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痕读后感推荐6篇
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读后感是我们捕捉这种魅力的方式之一,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历程,见证自己的成长,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岁月有痕读后感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岁月有痕读后感篇1
奇风镇是一座宁静的美国南方小镇。十二岁的科里最亲的兄弟是一只叫“叛徒”的小狗,而他形影不离的伙伴是一辆叫“火箭”的脚踏车。每到夏季开始的那一天,他总是骑着“火箭”,载着“叛徒”,带着他最好的朋友,飞向最高的天际。
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萨克森湖畔发生离奇谋杀案。科里的父亲奋不顾身地跳下湖去救人,却目睹死者沉入湖底。从此父亲噩梦缠身,精神濒临崩溃。科里必须找出真相,才能唤回挚爱的父亲。一根绿色的羽毛,带着科里一路追查凶手,探索神秘的奇风世界,探索生命的真相,探索人性交织的善良与邪恶,探索生与死的意义。
这本书表面讲的是谋杀案,但它的主题涵盖了亲情、友情、死亡、写作、勇气、正义、善良、恶势力、种族、偏见、信仰。我从未见过有一本悬疑小说能写到如此深情动人。在追查真凶的这一年里,科里也经历了他以前从未经历过的事。生离死别是人生道路上必经之事。如果我们来自那个黑暗世界,最终又要回去,那么,生命的意义将如何表现?在一年里,他最亲的兄弟“叛徒”因为一场交通事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最好的朋友戴维雷因为随爸爸外出打猎的一场意外去世;他的恩师,罹患癌症也走了。我和书中主人公科里一样,也曾认为自己懂得了什么是死亡,但是我错了。正如书中所说,“死亡是无法理解的,死亡是不能亲近的。”正因为这样,所以科学家会努力研究人人都会经历的“临终状态”。自己研究自己会经历的状态,在平常听来,这真的十分好笑。但死亡是个例外,因为世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包括死亡后是上天堂,还是回到那个黑暗的世界不断轮回,还是死后享受荣华富贵。这是信仰。世上有数不清的`教派,每个教派都说自己的教派才是真正存在的。但我们不知道,即使是到处宣扬教义的和尚或牧师也不知道自己的教派所说的是否为真实的。但我们为什么相信,因为信仰。有时,信仰会支持我们的灵魂;有时,信仰会转化为毅力,像耶稣,像那些不屈不挠的烈士。
其实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的不止死亡和信仰,还有许多人物品质,社会百态。
这是推理,是奇幻,是惊悚,也是深情动人的成长故事。
岁月有痕读后感篇2
曾经多次观看有关介绍于漪老师的录象,也曾亲自聆听过于老师的报告,今天,手捧《岁月如歌》一书,更如同于老师就在对面,娓娓道来,一清如水。书中于老师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为我们青年教师、为教育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于老师坎坷一生,研修一生,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一路上,她“坚信经历汗水才出能力,有无运气亦当自强。”在于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她以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的无限的爱,以她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毅力,以她无私的奉献和人格魅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很多荣誉,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她一辈子与语文结缘,终于解开“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于漪老师的课堂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灵活多样,从来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于老师被称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这种独具特色的、没有固定模式的个人教学风格,可称之为“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语言教学多功能的认识,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课堂结构。因此,这“无恒”,就是“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起来,常取启发式、学导式、自学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于老师创立了“点、线、面、体”教文育人立体教学体系,“点”即课文,每课必精心设计;“线”即文体,即成序列又统筹兼顾;“面”即全局,对目的、任务、内容、训练作总的科学安排;“体”即文章的文与道,情与理、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彼此交融,熔于一炉。
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观的核心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相信他们有巨大的学习潜能,相信他们有无限的创新能力。几十年来,于老师一直恪守这种信念,一直用这样的信念鞭策自己,教育学生,所以她的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令大家信服的成就。
于老师对育人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她把育人的标准定位在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和德才兼备的要求上。她善于正确处理育人和教语文的辩证关系。她认为,如果离开了对人的培养,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于老师主张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要使学生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学、美学、文化的素养。正是在这种育人思想的指导下,于老师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培养出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于老师身上,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于老师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时代的活水,靠的是两把利刀即学而不厌和努力实践”,她教导我们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和丰富的智力生活,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要不断学习,要学而不厌。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于老师那种好学不倦的精神。她以有限的业余时间,在人类知识长河中涉猎之广,简直令人吃惊。她以一个非语文专业出身的大学生,转行教历史再转教语文,学科的差异让她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缺乏,继而像海绵吸水、像磁石吸铁,如饥似渴地探索和开发知识的宝藏。她以亲身体验告诉我们“读书乐无穷”,告诉我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用她“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深刻道理。
于老师还告诫我们“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作为老师,要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学生”,备课时要充分备学生,让“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于老师说“要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走进孩子生活的世界、心灵的世界、知识的世界,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多进行心理角色的置换。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淘气的,有性格倔强的,有个性内向的,每一个孩子就象一个大问号,要尊重每位孩子的与众不同,教师就要善于去观察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于老师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态度尤其令我钦佩。她在语文教学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她以火一般的热情,以勇往直前的气魄,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一条有理论深度,有完整体系,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她被评为上海市的特级教师,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在荣誉面前,她不但没有陶醉,反而更加虚心了。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机遇,归结为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于老师在自己成为特级教师后,下了这样的决心:“一切从零开始,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追求卓越,努力缩短”实“与”名“的距离,向名副其实的目标奋然前行,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辜负学生、家长、社会的期望。”
掩卷沉思,实为身边有这样的榜样而庆幸。作为教师,我才刚刚成熟,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我将永远以于漪老师为榜样,铭记于老师“胸中有书,目中有学生”的教诲,学习于老师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作风,用好于老师所说的“学而不厌和努力实践”这两把利刃,向着心中的理想而奋发前行。
岁月有痕读后感篇3
有一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山居岁月》(珍.克雷赫德.乔治),只因书中的故事情节太精彩诱人。
阅读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深深地被书中的主人公所感动。掩上书本,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叫山姆的纽约小男孩以及他在森林里度过的日日夜夜。山姆在五月的一天舍弃了舒适、安逸的城市生活,独自去到克斯奇山寻找曾祖父遗留下来的农场,仅凭一把小刀、一捆绳索、一把斧头、一些打火石和钢片,他开始了野外求生的生活。
在大森林中,山姆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他挖开森林中一颗巨大的杉树的树洞做树屋,躲避风雨。山姆认识森林中很多植、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功效。他把平时自己勤奋学习到的诸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功找到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森林里,他曾被滂沱大雨浇成落汤鸡,他曾被饥饿折磨得肚皮贴着腰背,他曾被暴雪困在山上迷失方向……但是他没有放弃,通过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山姆掌握了野外求生的种.种技能与方法。形如书中所写:“我可以说是完全靠天过活,所以对天气的变化了如指掌。没有一朵云逃得过我的视线,没有一阵风躲得过我的预测。我知道暴风雪来自何处,连形状和颜色也如数家珍。”他学会了看云、听风声预测天气变化情况,从而避免再次被暴风雪围困。读到这里,我深深敬佩山姆,因为我和他的年纪相仿,我想如果让我独自在森林呆上一周我会不会倒下。
我一直无法想象山姆是如何度过孤独的日子,直到我读到下面这段话,我终于明白了。书中写道:“我在暴风雪的峭壁徘徊,白日聆听鸟语,夜晚静闻风雪声。尽管风在呼啸,积雪崩塌,严寒侵袭,我照常吃饭、睡觉、吹笛子,和惊风(一只鹰)闲聊,过得轻松、温暖,享受冬天与世隔绝的难忘经历。”暴风雪封锁了大山封锁了森林,却封锁不了山姆的心。屋外暴风雪呼啸、屋内小山姆照常吃饭、睡觉、吹笛子、和鹰说话,他在困难面前的从容、淡定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明白,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或者突发情况都要从容面对,要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把书捧在胸前,我想到了自己学习生活的小细节。想想平时我写语文作业遇到不懂写的字,都不愿意详查字典;做数学题遇到难题,思考时间不到三十秒,也不愿多读几遍题目深入思考就马上跑去问妈妈了。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间,我也不会自己煮东西吃,喜欢拿着零花钱到外面买零食充饥。比之于山姆,我觉得很惭愧。我决定要像书中那小男孩那样,遇到问题多观察、多思考,尽量自己解决学习上碰到的难题。还要学会做家务,多下厨,跟妈妈学煮饭做菜,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
这本书虽然不算厚,可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很多,它可激励我们做一个勇敢、坚强、机智的好人。
岁月有痕读后感篇4
随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地翻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于漪老师正一步步走入我的心灵,其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满腔的热情在我的心中一次次掀起了涟漪,而整本书中我最受到震撼的就是朴素的四个字“胸中有书”,因为这恰恰是我过去教学工作中的困扰之处。
从事教学工作也多年了,自认为还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但总感觉少了一块。备课时着重研究每一课内容,但对整个初中教学体系却没有认真思考,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局面,而于漪老师认为,对语文教学必须有整体的柜架结构,要考虑中学阶段的“序”,初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高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一定的年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含糊不得,这样思考问题的立主点高了,才能高瞻远瞩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原来过去我是缺乏对一门学科的整体把握,政治课作为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拥有健康人格,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根据这个总的教学目标,每一阶段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形成一个序列,循序渐进。例如,六年级侧重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学会如何与师生、亲人相处,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七年级学会尊重生命,正确认识自己;八年级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九年级则通过国情、责任心和成才落实民族精神的教育。这些阶段目的要求,通过每年每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来实现。
其次,胸中有书不仅仅是钻研教材,更需要读些理论,读些文史哲理经典,作为教师要有拼命汲取的素质和本质,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至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当读到于漪老师谈到诗中用词描绘色彩的多种方法时,从古诗的例举到现代钱钟书的评论,正是这种深远的文化底蕴才使于漪老师深深地粘住了学生,这也是我有时上课觉得有些知识觉得不能说透的原因所在,平时缺乏深厚积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读到这里,也真正体会到了导师王老师冒着酷暑多次到书城为我们选购好书的良苦用心了。
?岁月如歌》的扉页上写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与其说这是于老师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注解,不如说这是对我们教学后辈的激励。我要做的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
岁月有痕读后感篇5
一、坚定的党性和真挚的为民情怀
二、科学的理论思维和务实的实践品格
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四、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岁月有痕读后感篇6
过野人般的生活?不不,谁吃饱了撑的去过那种生活?在家里多好,过着锦衣玉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好日子。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梦想去到深山老林里生活、去探险,可没有一个人做到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到深山里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小山姆不仅把这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住的是奇特的树屋,吃的是野生动物的肉和野生植物的根之类的东西,穿的是动物的皮毛。他还拥有了一只自己的猎鹰呢!这真是不可思议!可他居然做到了,还在深山老林里生活了一年!这不禁让所有人都感叹:一个年仅14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强的野外生存能力!
这和现在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形成了多么鲜明地对比!如果让21世纪的孩子到深山老林里生活,他们能活下来有几个?看看人家小山姆再想想我们自己,小山姆到深山老林里后能有一间破屋,而我们到深山老林里后却只能处处为家,小山姆能有许多的食物,我们只能饿肚皮;小山姆被鹰啄伤了,没流一滴眼泪,而我们稍微擦破点皮就哭爹喊娘。和山姆一比,我们就好像温室里的小花,娇生惯养,经不起风寒,简直是不堪一击。我们一定要向山姆学习,要有坚强的性格,绝不能当温室里的小花,要当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要当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