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参考6篇
我们要确保教案的内容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一致,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能根据小动物尾巴猜出小动物,体验帮助的乐趣。
学会“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的交际用语
教学准备:
?有趣的小动物》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的交际用语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 视听讲结合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开始活动
教师:你们看这是谁?(出示课件小狗图片)
教师:小狗遇到了一件麻烦的事情,他的小伙伴被抓走了,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一起去就他的小伙伴,你们愿意帮助小狗吗?
基本活动
(一)救小猴子
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是谁抓走小狗的小伙伴呢?噢,是大灰狼,那我们听听大灰狼说什么?(播放灰太狼的录音)
教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怎么救他们?
教师:那我们赶紧来救小动物们吧。你们看这个尾巴会是哪个小动物呢?(出示课件)
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小猴子(教师操作课件,将灰太狼移开)
教师:我们来听听灰太狼要说什么(播放灰太狼录音)灰太狼说了什么?
教师:小猴子有话要和我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猴子录音)
教师:小猴子说什么呀?你来说说看
教师:那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和小猴子打个招呼吧。
(二)救鳄鱼
教师:小猴子被救了出来,其他小动物被灰太狼抓着很难受,我们快点去救其他小动物吧!(出示课件,鳄鱼尾巴)
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个会是谁的尾巴呢?你来说说看?那我们来看看是不是鳄鱼(操作课件,移开灰太狼)很棒!我们又猜出来了,我们来听听看灰太狼这次还能说什么(播放灰太狼录音)
教师:鳄鱼也有话要我们小朋友说?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鳄鱼录音)鳄鱼说了什么呀?请你来说说
教师:那我们应该对小鳄鱼说什么呢?用我们刚才和小猴子说过的话完整的说给小鳄鱼
(三)救袋鼠
教师:真棒!又救了一个小动物,我们赶快来看看接下来救的会是谁呢?(出示课件,小袋鼠尾巴)你们都说是袋鼠,那我请一个小朋友过来将大灰狼移开看看是不是袋鼠?谁愿意?那你来吧。
教师:是不是袋鼠?这次我们又救出来一个小动物,灰太狼很生气,他心想下次一定不能给你们猜对了!可是,我们这么棒,怎么会难道我们呢?现在我就请小朋友猜猜小袋鼠会说什么话呢?
教师:说得真好!那还有谁能够来和小袋鼠打个招呼。用之前我们说过的话完整的说一遍。
(四)救斑马
教师:真好,我们一起为自己鼓鼓掌吧!
那还有小动物在伤心 、难过了,我们赶快去救他们出来吧。你们看看这条尾巴觉得是谁的呀?(出示课件)你们都说是斑马,那我还是请小朋友来把斑马移开,看看到底是不是?
教师:恭喜你们答对了,那请你们告诉我你是怎么看出来这是斑马的?说得很好!我还是请小朋友来猜猜斑马会说什么?还是和之前一样的话完整的说出来。他说的好不好,那我们一起跟着他说一遍。那谁会和斑马打招呼的,用之前说过的话。
(五)救松鼠
教师:一个个都是小勇士成功的救出小狗的4个小伙伴,还有最后一个,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谁呢?现在请你们一起大声说出来这个尾巴是哪个小动物的?那我要把大灰狼移开咯,看看是不是?(操作课件)好棒!我们救出了所有的小动物。灰太狼他他知道错了想请你们原谅他你们愿意吗?他还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那我们一起大声的和灰太狼打声招呼,就用刚刚和其他小动物打招呼的话和灰太狼打个招呼吧!小松鼠呀,也很感谢我们班的小朋友,也想和你们做朋友,我们也一起来和小松鼠打个招呼吧!
(六)连连看
教师:小狗回去把你们帮助他救他小伙伴的事情告诉了森林王国里的其他小动物们,他们也都很想和你们玩,你们愿意吗?你们看他们的尾巴到哪里去了?(出示课件,各种小动物与尾巴分离的图片)那现在就请你们找找他们的尾巴,然后帮他们接起来。
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物尾巴,现在我们一起出去到大自然中找找小动物的尾巴,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好不好?现在我们一起去大自然找尾巴咯!
幼儿仔细观看老师出示的小狗图片,听老师说出小狗遇到的麻烦事,很愿意帮助小狗去救他的小伙伴们。
幼儿回答录音内容,说出救小狗小伙伴的方法。幼儿看尾巴图片说出是猴子的尾巴,并看老师操作得知猜对。
幼儿仔细听灰太狼说的话并且重复,幼儿再听小猴子的录音,并且重复小猴子的话初步了解“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的句式。
幼儿说出是鳄鱼尾巴。
幼儿仔细听灰太狼的录音并重复,幼儿听鳄鱼录音并且重复录音里的内容,基本掌握每次救一个小动物说的语言都是“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
幼儿齐声回答到是袋鼠,幼儿上台操作将灰太狼移开证明幼儿回答正确。
幼儿单独猜测袋鼠说的话与向袋鼠打招呼的话,单独说出“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句式,基本掌握句式。
幼儿单独说出是小斑马的尾巴。并且幼儿亲自操作课件,将灰太狼移开,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幼儿大胆说出斑马的身上的颜色是一条白一条黑的,所以看尾巴的颜色就立马猜出是斑马。幼儿能够单独说出斑马所说的话和目标句式。
幼儿看最后一张尾巴图片,大声说出是小松鼠的尾巴。老师的情境设置下,幼儿表示很有兴趣的看老师操作,得知自己回答正确,表示很高兴。幼儿认真听老师说的,愿意原谅灰太狼也愿意与灰太狼一起成为好朋友。幼儿一起大声的与小松鼠打招呼,学会“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
幼儿听老师讲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知道游戏玩法,并且与幼儿讨论然后单独上台操作课件帮小动物找到属于自己的尾巴。
幼儿对出去找动物观察动物尾巴很感兴趣。情绪积极,非常乐意的与老师一起出去到大自然中观察动物尾巴。
通过出示小狗图片,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欲望。通过老师用故事的方式引导活动的展开,激发幼儿的兴趣。
以灰太狼为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因为这一形象是幼儿所熟知的,这样会使幼儿感觉不是那么的陌生容易去接受。
通过录音,帮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救出小动物的方法,调动幼儿情绪,使幼儿积极 投入到活动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及教学目标。
以录音形式表现出小动物们想说的话能够更加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得整个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整个活动串联起来,令活动更加有趣,幼儿也喜欢。而且加上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会使得幼儿对活动更加充满兴趣,如同在听讲故事一般。
通过幼儿两次的练习句式“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句式,慢慢达到活动目标。
通过变换活动的形式能帮助幼儿不会觉得枯燥单一,这样才能更有兴趣更加积极的去参加活动并且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活动目标。
幼儿自己的操作能帮助幼儿更加加深他们的印象而且也能够帮助调动课堂的气氛使语言课不再枯燥,令人乏味。幼儿基本掌握句式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幼儿单独的回答能够帮助锻炼幼儿的胆量同时能够增加幼儿自信心。
通过让幼儿说出如何看出是斑马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去了解斑马的形状特征,为自己的答案打上满分。
通过幼儿单独练习说“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句式能够让老师掌握幼儿学习的情况,方便接下来的学习。
最后救出的小动物再次变换活动形式,通过让幼儿大声齐声说出小动物的名字,能够调动幼儿的情绪,在老师要求大声说出这一条件时,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必会情绪高昂的说出动物名字,达到老师想要的效果,幼儿的情绪一旦被调动起来,整个活动才能顺利进行,而且才能完成活动目标,就如最后幼儿都学会了“很高兴认识你,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这一句式,完全达到活动目标。
游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既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又能进一步掌握知识,学会本领,也是老师最常用的一种活动形式。
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够增加师生互动,而且也能够加深幼儿的印象。
以一个自然的、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活动来结束整个活动,能够保持这整个活动的流畅性和整体性,使活动更加自然,有趣,而且最后环节也是幼儿感兴趣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篇2
目标:
1、培养观察思考能力,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2、萌发环保意识。
准备:
幼儿分2组,每人一个纸盒(里面抹一层雪花膏)、显微镜
过程:
一)分组活动
幼儿分成2组,分别在校外马路上、园内小公园进行活动:
1、打开小盒子。
2、引导幼儿感受这个地方空气是怎样的?让人觉得怎么样?
3、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植物等的状况。
二)观察分析、交流
1、你喜欢你去的地方吗?那里的空气让你觉得怎么样?
2、观察比较:
1)用眼睛看看2组幼儿小盒子里的雪花膏的变化。
2)用显微镜看看,那些灰尘、小黑点是怎么样的。
3、分析、讨论
1)为什么在马路上的雪花膏变灰了、有黑点了?
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三)讨论
你喜欢哪里的空气?
怎样使空气保持干净、清新?
设计意图:
空气无所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认识空气》是大班经常进行的一个课题内容,在很多的活动中,教师都把空气的性质空气的重要性放在突出的位置。我所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小实验,直面的感知比较、了解空气污染的状况,激发幼儿去形成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意识,产生观察、比较、思考的自觉行为,并且渗透环保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吹泡泡过程中发现问题。
2、体验用多种材料吹出泡泡的快乐。
3、能大胆探索用树叶吹出泡泡的好方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吹泡泡过程中发现问题。
2、探索用树叶吹出泡泡的好方法。
教具准备:
集体记录纸。
学具准备:
生活中的材料(小剪刀、吸管、漏勺、树叶)、泡泡水、小脸盆、泡沫垫、笑脸和哭脸记录符号、小抹布等。
认知准备:
幼儿游玩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交流感受,引发兴趣。
孩子们,据老师观察,你们都喜欢玩吹泡泡,那你们是用什么来吹的?
小结:用泡泡器可以吹出泡泡,还有那些材料也可以吹出泡泡呢?
二、认识工具,大胆猜想。
今天老师带来三样东西,看看你们认识吗?(漏勺、剪刀、小树叶)你们觉得他们能吹出泡泡来吗?为什么?
三、使用材料,发现问题。
1、指导方法。吹泡泡时要记得:第一,不要碰到自己的嘴巴,要对着没人的地方吹。第二,每种材料都要去试一试,看看他们能不能吹出泡泡。
2、指导记录。如果这个材料真的吹出了泡泡,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把它放在笑脸宝宝的筐里;如果不能吹出泡泡就把它放在哭脸宝宝的筐里。
3、指导实验。(1)指导孩子掌握吹泡泡的方法,吹的时候工具不能碰到嘴巴,不能对着别人的脸吹。(2)引导孩子注意观察泡泡是从哪里出来的,并思考为什么树叶不能吹出泡泡。
四、探索方法,发现秘密。
1、思考原因。你发现泡泡是从哪里吹出来的?为什么树叶不能吹出泡泡呢?
2、探索方法。怎样让树叶也能吹出泡泡来呢?怎么戳洞?
(出示小棒)我这里有小棒,看看它能帮助你们戳洞吗?
3、再次尝试。
4、拓展思维
孩子们,快来看呀!我发现了一个和你们不一样的方法!(演示:树叶卷起来吹)
小结:原来把树叶卷起来也会有个洞洞,也可以吹出泡泡。
教学反思
1、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对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科学的重要和有趣”;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对幼儿发展思维,理解、尊重、接纳幼儿的认知特点、让孩子在自由游戏,通过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去探索、去发现,最后得出:凡是有洞洞的的东西都能吹出泡泡及创造性的给树叶戳洞洞及卷起来也能吹出泡泡。让孩子们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自主发展由于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每种材料拿起来都要吹个够,没有按我的预设进行,本节课上的时间太长了。
3、总的来说,这次活动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让孩子们尝试的过程中多引导,在探索发现中再作进一步的启发。让这节课按时完成。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篇4
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也会时常遇到一些失败的课。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不错,当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失败时,如何去正确面对呢?是放弃,还是继续尝试、改进,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求得发展呢?
新理念、新教材指导下得幼儿教育事业,要求教师“一切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幼儿得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断的尝试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的幼儿教师正是需要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一、设计意图:
二、主要的教学描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准备:
硬件方面:
青蛙玩具或图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小蝌蚪
软件方面:
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
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不同吹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
2.会用记录的方式记录猜想与实验结果。
3.乐意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感知不同吹泡器吹出的泡泡形状。
难点:通过探索感知猜想与实验结果的区别。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吹泡泡工具,已配好的溶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幼儿边听音乐边进入吹满泡泡的活动室。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泡泡乐园。耶!
师:刚才,你们看见了什么?它是怎样的?(看见了圆圆的泡泡)
师: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喜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吹泡泡?
基本部分
1、出示圆形吹泡器,师生一起吹泡泡,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吹泡泡玩具,你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圆形。
老师:你们猜一猜,圆形吹泡器吹出的泡泡可能是什么样的?
幼儿:圆形的泡泡。
老师:我们去吹泡泡,用它吹出的泡泡跟你们说的到底是一模一样的吗?
2、请个别幼儿说说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是圆形的泡泡)
3、分别出示三角形、正方形吹泡器。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吹泡器?它们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幼儿猜想:三角形能吹出三角形泡泡,正方形能吹出正方形泡泡
4、集体做猜想记录。
5、让幼儿动手试试,三角形、正方形的吹泡器,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6、集体做实验结果记录。
6、小结:不吹不知道,一吹吓一跳,原来啊不同形状的吹泡器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结束部分
游戏:吹泡泡
老师:“你们还想不想玩啊?我们到外面去玩,看看泡泡在阳光下面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1、这一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
玩泡泡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活动,他们经常吹,喜欢吹。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
2、设下疑问,促进幼儿思考。
活动开始,老师便抛出了问题,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重在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幼儿变以往的被动接受成为现在的'主动思考。
3、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材料。
这次科学探索活动,我们是分组进行的,每一组都有足够可操作材料,如吹泡泡溶液,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因此促进了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去进行探索。
4、教师作支持者、鼓励者、引导者。
在孩子们实际探究过程中,老师大胆放手,没有亲自做示范,也没有老是在一个幼儿旁边转来转去或问一些没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遇到有的孩子想直接从老师这里得到答案时,教师便鼓励他自己反复尝试;遇到有的孩子总也吹不出泡泡时,教师便指导其怎样用工具蘸溶液;遇到有的孩子为新发现而欢呼雀跃,教师也拉着他的手一起笑……教师在这里是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也是一位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
5、不足之处
老师对于空中的泡泡能引导幼儿观察,而忽略了在地毯上的泡泡,由于地毯的粘性作用,泡泡在上面能维持较长的时间,此时,老师可以让孩子观察躺在地上的泡泡都是怎样的,孩子们就能把不同形状的玩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篇6
活动背景:
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有了绿色的斑点;在田野里采摘桑葚的时候,也会留下满手的紫斑,他们既苦恼又好奇,为什么小草的绿色会跑到衣服上来呢?为什么桑葚的紫色会跑到手上来呢?其实在我们童年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所有这些都说明孩子对植物中的色素不仅不陌生而且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创设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以此来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观察、实践、体验,使孩子们在操作中发现植物中是含有色素的,并初步了解植物色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的探究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培养孩子主动关注生活的意识,让他们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3、体验合作印染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紫甘蓝、草莓、枸杞、花瓣等);
2、锤子、木棍、石块、白色棉布若干;
3、小桶一只,黑板一块,老师自己用植物印制的围巾一块;
4、介绍植物色素用途的录像短片。
活动过程:
1、观看魔术表演,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老师从小桶里拿些绿色的叶子包在白色的手绢里,通过搓、拧等方法,使手绢上染上绿色的花纹。)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1:你从小桶里拿了一些叶子放在手帕里。
幼2:你的手帕变绿了。
幼3:你不停地这样这样,手帕就绿了。(他一边说,小手一边不停地来回搓着。)
幼4:你把叶子包在手帕里就变绿了。
……
(老师的魔术表演一下子将幼儿带入神秘的意境里,他们一个个都睁大眼睛,屏住呼吸,活动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师:叶子里真的躲着神奇的颜色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请你们从椅子下拿出篮子,看看你的篮子里有什么?
幼1:菜叶和手帕。
幼2:我是草叶。
幼3:我篮子里是树叶。
师:每个小朋友的篮子里都有一块白手帕和许多绿叶子,你们也来变一变,看看手帕和叶子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
师:你的白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1:我的手帕变脏了。
幼2:我的上面也绿了。
师:你的叶子怎么样了呢?
幼:破了、变成一个条条了、我的都烂了、坏了……
师:原来植物叶子上绿绿的颜色藏在它们身体的里边,当叶子坏了,碎了,他身体里边的绿色就跑出来了,所以老师的手帕上和小朋友的手帕上都染上了绿色。
师:请小朋友把手帕放到篮子里,再把篮子藏到小椅子底下。
(这一环节幼儿自己变魔术的过程正好满足了他们先前的那种欲望。当孩子们发现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把手帕变绿时,满脸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观察手帕和叶子的变化,知道这些绿色原来是藏在叶子身体的里边,当叶子破了、碎了的时候,,这些绿色才会从叶子的身体里跑出来。)
3、借助工具探索各种植物中的色素。
师: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咦?那植物的身体里会不会藏着其它颜色呢?
幼1:不知道,没有吧?
幼2:有,红色。
幼3:黄色。
……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植物的花儿、果子、也有植物的叶子,拿一种放在布上,你们可以用锤子敲一敲、也可以用石头碾一碾,木棍捣一捣,看看你能找到什么颜色。用过的工具要及时送回去,用过的植物送到白色的空盘子里。好,我们一起到后面找找看。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找到什么颜色?再用别的试试看,注意别敲到手上。)
师:找好的小朋友把你的颜色贴到黑板上来。
师:小朋友轻轻上位。啊,小朋友找到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谁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什么颜色?
幼:粉红色、黑色、蓝色、枚红色、橘黄色……
师:原来植物的身体里藏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红、黄、紫、蓝……,还有我们刚才找到的绿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植物色素。
(这一环节我先让孩子们猜一猜植物的身体里会不会藏着其它颜色,再让他们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使他们发现植物中含有丰富的颜色,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新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
4、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师:这些漂亮的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观看录像)
师: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
幼:可以做药、可以让食物的颜色变漂亮、可以做化妆品和水彩笔、还可以染布……
(通过观看人们利用植物色素生产的各种产品的录像短片,使幼儿对植物色素的用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到植物色素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幼儿从小关注生活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5、用各种植物印染围巾,体验合作的乐趣。
师:看,老师今天围的围巾就是用植物色素染成的。漂亮吗?你觉得哪里最漂亮?
幼1:我觉得那个边上最漂亮。
幼2:我喜欢中间像树叶一样红色的花纹。
幼3:我喜欢绿色的花纹,有点像小草。
师:这条围巾可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印一条围巾呢?瞧,后面也有4条围巾,等会儿我们4个小朋友一组,用植物色素共同染一条漂亮的围巾。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花型的摆放,颜色的搭配。)
师:来,我们把印好的围巾晾起来让客人老师看一看。问问客人老师我们的围巾漂亮吗?
师: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帮我们印出了这么美丽的围巾。现在把我们今天发现的植物色素的秘密告诉班上的小朋友。
(最后孩子们用自己发现的植物色素印染出美丽的围巾,体验探索与创造获得的喜悦与快乐。)
活动反思:
在设计、组织这次活动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发展幼儿的自然智能。“植物色素”这个词看似遥远、陌生,其实它随处可见。在设计和开展活动时,首先我们要想到的是通过活动幼儿对大自然热爱了多少,兴趣提高了多少。因此,在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变魔术来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为后来幼儿的自主探索打下了基础。孩子们通过敲、压、碾、搓等方式,从而发现植物色素的秘密。这些常识不是通过灌输得来的,而是通过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获得的,同时孩子们还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发展幼儿人际关系智能,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活动中老师给孩子创造了这样一个“合作游戏”的机会:让四名幼儿分成一组共同印染一条围巾,这就必须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已经有了合作的意识,知道自己在布局的时候和同伴商量,要互相看看,可有的孩子仍然是各印各的.。但最后四个孩子要共同将围巾展示给观众,让幼儿体会这是他们共同的成果,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