了。
叶圣陶讲作文篇4
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当时是丁卯年除夕,我心里罩上了一层悲凉。
孔老夫子对“躬行君子”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但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因此,我常对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听吕叔湘先生说,他有一次进叶圣陶先生的屋里,见叶圣陶先生正执笔写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描一篇文章的标点。这次他受了教育,写标点不敢草率了事。
叶圣陶先生刚到北方时,与各地的人说南腔北调话,但写文章坚持用普通话。好几次他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最初只提商酌的意见,他让我不必客气,直接改上。可他却不放弃客气,他认为几处可不改,就亲自来问我行不行。我当然同意,表示不用再来问我,但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做主的是我。
叶圣陶先生在文风方面重视“简洁”,他说写成文章给别人看,人家若删一两个字而意不变,就证明你不行。此外,叶圣陶先生发现“做”和“作”分工不明,他认为这不该,最终商讨出“行动”义用作“做”,“充当”义用“作”,只有历史悠久的如“作文”不变。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现在,我常想起他的业绩、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主张时深重的苦心。
叶圣陶讲作文篇5
1981年的第20期《中国青年》发表了一篇调查摘要《来自中学生的呼声》,杂志社特地请叶圣陶就此发表意见。87岁高龄的叶老视力极度衰退,就让家里人念给他听,念者的声音越来越哽咽,叶老也越听越气闷难受,他便写下了《我呼吁》一文,叶老说:“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未来。
中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已经喘不过气来了,解救他们已经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恳请大家切勿等闲视之。”升学率不是评判教育的惟一标准。如果说这是气闷之余所写,对一个又一个的部门或行业的“请求”和提出自己的愿望的话,那么,一个多月后的教育部座谈会上,叶老就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在《还要呼吁》一文中记录了这次发言的内容。对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他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端正教育思想,二是改进教学方法。1982年12月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常委会上,叶老作了题为《知识分子何以自处》的讲话,讲话中在提了关于教育的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办教育?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教育这个词儿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之后,又问“你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判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又是什么理由呢?”
在《知识分子何以自处?》发表之后的第四天,叶老写了《作文与做人》一篇短文,他说:“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他举例子说,要是一位考生在高考作文里写得头头是道,如果离开考场挤上公共汽车就抢着靠窗坐下,对一位站在面前的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视而不见,那么作文当给零分,“在公共汽车上给不给老太太让座,这才是真正的考试,他一分也得不到”。叶老的话,针对的是当时的高考,对当今的高考甚至教育也是针针见血。
此刻,面前正摆放着这样一本朴实无华的书籍。淡黄色雅致的封面底色上,呈现着一行庄重的黑色字体《叶圣陶教育名篇》,右下方淡赭的松树水墨画若隐若现,仿佛大师用他的教育精神正向吾辈谆谆教诲着教育的真谛。
可以说,大师是一座山,也是一扇窗,他代表着一个时期教育和教学的制高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永恒的历史长河中,大师永远是我们敬仰的高度,更是汲取“营养”的不竭甘泉。阅读大师,追寻大师的足迹,用心聆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称职的种植家栽培植物,虽不能增加植物的可能性,却能渐渐改良那不良的遗传性和环境。不称职的种植家非但不能改良遗传性和环境,反而阻遏可能性,那么植物就糟糕了。如今把植物比做小学生,小学教师便是个种植家。栽培小学生有效没有效,只有他负责任。
——选自《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
“教育与人生的关系:以教育认识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
——选自《教育与人生》
“通常说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为贵。“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足以为受教者的模范。
——选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儿童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小学教师要从各方面给他们好的影响,是他们往后升学或者就业都得到好处,一辈子立身处世都得到好处,这是多么重要的工作。”
——选自《小学教师的工作》
诸如此类的一句句至理名言,如珍珠般散落在一篇篇文章和一次次演讲里。就在这点点滴滴中,大师用浅显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道理,用易懂的论述揭示了教育的真相。让星星之火闪耀成横跨时空的教育恒光,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我们。
大师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市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依然深刻与前瞻,如大家所熟知的“教是为了不教”、“知行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叶圣陶一生写了很多关于教育的文章,进行了多场关于教育的演讲。
阅读大师,我不仅在教育思想上得到陶冶,而且在人格魅力上也得以熏陶。在《假如我当教师》的文章中,他说:“我决不‘外慕徙业’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质的环境使我安于其业。”实实在在的话语,彰显出大师率性的人格魅力——教师就是凡夫俗子,教师也要生活。不像现在的一些“名师”,把“爱”与“奉献”唱得老高,仿佛自己是那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知道他对他的亲人是不是也唱“我拿什么献给你,我的爱人?”
细细品味,每一篇都让我有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如在第一辑,叶老主要讲的是教育方面的思考,读来发人深省。叶老在《假如我当老师》有这么一段话“我如果是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道出了教育成功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
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我这才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有人说,一个教育者缺什么都可以在实践中慢慢弥补,唯有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心中无“爱心”的人,必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第二辑,叶老把目光投向了教学。在《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中,叶老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认,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了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学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我想,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叶老的话给了我们启示,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反观现在的某些公开课,教师“声光电”齐上阵,“说演唱”同登场,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晕头转向,但只见“老师费尽心机地教”,却很少见“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尝试学”,不是显得可叹可笑吗?
读完全书,心中油然而生很多感慨。说实话,阅读大师,仰望大师的背影,虽然大师已经远去许多年,但思想仍然熠熠生辉,对现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愿追寻着大师的足迹,在教育教学上尽我绵薄之力。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再想想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陶行知的这种教学思想不正是为我们指出了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具体方法?老师把“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实际上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了教学的活动,强调了教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手续程序在过程中学习,学生自然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失败、成功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最终掌握学习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伴随着学生学习的价值观。
再想想在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教师把“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这正是体现了教师引导作用、指导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是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
叶圣陶讲作文篇6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对于他的每项职务都十分认真,并且他认为他只有:编辑,这一个工作。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叶圣陶曾这么说过。对他来说编辑不再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一种职业,并且不是一种轻松的职业,虽然如此,但他却对这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认真。
在1930年底,叶圣陶辞去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卡是在开明书店编辑中文书藉和儿童故事书。他每次都会认认真真地检查所有的文字,他觉得粗心是不允许的,他认为编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编辑是叶圣陶终生的职业,他一生致力于编辑于出版。
再看日过程中,他必须远离战争,离开他的开明书店。叶圣陶就和他的家人依依不舍的移居到了乐山。在国立武汉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他虽然身在国立武汉大学,但他从来就没有忘记他的编辑工作。1946年,战争结束后,他连忙赶回上海开明书店,继续编辑他的杂志《中学生》。
叶圣陶还在当编辑的过程中,得过许多荣誉,还发表过许多长,短篇小说:《倪焕之》《线下》《隔膜》等,都是他的作品。对他来说“认真”两字是他毕生的追求,他一生认真,他是一个最认真的作家,也是一个最认真的编辑!
叶圣陶讲作文篇7
每当我听到“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首歌时,总会紧紧握住胸前的红领巾,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我很小的时候,就非常羡慕那些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当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第一次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时,我激动极了,眼睛睁得大大的,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姐姐给我戴上那鲜艳的红领巾,我的心猛烈地一颤,我明白:这一刻,我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
当我入队后,每当看见胸前那飘扬的鲜艳红领巾,我常常会问老师:“红领巾为什么这么红啊?”老师总会这样回答我:“因为它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是五星红旗的一角。”
我听得半懂半疑,总是不太明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新中国是革命烈士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既然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那么它也象征着革命烈士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精神。因此,我总会戴着红领巾玩耍,戴着红领巾写字,戴着红领巾上课......红领巾是我的.荣誉。每当看到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我的胸前——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是多么幸运!多么自豪!!多么光荣!!!我要倍加珍惜。
每当星期一升旗仪式放国歌的时候,我们都会肃立,仰头瞻仰着五星红旗,鲜艳的红领巾在我的胸前飘扬,它仿佛散发出一种特别的气质,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出生在这样的国家是多么幸运!多么自豪!!多么光荣!!!
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继承并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和坚强不屈的精神!让光明照亮祖国!想到这里,我总会紧紧地握住胸前的红领巾......
叶圣陶讲作文篇8
叶圣陶先生:
您好!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到您的作品,那是在小学的课堂里,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对您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深深的喜欢上了您的作品,遗憾的是小学的这篇课文时间久了也记不太清楚了,书本里大概说的是,小孩玩时捕捉了一只蜻蜓,您恰巧路过给孩子们说了蜻蜓对我们的益处,还叫他们保护好昆虫。
叶圣陶先生一定是经历过很多磨难吧?才会发展成为现在著名的作家吧,也许是创作灵感的问题,也许是家庭有所困难,也许是身体上的状况,也许叶圣陶先生您经历过比这还棘手的问题吧?呵呵!也许只是您的小读者对您这个大作家深深的好奇吧!
初二那年,我读过您的一本课外书《稻草人》我也比较喜欢,一本书只说了一个故事,我却爱不释手。
看《皇帝的新装》时,面对皇帝穿着“华丽”的衣服走在路上,小孩的话并没有皇帝的高傲的头低下,尽然皇帝透明的衣服从此就不脱了,我读这时觉得很滑稽又想皇帝国民有这样的皇帝百姓过的肯定很苦吧?还有我最最喜欢的是《大嗓门》这个短篇小说,因为我感觉这个大嗓门跟我们现在社会有着一样的感觉不管年老,年少,男孩,女孩都不矜持,有什么话都尽情的使用她们的大嗓门,哈哈!这个故事使得婴儿,老婆婆和女郎都来找它,劝它,叫它了,可第二天又叫了起来,把婴儿的母亲叫走了,把老婆婆的老伴叫走了,把女郎的少年变走了,这真是让人很气愤呀!
叶圣陶先生对您的作品我读过很多,也都非常喜欢,我想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一定还会读更多你的作品。
此致
敬礼
您的读者:刘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