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指南,但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共享,以促进教育团队的合作,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餐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渴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体味有特色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作者的思想过去,精彩的语??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一、导入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们今天学习他一篇文章,同学们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请举手?
很简单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个受难家庭就是我们祖国呀!那可恶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地方?
(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鲜明对比。
1)、赞美圆明园语句。
2)、讽刺劫掠者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民族想象力所能产生一切成就。
3)、是幻想某种规模巨大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出色,光荣,他们期待是雨果对英法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口吻,有辛辣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人,他是站在谁立场上?
人类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立场,中国立场,或者是人民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再给他一次机会。)是,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什麽品质?
清醒头脑,正直良知,公正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博大胸怀与高尚品格。
9、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感想。
课后记:先用有趣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
四、小结。
中国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知识点梳理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提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1)练习默读课文,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想这篇课文里有哪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生汇报。
2、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不行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不最喜欢的地方。
2、展示: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中国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
(1)小组交流。(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
28、中国国际救援队
速度快
不怕危险 真棒!
援救技术高超
课后反思
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第一是: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给了学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学生们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内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候,主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中国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掌握连续折剪纸的制作方法。
2、能通过折、画、剪的方法,制作出连续折剪纸的图样。
3、体验剪纸活动带来的快乐,并会用剪纸装饰墙。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连续折剪纸的制作方法。
2、能通过折、画、剪的方法,制作出连续折剪纸的图样。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
2、白纸、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树的剪纸,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呀?(树)好,等一下老师会一下变出四个来,想不想看?
2、师展示四课树的制作方法,问:这四棵树是怎么样的呢?(连在一起的)
幼儿认真观看
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自由探索
引导幼儿探索四个连续灯笼的制作方法——折、剪、画。
师:孩子们,其实像这种连续图样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下面就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找找。看谁的小眼睛最亮!(师展示幻灯片)
师:孩子们眼睛可真亮,老师还找了一些连续纹样的剪纸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孩子们,这些剪纸好不好看呀,喜欢吗?
2、你们说的我也很喜欢,可是怎么才能把它们剪出来呢?老师请小朋友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就请几个小朋友到台上来试着剪一剪这种四个连着的图样。
3、展示幼儿作品
幼儿认真观看
幼儿看图,找连续图样
幼儿观看
幼儿讨论,自由探索制作方法,并积极举手回答
抽三个幼儿上台剪纸
三、总结方法
师:孩子们都好棒,但为什么有些不是四个连着,有些又是呢?
师一边总结,一边做示范
将纸向一个方向连续折叠两次后,在纸的中间画出图形轮廓(注意:画的时候,把要连接的部分分成两份来画,画第一份的线条,要画到边缘,另一份的线条也要画到边缘,并且两部分线条一定要隔开),再用剪刀按画的轮廓剪。幼儿识记制作方法
四、幼儿操作
1、师:孩子们,你们都想剪出什么形状剪纸呢?
2、师:下面就请你们把自己想剪的剪出来吧。(师发纸并强调孩子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垃圾不要乱扔)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孩子们,老师看了每个小朋友的作品,剪得真棒。那下面就请你们给剪纸涂上胶水,用这些美丽的剪纸去装饰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吧。
抽幼儿说说
幼儿操作,并用作品装饰墙壁
延伸
回家能制作出更多的连续剪纸图样,装饰自己的“小天地”
教学反思
于我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喜欢手工课的,因此上课时个个都充满兴趣,情绪饱满,并积极参与其中。
?多变的剪纸画》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视觉上的观察,同桌之间的讨论和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剪纸。而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剪纸的制作方法,且剪出了连续折剪纸纹样,并在活动中体会了剪纸的乐趣,还用剪纸装饰了教室墙壁。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但是我也明白自己以及这节课有很多的不足。首先在选材上过于简单,孩子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没得到提高。其实这点也说明了我对孩子们的不信任,觉得他们没能力。以致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强制性地控制着他们,不敢真正放手让他们去思考、探索。总是担心着孩子们“调皮”,我不能控制课堂。可最后反而是让课堂更不好“控制”。而我又怕孩子不能掌握制作方法,于是把方法完完全全地讲解。但这样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思维的发展。
手工可以说是全体孩子参与的活动,但在教学过程中却我没能让孩子完全参与其中。在幼儿探索阶段,我只是简单的抽取三个孩子来尝试而剩下一大批孩子无所事事。并且我对于孩子也不够关注和尊重,当孩子们还想表达想法时,我却为了进程强制掐断了他们想表达的欲望。而且在很多地方我没有注意到,比如语言够柔和、精炼,缺乏抑扬顿挫,在解词上没有落实,技能性的语言也不规范。
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一味的控制可能会在很多方面利于教师教学,可是孩子才是主体,才是最重要的。对此,我想我应该学会相信孩子们,相信他们有能力,真正地对他们放手。我想这也是对我自己的“放手”。
这是我的一点体会,有不当处还请大家批评,指导。
中国餐教案篇4
【教材简析】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
【设计意图】
注重语文教学的情性:
本课的教学以情感为纽带。
注重语文教学的感性:通过研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体验、读写结合等语文实践,推进对课文的体验与感悟。
【预设目标】
1、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悟重点段落、重点词句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体会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真棒”。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预设流程】
一、导入,简介“中国国际救援队”
这支队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国政府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组建的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三、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遇到长句子、生字词特别多的句子反复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2、汇报交流。
3、课文读完了,你最想对“中国国际救援队”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四、品析“悲惨”,了解“处境”
1、出示“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臭气。”
2、理解分析。
3、朗读感悟。
4、教师小结。
五、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是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救援队真棒,用笔划出来。
2、学生汇报(预设)。
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⑴ 学生品析。
⑵ 感情朗读。
出示“有的队员用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⑴ 学生口述。
⑵ 理解分析。
⑶ 展开想象,有的队员还在怎样地救援。
⑷ 教师拓展,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⑸ 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吗?
(学生畅所欲言)
⑹ 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⑴ 学生理解分析。
⑵ 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当救援队发现并救出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男孩之后,当地群众会怎样表示感激。
六、回顾开头,感悟文情
所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读。
七、图文赏析,升华中心
1、出示图文。
2、激情写话。
3、交流。
中国餐教案篇5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高中 2,学科:地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中国的地质灾害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课题
通过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中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本章在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讲中国的地质灾害,因为我国地理位置特殊,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尤其是地震灾害,它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是我国四大类灾害中应该首先给予关注的灾害。
教学重点:
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结合案例认识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灾害中所起的作用。
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原因,重点认识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
归纳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原因。
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地质灾害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中国的地质灾害》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别能力。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中国的地质灾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分布、原因、特点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
教学过程
?资料导入】汶川地震图片 【百度图片】
?提问】汶川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灾害?
?学生回答】地质灾害。
?教师】很好!我国的地质灾害除地震外,还有滑坡和泥石流。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展示材料: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xx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级地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0页图文内容,分析说明:(1)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2)我国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3)我国多地震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课件展示的新闻和教材第30页相关内容,然后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回答问题
?归纳】(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进行点拨、归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2)我国有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青藏、新疆多发区分布在西部,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的北东边界;华北和台湾多发区分布在东部,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我国地震多发区可归纳为:西多东少四区一带(3)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因此地震频发。
?板书】一、?我国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多发区:四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一带:南北地震带
?过渡】: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如果巨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财产密集且抗震能力较差的城市,则会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在中国造成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是唐山地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析图,从数据中找出相关关系:(1949--20xx年)人口密度≥400人/km2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km2的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km2的地区的100倍。可见,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人口密度以倍数增长,死亡人数则以级数增长。因此,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
再请同学们读案例1找出唐山地震的震级、震中、经纬度、灾情(死亡人数、受伤人口、经济损失)。
?百度视频搜索】影片《唐山大地震》片段
?归纳】自然原因:
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内
与震发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机会少。
人为因素:
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读p20“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和:日本的地震防灾计划”,提到了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么?
请同学们阅读案例2——台湾岛“”南投地震。
(1)读图,说明受灾人口与受损房屋的分布,结合台湾的地形和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原因。
(2)了解该次地震的强度和灾情。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
?探究问题1】阅读教材第31页图(课件展示此图),思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为什么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阅读图和教材,相互讨论,然后回答。)
?点拨】(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进行点拨)
我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探究问题2】
阅读教材第32页图,分析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下降,但经济损失却上升的原因。
?学生活动】阅读图和教材,相互讨论,然后回答。
?点拨】(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进行点拨)
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地震的预测水平在不断提高、建筑物的防震程度在提高、人的防震意识在加强,抗震的应急措施在完善,因而使人员的伤亡减少;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即受灾体的密度增大),因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呈上升趋势。
?板书】: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地震灾害多发的原因以及地震分布、震灾分布的特点。此外,滑坡和泥石流也是我国多发的灾害。下面我们一起探讨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板书】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百度视频搜索】重庆云阳——大面积山体滑坡威胁一学校安全
?引导】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3~34页有关图文内容,分析说明:(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3)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间分布特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让学生从图上找到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归纳】(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进行点拨、归纳)(1)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2)课件展示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解。
板书: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板书:时间分布特点
? 板书:空间分布特点:
板书: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强调】(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探究问题3】读教材第34页图,找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的叠加地区,并分析叠加的原因。
?学生活动】认真看图,相互讨论,然后回答。
待老师点拨后,修改答案。
?点拨】图表明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是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读表。
?点拨】因水动力的性质与地表物质的组合不同,我国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