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坤的先进事迹6篇
通过了解他人的事迹,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激励自己追求梦想,通过收集事迹材料,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成长历程,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孙景坤的先进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孙景坤的先进事迹篇1
12月5日,对年轻的南航乘务员朱静怡来说是难忘的一天。在飞机上偶遇一名乘客后,她难掩激动给她写了封信:您为这些女孩在荆棘重重的道路上开出了一片天,督促她们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您将爱给了山区的女孩子们,让她们看到了更广阔美丽的风景。我从心底敬佩您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
朱静怡碰到的,正是张桂梅老师。她告诉记者:我在网上看过张老师的事迹,感动到泪流满面,所有褒奖词语都不足以形容张老师万一。收到信的张老师下飞机时给她一个拥抱,对声音哽咽的静怡说,“没事的,没事的”。
这就是张桂梅——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点亮了一千八百多名大山里女孩子的梦想,把她们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刚刚被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影响也已超越国界。多少素昧平生的人了解她的事迹后,把她作为“人生灯塔”。是什么,赋予一位山区人民教师如此力量?
陈法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华坪女子高中入学时那张贴在床边、写着自己名字的小纸条。她是女高第二届毕业生,如今是丽江市永胜县一名民警。
20__年,陈法羽初中毕业,没达到高中录取线。父亲对他说:“自费读高中咱家供不起,要不你回家种地,过几年找个好人家嫁了。”那一年,陈法羽十六岁,反复咂么父亲的话,一个几乎注定的命运将她笼罩,真是欲哭无泪。此时有人告诉她,华坪建了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贫困山区初中毕业的女孩,想读高中可以去试试。这让陈法羽抓住了救命稻草!
开学报到来到宿舍,床已经铺好了,崭新的被褥整整齐齐,床位边贴着同学们的名字。陈法羽找到自己的名字,抚摸着那张字条,忍不住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陈法羽说。
几乎每个华坪女高毕业生,都有和陈法羽差不多的感慨,她们对张桂梅的敬重难以言表——有什么比改变命运和点亮梦想更重要的?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张老师对学生的爱真挚热烈,又一以贯之。她为了毕业班的孩子拖着病体上课不去住院;她把丈夫的遗物一件毛背心送给了生病学生;为了帮助山里穷学生她节衣缩食舍不得吃肉;为了学生课堂兴趣她常常唱首歌念几句诗……至今,张老师还每天五点半就起床,为女高学生开灯赶走路上小动物,怕孩子们胆小害怕。
泛爱众,而亲仁。对山区学生的爱也让张老师深思:如何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女子高中的初心从此发生。
有人曾说,张老师快枯竭了,人的爱是有限的。张桂梅听后说:不会的,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着我!
1996年丈夫去世,对未来无望的张桂梅从大理调来华坪教书,后来自己又身染重病。华坪民族中学的老师们把她当家人:她不想吃药,同事亲属煮好中药劝她喝;老师们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不忘给她送去些;她病重,女老师晚上就到宿舍陪她休息;为让她多些乐趣,大家找借口约她去唱歌。
得知张老师生病,学生们上山给她采野核桃,剥了满满一大盆核桃仁,双手黑乎乎的;有学生家长去山上采野灵芝,磨成粉让她拌在饭里吃。他们认为,吃这些能治病……
孙景坤的先进事迹篇2
山城村村民也是多年后才知道,他们敬重的这位生产队长,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兵。
孙景坤的“不普通”,被发现实属偶然。
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给村集体创收,山城村一些年轻人到丹东市一家造纸厂帮着搬运旧书造纸浆,一些品相较好的旧书被他们带回村翻看。当时十几岁的张德胜对军事感兴趣,从中找到一本抗美援朝战斗故事集,名叫《战斗在朝鲜》。
翻着翻着,张德胜看到一篇题为《奋战在危急情况下的副排长孙景坤》的文章,讲述的是孙景坤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杀敌的事迹,附带的人物照片看上去眼熟。
“孙景坤?这不是二大爷吗?”家中排行第二的孙景坤被村里晚辈尊称为“二大爷”。张德胜赶紧抱着书跑到孙景坤家中,想问个明白。
时值中午,孙景坤刚吃完午饭,坐在炕边。张德胜指着照片问他:“二大爷,这是不是你?”孙景坤没承认也没否认。识字不多的他跟张德胜说:“你念给我听听。”
张德胜一字一句地读,孙景坤面色平静地听。直到听见副连长支全胜的名字时,孙景坤神色一动:“是我。”
张德胜立刻从书本上抬起头来。眼前这位他再熟悉不过的庄稼汉,这位他十分亲近的二大爷,一下子变得陌生又高大起来。
张德胜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向村里人宣扬:“二大爷老厉害了,在朝鲜战场上是英雄。”
村里人一窝蜂地来找孙景坤,打听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可孙景坤从不多说,那本记录他战斗事迹的旧书也被他收在家里。
那个年月,参军打仗不是什么新鲜事。时间长了,孙景坤这些战斗故事渐渐被村民遗忘。在村民眼中,孙景坤还是“孙队长”。
1990年,丹东电视台记者到山城村采访村里种大棚蔬菜的新闻。采访中有村干部告诉记者,“我们村还有个战斗英雄”。在记者的“软磨硬泡”下,已经66岁的孙景坤翻出一个包得严实的布包,拿出一枚枚奖章,将多年前的战斗故事娓娓道来。
很快,孙景坤的英雄事迹在丹东市传开。前往老英雄家看望慰问的人络绎不绝,各种荣誉和表彰也纷至沓来。
孙景坤却为之苦恼,向当初采访他的记者“抱怨”:“你给我带来麻烦哩!家里总来人,我都没时间下地干活了。”
所有人都视孙景坤为英雄,可孙景坤最在乎的,是自己作为一名农民的本分。
孙景坤的先进事迹篇3
步履艰难的家访路
头几年,张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访,曾因过度劳累昏睡在路旁。她尝试过自己租车,也骑过马和摩托,肋骨断了两次。后来县里派车帮助她家访,可几乎每一个学生家里都还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过去张老师能风风火火地走路,后来病越来越重,有些难走的路段需要搀扶。今年需要搀扶的时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随张桂梅家访的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说。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张桂梅在6天里走遍华坪县荣将镇、石龙坝镇、兴泉镇、船房乡的37个村小组,走访了39个农村学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访六七个学生家庭。最远的家访路是去高三学生罗青青(化名)的家。乘车40多公里到达船房乡华荣村后,张桂梅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上山小路到罗青青家。在同事和罗青青的搀扶下,张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几分钟就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路过一条浅浅的小溪时,她已无法抬腿跨过,只能拖曳着双脚划过水面。
自20__年创办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开始,12年来,每届高三、每个农村学生,张桂梅都要利用假期尽量家访一遍。她不是丽江人,却已走遍丽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迹覆盖约1552名学生的家庭,行程11万余公里。
张桂梅把1804个贫困山区女孩送出大山,送进大学。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今年高考又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张桂梅仍不甘心,还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她仍旧拖着病体去家访,她要去了解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去解除每个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再加把劲,明年高考打个漂亮仗。
孙景坤的先进事迹篇4
复员回乡几十年来,孙景坤投身家乡建设,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他时刻教育自己的子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是一个兵,很普通的兵,为国家为人民,我从不后悔。”
“从不后悔”,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孙景坤的风骨,也是他忠诚的赤子初心! “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从没想过什么叫吃亏,什么叫好处,也根本没有想过要捞点什么。”回乡后,孙景坤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荣誉,更没有借着荣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知道父亲是一名老战士、上过战场,对他所获得的荣誉一无所知。
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身患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到了上学年龄,家里连4元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她仅上了半年学就退学回家务农,“俺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写个介绍信,学费就能免,可他就是没给开。”孙美丽说。
近些年来,孙景坤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一些爱心人士多次提出要帮助他,但都被老人拒绝:“不是我应得的,坚决不能拿。”
“老人从来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身上那朴实纯粹的闪光点让人感动!”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
“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每有单位招工,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家里姐弟7人,除了两个弟弟正常招工外,其余都是农民。”孙美丽说。
年轻时,儿女们对父亲有很多抱怨,不理解父亲为何对家人、对自己这样“苛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儿女们终于明白: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是在替战友活着!
采访接近尾声,孙景坤穿上军装,精神抖擞,徐徐抬起右臂,以军礼示人,郑重、庄严!老英雄辉煌的一生如镜头般闪过:
72年前,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119师357团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英勇奋战、舍生忘死;
70年前,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告别家人,奔赴朝鲜战场,大大小小打了几十仗,九死一生,战功赫赫;
65年前,他主动放弃复员后留在城市的机会,回乡成为一名农民,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建设乡村;
战争年代,他有血与火交织的忠诚――辽沈战役中荣立三等功,平津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
他最大的期盼不是自己健康长寿,而是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
他更期盼“最可爱的人”永远活在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中,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坚守初心的人,注定会被时代铭记。9月26日,孙景坤被授予“辽宁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10月14日,孙景坤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孙景坤的先进事迹篇5
进入女子高中的陈法羽很快发现:温柔的面纱之下,是严苛的管理。
学生早晨5点半起床;跑步上下楼梯;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晨起5分钟洗漱完毕,从下课铃响,到跑到食堂排队、打饭,到吃完饭10分钟内完成。为了不让学生打理头发、洗衣服费时间,张桂梅要求所有学生留齐耳短发,把洗衣时间严格限定在每周六的晚饭后。女孩子的爱美之心被抑制,连女老师都不能穿裙子来学校。
张老师每天拿着小喇叭,不厌其烦地喊学生起床、跑步、吃饭、睡觉。她告诉学生们:“你们迟到一分钟一秒钟我也不干!”
“她们私下里有时候叫我周扒皮、魔鬼,说我‘半夜鸡叫’”,说起学生们给她的绰号,张桂梅哭笑不得。
不要以为张桂梅老师是个柔弱女子,她的强悍令人肃然起敬。她一直和疾病斗和老天斗,说“就看老天能把我领走不”,说“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看病上”;她和贫困斗,“挽救一个女孩拯救三代人”,探索教育扶贫二十多年;她和老师、学生“斗”,不带党徽的党员老师要批评,去山里家访当场烧了学生床底下的言情小说;她也和自己斗,从不让自己苟且浮生……
华坪儿童福利院的女孩吴思思说:“妈妈在福利院和蔼可亲,可在女高骂起人来吓人。”陈法羽说:“我们来女高读书是来改变命运的,不拼拿什么和别人比?再说张老师也在拼。”
张桂梅劝慰学生最多的话是:坚持,再坚持一下呗。华坪女高校办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张老师坚持拿命办学,师生们服气,其实“她是严师,更像慈母”。
张桂梅言传身教,感染着女高老师们。韦堂芸老师一次左脚骨折,想到还有一百多天就要高考,她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教师勾学华婚礼当天早上还在上课,中午赶到婚礼现场,晚上又回学校;语文老师杨晓春常悄悄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生活费,却从不往外说——这样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还有很多。
张老师宿舍里有四张床铺,一张自己睡,三张留给不好好学的、生病的等“特殊生”。有个女生不爱学习性格孤僻,和张老师住在一起的时候,不管张老师怎么关心她、开导她,她都不怎么说话。张老师疾病缠身,每天早晨5点起床,忙里忙外一天,晚上还和她聊天。如此三个月后,这个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好好读书,不会让她白白受苦……
张桂梅知道,女高许多学生家庭贫困、变故多,她们的心要好好去捂。
孙景坤的先进事迹篇6
“孙景坤同志在朝鲜守备战斗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在已通体泛黄的“报功书”上,几句铿锵有力的褒扬之词,开启了那一段尘封的历史——
1948年,孙景坤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他赴朝作战,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先后荣立一、三等功,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5年他复员回乡,深藏功名服务百姓,甘于清贫、坚守初心。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的老复员军人孙景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景坤的军功章。
孙景坤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
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年,孙景坤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景坤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景坤。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亲切接见。
“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
硝烟散去,孙景坤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主动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将各种功绩证明悄悄收藏起来,决定回乡务农。再次成为农民的孙景坤感慨地说:“当过兵的我与之前不同了,从火线入党那天起,我更坚定了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事业中去。”
怀揣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孙景坤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一干就是几十年。
回乡后的第3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很快,踏实肯干的孙景坤当上了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告诉记者,那会儿,村民们并不知道他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孙景坤没有辜负村民们的期待,他带领乡亲走合作化道路,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乡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栽下大量的松树和板栗树,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有一条河,常年洪水泛滥、侵蚀土地。从战场上走来的孙景坤没有一丝退缩,他带领乡亲一起挡河造田,改造了100多亩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保住了集体财产。
后来,村里有人问他:“老孙,你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为啥还这么拼命干?”孙景坤却说:“为民干事,一刻也不能等。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交给祖国和人民了。”1971年,他还把19岁的大儿子送去参军。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多年来,孙景坤始终将功勋荣誉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一直靠参加生产劳动获得收入,就连儿女也只知道父亲是一位老兵、上过战场,仅此而已。孙景坤的大女儿孙美丽说:“有一次,同村的人拿着一本小册子,说这书上说的英雄不是老孙头吗?我们才逐渐知道父亲那些年在战场上经历了什么。”
孙美丽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对家里人很“抠”,“小时候家里连4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按说我爸是生产队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后来,当地电信局招一批话务员,选中了孙美丽。孙景坤得知后,硬是把她的名额让给了别人。“他在生产队当了20多年队长,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别人。”随着年岁渐长,孙美丽慢慢读懂了老人的想法:当年和父亲一起参军的10个伙伴,活着回来的只有3个人。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总想回馈社会更多,“他更多是在替战友活着”。
孙景坤的日子过得清贫,可他依旧坚持吃苦在前、不改本色。在家乡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处处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干担当、积极作为。为了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1984年,他组织村民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
几十年来,孙景坤严格按规定数额报销药费,从没向组织提过特殊要求。“我最怀念牺牲在战场的战友”“我的战友就牺牲在我跟前,和战友相比,我还活着,已经很幸福了……”孙景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