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9-03 15:26:05 分类:作文大全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难免都会遇到写事迹的情况,小伙伴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需要强调思路清晰,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8篇

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篇1

2021年1月12日,一个看似平常的周二。

早上7点,周春梅起床准备去上班,餐桌上是丈夫做好的早餐,大儿子已经去学校,妈妈正带着小女儿在床上睡觉。没人能想到,半个小时后,因拒绝在案件中“打招呼”,周春梅在自己家的地下车库被犯罪嫌疑人向某残忍杀害。

春梅凋零,傲骨不折。周春梅用生命捍卫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防线,兑现了新时代人民法官对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

“不论案子怎么判,我们全组人都感谢您”

一笑起来就会露出甜甜的梨涡,在省高院审监一庭庭长伍斐心中,周春梅是一个非常善良可爱的女孩子。

|“看到一些当事人由于缺乏法律知识,不会证据搜集证据。打官司可能会不利,她就会尽可能组织调解。最大程度地化解当事人的矛盾纠纷。” 伍斐说,“她很像一个侠女,用自己的坚持维护着公平正义。”

“周法官:你们的裁定书没有让村民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无论今后怎样重判,我们全组组民都会对你的办事效率及作风,不畏强权,为你请功。”周春梅办公室的抽屉内,放着一封66岁的村民宋某明送来的感谢信。

当时为该案书记员的黄理告诉记者,这是一起土地行政管理案,石板桥村梨水塘组村民为土地的权属问题,状告县、市两级政府。这场纠纷横跨30年,矛盾脉络错综复杂,当事人情绪也十分激动。

“土地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另外,老百姓告政府,心里可能更紧张一些。所以你对当事人要更耐心一点、解释要再细一点。”周春梅的“唠叨”仿佛还在黄理耳边回响。

黄理还记得,为了查清事实,周春梅连续几周加班,一点一点厘清案情。最后,周春梅发现了一审判决中存在与事实相左的问题。最终,高院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工作时的春梅姐永远都是一丝不苟的拼命三娘,不论再复杂疑难的案件,她总是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去抽丝剥茧。”龙菲刚参加工作在民一庭时,是周春梅的书记员。

2014年夏天,周春梅办理了一件建设工程案件。该案经过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又一审再到二审,足足历经了十年。

“为了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工程项目,春梅姐顶着高温带着我去了永州的一个郊区实地勘察现场。那天晚上回酒店后,春梅姐突然要跟我睡一间房,说房间里空空的有点怕。”龙菲这才发现,周春梅所有的执着坚强都是因为选择了法官这份职业,“卸下重担,她也有柔弱的一面”。

该案长达122页的判决文书送达以后,双方当事人均未再提出再审。龙菲回忆“结案后,败诉的一方甚至跟我们说, ‘你们周法官办案子,真是让我们输得心服口服。’”

“菲儿,案卷虽然冰冷,但最后形成的裁判结果足以影响到每一个当事人的冷暖人生。一定要用心办好每一起案子。”周春梅常说的这句话,一直记在龙菲心里。

“说实话,干实事,脊梁不弯。” 这是周春梅放在电脑桌面上的廉政建设寄语。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她总是精益求精地办好每一件案子,不让正义蒙尘。她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对法律虔诚。

周春梅的爱人陈文曲回忆“以前,有些老家的亲戚朋友为了案子请托说情,妻子都会直接拒绝,很多人都评价春梅‘不讲人情’”。

律师武生还记得,2015年,自己代理的两个案子就是周春梅受理的。

“当时我的两起案子都赢了,所以,我想套套近乎,说‘感谢您判我们赢了’。周法官打断我,说‘你不要感谢,不可能每个案子都判你赢,我们只根据案件中的事实来判’。”

周春梅的回答,让武生汗颜,同时也让他敬佩周春梅的专业和对原则的坚持。

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篇2

日前,全国妇联决定,授予陈岚等10位优秀女性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她们是: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再到“天问一号”的奔火之旅,带领团队持续科研攻关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副总工程师陈岚

扎根棚改回迁社区十余载,时刻把居民的冷暖放在心上的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妇联主席桂小妹

先后攻克多个精密加工技术难点,兵器工业数控精密加工领域大国工匠的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数控车工赵晶

创建并引领了“互联网+打拐”的公益新模式,促成近7000个家庭团圆的“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

个体工商户代言人、组建集贸市场“妇女之家”为个体户姐妹纾困解难的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党委书记、妇联主席,上海品海饭店总经理赵宪珍

主动扎根农村9年,用青春和奉献诠释巾帼担当的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朱集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双燕

坚守医教研第一线36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力战“疫”,为危重症救治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党委常委张抒扬

30年如一日倾心教书育人、矢志国防科研,获得多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的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某研究室教授程湘爱

坚持“立德树人”理念, 把“小学”办出“大学味道”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

年近古稀依然奔走在志愿服务第一线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王兰花热心小组党支部书记王兰花

全国妇联同时授予陈芳等30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授予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等199个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云南10名个人和6个集体上榜

全国妇联号召广大妇女以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为榜样,坚守本职岗位,弘扬“四自”精神,不懈拼搏进取,立足新发展阶段,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争创一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巾帼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篇3

2月13日,周春梅办公室门口的去向牌,依然指向在岗那一格。她的办公桌上,两摞案卷堆得高高的,一本《民法典》里写满了笔记。

“春梅遇害前一天下午,我们还一起学习了民法典的时间效力问题。” 伍斐觉得一切仿佛就只是一场噩梦,“多希望我还能跟她一起讨论案子。她是那么的专业,总能找到案件焦点。”

周春梅是高院专业法官会议委员。在审监一庭负责精审案件,所有上诉、抗诉的疑难复杂案件都由她带领的团队负责。

“审判监督就是依法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这对法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省高院审监一庭副庭长蒋琳告诉记者,“不管多么复杂的案子,春梅都办得非常精细、扎实。”

高院审判楼9楼会议室正中间,挂着一面写有“新时代法治楷模”大字的锦旗。这是3年前,一名当事人给周春梅送来的。

2007年5月25日,湖南某水电开发公司与某慈水电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电量损失补偿合同》,约定湖南某水电开发公司须据实全额补偿,因尾水水位抬高导致某慈水电有限公司发电量减少而损失的电量电费。一、二审法院均认定上述合同有效。后经申诉,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周春梅主持听证后,没有遵循一、二审法院的裁判思路下结论。而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对水法这个比较偏门的专业领域进行了系统学习。

当事人关于基准水位达80.3米以上给某慈水电有限公司补偿的约定,是否违反了《水法》的强制规定?当事人不按规划水位蓄水是否会损害公共利益?为了解决这些疑问,周春梅加班加点查阅资料,向水电专家学习请教。

最后,周春梅从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出发,慎重提出了“《电量损失补偿合同》因违反公共利益而无效”的处理意见。合议庭讨论后,一致同意了周春梅的处理意见。这篇说理清晰、逻辑缜密的裁判文书,获评首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在省高院副院长杨翔眼里,春梅热爱自己的职业并恪守着法官的良知,“在召集专业法官会议时,我总是点名春梅参加。她见解独特,从来不会因为领导或者老师缘故而随意附合我的看法”。

不唯上,不唯师,只唯自己对事实和法律的确信。周春梅在办案中总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不论工作再忙,她每年都写撰写一些理论文章。遇到典型案例,她会及时提炼裁判规则。”伍斐说,“春梅是一个踏实的耕耘者,她对法律敬畏。”

周春梅的钻研精神和业务能力在学生时代就小有名气。读研期间,周春梅因科研成果突出,参与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过湘潭大学校长奖,并在多个国家核心法学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在法院工作17年,周春梅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她多次被评为院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多次获年度嘉奖,一次立3等功。2019年,周春梅被评为湖南省审判业务专家。

面对种种赞扬,周春梅总是摆摆手,是莞尔一笑。

作为朋友,民一庭法官助理向英知道这些荣誉背后的不易。“春梅既要负责业务指导,又要办理具体案件,回家还要照顾孩子,每次见春梅,都有分秒必争的感觉。为了节省20分钟多写一会儿判决书,春梅很少按点吃饭,只为避开下电梯和排队的高峰。”

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篇4

“不论案子怎么判,我们全组人都感谢您”

一笑起来就会露出甜甜的梨涡,在省高院审监一庭庭长伍斐心中,周春梅是一个非常善良可爱的女孩子。

|“看到一些当事人由于缺乏法律知识,不会证据搜集证据。打官司可能会不利,她就会尽可能组织调解。最大程度地化解当事人的矛盾纠纷。” 伍斐说,“她很像一个侠女,用自己的坚持维护着公平正义。”

“周法官:你们的裁定书没有让村民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无论今后怎样重判,我们全组组民都会对你的办事效率及作风,不畏强权,为你请功。”周春梅办公室的抽屉内,放着一封66岁的村民宋某明送来的感谢信。

当时为该案书记员的黄理告诉记者,这是一起土地行政管理案,石板桥村梨水塘组村民为土地的权属问题,状告县、市两级政府。这场纠纷横跨30年,矛盾脉络错综复杂,当事人情绪也十分激动。

“土地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群体事件。另外,老百姓告政府,心里可能更紧张一些。所以你对当事人要更耐心一点、解释要再细一点。”周春梅的“唠叨”仿佛还在黄理耳边回响。

黄理还记得,为了查清事实,周春梅连续几周加班,一点一点厘清案情。最后,周春梅发现了一审判决中存在与事实相左的问题。最终,高院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工作时的春梅姐永远都是一丝不苟的拼命三娘,不论再复杂疑难的案件,她总是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去抽丝剥茧。”龙菲刚参加工作在民一庭时,是周春梅的书记员。

2014年夏天,周春梅办理了一件建设工程案件。该案经过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又一审再到二审,足足历经了十年。

“为了能够更真实地了解工程项目,春梅姐顶着高温带着我去了永州的一个郊区实地勘察现场。那天晚上回酒店后,春梅姐突然要跟我睡一间房,说房间里空空的有点怕。”龙菲这才发现,周春梅所有的执着坚强都是因为选择了法官这份职业,“卸下重担,她也有柔弱的一面”。

该案长达122页的判决文书送达以后,双方当事人均未再提出再审。龙菲回忆“结案后,败诉的一方甚至跟我们说, ‘你们周法官办案子,真是让我们输得心服口服。’”

“菲儿,案卷虽然冰冷,但最后形成的裁判结果足以影响到每一个当事人的冷暖人生。一定要用心办好每一起案子。”周春梅常说的这句话,一直记在龙菲心里。

“说实话,干实事,脊梁不弯。” 这是周春梅放在电脑桌面上的廉政建设寄语。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她总是精益求精地办好每一件案子,不让正义蒙尘。她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对法律虔诚。

周春梅的爱人陈文曲回忆“以前,有些老家的亲戚朋友为了案子请托说情,妻子都会直接拒绝,很多人都评价春梅‘不讲人情’”。

律师武生还记得,2015年,自己代理的两个案子就是周春梅受理的。

“当时我的两起案子都赢了,所以,我想套套近乎,说‘感谢您判我们赢了’。周法官打断我,说‘你不要感谢,不可能每个案子都判你赢,我们只根据案件中的事实来判’。”

周春梅的回答,让武生汗颜,同时也让他敬佩周春梅的专业和对原则的坚持。

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篇5

“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

“这一年来,我丝毫没有松懈,而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诚恳地向组织提出转正申请,请党组织审查。”

2017年12月26日下午,96岁高龄的李桓英教授戴上大红色的围巾。在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如期转正,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我回国不后悔,干麻风病防治工作不后悔……我想把有限的日子,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认真向党组织汇报着预备期的心声。声音中饱含岁月打磨过的笃定,颈间的红围巾和党旗相互映衬,鲜艳无比。

预备期这一年里,李桓英仍奋斗在一线。2017年年初,她悄悄打包,准备再次出发前往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解的麻风病发病机制。“我身体没问题,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

一如她2016年对着党旗承诺:“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更加坚定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

1921年出生于北京的李桓英,曾于1946年留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员,她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7年,被派往亚洲、美洲的许多国家,为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贫穷落后地区的蔓延做出了努力。

1957年,在李桓英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期约5年,她婉言谢绝,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

时年37岁的她,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工作,开展“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麻风抗原检测”等。

当时实验室设备简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制作的麻风菌脂质抗原(pgl)提取成功。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还留有清晰可见的疤痕。

1970年,李桓英来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考察,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历来是备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

当时由于没有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最人道的处理,是把他们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当初回国就是为了帮助祖国的同胞!”

李桓英决定,攻克麻风病。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忘本。”

李桓英说:“回国,我就一个目的,把我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不愧是个中国人。”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十分着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上作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别行动计划的报告》,报告结束后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治愈患者带来的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

“治愈患者带来的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李桓英对患者的关心不仅仅体现在治好他们的病痛,更如同亲人一般,时刻给予他们温暖,为他们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1993年年底,云南省文山县有一位女生在临近高考前不到半年,被诊断患了麻风病,李桓英得知情况后非常着急,赶去为她仔细检查:“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放心吧。”

李桓英还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不能自暴自弃。因联合化疗中有一种药物会造成皮肤染色,李桓英又与当地医生一起,为这位女学生设计专门的治疗方案,并请当地的医生一定要保证她的治疗,不要影响学习。过后,李桓英仍然惦念着这位女学生,曾多次打电话、写信询问她的情况。后来,这位女学生真的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

麻风病是一个“穷”病,大多数麻风病患者的家境都不是很好,李桓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他们关怀和体贴。

2007年3月,热研所麻风室接诊了一位24岁麻风患者小马,小马生长在一个麻风病高发家庭,家里有5人患麻风病。李桓英无条件接收了这一家5位患者来京免费治疗。经过两年的治疗,他们的麻风病已基本治愈。一次复诊中,李桓英教授看到小马的手已破溃感染,并得知他一家租住在平房,生活十分拮据。“患者这么年轻,一定要为他的将来着想。”她既着急又心疼,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1000元钱给了他们。

有条件干,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干。行医70余年,这就是李桓英的行事风格。

在深入麻风病区的途中,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她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

她遭遇过最严重的翻车是从翻滚的汽车前窗挡风玻璃甩出去10多米,躺在覆盖着厚厚白雪的山坡上昏了过去。连车带人滚下坡底的同志们从车中爬出来,大声呼喊她。她才反应过来连声呼喊:“我在这里!”但是她爬不起来,李桓英歪头一看,雪地上留下一大片殷红鲜血。这次车祸导致她两侧锁骨和3根肋骨骨折,头部外伤缝了7针。大家都劝她好好休养,她却缠着厚厚的绷带、打着石膏投入了新的工作。

2015年,已是94岁高龄的李桓英,不顾膝关节手术后的行走不便,再次来到云南。一进寨子,那些当年经她治愈的麻风病康复者就像见到了亲人,眼含激动的泪水,扑上来就喊:“李妈妈,您回来了!”他们的子孙听说李桓英回来的消息,也纷纷请假,从打工的城市赶回寨子,只为见上李桓英一面。在他们心中,李桓英就是改变她们命运的“贵人”。

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篇6

日前,全国妇联公布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坚守医教研第一线36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力战“疫”,为危重症救治作出突出贡献的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党委常委张抒扬,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1月25日,正值农历大年初一,北京协和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通知,马上组建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出征武汉。时任党委书记的张抒扬即刻与赵玉沛院长一起,调兵遣将,叮嘱装备,安排出征,一切就绪时已是26日凌晨。

随后,2月7日,根据前方“战事”需求,北京协和医院派出第二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驰援武汉。这一次,张抒扬亲自担任医疗队领队,带领来自17个学科的142位专家及青年队员浩浩荡荡登上了去往武汉的专机。

“当时心里最强烈的想法就是,决不能辜负党中央对协和的重托,坚决完成好赵玉沛院长交给我的两个任务:为国分忧,拼尽全力精心救治患者同时,把协和这支队伍平平安安地一个不少地带回来!”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协和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危重症病房。张抒扬白天带头进“红区”床旁查房,晚上在驻地酒店主持召开核心组例会和疑难病例讨论会,随时优化治疗策略和流程。

“能用的办法都用上,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张抒扬铿锵有力的话语,坚定了队员们群策群力救治患者的决心,零距离为患者提供最有温度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协和救治的极危重症患者病亡率比国际报道低了近30%。

在那些最艰难的日子里,张抒扬一方面带领医疗队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与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病魔抗争,另一方面要与潜伏在自己体内的病魔抗争。腰腿剧痛不时袭来,她夜里靠着安眠药勉强入睡,白天靠着止痛药和喝咖啡保持清醒和高度亢奋,指挥一场又一场的抢救。

从1月26日出征武汉到4月15日胜利回京,协和援鄂医疗队成为到达最早、撤离最晚、救治极危重症患者例数最多的国家医疗队。

张抒扬带领医疗队在武汉前线成立6个临时党支部,组织了37期“疫”线课堂专业培训、32次党支部活动。

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篇7

这个冬天,特别的冷,无论南北。

然而,真正让人痛彻心扉的是一则惊悚消息:2020年12月12日,寒冷的冬晨,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一庭副庭长周春梅倒在自家小区,手持利刃残忍杀害她的竟然是她的同乡、初中同学、大学校友。

行凶理由极其简单。因为自己一起败诉的、被公司除名的劳动争议申诉案件,疑凶找到周春梅要求其帮忙打招呼,被周春梅拒绝,疑凶由此怀恨在心,动了杀机。过程十分残忍,凶手将周春梅堵在小区地下车库里,持刀捅向其头部、喉部,周春梅当场倒在血泊中。

我悲恸又无语,继而深思:杀害法官的并不是法官个人的当事人,没有任何爱恨情仇,也无丝毫的矛盾瓜葛,只是被拒绝“打招呼”。我彻夜难眠一遍遍想:为什么仇恨能如此无底线,凶手为何残忍到如此地丧心病狂?!

初识周春梅是在《中国审判》杂志一篇她的专访上。之后,在长沙开研讨会,我见到她:腼腆、矜持而少语,但那双明亮乌黑的双眸始终让人难忘。经验介绍中,我惊讶地发现,她的案情脉络梳理那么清晰,法理逻辑那样严谨。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自己也会像她一样把每个案件都办得如此艺术和精致呢?没想到,几年后竟然突闻噩耗。这样一位温良恭谦的女法官怎会遭到如此不幸?

几天前,罗振宇曾谈论过一个话题“别恨一个不认识的人”,引经据典的是《论语·泰伯篇》中一句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意思是对于不仁义的人痛恨得太厉害也是一种祸害。我想到了人肉搜索的无边界、想到了曝光他人的无底线。也许,别恨一个不认识的人,有一定道理。

可是,因为曾经同学、同乡,就偏执笃信应理所当然帮忙,因为遭拒绝便心生怨恨、行凶报复,甚至夺人性命,这样的动机和理由,未免太离谱、太颠覆做人道理!这怎能不激发我们的痛恨呢?

有人说过,鲜血唤不醒坏人的良知,呼吁制止不了坏人的暴行。当马彩云、傅明生等法官接连惨遭不幸,周春梅又倒在家门口的血泊中,面对法官频遭戕害惨案不断上演,作为曾经的法官,我能够体味到当下法官的艰辛和负重难行。法官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尽管世人希望法官断案如神,但法官却难得到神一样的敬畏,更不可能有神一样的护身法术。

所以,我们并不需要每一次生命逝去后的呼吁,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保护!周春梅法官不幸遭遇再次敲响了司法人员生命安全职业保障的警钟。

周春梅走了,她的离去如人们追记的那样——

如梅来过,热情似火;

如梅凋落,山花寂寞。

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篇8

氛中时,新冠病毒就张牙舞爪地向人们发起了“闪电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

可就是在人人惊恐、躲在家里自保的时候,有这样一群人却逆人流而动!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冲到抗疫第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抗击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坐在家里看新闻,一篇篇报道让我泪目,太多的场面让我动容:年轻的护士姐姐剃光了她及腰的长发,只为能穿上防护服;因长时间带口罩,医护人员的脸被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痕,有的甚至出现了发炎、过敏的情况;为了争分夺秒地救治病人,他们休息仅两个小时左右,累了困了,就躺在座椅上休息片刻;他们有的穿着成人纸尿裤,连续12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只怕浪费了身上的防护服,只好憋着,扛着,熬着;他们有的因夜以继日的救治工作而被感染,甚至以身殉职……84岁的钟南山爷爷,本应退休享受天伦之乐,却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再次“挂帅出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看着他疲惫的身影,我的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84岁高龄的他,却坚定的走在逆行的最前方……

鲁迅曾经说过: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剃掉秀发的白衣天使,容颜依然美丽;带上口罩、护目镜的战士,眼神依然坚定;防护服下医务人员的衣服虽被汗水浸透,背影却依旧挺拔,一刻不停留地奔波于病人间的脚步,却还是如此从容……他们是最美的人。厚重的防护服,遮住了他们面庞,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最美的背影。

长夜怕什么,黎明马上就会到来。风雪怕什么,没多久,春天就会回归!

正是这些白衣战士以命来拼,才让那些患者重新看到希望,才让我们这些后方的百姓,心有所依。我相信,在国家科学防控部署下,在钢铁般坚毅的白衣战士的捍卫下,我们中华民族一定能所向披靡,战胜疫情!致敬最美的逆行者,愿你们保护好自己,凯旋归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三八红旗手事迹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