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读后感精选5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增强自身的写作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一篇有深度的读后感可以吸引更多读者前来阅读和思考,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雪孩子读后感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雪孩子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一本《我要做好孩子》,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金铃。她善良、天真、可爱但却很平凡。虽然她非常让人喜爱,但她的成绩很一般,可以说没什么长处。她一直努力想当一名“好孩子”,因此经常与父母、老师进行“抗争”,但怎么努力,就是不能战胜自已的缺点。但她又是一个非常富有爱心的孩子,为了带回没人管的小妹妹,她努力学习尽然考了98分,还认真地照顾小妹妹。
我读了这本书后很受启发:就是主人公金玲虽然很平凡,但她的心灵里却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想当一个好孩子,而这种愿望,却是我们小朋友现在所没有的。
一直认为只有成绩好、听话就是好孩子的我这才明白:成绩好只是一个部分,我们还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去关心他人,关心我们的班级,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好孩子。
雪孩子读后感篇2
这本书很小,一会儿就读完了。但是不到四百页的这本小书我标注了许多段落。这是龙应台从安德烈两岁到青少年的一小部分手记,轻描淡写地娓娓道来,温和而细腻,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却把一切都叙述的那么清清白白。书尾两个男孩回忆童年的文章真的太美好了。我一口气读了两遍,好像眼前走出来一位极有修养的母亲,牵着她一大一小两个儿子。这个时候读到这本书真是幸运,刚好龙应台也生活在海外,刚好那个年代的台湾经济发展和现在国内的发展速度相似,刚好她也在异国他乡为孩子讲述着中国的古老传说,刚好此刻我的登登也两岁了,我开始遇到相似的情景。孩子开始用他的思维来解释他周围的世界,有的时候他就是故事,说一些在我看来啼笑皆非的话,试图建立他自己的逻辑和联系,会执拗的做一些和大人的时间、常理都不合拍的事,我经常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觉得好笑。我读了很多育儿书,学了很多操作和方法,可是孩子的状况何其多啊。简单有效的操作方法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尊重,如何去观察他理解他。懂得是最好的爱。那么最好的爱是什么?最好的爱是无私,无私是忘我,也就是在和小小朋友交流的时候可能需要暂时的忘了自己,忘了我是个大人,我是他的妈妈,走进他的世界,做他的朋友,做一个天真可爱的两岁孩子。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有一种深深的幸福感,后来我想起了《我与地坛》里史铁生说的,“一个幸运的孩子应该是一个会有点分寸的'闯祸的,有点野性的孩子,但是他要有一个知识分子的爹,让他无论野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崇尚知识。”如果一切都回归原点,知识是为了人的生活质量而服务的,幸福的人一定是懂得热爱的,要能够有炙热的爱恋就一定是个自由的生命,一个充分感受了没有负担的感知着的灵魂。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个幸运的孩子,我希望他健康幸福,我希望他享受成长的节奏,从容不迫内心平安。他犯错了,我就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他不配合,我可以继续邀请也可以干脆和他一起坐下来;她成功了,我祝贺他;他失败了,我陪他一起沮丧然后告诉他原本就没有结束这回事,什么事都是这样的一遍又一遍;他没有准备好,我就和他一起等,就像序言里那个小故事里那样“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埃塞俄比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雪孩子读后感篇3
在今年的假期里,我读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金铃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我喜欢她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她长得非常可爱,就像书中说的“因为胖,她的脸、鼻子、嘴巴都圆嘟嘟又胖嘟嘟的”,一看就十分叫人喜爱。
我喜欢金铃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她很善良、正直、宽容和大度,又有一颗悲天悯人的高贵的心灵。她的老师生病的时候,只有她一个人带着一枝花去看望老师。老师因生病交代给她上一堂作文课的任务,她能一丝不苟地完成。晚上批作文的时候目光敏锐,下手准确,每一个错别字都分辨得清清楚楚。病句、读不通顺的句子也不能从她的手里逃掉,她在这里一圈那里一改,总能有办法让那些句子排列整齐得像一队纪律严明的士兵。她给每篇同学写的作文评分时也很尽量公允客观,既不徇私留情,也不图谋泄愤。作为语文课代表的我,也应该向她学习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还有一次,修自行车摊的老人家突然中风而死了,他有一个孙女叫幸幸。幸幸的爸爸妈妈早就已经离婚了,夫妻两都很自私,谁也不肯要幸幸,都怕这孩子拖累了自己,使自己不能重组家庭,幸幸只好孤单地跟着爷爷过日子。现在爷爷不在了,她的爸爸妈妈为了推托差点儿打起来,还闹到律师事务所去了。这时金铃主动站了出来,收留了幸幸。虽然后来幸幸在金铃家只住了几天就转住到郊区的外婆家去了,可金铃还是时不时地经常到郊区去看望幸幸呢。
我也一定要向她学习,学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人都需要我们的帮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平日里没有亲人的陪伴是多么孤独的呀!他们就需要我们时常去陪他们聊聊天、读读报,顺便还能做些小家务。福利院的小朋友们没有爸爸妈妈,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玩具、书籍带去跟他们分享,还能将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也分一些给他们,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去关爱他们……
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我一定也能成为像金铃一样的好孩子!
雪孩子读后感篇4
一天,我读了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文中写了巴金对孩子们的期望与自己的人生感悟。其中,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那句“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说得多棒啊!巴金自己就是奉献一生的人。他先后捐款无数,但还让报社不要报道。他生平没拿国家一分工资,即使得奖,巴金也全部捐献出去。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钱学森,在美国名利双收,但得知新中国成立后,放弃了美国优厚的条件待遇与先进的实验室,义不容辞地回到中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上帝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让我们白吃干饭,而是为他人奉献。有一个磨刀匠,生平以磨刀为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舍不得为自己添件衣服。但在汶川地震发生时,他却背着有他人那么高的麻皮袋,在炎炎烈日下,一步一步地走向银行。到了银行,汗流浃背吃的他顾不得休息,让银行职员把他生平的所有积蓄—二万多元钱全部捐给灾民。这是多么了不得的“小奉献”啊!只有他人奉献,才能让生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也只有这样,才不算白过一辈子!
所有,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们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热爱集体,尊重师长,努力学习,乐于助人”多奉献一点!生活才会变的更美好!
雪孩子读后感篇5
每次都是这样,读完一本书不会马上写书评,而是过几日再来写。倒不是没时间,而是希望在这几天更加深刻地理解这本书的内涵。
书中有很多处的细节写的很好,动词用得生动传神。如:
那背影,一会儿就被人群抹去了
喷泉的水放肆地冲向天空,又恶作剧地垮下来,喷溅回地上。
每半个小时有辆大巴士喘着气通过
……
“抹”“放肆地”“喘着”,看到这些用词,忍不住为作者的才华大大赞扬,把物都写活了。
下面谈几点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地方
引用1――
为什么一个男人忙于事业,就没有人想到要问他:你怎么照顾家庭?为什么一个女人忙于事业,人们就认为她背弃了家庭?
这大概是中国的普遍现象吧。男人忙于事业,没时间陪伴家庭,似乎理所当然,甚至这是值得赞扬的;而一个女性事业成功若对家庭付出的较少,反而不怎么被社会认可。似乎,赚钱养家是男人的职责,生儿育女则是女人的职责。
但是这个时代对女性的要求很高。若是成为职业女性,会有人说你不顾家;若是成为全职母亲,有人说你没有梦想,经济独立的能力都没有。
虽然当代的法律条文上写着男女平等,但是女性遭到歧视的现象无处不在。去年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发表的言论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在日本东京一大学女性被录取的门槛更高;每年毕业季公司招聘上写着只招男生的规定。
在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几千年的根源,在今天仍然不能完全根除。写到这里,不由得想起“白百何事件”。她在国外对一男子做出一动作被偷拍时,各种骂声铺天盖地地向她砸来。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要骂她呢?不是说她和她的丈夫早就离婚了么?为什么要说她出轨了呢?为什么大家都同情陈羽凡而要辱骂她呢?她不过是做了男欢女爱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个动作啊,就算大家说她骗钱,那也应该两个人一起骂啊,为什么只骂她一个人呢?
从网上的言论来看,大家骂她的原因基本上就说她出轨了(虽然不是,因为他们离婚了)。其实我就在想,就算她真的出轨了,哪又怎样呢?(在此我并不是赞同出轨,我觉得那种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更让我向往)。男性出轨,有人就会说女性不爱打扮,跟黄脸婆似的,男性出轨无可厚非。而女性要是出轨,就是被指水性杨花、沾花惹草,是不可饶恕的。有时候我就真的觉得对女性特别不公平,为什么男性就值得被原谅,女性就不可饶恕了???
思想上的男女平等真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女性:居里夫人、林巧稚、香奈儿……在这个时代,女性更是要坚强独立,才能够进一步拉小男女平等的距离。
引用2――
老板娘说:“这是你的囝仔?”我点点头。她大声说:“那怎么可能?这囝仔这么漂亮!”
大概龙应台听到也会尴尬吧,其实老板娘有“哇,你长得不怎么样,怎么会生出这么好看的孩子”的意思,书中有几处提到了,还有一次别人误认为她是孩子的保姆。
书中有龙应台的照片,其实她并不是一个很好看的女性。在我看来,女性有才华很重要,但是外表也不能丢。
在我看来,内涵是最最重要的。但外貌方面也要花点心思,就算天生不好看,也要朝着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方向看齐呀。
引用3――
“三十八岁算什么!”医生很诚恳地说着,“您有能力抚养孩子,您有时间和智慧培养孩子……您这样的妇女不多生几个孩子,谁该生呢?”
很多读者在这里就抨击中国的家庭――越穷越要生。(当然,这是以前。不过现在有些贫困地区也是这样)“为什么越穷越生呢”这个问题,我问过我奶奶,我奶奶有4个孩子。
她说“中国是以家和万事兴为理念呀,而且人多家里的劳动力就多啊,那个时候饭都吃不上,多个人就多份力啊。还有就是,大家都这么生啊”
这个说法可能很多人都不怎么认同。后来我去看了中国人口方面的一些书籍。里面就说到那个时候,中国婴儿的`存活率不高。若只有一个孩子,要是不幸离世,对家庭的伤痛是巨大的。另外,中国历来有以多子多福为家族兴旺的传统。所以那个时候生太多孩子也不应该被批判,不同的时代塑造不同的人。
引用4 ――
“你知道吗?妈妈,我跟同学一起比赛尿尿,他们的尿都是一条线,射得长长的,我的就像洗澡的那个那个什么——?”
哈哈哈,当时看到这忍不住笑出声来,以前刷知乎有人分享这样的童年趣事。难道每个男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嘛?好奇,想知道。若是看到此书评的男孩子可以评论一下嘛~
引用5――
十二点一放学,几个死党就会讨论:今天走哪条路?每天试不同的路线。我们走得很慢很慢,边走边玩。
看到这段话,脑海里瞬间浮现小学期间,与小伙伴们一起去学校走在田间的小路上,那里有一片荷塘。男生发现了一条去学校的近路,就会带我们女生一起走,在路上嘻嘻哈哈,追逐打闹,一起捕蝉抓鱼……那段旧时光一去不复返。
童年的记忆真的美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