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5篇

时间:2024-05-17 15:36:02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制定好课堂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5篇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教具、学具准备:茶杯图,直尺图,学生准备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口算。

2+3 5-1 4+1 4-2 5-3

2+2 3-2 3+1 1+2 3+2

5-4 1+4 4-3 5-2 1+3

2.从1数到5。

3.看图写数。在黑板上出示下一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0

接着复习中的看图写数。

提问:如果我把每个圈里的茶杯都拿走3个,想一想,每个圈里还剩几个茶杯?

教师从左边的集合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集合留下面板书:2。

教师从中间的集合圈中拿走一3个茶杯。提问:还剩几个茶杯?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集合圈下面板书:1。

教师从右边的集合一圈中拿走3个茶杯。

提问:现在这个圈里有几个茶杯?(没有了)用什么数表示呢?

师: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我们就用零表示。在集合因下面板书:0。(注意写得慢一些。)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数字。带着学生念几遍。说明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表示。

师: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个数字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回答可能会有许多种,教师肯定其中比较合适的,如:0像个鸡蛋。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数字0和上面的集合圈的形状一的关系_。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并渗透空集思想,可以形象地说。0就相当于把上面的圈竖起来。因为把茶杯都拿走了,所以圈是空的。

2.认识直尺: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以前见过0吗?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直尺,教师出示直尺图。然后让学生先在直尺上找到0,再找到1,说明0到l是一段。用1表示;接着我2,说明0到2是两段,用2表示一段一段地数到5。说明0是开始,是起点。0在1的前面。带着学生从0到5数几遍。

3.0的写法:

教师先在放大的写字格里板书,来示范0的写法。边示范边讲清笔顺的要点;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上线中间偏右一点,向左下写,在中线附近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与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再向右上拐,到中线附近与有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要特别提醒学生,0写得要圆滑,尤其在拐弯处不能有棱角。

带着学生书空2~3遍。

打开教科书第24页,看写0的笔顺示意图。然后让学生按书上的虚线字描写数字0。

三、拓展应用:

(1)做练习五的第1题,教师说明要求后,让学生自己填( )。做完后指名订正。

对要填0的,问一问学生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五的第2题。教师巡视,对书写不正确的要进行纠正。

(3)做练习五的第3题,拿出0~5的数字卡片,把卡片的顺序弄乱,做游戏。

师:把这些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队,看谁排得又对又快。

订正后,再问一问0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把0排在第一个。

(4)做练习五第9题。教师往意巡视,对笔顺写得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课间活动。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认识了数字0,知道了什么东西也没有就用0表示,0还可以表示起点。

我们还学会了0的写法.要注意,写0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向右,写得要圆滑,

不能有棱角。最后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知道了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

也得原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篇2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口算加减法,包括两位数加减法,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几百几十加减法(进位、退位)等,是继第二册“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之后的又一阶段性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笔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特别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础.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题下面都安排了“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这样的思考问题,提示学生灵活地思考其他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时以旧引新,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数的组成.

教学口算方法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介绍的口算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对于学生说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强求一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法来算,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

教学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自己的口算思路,说明口算步骤,计算后引导学生说出每组题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但由于数目大了,算得又对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设计练习时首先要求口算正确,以后逐步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48+20xx-20xx+328-9

2.连加、连减.

52+30+757-30-5

55+30+675-40-8

72+10+786-20-7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学习新知.

(一)教师谈话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习题,我们已经学过笔算的方法,今天,们要学习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学习例1.

1.出示例164+25

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2.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下载

方法一.

把64分成6和4,把35分成30和5,然后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是89.

方法二.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上面几种算法都是正确的.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种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记住先进行计算的结果,再进行第二步计算.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继续演示课件“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下载

a.72-49=23b.72-49=23

想:72-40=32想:72-50=22

32-9=2322+1=23

c.72-49=23d.72-49=23

想:72-9=63想:12-9=3

63-40=2320+3=23

2.观察对比58-26和72-49两题有什么不同?(订正:58-26是不退位减法,72-49是退位减法.)

3.练一练.

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口算.(全班学生动笔做,订正后,说一说每组两题有什么关系?)

15+30+425+40+839-20-6

15+3425+4839-26

(2)卡片练习

24+1537+2683+17

24+4244+3972+36

24-1247-2950-37

86-4485-37100-33

54+2831-1856-37

74-1676+2335+24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4.计算下面各题.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5.下面各题要在两分钟内完成.

35+2462+1872-25

75-2835+4028+54

64+3072+1581-37

72-1872-1527+15

四、全课.

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是最佳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细心认真.

五、布置课外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4+1527-20xx-4564-15

26+1781-6083-1975-25

38-1939-20xx-1731-15

2.上面或下的纸条每移动一格,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差各是多少.

3.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扩展题)

()+34=70400-()=320

()+53=8687-()=50

()+72=9063-()=17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例164+25=89例272-49=23

a想:60+20=80a想:72-40=32

4+5=932-9=23

80+9=89

b想:64+20=84b想:72-9=63

84+5=8963-40=23

28+37=6558-26=32

想:28+7=35想:58-20=38

35+30=6538-6=32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你会填吗?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

60-24-16= 18+27+39=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

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拓展思维

这道题还有没有其它做法?

2、教学例4。

先说明和例3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和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这道题竖式有没有简便写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6题,第5题。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生:认真思考,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加减混合的笔算试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

《小学数学乘与除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
付费查看全文和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微信号:bigfish5135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如您已付费,请耐心等待,切勿二次付费。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