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信的作文6篇
写作文能够提高我们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优质的作文应该能够通过语言的表达,准确地传达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让读者能够共鸣,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论语中关于信的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论语中关于信的作文篇1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我们放大这些不如意的事,那么我们将永远活在阴影之中,《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倡导: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说:当所有的不顺心都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智慧聪颖、勇敢无惧。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这种勇敢是心灵的勇敢,而不是表面的张扬,要做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往往感到无力应对。于丹教授通过几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是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而且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成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改变原有原想法和思维方式,致使问题一直悬而难决,须知,只要思路稍做更改,不要患得患失,并决心继续下去,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那种悲观郁闷的心地也会变得乐观豁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而且大家所拥有的实际生命长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却有的伟大,有的卑琐,有的卓尔不凡,轰轰烈烈,有的碌碌无为,平庸一生—————究其原因,是因为生命拓得多宽,风景便有多宽,人生也会有宽。就象我们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站在什么高度看待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而我们只有站的高才会望的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那样的缺憾在所难免,人生之路也不可能处处都是鲜花和掌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精彩,那就需要有足够的自信,需要有那份来自内心的淡定和坦然。最后再记下一段于丹的话与朋友们共勉: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我从来就不是雄心勃勃的人,成为呼风唤雨的能人或日进斗金的富人,那样的念头从未在我的内心出现过。不是悲观,也不是笃信宿命,只是性格使然,不曾有那样的“抱负”罢了。如果真要说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修为,做一个善良、高尚、与人很好相处的君子吧。(于丹在“君子之道”里对君子的界定是这样的,姑妄借之)
读于丹说论语,让人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认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理念,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能纠缠在其中,使自己不能自拔,常言道“知足者常乐”,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做个最幸福的女人呢?能在清朗的好日子里,和家人随意地散散步,赏赏花,信口哼上几句小调,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我就要这样的幸福。我只要这样的幸福。
论语中关于信的作文篇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人尽皆知的话语便出自《论语》中。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时常去温习,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们不了解你却不去生气,这不正是君子吗?——这几句话出自孔子,看似平常无比,却在我心中永远留下了印迹……
初次阅读《论语》,可以说是被逼无奈。那是一次文化节,当听到这次要求背下50条《论语》时,我却不情愿了,只是“子曰、曾子曰”这样一条条生硬地记下,老师口中的“先理解、再背诵”不过左耳进、右耳出而已。就算到了正式演出时,也是一句都不明白,一口气下去“梦似的背完”。到后来我还领了优秀奖的奖品,然而,还是不明不白的。
再次拿起《论语》时,我开始对照白话文的义理,逐字逐句地、一字不差地探究明白自己当时背诵的语句到底都是什么含义。我开始渐渐明白我有多对不起自己拿到的奖品。
又一次从头阅读《论语》时,我彻底为它折服了。就单论第一篇“学而”,这中间包含了多少学习的方法和为人的道理。这一句又一句孔子以及他的学生的话语中,有多少我错过的人生启迪?这一句又一句中,又有多少我能学习到的为人处世的东西?一句“温、良、恭、俭、让”在我耳边响起,让我理解到了儒家处世思想的精髓;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让我读出了少年孔子的远大志向。
?论语》在我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论语中关于信的作文篇3
我读了孔子的《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名言后,有了新的感受。我认为,它的意思是:任何人都要向别人学习,而且要不断地向别人学习。
许多人能成为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的专业各有所长,懂得的道理也比我多。韩愈《师说》中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的人语文比我强,我便应向他学习语文。有的人体育比我棒,我便向他学习体育。即使是年龄比我小的人,也有值得我学习的长处。比如说我的表弟,虽然数学比不上我,但他的围棋经过了两年的专业训练后,下得很好,小小年纪已是“三级”小棋手!这个寒假,我便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虚心向他学习围棋。他之所以围棋下得好,是因为他对围棋下的苦功多,也应了那句“术业有专攻”。
而我们要向年长的学习是因为,年长的人经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历经了岁月的洗礼,懂得许多我们不知道的道理,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前段时间我做奥数做烦了,甚至不想再做了。但当我看到一篇文章,讲述了张广厚小学时候数学很差,连中学都差点进不了,但他没有看气馁,专攻数学,竟成为世界闻名的大数学家。他的恒心、毅力不正是值得我学的吗?我便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奥数学好。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一定要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知识;虚心学习做人的道理。
论语中关于信的作文篇4
看着《论语》所讲的七道,我的眼前又浮起一幅画面,一天,我刚回到老家,准备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可是,我听到一声响声,我随声而去,竟然死去的张爷爷家有“三位不速之客”。
他们一个说:“我是长子,财产应归我。”一个女子说:“我是他最宠的,应该归我。”又一个男子说:“我是老板,那老头子的钱应该归我。”我随即愣了,这些青年竟如此不尊重自己的父亲,他们真是猪狗不如。他们即使不象古代人孝守三年,也得尽孝吧!可是他们却因争夺财产争个你死我活,这能让父亲安息吗?“父亲”将死不瞑目,会在九泉之下安息不得。
这难道还是以孝敬而闻名世界的中华炎黄子孙吗?人们常说孝敬孝敬,可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结果是十个只有二至三个,这说明我们孝敬的不够。孩子的成长,尤其是长大以后,经常会和父母产生冲突,这时,我们如何尽孝呢?其实,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和尊重他们的习惯,这才是真正的敬。如果我们谈完整本《论语》的话,那恐怕,我们最多只能做三至四道,一个孝敬之道就有许多的人没法做到,做其它六道,更是难上加难啊!
智慧不是小知识和小聪明,而是大智慧,智慧不是什么用句子来形容的。更多是用大脑思考的。有人说,有些知识就够了,错!我前天看到一篇论文,论文上说,满足于现在智慧是错的,不管多少年后,总是会被时代淘汰的,应该学更多的知识爬更多的楼层,这才是大智慧。当今时代,要求我们取得更多的知识,才不被时代所遗弃,成为新世纪新的主人。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还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吧!
论语中关于信的作文篇5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一生的言行举止的综合,可谓是儒家的精华,儒家育人的必备品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儒家文化的四大金典作品。
在封建时期,如果三字经是家喻户晓,那么论语就是代代相传举一个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他的意思,最经典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可谓是论语的经典,我可不会像大多数人那样,长篇大论解释一番,然后加个结尾就结束了。其实,第一段话告诉我们的其实很简单,要苦中作乐,学完之后要温习,不苦吗(老师别打我,这是我们的心声,不信你去问)有朋友自远方来了,自己又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了,不苦吗(爸妈,我没别的意思,饶了我吧),朋友来了还不理解你的话,更苦吧(我不是说大家文盲,说这一段话我得罪了多少人啊)但我们还是要“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不是吗。下一段简直就是瞎扯,有谁每天都反省自己啊,想着怎么气死老师还来不及呢。是不是我则么一解释,我是不是又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新的世界观。
其实啊,论语远比我说得要高深,我相信我们的前辈说的话是没错的,相信大家也是吧。
论语中关于信的作文篇6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写的《论语》心得,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一看。
?论语》汇集了大部分中华传统美德。讲述了天地人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它要求人们真诚做人,追求完美的个性,但又不苛求人们瑕如白玉。它讲求实际,要人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它不要求人们改变他们的传统信念,而是沿着他们的信念引导人们,将他们提升到最高水平。《论语》的特点写的很平实,在平实中讲述做人的基本道理。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似乎理解的明了些,其实也是比较肤浅和随意的。平时生活中我不会想起读《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当读了于丹的书后,我知道了过去自认为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让我们现代人受益非浅。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从中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启示和帮助。于丹说:"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寺院里供着一个花岗石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的。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你有什么了不起?那个佛像淡淡地对它们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看了这个故事后心理豁然开朗,这样的一个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却要经历千锤百炼。通过它我们可以比照自己的心灵是否可以做到从心所欲,淡定从容。"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就渺小了"工作中同事之间,生活中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总会有一些遗憾事,伤心事,面对这些琐事心态不如放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对自己的缺憾正确对待,让我们的内心平和些,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