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6篇
学会写作文,相信同学们一定都有着成就感,一篇有着完整的开头与结尾的作文是可以得到高分的,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写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写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篇1
这座陪葬坑建于战国时期,秦始皇在位时,13岁就开始打造陵园,修筑时间长达38年,当时秦朝人口约2000万,筑陵劳役达72万之多。如今,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已成为世界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东侧100多米,一共发掘了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三个俑坑中一号坑规模。
一号坑面积达一万三千平方米左右,兵马俑有6000多个,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部队,其中武士俑500余件,战车6乘,驾车马24匹,还有青铜剑、吴钩、矛、弩、戟等青铜器和铁器。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登高陶武士俑,他们整齐有序的排成长方形阵,每个武士俑面部、服饰、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后面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部队,手持矛、戟等长兵器,还有35乘驷马战车,这支部队装备完善威风霸气,雄伟气壮。
介绍完兵力最多、面积的一号坑,再看看布阵复杂、兵种更齐全的二号坑。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虽然面积没一号坑大,但它有三个坑中最壮观的军阵。二号坑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建,中体是弩兵、战车、骑兵组成的混合部队。
最后是三号坑,三号坑面积约520平方米,门口有一乘战车,内部有武士俑68个,从布局来看,似为总指挥部,可惜当时未建造完。
原本还有个四号坑,但里面无俑,只因为但是农民起义,三号坑未建完,四号坑无俑,租后四号坑被土匆匆填死。
秦陵铜车马虽是陪葬的冥器,但秦代工匠高超的手工技艺真实的模拟出秦代的车马,还原了战场上战车的气势。
三个坑的手工艺令人佩服,但武器也是栩栩如生,气势凌人。近战武器主要是青铜剑,青铜剑特点是自身比较短,如果长了容易断,但坑里的青铜剑却很长,这是铸造时加长了的,因为有句话叫“砍伤刺死”,充分说明用剑刺占上风。秦军之所以经常能打胜战,是因为他们还有一个主要的远程武器——弩,弩的射速快,杀伤力高,体现出俑坑里的士兵威风霸气。
看这多么雄伟壮观的兵马俑,仿佛看到秦王朝的军队跨越历史长河威风凛凛地走来,这些都是古代人民的汗水,是他们让我们看到这么壮观的场面,我对这个惊世杰作充满了钦佩之情。
写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篇2
这个暑假我去北京登长城了。那天的天气非常好,晴空万里,出着大太阳,这使得我更加激动,好想快点去登长城。吃完早餐,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出发去八达岭长城。
到了山脚下,我们准备坐缆车上去。等老爸买完票回来,我们去排队等缆车。可这队伍实在太长了点吧,都排到了半山腰,我心急如焚,过了大约一个小时,总算排完队了,我们坐到缆车里面,缆车越走越高,途中还晃了几下,吓得我半死不活,终于缆车到达长城下,我松了口气,心里的石头才落了下来。
脚下的长城十分陡峭,站在上面好像失去重心一样,都要扶着墙边走,不然就会掉下来。向四周眺望,八达岭长城景色十分壮观,蓝蓝的天空,深绿的森林,蜿蜒的长城像一条巨龙盘在群山中,我们还拍了照,留作美好的回忆。
长城是用一块块石砖堆砌起来,我想我们空手上来都这么累,那古人修长城是多么辛苦啊。老爸说长城边上的口叫箭垛,古时候是射箭的地方,老爸还说每个山头都有一个叫烽火台的城楼,只要发现有敌人入侵,人们就会把那里的柴火点着,另一个山头的人看见了,也点燃了烽火台,这样就把消息传下去,古人很聪明吧。
可惜的是,由于登长城的人太多,我们没有爬上好汉坡。“不到长城非好汉”,下次来我一定要当回好汉。
写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篇3
长城,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是神圣的,它在北国大地上横亘万里,蜿蜒曲折,几乎串联了所有的关口和要地,几经荒废,又几经重修。风风雨雨中,时间已流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长城多已残破,却更加引人关注。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思考长城的存在呢?
我们想起往日曾登上的长城:那是其中久负盛名的几段,终日游人如织,是备受全世界青睐的旅游点。那里都已经被修缮得十分完整,看上去气魄非凡,可每次登临总觉得那里并没有长城真正的内在。于是,寒假里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校门,骑车撞进京北的山区。我们要看一看群山之中已然衰弃的长城,看一看长城未经现代技术修整的真面目。
我们一直来到怀柔县的西南角。这里有一块众山环抱的平地。怀九河从中穿过,静谧幽雅。一个叫“黄花城”的庄子坐落于此,我们找到了黄花城乡政府,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得以对这一带的长城进行一番考察。该段长城修于明朝,属蓟镇总兵戚继光的防地。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不象八达岭和古北口那样,是从塞北入京的正道,而是从八达岭外向东绕行,避开居庸关,迂回入京路线之要害。明代统治者对此处的防卫备加关注,因为这是拱卫皇家陵园“十三陵”的门户所在,距十三陵的首陵“长陵”仅50华里,地形上只隔一道山梁。因此,我们认定:这里的长城有一定的重要性和代表性。
考察是我们在到达该地的第二天进行的。一早,我们溯河而上,进入黄花城东沟后,北行两公里,到达长城著名关口“头道关”。这里是峡谷通到村庄所在的那块山间平地的惟一出口。长城由两侧山上顺着山脊急转直下,于峡口正中筑成二敌楼。位于西侧的是关楼,现倒塌严重,上部已毁,不复存,好在下部的拱洞尚且完好。进去一看,估计约有两米多高,两米多宽。据记载,这个拱洞就是当年的交通要道之一。另一座敌楼筑于东侧对面的山脚,保存得不错,下部用花岗石围砌,上部砖砌,是一座“二眼楼”。两座敌楼之间就是山涧。现在已在两楼之间修了一座水坝,拦往常流不息的涧水,形成一个小型水库,为此地风景增色不少。
写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篇4
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隐形睡佛。它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乐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大佛的脚下,请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直径10米,耳朵有7米,劲高3米,指长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3。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现在大家亲眼目睹了,名不虚传吧!据传: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合于此,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
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至到80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据传:他老人家为镇住水妖,历经千年风霜雪雨,自今仍端坐在滔滔江水畔,静观人间沧海桑田。他老人家建国后两次显灵,1963年乐山地区饿死人无数,飘尸从老人家眼前流过,老人家不忍看,一夜之间闭上了眼睛。所以,现在你们手里拿的大佛是闭上了双眼。
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新文组织列为世界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世界级的璀灿明珠。我的介绍到此结束,以下请你们慢慢欣赏大佛。请不要在景区乱涂乱画,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谢谢。
写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篇5
我们的世界有八大奇迹,空中花园、亚历山大港灯塔、太阳神巨像。、宙斯神像……但我最爱的还是我国雄伟的万里长城,它是中国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象征。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由东到西整整6700公里。修建长城用了20xx年的时间,有20多个国家,一起建造。长城上的每块石块都有现在的一个墙那么厚,长城足足有五米高。长城有上千个敌台上万个峰火台,这么伟大的长城就像一条卧在山脊上的巨龙。长城穿过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省,这就是我们雄伟的万里长城。
认识了长城的样子,下面让我们去认识长城的作用。在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外族的入侵,当时诸侯国都修筑,这样就很明显,是抵御外敌的一种建筑。秦国统一之后他们就把长城连接起来,这样就成了我们的万里长城,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明长城,是明代建造。通过了许多代人的努力奋斗,终于形成了现在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
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长城的故事,那就是《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有位女子,也就是孟姜女,她有位喜欢的人叫范喜良,他被带去修建长城,没过多久在修长城的时候死掉了,孟姜女听了这个故事,就去长城边找他,太伤心就一直在哭,正好这时长城倒了,就有人说是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但由此也可以看出,修筑长城其实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
这就是我眼中的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又充满劳动智慧。
写世界文化遗产的作文篇6
传说在战国时期,巴蜀地带非涝即旱。秦王为了彻底治理巴蜀地带的水患,就派李冰率领人民修建都江堰。在那个时候,科技并不发达,要营造这么大的水利工程并不容易。李斌靠着他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才有了今天的都江堰。比如要凿穿玉垒山,因为那时没有炸药,所以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李斌让人们,把,柴火堆在一块大石头上面,然后点燃,等石头烧的滚烫之后,就把冷水泼在上面,石头就在温度的骤变之下爆炸了。又比如在水流湍急的泯江上修堤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他就,用竹筐装满鹅卵石,一个一个垒在一起,这样就不容易被冲走了。直到今天,这个大型水利工程仍然在灌溉田野,造福着一代又一代四川人民,它是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
穿过伏龙观,放眼望去,无论是近处,还是远方,都是一片碧绿。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几处亭台楼阁只露出几块琉璃瓦,掩映在山林中,仿佛也被染成绿色了。碧绿的泯江水,像一块翡翠,微风吹过,江面泛起鱼鳞似的,碧绿的涟漪。过了一会儿,风停了下来。水面上平静的就像一面铜镜,上面映照着碧绿的天空,翠绿的云朵,还有深绿的太阳。
踏上长200多米的安澜索桥,向下望去,泯江水翻滚着,奔腾着,如同川剧里的变脸,又好像被人染了色,从原先的碧绿色换成了土黄。
除了这些,都江堰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看着这美丽的风景,我似乎回到了战国时期,李冰率领着众劳动人民修建都江堰,让巴蜀之地成为了“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