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人先进事迹6篇
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学习到践行信仰和理念的方法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在特定领域内的领导才能和能力,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公交人先进事迹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公交人先进事迹篇1
在我市公交线路上,有这样一位女司机,十几年来,她用奉献诠释着人生的真谛,把汗水洒在车厢,文秘资源网 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把关爱献给乘客,温暖着千万乘客的心田。她所在的车组是市级“青年文明号”车组,是公司连年的“一八八”式车组,她连年被评为公司先进、局级先进,去年还被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她就是13路2808号车驾驶员——崔占颖。
10米车厢浓浓情
小崔常说:“爱心是一个驾驶员最起码的行为准则,一个驾驶员如果对乘客缺乏爱心,就很难做到优质服务。”当您乘上她的车,听着她清晰亲切的服务话语,看到她面带微笑的服务,就会感到爱心在车厢蔓延。当老人乘车的时候,她会在搀扶老人上车的同时,礼貌地说道:“哪位师傅给这位老人让个座位,谢谢!”老人坐下后,会亲切地道一声谢;当孕妇乘车时,她会给她找一个靠近窗户较宽松的座位;当外地人乘车时,她会清楚、详细地讲清路线、方向、转乘的车次,外地人在得到正确的引导后,会连连道谢。
在10米车厢里,小崔总是把乘客当亲人一样对待。
记得去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小崔从柏林南区开车返回的路上,从人民商场站上来一位头上扎着白毛巾,大约有六十多岁的老大爷,当车到终点站时,老人还没有下车的意思,小崔就说:“大爷,终点到了,您该下车了。”老人说:“我迷路了,从乡下来看儿子,下了车又坐错了汽车,绕了几个圈不知道怎么走了。”在昏暗的路灯下,从老人那表情上,从老人那说话的声音里,小崔知道他是那样的焦急万分,是那样的不知所措。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凛冽地寒风夹杂着冰凉的雪花在空中狂飞着,看着老人因寒冷而抖动着的身躯,小崔震憾了。当她从老人递过的纸条上知道老人是去滨河小区时,毫不犹豫地说:“大爷,别着急,我送你去找您的儿子。”“好,好,好闺女啊!”当老人在滨河小区见到他的儿子时,说不清是溶化了的雪水,还是滚动的泪水,从老人的眼角流了下来。
她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爱心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迎送着南来北往的乘客。
加重事业天平法码
同事们把崔占颖比喻成一块煤炭,它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这确实是小崔生动的概括。
十几年来,小崔总是把工作和乘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乘客、车厢的事再小也是大,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小崔从小跟着姥姥长大,可当八十多岁的姥姥半身不遂住院时,她没请过一天假,没有因家中的困难缺过一个班,晚过一次点。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小崔正是加重了事业天平的法码。不幸一直跟随着小崔,七月份姥姥病故,九月姥爷得高血压住进了医院,紧接着无儿无女的大伯又因急病离开了人世,这一连串的家庭不幸,给小崔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可她硬是把泪水往自己的肚里咽,给乘客们带来了仍是亲切的笑容,春风般的温暖。
去年非典期间,小崔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放假在家,倒开水时,不小心烫住了脚,小崔给儿子上了药,把儿子托给母亲,又要返回工作岗位。儿子哭着拉住小崔的手说:“妈妈,你别去上班了,外边多危险呀,你在家陪陪我吧,我疼!”看着儿子流泪的小脸,红肿的脚,小崔眼里噙满了泪花,儿子需要她,可千万名乘客更需要她啊!越是在这危险时期,她越不能离开她心爱的乘客。小崔毅然地把儿子交给母亲,重新返回了工作岗位。因为小崔非典期间的突出表现,她被评为了“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
崔占颖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光我一个人搞好优质服务不行,只有所有驾驶员能够做到业务过硬,优质服务,企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她经常和姐妹们交流经验,把自己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的优质服务、安全行车方面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大家。让大家共同提高。每次有新司机到她车上实习,她不但耐心细致地向他们传授业务知识,更忘不了教他们如何做人。她说:“只有先做好人,才能服好务”。在她的帮助下,如今13路线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服务能手,许多新的先进车组。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工作中,崔占颖把每一位乘客都当作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13路线的老乘客有给小崔送过月饼、粽子的,有给她送过喜糖的,夏天有给她送过矿泉水的,那份关怀和惦念给了小崔无穷的力量和极大的欣慰。就是这些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这些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乘客让小崔明白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人生的追求。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爱心、真心,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升华。
公交人先进事迹篇2
魏国腾,男,汉族,山东金乡人,1996年5月出生,2021年10月进入济宁公交集团工作。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响应各级党委号召,当先锋、作表率,魏国腾同志就是其中一名主动担当、不畏艰难、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的佼佼者,作为济宁公交集团13名下沉社区工作人员之一,他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公交精神,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战“疫”关头 敢于亮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9月2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后,济宁公交集团党委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传达精神,从严从实从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魏国腾主动请战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年轻公交人,有精力,靠得住,没有家庭后顾之忧,渴望冲到一线,锻炼自己,成长自己。接到下沉的命令后,他火速奔赴一线,迅速化身最美逆行者,全力投身到繁重的抗疫工作中,主要负责洸河街道科苑小区社区人员排查、卡口值守、物资保供、后勤保障等工作。
科苑小区有18栋楼,现有住户938户,居民2100余人。当前,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单位混杂、流动人员多、基础薄弱、情况复杂、疫情防控难度大。随着疫情发展,小区相继有5个单元7人次被定为密接、次密接。
科学的开展人员转运、单元封控是减低风险的重要措施。9月2日24点左右,小区8号楼发现了1密接居民。魏国腾闻令而动,与队友们第一时间赶到所在单元,使用播音喇叭喊话,积极与涉及人员沟通,说明情况。由于事发突然,该居民抵触情绪较大、慌作一团。魏国腾积极做好该居民的思想工作,加强情绪疏导,稳定情绪,协助120防控人员,将密接者及时送至专用车辆,保障了人员转运及时通畅。
面对紧急的情况、突发的问题,魏国腾积极应对,总结了紧急处置疫情的'办法。9月2日以来,共处置紧急情况7人次,他正确处置,高效、有力、安全的开展工作,消除了居民的不安,为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增加了必胜的信心。
防“疫”筑线 严防死守
为全面准确摸清小区疫情防控期间底数,魏国腾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逐楼逐户排查,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对沿街门面,逐个登记造册。通过登门走访,一方面摸清、摸准了小区的基本情况、住户信息,一方面宣传了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为社区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魏国腾在疫情巡查时,发现小区周边个别围栏低矮,存在风险隐患。他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组织人员力量进行封堵。当时铁丝、铁皮缺乏,他积极协调充足的物资,顺利完成了围栏封堵工作。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个别居民认为隔离在家不自由,心生怨言。每遇到这种情况,魏国腾总能够耐心回答,耐心的讲解疫情防控的政策。面对老年人,他还要一遍遍的反复解释,直到居民满意。无论是遇到突发的事情,还是遇到困难的问题;无论个别居民不理解,还是个别情况复杂棘手,魏国腾总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带微笑,耐心回答,直面疫情,以良好的面貌,积极应对处置。
9月11日晚10:40左右,有居民反映小区13号楼有人在楼下打球、聚集。正在轮流休息的魏国腾听到后,立即从帐篷中出来,与其他同志一起到现场处置,当时他发现1名小孩在拍篮球,影响居民休息,于是他就好言相劝,在劝导过程中,该小孩的家长不仅不劝阻孩子,还对工作人员恶言恶语。魏国腾面对困难不退缩,控制局面,讲清利弊,宣传政策,在不厌其烦的耐心劝导中,小孩及家人回到家中。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风险,一个微无不足道的社区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济宁市疫情防控工作,或会造成负面舆情,给整个工作带来不利因素。尽管社区管理千头万绪,魏国腾总能够应对自如,从容不迫,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抗“疫”先锋 主动担当
疫情防控初期,社区人员紧张、工作量大。面对繁重的任务,魏国腾不言苦、不放弃,主动加班加点,日夜坚守,24小时驻守社区防疫。忙的时候,忘记领盒饭;倦的时候,钻进帐篷,倒头就睡;夜间把门值守,蚊虫满身叮咬。送物资、送病人,为社区居民服务,每天来来回回,一天下来十几公里路程。到了深夜,双腿像灌了铅一样,他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
魏国腾不畏艰辛、直面困难的乐观精神,感染了许多居民。有的居民送矿泉水、有的送水饺、有的送水果、有的特意制作并送来了“抗疫必胜”蛋糕。温馨的物资,情义无价,是对魏国腾工作的认可,是对社区工作的认可。点点滴滴的相互关爱、互帮互助,给防疫工作人员很大的激励,给整个小区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9月11日,社区内1名3岁儿童突发高烧、口腔不适,家长心急如焚,不知如何处置。魏国腾一边安抚家长,稳定家长的情绪;一边及时向儿童家长告知处置办法;一边向社区报备,办理卡口管理程序;一边让家长联系医院,争取120救援车辆及时到位。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儿童被及时送到医院,得到了治疗。
“疫”线有情 大爱无言
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魏国腾坚守科苑小区及周边的防疫阵地,做核酸检测预登记工作,严格把控小区的进出入,防止疫情的扩散,稳住了小区居民的情绪。在工作的同时兼顾运送防疫物资的任务,根据隔离期间居民的需求配送物资。
当魏国腾了解到,一位87岁的老人独居生活,他把老人当做自己的亲奶奶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积极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按时为老人送防疫药品,为老人送新鲜的蔬菜和晚饭,切实解决了独居老人在疫情隔离期间的生活问题。
在物资供保工作中,魏国腾不辞辛劳,一趟趟为居民送蔬菜、送药品、送水果、送邮件。不大的小区,一天往返上百次。魏国腾发挥年轻活力,动员发动了近十名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工作。
当魏国腾发现有个别居民生活困难,他就自掏腰包买了面粉、蔬菜等物资送到家中。中秋节当天,他还将自己购买的月饼送到独居老人等困难居民家中。
疫情无情,公交有爱。魏国腾用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用责任与担当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筑牢了防护墙,用温情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交助力,抗击疫情!山河无恙,济宁安康!
公交人先进事迹篇3
从事司机工作以来,在市、县交警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自己始终如一地以思想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仪态文明作为自己的行动指针,风里来雨里去,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却毫无怨言,用自己的汗水踏踏实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1、遵章守纪,安全至上。交通安全工作是驾驶员重中之重的大事。因此,我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始终如一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闲暇时间,认真消化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地进行安全学习,并对一些不安全事例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确保自己行车安全。
2、精心维护,惜车如眼。空闲的时候,或每每用车回来,我都要对车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哪怕一点点小毛病,我都搁在心上,非得修好才踏实。“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车子坏在路途中,耽误了旅客的时间又堵塞了交通。”因此,我从不带“病车”上路。
3、用心工作,诚信待客。我十分重视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讲风格,讲礼让,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行车时遇到横冲直撞的行人或车辆,他总是宁停三分,并时常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此外,我时时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不断提升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他把每一次出车作为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本着这种良好的心态,因此他都能坚持365天微笑服务。
4、奉献爱心、服务人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始终坚持“乘客至上”的原则,为乘客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在车上提供了塑料袋和饮水设备。对持有“老年证”的乘客,我主动减免其车费,仅2007年至今,共减免老年乘客490余人次3万多元车费,对病患人员则用心照顾,尽力满足他们的条件和要求。
5、回报社会、勇做贡献。致富不忘挖井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市、县交警部门的指导,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心,回报社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我主动上缴收入所得税,至2008年共上缴税额10余万元,同时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各种救灾活动,捐助金额万元。
多年来,我深深懂得肩上的重任,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却有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虽然没有世人赞叹的赫赫功名,却有人人敬佩的良好口碑。在今后的司机生涯中,我仍会积极配合交警部门的工作,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和脚踏实地的足迹书写自己的事业。
公交人先进事迹篇4
用 奉 献 诠 释 人 生
--------记白城市二三七处车队队长郭凤彬
在白城市二三七处,有这样一位同志,三十几年来,他用奉献诠释着人生的真谛,把汗水洒在车队,把关爱献给单位。他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评为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先进个人。他就是白城市二三七处车队队长----郭凤彬。
锲而不舍,苦练本领。1973年,20岁的郭凤彬参加工作于白城市二三七处,1976年被处里派到黑龙江局二三一处学习车辆维修和驾驶,从此,便与汽车结下了一段深深的情缘。由于他勤奋好学,肯于吃苦,很受师傅们的喜爱和信任,在车队任学徒工期间一些简单的工作就能独立完成,1977年他曾主动申请一个人给2000只解放牌汽车电瓶充电,没早没晚整整干了一个月,虽然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最终圆满完成了领导和师傅交办的任务。1986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车辆修理工,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刚刚干上这一行时,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边学习、边请教、边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学习。由于二三七处的车辆大部分是日本进口的特种车,车型老,车辆说明书全部是日文的,维修特别困难,他就买来中日文两用的车辆工具书,自己逐步的摸索,逐步的研究,最终他凭着勤思善钻的探索精神、吃苦耐劳的实干作风,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技术本领和扎实的业务能力,很快成长为一名熟知处里各种车型的车辆修理能手。把车辆交给他,同事安心,领导放心,他成了车队的骨干力量,他是车队中的技术能手。这些年来,经他手大修过的吊车、叉车、推土机、拖拉机、装载机30余台次,大修过液压变速箱、机油散热器、离合器、论边减速器、真空增压器、发动机等。中修、小修的车辆不计其数。
情系车队,以处为家。二三七处物资吞吐量大,每天都有几百吨的物资出入库。再加之车队编制少,这就加大了车队的工作量。1 为确保完成工作任务,他没早没晚,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修车。特别是1996年他被任命为车队队长后,更是夜以继日的工作,成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工作狂”。2001年二三七处代管物资每天都有500吨,叉车司机忙得饭顾不上吃,看到这种情况,他立即带领吊车、行车司机组成临时倒班组参加作业,缓解压力。到货最多的一天(到货41车皮),他一个人足足干了一天一夜,当同志们发现他时他已经趴在车旁睡着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父亲病危,但为了不耽误处里的工作,他只好非常内疚的把父亲托付给弟弟,直到老父亲临终前才赶到跟前尽一点孝道。在办理完父亲丧事的第二天他又连忙赶回到工作岗位上。为此,他弟弟不理解,旁人也冷眼看他,他都默默的承受。他曾说:“我工作起来不要命,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我更看重的是事业”。人们常说:“手握方向盘,出去就有钱。”在他每次被借出支援和出劳务的时候,被帮助单位总是给他一些好处费,可为了维护处里的形象,这些钱他从来没拿过。也有不少的地方去请他做技师,每月报酬几千元,这也被他一一婉言拒绝了。他考虑的是二三七处培养的我,现在车队人少车多,维修量大,在这关键时期,我怎么能离开?怎么能舍“大家”顾“小家”呢?
率先垂范,无私奉献。有道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各兄弟单位在得知郭凤彬在修理方面的特长和为人后,经常邀请他进行技术支援。1994年他被安排到二三八处讲解变速箱组装原理,并在空闲时间帮助修理了两台日本叉车;2000年被六三五处邀请修理了3台叉车;2001年被二七八处邀请修理了一台30装载机;2002年被白城驻军黑水靶场邀请修理了特种车。每一次对外支援他从不以客人自居,每个故障必亲自动手检查、调试,常常是大汗淋漓、满身油污,有时加班忙到深夜,深受兄弟单位同行的赞许。在平时他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很少说话,但重活、脏活总是干在最前面,以身作则,用行动感染大家。在他刚刚担任车队队长时,处里有很大一 2 部分车辆处在维修和半瘫痪状态,他当即提出了“小修不过夜,大修不出门”的口号,亲自冲到修车的一线。在维修过程中他发现一些年轻司机只会开车,不会修车。于是在以后的维修中便有意的安排年轻司机当助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把修车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于是,很快在车队中兴起了一股学技术、钻业务的热潮。经他耐心细致的传、帮、带,全队同志的修车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一般的小故障都能独立排除。
精打细算,厉行节约。车辆维修在任何一个单位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二三七处车队在他的带领下,全车队的同志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支出压到了最低,成为处里厉行节约的楷模。而郭凤彬的节约在处里更是出了名的,早在1989年他就曾背着100多斤的叉车破损件独闯北京。为了省下打车费,他倒了三次公交车才到厂家,以至于肩膀都被压肿了,配件加工好后他又背着配件返回白城。于是在二三七处留下了一段“千里背件闯北京”的佳话。在车辆维修中他常告诉大家一定要坚持做到“四个绝不”,即:能自己修的车辆绝不到外边修;能自己制作或其它配件替代的绝不购买;能本地加工的零部件绝不到外地加工;能重新修理再利用的配件绝不报废。在他的倡导下,每年都有大量车辆维修、保养更换下来的液压油通过过滤得以重新再利用,经他手革新改造过的吊车、叉车配件30多件。多年来,经他带领全队同志实施维修车辆、自制配件、替代配件、修旧利废等措施,累计为处里节约支出40余万元。
一粒砂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郭凤彬同志觉得自己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这些年来,他一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着,虽然经常劳累过度,但能为自己所热爱和追求的事业默默奉献,只要能使二三七处蒸蒸日上、充满活力,再苦再累他也觉得心甘情愿,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公交人先进事迹篇5
2020庚子鼠年春节,这是一个牵动着全中国十四亿人心的不一样的春节。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批“逆行者”。他,李吉伟,洪雅航程汽车&双诚汽修一名普普通通的安全员、修理工,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冠状病毒疫情传播的消息一传开,李吉伟立即通过新闻和网络详细了解此次疫情的情况。“这次疫情,全国人民都将面临一次严峻的生死考验。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必须要做点什么。”平日里的李吉伟,是一个浑身充满正能量,开朗乐观,充满爱心的年轻人。早在2019年初,他就报名加入了民间自发组织的洪雅紧急救援服务队。2019年8月,又报名加入了全国志愿者队伍。迄今为止,参与各类应急救援任务不计其数。只做公益,不求回报,这是他的信念和坚持。这次疫情来袭,他,又一次义无反顾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大年三十至今,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睡过一次觉。半个月时间,体重减了四、五斤,原本就清瘦的脸庞更显瘦削。看着妻子心疼的眼神,他调侃一笑:“不担心哈,你没觉着瘦了几斤的老公,看起来更帅了吗?”。
全民防控,群众宣传是第一要务。1月24日,大年三十,各家都在忙着采购年货、准备年夜饭。一大早,他同救援队的战友们一起,走进了人流密集的农贸市场、街道,开展疫情及防控知识宣传,向群众讲解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悉心为群众讲解疫情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走进社区,挨家挨户开展走访排查,为群众义务测量体温,了解重点区域返洪人员。下午六点多了,他还拖着个大音响,走街串巷播放疫情宣传“小广播”,直到妻子女儿的电话再三催促,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1月27日,正月初三,得知交通卡口疫情防控任务艰巨,李吉伟主动报名,参与疫情防控交通卡口执勤。在国道315线检测执勤点,随时可见他忙碌的身影,对过往车辆进行排查、登记、消毒。冬日的凌晨,是最艰辛的值班时段,他总是主动申请把自己的值班时间排在这个时间段,自己去承担风寒露冷和凉意的侵袭。多次主动帮别人顶班,把休息时间让给身体不适或有急事的同志。甚至在轮休时间,得知卡口忙不过来,他又迅速回到岗位投入战斗。在过去的200多个小时中,“您好,请摇下全部车窗,到前面接受体温检测” “您好,不要急,请一辆一辆来,谢谢你们理解”“您好,请开下后备箱,接受检查,谢谢您的配合……”这三句话,李吉伟每天重复超过12个小时,从未停下,直至嗓子沙哑。
1月28日,正月初四,李吉伟在国道315线检测点值完夜班,回到家准备吃过早饭稍作休息,突然接到救援电话。放下热腾腾还未动筷的饭菜,风驰电掣赶回公司,和同事一同到高庙镇花源村开展交通事故车辆救援工作。到达现场时已是中午,车主因事忙碌中将车钥匙带走,他仍坚守现场,配合交警疏导交通,劝离围观群众。手脚冻得几乎麻木的李吉伟,在寒风中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才得以顺利将事故车辆拖回。
1月29日,正月初五,李吉伟在卡口检查点完成了志愿者任务,本来可以换岗轮休,但他没有回家,而是立即赶回修理厂,对厂区的每一个角落进行消毒、开展疫情排查。作为双诚汽修的安全员,厂区安全责任,他,时时刻刻牢记在心。
面对防控一线故障车辆,第一时间赶至现场救援,保证防控工作正常运行。
2月2日,正月初九,执勤点转班休息的李吉伟接到了医院的救援电话,一位患有腰疾在县医院治疗的老奶奶,治疗结束后需要回家康复疗养,但无子女在身边,无法行走回家,需要援助。李吉伟迅速联系救援队的另一伙伴,一起赶到医院,用担架抬着老奶奶回家,一路上,他都稳稳抬着担架尾部,默默承担更多的重量,不让老人感到颠簸。回家后的老奶奶非常感激,拉着他的手一个劲儿致谢。他把写有自己电话号码的纸条塞进老人手中,握着老人的手说:“奶奶,你身子骨有病,可能好多重活都不能做。如果需要帮助,随时打我电话,我就会过来!”。在寒冷的冬天,他的笑脸和汗水,化为冬日那一抹暖阳,温暖了奶奶的心田。在返回途中,李吉伟不小心被楼梯口伸出的钢筋戳伤,头顶鲜血直流。赶到医院,医护人员二话不说,快速帮助他止血包扎,坚决不收一分钱。因为,这个小伙子,已经是她们特别熟悉的“特殊亲人”。
他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着党和人民的检验。
因为,有一面心心念念的鲜红党旗,一直飘荡在他的视野中,视界中。
公交人先进事迹篇6
“我年轻,我先上”“疫情当前,绝不退缩,坚守一线!”……这是一群“90后”面对疫情时发出的铮铮誓言。防疫期间,岛城公交坚持运营方便市民出行,大量公交维修人员在幕后默默保障。青岛公交车辆维修分公司的“90后”年轻职工,主动请缨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和前辈们一起做好公交车辆的维修保障,为岛城市民出行提供充足的运力。2003年抗击非典时被保护的这群孩子,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已经开始挑大梁了。
白天忙维修,下班后当志愿者
1995年出生的程鹏是公交车辆维修分公司夏庄路保修厂的修理工。大年除夕,得知厂里要成立青年防疫突击队,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带领众多团员第一时间进入车间,对车间进行360度无死角清洁消毒,协助厂里对进出维修的车辆实行进、出门消毒、登记,将防控工作做细做精,力争让每一辆车进出时都具备“免疫”功能。
白天他是一名修理工,给公交车做检修;晚上下班后,他还义务参加公交车厢的清洁消毒,并走上站台将自费购买的口罩分发给乘客。程鹏说,自己在防控期间的责任是:“非常时期”更要对每一辆公交车“非常对待”,严格把控好维修安全、维修质量关,努力让每一辆公交车安全高效运行。
青年突击队抢修拼速度
“您好,这里是白沙湾保修厂,您车坏在哪儿了?车辆什么故障?”为准确全面掌握现场情况,这是公交“120”的维修人员出门抢修前,必须弄清的问题。疫情面前,为保障市民平安出行,这群年轻的90后战团跑出了抢修“加速度”。
正月初一清晨,城阳巴士第六分公司的车,突然失去了动力。情况紧急。7:30,90后修理工毕敬接到报修电话后,来不及吃口早饭,第一时间赶到厂里,迅速召集保修厂的团员青年组成抢修突击队。8:00,突击队员全体到位,带着工具火速赶往现场展开抢修。
9:00,防护措施做好,初步诊断动力电池供电出现问题。10:00,对动力电池逐一拆检,发现6号箱电池连接器受损。11:45,对新电池连接器进行焊接作业。
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毕敬所在的突击队顺利修复了车辆故障,保证了车辆的安全运行。
“报修电话就是我们青年突击队的‘集结号’,只要有需要,我们就会冲到前面。”毕敬的话语铿锵有力。
自备口罩送给需要的市民
2月9日一大早,车辆维修分公司白沙湾保修厂“螺丝钉”青年志愿者手拿消毒壶、口戴防护口罩,分别对沿线站牌进行严格消毒,并用84消毒液浸泡的抹布对乘客比较容易接触的栏杆、扶手等部位进行擦拭,逐一消毒,确保防控不留死角。
在消毒过程中,志愿者赵凯发现一位准备乘车的市民,没有佩戴口罩,他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得知这位市民家里的口罩用完了,出门乘车正是要去买口罩。考虑到不戴口罩有被感染的风险,赵凯立马把随身携带的多余口罩,送给了这位乘客。
有朋友问赵凯,疫情如此严峻参加志愿活动,害怕不?“要说完全不害怕是骗人的,但疫情面前人人有责,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冲在前面,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赵凯说,这是他参加抗“疫”志愿活动第一天就做出的决定,也是他一直在暗自履行的承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90后”的这群年轻维修工,成了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人”之一,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是守护岛城市民安全出行一道青春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