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课教案参考6篇
教案的撰写需要教师对课程进度有清晰的认识,以便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间,大家在写教案时,通常会使用模板,但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故事课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故事课教案篇1
设计意图:
?龟兔赛跑》是一个传统精典故事,大人孩子都比较熟悉,乌龟和兔子本是两种奔跑速度反差极大的动物,它主要通过慢者取胜的故事情节,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不要骄傲自满,同时肯定了做事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在这个故事原型基础上我提出“乌龟和兔子假如进行第二次赛跑,它们的结果会怎样呢?”引发幼儿创编的兴趣,目的在于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编编、讲讲,从而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情境和交流中合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
2、 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结尾得出不同的道理,并以此教育幼儿。
活动准备:
?龟兔赛跑》课件;每个幼儿桌面学具乌龟和兔子各一个,不同的故事背景图每人一套供幼儿自由选择;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电脑课件师生共同欣赏故事《龟兔赛跑》。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名字叫《龟兔赛跑》。
2、看后讨论:“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尝试着创编故事。
1、师“今天,乌龟和兔子要进行第二次赛跑,你们想想结果会怎样?”引导幼儿讨论有几种可能性(依然是乌龟赢;兔子赢;它俩并列第一名)。
2、出示几个不同情境,让
幼儿自由选择并尝试着创编故事《新龟兔赛跑》。
情境:a、兔子在半路上又贪睡了;
b、途中有一条小河;
c、比赛一路是下坡。
引导幼儿:你想编一个什么结果的'故事,什么原因才能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要求幼儿想想,然后选择其中一个合适的故事情境,也可以自己想出其它的情境,操作学具编出合理的故事情节。教师巡回倾听,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从而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三、请幼儿把编好的故事讲给全班小朋友听。
逐一到展示台前边操作边讲述,鼓励幼儿自然大方,并用上一些好听的词语。每个故事讲完后让大家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结果有不同的教育意义)。
活动延伸:
教师将幼儿创编的故事制作成动画片,编成系列《新龟兔赛跑》播放,让小朋友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鼓励幼儿在语言活动区继续创编。
创编的故事参介:(仅提供几种)
选择情境a:(1)兔子跑到半路又觉得困了,心想今天我只休息一小会儿,没想到等醒兔子又早已没了影,结果又是乌龟得了第一名。 (2)、兔子跑到半路又睡着了,当乌龟赶上它时大声喊:“兔子快醒醒。”兔子不好意思红着脸说:“我又贪睡了。”它和乌龟手拉手一起跑到了终点。
选择情境b:(1)它俩跑着跑着,前面出现了一条河,乌龟游过河先到达了终点,而兔子始终过不了河。 (2)乌龟和兔子跑着跑着,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乌龟说:“我驮你过河吧。”过了河兔子说:“我拉着你,这样能快一点。”结果它俩一同到达了终点。
选择情境c:(1)、它们一路下坡,兔子前腿短,后腿长,不适合走下坡路,因此跑的很慢。而乌龟把四肢缩进硬壳里,骨碌骨碌滚了下去,先到了终点。 (2)、兔子前腿短,走下坡路很不方便,它动脑筋想出个好办法,它让乌龟把四肢缩进壳里,它把前腿搭在硬壳上,后腿用力一蹬,推着乌龟向前跑去,结果它俩一同到达了终点。
点评:创编故事对幼儿来讲有一定难度,教师能根据传统故事《龟兔赛跑》提出“假如乌龟和兔子进行第二次赛跑结果会怎样?”引起幼儿创编的兴趣,并根
据幼儿想象力丰富,但无目的性的特点,提供了几个情境,引导幼儿去合理想象。同时能让幼儿在操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创编出的不同情节的故事和得出的不同道理对幼儿进行教育。整个活动设计能遵循《纲要》精神,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讲述,让其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想象力。
幼儿园故事课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报纸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读报物品,从报纸中可以从中获取很多知识与新闻,生活中废旧的旧报纸被人丢弃在垃圾箱里,有的报纸堆积在家中的角落里, 不会引起孩子们的注意,那么旧报纸是否真的没有用了呢?在幼儿园中经常会用到废旧的报纸擦玻璃、制作成体育器械应用到生活中,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旧的报纸可以给孩子们做游戏、作画,生活中还可以用来擦窗户、包物品、做台布、垫桌子还是垫湿地等等,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又能从小培养幼儿减少浪费、节约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2.让幼儿知道看过的旧报纸还有多种用途,培养幼儿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意识。
3.丰富词汇“丢弃”“信箱”“清晨”“急促”。
活动准备
1.用纸折成的帽子(帽子上用其他物品装饰好)。
2.布置“娃娃家”背景,有椅子、桌子、垃圾箱等。
3.课前丰富幼儿的`知识:报纸与人们生活分不开,是精神食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报纸帽子引出故事,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老师戴着用报纸折成的帽子:“小朋友,你们看我今天戴了一项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
2.“我有一个故事,是讲报纸先生的,你们想听吗?”二、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一)老师讲述《报纸先生的故事》(附后),讲完提问:
1.刚才你们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
2.故事是讲谁的?还有谁?
(二)老师再次讲述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知道看过的报纸还可以有很多用途。
关键性提问:
1.奶奶把报纸先生放在一旁,报纸先生怎样想的呢?
2.报纸先生为什么喜欢奶奶?为什么不喜欢小红?
(三)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并请几名幼儿做情景性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三、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懂得节约
1.看过的报纸,还可以做许多事情。如果你是小红,你会用报纸做什么事情呢?请你帮小红想一想。
2.幼儿自由讨论。
3.幼儿讲述报纸的多种用途。
4.平时我们在家里,也要向谁学习?如果看到爸爸妈妈将报纸扔掉,我们该怎么样做呢?
活动延伸
幼儿园故事课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二、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2、精读《自相矛盾》。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
生:听过或没有。
师:有人听过。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
(生回答)
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茅) 盾 楚 锐 戳”
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生思索)盾呢?(生思索)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盾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遮挡提防兵器。
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字“戳”,这是一个动词,同学们你们能做做戳的'动作吗?
生拿出笔纸。让他们听指令做动作。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同时讲解并板书
戳不穿→→矛 不锐利
戳得穿→→矛 很锐利
盾很坚固 盾不坚固
师: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夸奖他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用∽∽∽画出。
生找到后请生朗读。
师:你们注意到楚国人说此话时的提示语了吗?
突出“夸口”一词,夸口是说大话的意思。让生再读一遍,注意读出“夸口”的语气。
师:听了楚国人的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看出了这个楚国人的破绽。其实看穿他的不止我们同学,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问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由生读出路人的话。
师:那路人问完之后,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请一大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个楚国人的神态?
生:张口结舌。
重点讲“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了。
师:这里的“张口结舌”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生:瞠目结舌 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
师:到这里,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师:现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师:最后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a同学当楚国人,b同学做路人,其他的同学读旁白。
3、引读导悟《滥竽充数》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竽 腮 俸禄 奏
开火车读,讲生字词读及写的时候的注意点,齐读,组词扩词
(2)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
小黑板上的问题是:
①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他为什么要充数?
③他为什么能充数?
④他充数的结果如何
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①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②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
③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
重点讲“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师:这里的居然能换个词吗?
生:竟然。
师:从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骗人,不该得到俸禄。
④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湣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
师: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
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
生: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在黑板上写出寓意。
4、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
(1)仔细体会我们所学的两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2)搜集与我们课文类似的成语故事
(3)搜集成语包括除了四个字以外的三个字,七个字等字数不等的成语。
幼儿园故事课教案篇4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住在树林里的老奶奶为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一个个全包进了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了……
(二)主题分析 通过讲述老奶奶把故事包进粽子里,然后再寻找吃了会讲故事的孩子的曲折经历,引发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同时激发起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
(三)情节分析 密密的树林里有一座房子,里面住着谁呢?一位躺在床上、头上敷着毛巾的老奶奶进入了小读者的视线:啊,住在里面的老奶奶病了!小读者是否很担心呢?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出现在屋外,她的病好了,可是她拿着白米和叶子做什么呢?
小动物们都来吃包着故事的粽子,可是“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不同小动物的叫声一定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发了焦虑:松鼠、狐狸、百灵鸟……它们不会说话!
于是小动物们找到了会说话的小姑娘,并动脑筋把她带到了老奶奶家,小读者的焦虑此时可以放下一半了。看,小姑娘吃了香喷喷的粽子,给大家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小读者一定也很想听听吧!
(四)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老奶奶胖胖的身体、自自的头发、围着围裙,除了生病的那幅画面,都是笑眯眯的、慈祥的表情,让人一看就觉得很亲切。
故事中每个小动物的出现大都是笑眯眯、可爱的样子,温顺的性格一览无余。而在找不回小姑娘的那刻,每个小动物的眉毛纠结、嘴角下垂,显露出它们的苦恼。
小姑娘慌张、惊讶、开心的表情变化,正是她对“粽子里的故事”从不知道到了解的心理转变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画面的色彩明亮,大片黄黄的、橘色的暖色基调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温暖、祥和的气息,凸显了故事的主题。
在构图上,作者运用了大片的、简单的背景来烘托人物和主题,使得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十分清晰,突出了故事所要表现的主要情节。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图画书中老奶奶的发髻、褂子和布鞋,小姑娘的朝天辫、花棉袄配小绿裤的服饰打扮,还有小背篓、小陶盆以及溪边淘米、洗粽叶的画面……这些细节的刻画与故事的主线“粽子”串连起来,展现出
浓浓的民俗韵味。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的文字优美,娓娓道来,其中也不乏跌宕的情节,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这句话反反复复,贯穿整个故事,使小读者读上去既琅琅上口,又充分表达了老奶奶的美好心愿。
“粽叶”和“粽米”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出现的词汇,但加上了“又青又香”和“又圆又白”这两对形容词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采、洗、包、吃、讲”这五个动词将整个故事的情节串连起来:采粽叶――洗粽米――包粽子――吃粽子――讲故事。
象声词“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的出现既表现了不同动物的叫声,同时也使得整个故事更具童趣。
二、活动设计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
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2、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4、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出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孩子们见过粽子、吃过粽子,但不了解粽子。包粽子、吃粽子作为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以故事主要线索的形式出现,更易于为孩子接受和理解。怎样
包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结合“我是中国人”的大班主题,《粽子里的故事》将引发二场孩子们关于“粽子”的大讨论以及“端午”热。
2、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能学说老奶奶的心愿。
(2)了解一些端午节的习俗,和朋友一起品尝粽子,分享节日的快乐。
3、活动准备 镑图画书、ppt课件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粽子图片
不同馅料的粽子若干,餐刀、水果叉若干
4、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一(播放课件。)你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出示图片。)你还看到过怎样的粽子?
一听说过粽子里的故事吗?
(2)讲述故事
①完整讲述: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
一谁吃了粽子?最后谁会讲故事?
一粽子里包着的到底是什么?
幼儿园故事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养成勤劳、勇敢、团结的美德。
2、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环境创设
vcd
重点与难点
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尝试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t:在一个遥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位猪妈妈和她的三只可爱的小猪。一天晚上,吃过晚饭,猪妈妈把孩子们
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等你们盖好自己的房后就搬出去住吧。”
二、观看vcd
1、三只小猪各自有什么本领?三只小猪造得房子有什么不同?
2、大灰狼怎样推倒老大、老二的房子?
3、为什么推不倒老三的房子?
4、三只小猪用什么办法对付大灰狼的?
5、你们想像哪只小猪学习?为什么?
师:在老三身上具有勤劳、勇敢、团结的美德。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他一样。
三、故事表演
熟悉故事后,孩子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猪妈妈、老大、老二、老三、大会狼)
幼儿园故事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丰富相应词汇:孤单、蹦蹦跳跳。
2、能大胆运用有礼貌的语言拒绝别人。
3、活动中感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立体动物图片:小鸭、小兔、小猫、青蛙。指偶:鸡、猪、狗、猴、鸭、青蛙、乌龟、牛等。
活动过程:
一、理解故事,学习动物之间的对话
1、讲述故事理解词:孤单
2、分别出示小兔、小猫,讨论:小鸭请它们到池塘里玩,它们该怎么说?学习词:蹦蹦跳跳
3、出示小青蛙,讨论:青蛙会和小鸭在池塘里玩吗?为什么?
4、小结:小兔小猫因为不会游泳,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但是他们能有礼貌的拒绝小鸭。
二、迁移运用,学习有礼貌的拒绝别人
1、扩展故事,引导幼儿对话
青蛙和小鸭玩了一会去捉害虫了,小鸭子又是一个人在池塘里游呀游:“哎,好孤单,真没劲。”谁来了?它会和小鸭一起在池塘里玩吗?
2、引导幼儿戴上指偶,与小鸭对话请小朋友看看,想想,你的动物朋友能和小鸭在池塘里游泳吗?怎么对小鸭说。
3、交流:刚才没有到池塘里和小鸭一起游泳的是谁?怎么跟小鸭说的?
4、小结:小鸭找到了很多有礼貌的朋友,心里非常快乐。
三、游戏活动,感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你想和别的动物做朋友吗?
引导幼儿与别的小朋友有礼貌的相互交换指偶。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不能答应别人的时候,也要用有礼貌的话告诉他,这样我们就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不能答应别人时,要有礼貌的拒绝。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动画很感兴趣,故将此活动的内容设计成flas*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活动开始,我先将一幅不高兴的小鸭子图片呈现在幼儿面前,果不其然,幼儿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了过来,顺势让幼儿想一想小鸭子为什么不高兴呢?"它找不到妈妈了。""小鸭子迷路了。""小鸭子想到不高兴的事情了……"孩子们的答案总是让我眼前一亮。听完孩子的答案后,引入活动主体部分,继续和孩子一起欣赏flas*。我先后播放了故事中的小动物——小兔子、小猫、小青蛙,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掌握住故事内容,我将故事分段来进行播放,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讲述,讲述过程中及时引导幼儿说出重要的句子,最后完整地欣赏故事。
因为小班幼儿的特点是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我运用了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回答问题。通过故事内容,让孩子们知道有了朋友的快乐,并懂得了与朋友相处要礼貌相待。整个活动气氛活跃,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