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英烈的事迹6篇
事迹材料能够唤起我们的良知和道德自觉,在书写事迹材料中需要以自己的信念为指引去创造和影响,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祭英烈的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祭英烈的事迹篇1
“您放心,我送您回家”——追记桂林市漓江军队离队休干部休养所所长李娜烈士“您放心,我送您回家!”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话,却是桂林市漓江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所长、党支部书记李娜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承诺。
因为这句承诺,她把老干部遗属孙文霞推向安全的地方,将自己身高不足1.55米、体重不过90斤的身躯,迎向精神病人挥来的斧头……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甲天下的桂林采访。熟悉李娜的人都说,这里的山美水美,但远比不上李娜的心灵美。
(一)
漓江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位于桂林市七星区东江路,这里是城乡接合部,由一条只能通过一辆汽车的胡同联结着外面的道路。休养所只有三幢楼,总面积4611平方米,有老干部23人,遗属20人。是全国较小的休养所之一。
三号楼一单元102室,是85岁的遗属孙文霞的家。对面的101室,是精神病患者刘小航的家。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已是一片静寂祥和,丝毫看不出半年前血腥的一幕。
但那一幕永远留在休养所每个人的心中——
2019年2月26日,普通的一天,桂林飘着雨。早晨九点多,孙文霞匆匆来到办公室,见到李娜就说:“住在我对面的刘小航在踢打房门闹事,我害怕,不敢回家……”刘小航是一名已故军休干部的儿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
“您放心,我送您回家!”李娜说完,放下手头的工作,拖着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的右腿,一瘸一拐地奔向三号楼,孙文霞紧紧地跟在她身后。
躲在楼下杂物间的刘小航看见这一幕,“你敢到所里告我状,看我怎么收拾你!”他恶狠狠地自言自语,顺手从杂物间抄起一把利斧,尾随她们而来。
三人在楼道里遭遇。没有任何征兆,刘小航突然抡起斧头砍向孙文霞。眼疾手快的李娜一把推开孙文霞,一面用自己单薄的身体挡住刘小航,一面让孙文霞赶快上楼躲避。气急败坏的刘小航再次抡起斧头,砍向李娜的头部,鲜血瞬间染红了楼道……
上门走访慰问军休干部
整个过程,不到三分钟。
李娜永远地离开了人间,但她似乎又没有离开大家。记者走进这个单元楼,惊叹于一个陈旧的小区,被她打造得“富丽堂皇”。地上洁白的瓷砖与头顶的明灯相映生辉,干净明亮。
“这个休养所是八十年代承建的,以前是水泥地面,黑不溜秋。一年前,李娜所长向上级申请了专项经费,对休养所进行改造。这些工程,都是她一天天、一件件紧盯着完成的。每个楼道不仅贴了防滑瓷砖,还在楼道两侧装了护栏,老干部上楼可以轮换着扶手,轻松多了。”副所长王自申如数家珍:“老楼没有电梯,家住五、六层的老干部上楼一趟很困难。她又想出一个办法,在三楼过道里安放一把折叠椅,老干部累了可以坐一会再继续爬楼。”
与轰轰烈烈的见义勇为场面相比,这些细节琐碎得甚至微不足道,却折射出一个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
(二)
休养所办公室设在一号楼的一层,是个小三居,6名工作人员全在这里办公,显得异常拥挤。就是在这间办公室里,李娜带领大家“紧紧围绕军休干部服务工作主线,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实现了‘六个老有’目标,建设和谐美丽的军休家园。”
李娜的办公室,是其中最小的单间,不足5平方米。房间墙面斑驳,地砖大多松动了。李娜生前给上级打了报告,她说,院子里的基础设施改造好了,下一步把办公室也装修一下。不考虑别的,她怕前来办事的老干部摔倒。可这一切,成为她永远的遗憾。
组织支部党员参观灌阳红军海井酒纪念馆
说好不哭,最终还是没有忍住。71岁的沈维华老人,在自卫反击战中被敌人的子弹击穿了坐骨神经,他没有掉一滴眼泪。但是一提起李娜,他的眼眶湿润了,“离开这么久了,我没有一天不想她……”老人喃喃地说。去年10月,沈老的老伴出了车祸,肇事司机不愿垫付医疗费,二老经济上又不宽裕,只得向李娜求助。李娜说:“老同志有困难就应该找我们。但是所里的钱不能借,财务制度有规定。我马上给您联系市双拥办主任。”她说完就拨通电话,市双拥办主任却说:“这是安置办管的,我们帮不上忙。”李娜安慰沈老说:“您别急,我再想想其他办法。”不出两天,李娜来到沈老家:“您放心吧,问题解决了,保险公司同意先垫付一部分费用,如果还有什么困难再来找我。”
李娜常说:“要说苦,军属比军休干部还苦,年轻时两地分居,一个人带着孩子上班、种地,一个人顶起半边天。随军后跟着丈夫走南闯北住山沟、住草棚,部队执行任务又牵肠挂肚、提心吊胆。我当所长期间,一定好好关心、照顾好她们。”
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黄绍江老人的双耳已经失聪,但他也赶来,给记者讲李娜的故事。“李娜待老干部好,但是讲起原则从不留情面。”黄老说,小区楼道改造合同金额20万元,装修公司中途要增项加钱,李娜坚持按合同办事,一分钱也不多给,装修公司最终乖乖把工程做好;以前,小区变压器在墙外,李娜开会商量改建回来。这又是一笔开支,不少人反对,但李娜说,隔壁小区有个小孩被高压电电死了,类似悲剧不能再发生。她坚持给变压器加了围墙,贴了“触电危险”警示标语,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李娜牺牲后,休养所的老干部每人都自发写了追思材料,按了手印。看着一个个鲜红的印记,记者不禁想到:一个党员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也会把她举过头顶。
(三)
弟弟车祸去世,第一位丈夫猝死,母亲罹患尿毒症,自己又从小就得了小儿麻痹症……遭受这样的人生际遇,李娜却没有被打倒。
记者走进李娜的家。去年,李娜和丈夫李文彬把老房卖掉,掏出所有积蓄买下这个新房。墙上,挂着李娜亲手制作的十字绣,花鸟虫鱼的图案栩栩如生。“以前的生活,就像天堂……”李文彬哽咽着说,“结婚14年,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李娜每天回到家就不停地忙这忙那。在她哼着小曲的过程中,衣食住行,全部准备妥当。”
最难能可贵的是,夫妻二人都是二婚,他们带着各自的孩子重组家庭,李娜待李文彬的孩子如同己出。李文彬的孩子去澳大利亚留学,每年需要5万元学费,李娜从没说过一个不字。
七星路37号院,就像一张过时的黑白老照片,李娜的妈妈孙筱萍一个人住在这里。79岁的她满头白发,饱受尿毒症的折磨,双脚肿得连鞋子也无法穿上,左手透析的位置,隆起硬硬的鼓包,像倒扣着半块黑褐色的猕猴桃。她每周需要做三次透析,还要请保姆,每月的开支都在6000元以上。除了自己的退休金,女儿是唯一的依靠。老人心疼高昂的医药费,李娜劝她:“妈,您不用怕花钱,您闺女的工资好高好高呀。”记者找到李娜今年2月的工资条,翻看她“好高好高”的工资,上面写着:4677元。
这个房子同样留下了李娜不灭的印迹。很多时候,下班后的她骑上电动车,先来这里看望母亲。进门后不是打扫卫生,就是洗菜做饭。安顿好母亲,她再回自己家,照顾爱人和孩子。
“我这闺女比小棉袄还暖和,可是再也没了……”老人说完,突然沉默,只有眼泪在流淌。
生活给予李娜的诸多不幸,被她一一战胜。她深深地爱着休养所,爱着生活。在她的qq空间里,记者发现这样的文字——
“今天是星期天,还有一个任务,去三多路的文印店取材料,然后让单位的车转送到厅里。戴上新买的碎花帽,心情和天空一样晴朗。电动车刚充了电,速度飞快。路上要经过两座比自己的手指还熟悉的龙隐桥和解放桥,微风扬起我的裙裾,我只能一手扶把,一手按裙,严防走光。那情形,比梦露还性感。呵呵……
整个周末下午像打仗。2:30去买菜,之后做饭,自己先填饱肚子。4:20赶到医院,正好是老妈血透下机的时间。陪老妈吃过饭,将她送回家,帮她洗完脚,睡到床上,我再回到家,已经是半夜。不过一天这么顺利,还是很开心。幸福啊(笑脸)……”
李娜留下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灿烂的笑容,留下的每一则日记都让人忍俊不禁。李娜的人生并不尽如人意,但她的精神世界,却是丰厚的、完美的、令人敬仰羡慕的。这种精神财富,一旦拥有,必将产生巨大的热情和力量,足以排山倒海、赴汤蹈火……
人物简介
李娜,1969年9月出生,毕业于湖南长沙民政学校,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桂林市救助管理站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桂林市漓江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所长、党支部书记。今年2月,为保护遗属英勇殉职,7月26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追授“广西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8月11日,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为烈士。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杂志
祭英烈的事迹篇2
又是一年清明时,天气明媚而又温暖。人们有的为逝去的老人烧烧纸钱,有的领着家人去踏青春游,亦或吃顿饺子,也有的人,会在这安宁的生活中,去怀念为美好中国的建立而牺牲的壮士英烈。
我凝视着电视上黑白的场景,和这炮火连天的环境——中央台为了迎合清明节,从当天下午开始播放革命老电影。而我正看的是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真是令人感慨万千!一位位视死如归的战士们,为了胜利,浴血拼杀,忍受饥渴。在中国发生的任何一场战争中,都不会少了英勇无私的战士。陈旧的影片显示出一幕幕感人的片段,一位位烈士英勇牺牲,都令我感受到着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无法到纪念碑下瞻仰这块冰冷的石头,也无法为他们献上一束敬佩的鲜花。但我仅会就这样无动于衷地度过清明吗?中国鲜艳的红旗使用无数位革命英烈的血液染成的。本是无心观看一部影片,却令我回忆起了许多。我只能用虔诚的态度尽量去体验革命烈士的艰辛,居安思危,这是人们缅怀英烈后所应有的观念。
胜利的号声吹响了,我走到窗前:这广阔的天空,温和的春风——现在的中国是多么美好!“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仿佛看到,_对面的高大纪念碑,就在我的面前,宏伟坚实。我回想着影片的情节,不由得升起尊敬的态度,
清明节的由来,依稀记得一点。似乎是在很久以前,一位将军为了救落难的太子,割下了自己的肉给他充饥。但这位太子做了皇帝后,想报答他,却无意害死了这位将军。为此,太子很悲伤,把当日定为“寒食节”,即清明。看吧,当时仅是一人救一人,而在中国危机时,每一位革命战士都怀抱着救国的壮志,赴汤蹈火。如今清明,也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去祭奠他们,尽管不清楚名字,但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怀念英烈,感恩他们所做过的一切。
天气温暖而明媚,但这是无数的英烈用生命换回的。我站在窗前,望着黑白的影片,怀念……
祭英烈的事迹篇3
洒泪祭豪杰,扬眉剑出鞘——题记
清明节,是祭扫陵墓、缅怀故人的节日。也许我还小,我没有失去亲人的悲伤,可是英雄们重于泰山的牺牲却让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清明节,不只是对已逝亲人的怀恋,更是对热血战士的纪念与赞美。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中捍卫国家尊严、英勇杀敌的中华儿女们激起我们的爱国心。
没有人愿意在青春大好的年华就与世长辞,唯独勇敢顽强的战士们,为了这白色鸽子的梦,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中华人民的解放,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坚毅执着的面孔已经成为永恒的标记。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献上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他们为国而战的思想连成了坚固的桥,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满腔热血洒遍中华大地,他们的行动证实了中国人站起来了!
不管是狼牙山五壮士的甘洒热血,还是秋收起义的豪迈壮举;不管是井冈山的激烈征战,还是抗日战争的隆隆炮声。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无数战士英勇奋战冲向前;希望破灭了,无数希望又重新燃起来。这都显示了中华儿女的斗志昂扬!不仅仅是董存瑞、刘胡兰、邱少云,坚强的中华儿女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人终其一生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战,也许他们没有了父母,但他们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子,也许他们没有子孙,我们就是他们爱国精神的继承者,我们将世代以他们为荣。
最终,_上中华人民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热血奏响英雄的赞歌、染红鲜艳的旗帜!长眠的英雄啊,蓝天白云、黄河长江都是你们英魂的栖息地。如今阳光下的我们,将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将是您们壮志豪情的实现者。
充实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需要什么惊人壮举,我们只应爱国爱党,为中国更美好的明天奠定基础,努力学习,将中华民族的使命进行到底。要文明礼貌,坚毅勇敢,探索新知,发明创造。我们要做祖国的栋梁,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明天,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清明节,河边的老柳歪歪斜斜着,不是悲凉,而是刚毅坚强。
清明节,蒙蒙细雨,不是凄惨,而是精神感动。清明节,鸟叫虫鸣,不是哀啼,而是壮烈凯歌。清明节,杜鹃花,不是安抚,而是生命的怒放。我觉得,清明节不只是忧愁,更是英魂爱国精神的赞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现在开始,以梦为马,革命精神永不灭!我们要让红旗更艳红,五星更明亮。
祭英烈的事迹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恰逢当前全国处于众志成城、共克疫情的关键时刻,为了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传统精神,缅怀革命先烈,致敬抗疫英烈,3月29日,龙山小学开展““缅怀·致敬·传承——2020清明祭英烈”活动。
通过江西文明网上学习,浏览革命先烈和抗疫英烈的英雄事迹,学生们进行网上献花、网上寄言,祭奠英烈,了解了为祖国和民族而奉献牺牲的英雄事迹,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一段段网上留言寄托着同学们对革命先烈和抗疫英烈的哀思与敬仰,表达同学们的决心和信念。
通过“对话英烈”的“我想对你说”征文活动,学生们奋笔疾书,缅怀革命历程中的先烈们,致敬抗疫中牺牲的“逆行英雄”。五(1)班的谢安同学文中写到:“最可敬的人,我要对你们说:‘你们是勇敢的,是坚强的,是无私的,是敢于牺牲自己去保卫祖国,保卫人民,你们的精神源远流长;你们精神永垂不朽;你们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
在学生家庭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学生带动家长一起重温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了解“抗疫英烈”的动人事迹,了解革命历程多么曲折、艰险,抗疫征途多么困难,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在心灵中播下坚实的种子,焕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发愤读书的活力,让学生们努力学习奋斗,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家庭成员一起学习了江西省发布的《“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了解文明、绿色、低碳、安全的祭扫新风尚,团结一心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学生学习和诵读清明古诗,向父母了解家乡清明的传统民俗,从网络了解清明习俗的历史发展,学习了清明节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这次“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英烈们那生动的形象,感人的事迹,就象是一面面鲜明的旗帜,深深地扎根在学生心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英烈们那种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向英烈们学习,沿着英烈足迹,接过英烈手中的接力棒,继承英烈的遗志,勤奋学习,奋勇拼搏,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担。
祭英烈的事迹篇5
“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这段写在诸暨市消防大队城东中队营房黑板报上的文字,在深情缅怀一位50年前逝去的英雄,同时也在见证着一个个英雄的诞生。3月10日,诸暨市艮塔东路与高湖路路口一家小商品直销超市,出现重大火情。该市45名消防官兵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才将大火扑灭。在战斗中,一名消防官兵光荣牺牲,两名官兵身负重伤。但是,二楼以上65名被困群众全部脱险。
受伤的两名战士中,一名叫杨万东,是我市草堰镇三元村人。3月16日,本报特派记者赶赴杭州、绍兴等地,采访英雄本人和他的战友,了解英雄救火时的故事和目前的康复情况。
危难面前,他手提水枪冲进了火海
火警铃声是这天凌晨3点56分响起的。作为第一梯队的官兵,杨万东和他的战友们仅用了6分钟的时间就赶到了火灾现场。只见这幢7层商住两用楼浓烟滚滚,蹿到几十米高。起火点是一楼的“义乌小商品直销超市”。超市大门紧锁,里面发出噼噼啪啪的燃烧和爆炸声。17日上午,记者在火灾现场看到,整幢楼房,从1楼到7楼,墙面被浓烟熏染得一片漆黑。超市内更是一片狼藉,各种小商品没能彻底燃烧的残骸像碎石一样遍布在各个角落。
初步调查发现,过火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呈u形状分布,整个着火空间陈列着一排排的货架,堆满了小商品。这使得水枪的水很难喷射到火场里面,但如果不及时控制火势,整幢大楼都有危险。必须立即强攻!训练有素的消防官兵迅速展开了战斗。高压水枪持续喷射10多分钟后,火势渐渐有所控制,楼上的群众逐渐被疏散。
这时候,围观的群众议论说“店铺内可能还有人”。听到“里面有人”,消防官兵们决定佩戴呼吸机进入火场深处,侦查火情,搜救群众。这家超市经营的物品多半是化纤塑料制品,还有空气清新剂等易爆物品,火势相当凶猛,浓烟更是滚滚。加上货架间距小、部分已经倒塌,搜救难度非常大。“作为消防员,我们都知道,那样的情形,进去了,也许就会出不来。”诸暨市消防大队城东中队代理副中队长陆建刚这样形容当时的危险状况。
作为副班长,杨万东没有丝毫的犹豫。他戴上近30公斤重的安全防护装备,一头冲进了熊熊烈火。其实,对于火场搜救的危险,杨万东也是心知肚明。就在他入伍的第一年,也曾亲眼目睹自己的战友王熙智因执行同样的任务而壮烈牺牲。
里面的形势果然十分严峻,火烈记者见到病床上的杨万东时,他的手指上缠满了胶布,膝盖上也全是伤痕。记者问他是不是搜救时划伤的,杨万东不好意思地表示自己根本就说不清楚,当时他想到的,只有搜救群众,侦查火情。
深入,再深入。每深入一步,危险就加重一分。杨万东提着水枪,摸索着向火场更深处挺进。并成功侦查到了一处着火点。但他并不知道,临时砸破、紧急割开的几个排烟口根本来不及排烟、驱热,超市里的温度已经接近轰燃临界值,所有可燃物都将起火燃烧。轰燃对搜救人员是最危险的,那一瞬间,上层热烟的温度能达到五六百摄氏度,一旦吸入人体,就会致命。也就在这时候,超市中后部传来“嘭……”的一声巨响,摆满空气清新剂等日用罐装化学产品的货架突然爆炸,一股气浪,打向了杨万东。
更揪心的是,杨万东的呼吸机也损坏了……死神一步步地向他逼近。
生死关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
幸运的是,那一声“嘭”的巨响,被换气后重新进入火海的战友徐波听到了。心知不妙的他赶紧用对讲机向外围队员报告险情,请求支援。
摔倒在地的杨万东临危不乱。他在地上不断地摸寻,成功摸到了一条水带,并顺着它艰难往外爬。终于,赶来救援的队友发现了杨万东。这时,他正好和队友石府伸在一起。兵龄稍短的石府伸也被冲击波击倒了,死亡的.恐惧让他略显焦躁。火场太乱,救援队员只能先带走一人。当队友架起杨万东的双臂时,他坚决地指了指石府伸,要求先帮助石府伸撤离火场。等到队员重新摸索过来,杨万东已经倒在了火海中。后来进入浙医二院抢救时,医生发现他吸入了大量的高温有毒气体,肺部已经严重灼伤。抢救中,医护人员通过医疗设备帮他吸引出来的痰液都是黑乎乎的,还混杂着大量的粉末状尘埃。浙医二院烧伤科医生潘选良说:“根据杨万东进院时的状况,稍有恶化,就可能窒息,并危及生命。”而记者从诸暨城东消防中队得知,被杨万东“让”出去的石府伸却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杨万东从火海里被拖出来的时候,已经严重昏迷,只剩下一点点的知觉。他的战友、代理副中队长陶国杰随后也被拖了出来,受伤更严重,已经没有任何知觉。两人迅速被送往最近的诸暨市人民医院江东分院治疗。但是,伤情的严重让该院深感为难,他们又被紧急转往浙医二院。一切发生得太突然,谁都没有预案到所有的情况。救护车上只有一副氧气面罩,究竟给谁呢?迷迷糊糊中的杨万东似乎感受到了大家的焦急和为难,他虚弱地张开了双唇,艰难地吐出了“把氧气罩给队长”几个字。救护车一路疾驰,杨万东的眼神一直死死地盯着他的队长。
经过浙医二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杨万东慢慢脱离了危险,并从重症病房转入到普通病房。躺在病床上,他心里想着的正是同样受了伤的副队长陶国杰。每次,医护人员来护理或查房,他总是要反反复复地询问“陶队长怎么样了?”17日,记者一行在医院探望杨万东时,他正半躺在病床,头歪向一侧,虽然还不能做大幅度的动作,看到家乡人来探望,还是挺开心,坚强地挺了挺身子,坐了起来。交谈没几句,他也不顾记者是否熟悉陶国杰,轻轻地说道:“谢谢你们来看我,我感觉好多了,不知道陶队长怎么样了。”听得出来,在他虚弱的声音里,夹杂了些许担忧。护士告诉记者,早些日子,在重症病房时,他的病床旁全是仪器,各种管子直插肺部,他一句话也不能说。不过现在,杨万东已经进入康复期了。
在这场大火中,城东中队副指导员田思嘉壮烈牺牲了。但直到现在,谁也没有将这个噩耗透露给杨万东。因为杨万东把每一个战友都当成最亲密的兄弟,平时总抢着干最累、最险的活。这样的噩耗,他一定受不了。
毕竟大家都知道,杨万东还只是个孩子。他23岁的生日还没有过。
英勇背后,他是个不服输的大男孩。绍晨是诸暨消防大队城东中队代理指导员。他说,别看杨万东在火场特别英勇,实际上还是个大孩子。
受伤后,部队曾犹豫是否该将这个消息告知杨万东的家人。当时征求了他本人的意见,杨万东坚持不让部队发出任何通知。他天真地以为,只要部队不通知,父母就不会知道,也就不用为自己担心。可谁知道,才三四天的光景,家里人就得到了消息,并匆匆赶往浙医二院看望他。望着病床上脸色苍白的儿子,杨万东年近古稀的老母亲,泪水在眼眶直打转,一夜未眠。可杨万东还在纳闷:“妈妈是怎么知道我受伤的呢?”杨万东根本没有想到,他认为“很平常”,“只是一个消防战士应该做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英雄的壮举,通过各大媒体,在祖国大地传颂,就连公安部和浙江省委的主要领导都作出了重要批示。一个向英雄学习的热潮正在浙江大地乃至全国各地兴起。
训练之余,杨万东还喜欢唱唱流行歌曲,是中队数得上的“歌手”。每次连队聚会联欢,他都会一展歌喉,为大家助兴。唱完歌,他会悄悄瞅着谁不给他鼓掌,真正一副孩子气。绍晨说,去年杨万东经过层层选拔,从绍兴支队300多名队员中脱颖而出,加入到40人的合唱团,参加了浙江省公安武警系统的文娱大赛,并获得第一名,受到浙江省消防总队的嘉奖。“那些天,杨万东快乐得就像一只小百灵,整天哼唱着他的小曲,真是长不大。”陆建刚这样“开涮”杨万东。
这个孩子还是个很要强的孩子,什么事都不服输,努力要求自己当第一。在诸暨市消防大队采访时,记者看到一面战士业绩考核表张贴在墙。光荣榜上,杨万东的名字赫然在目。今年1月,他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这个孩子腰椎间盘突出还来训练。”陆建刚清楚地记得一件事。2010年6月,在一次单杠训练时,杨万东失手落下,背部摔伤,医院诊断他同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需要长时间休息。让全体队员想不到的是,不到一个星期,杨万东请求归队训练。当时中队领导说:“你有伤,好好休息,就不要参加训练了。或者,打个报告,申请换个岗位。”可是杨万东谢绝了领导的好意,一再表示“自己能挺过来”。在随后的训练中,杨万东从不落下。即使腰伤难忍,也极力掩饰。但大家都能从他变形的动作中看出破绽。杨万东的室友说,他几乎每天都靠抹红花油来缓解伤痛。自己虽然有伤,但还想着帮助战友。有一次,中队组织十层楼登高训练,战友刘林在登到八楼时,脚突然抽筋,一下倒在地上并发生抽搐。此时刚好登完十楼的杨万东二话没说背起战友跑步下楼,并帮助战友按摩。
英雄的成长绝非偶然。就在今年年初一,他还参加了诸暨大唐商贸城火灾的扑救。在这场过火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战斗中,杨万东连续作业5个多小时,成功救出9名被困群众,和战友一同保护了商业城西面仓库和摊位。入伍两年多,杨万东共参加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800多起,抢救被困人员30余名,多次受到诸暨消防大队的嘉奖。
祭英烈的事迹篇6
清明时节,开展形式多样的祭英烈活动,追思先烈,缅怀英雄,不仅是一次庄严的思想洗礼,更是一次传承爱国情怀、激发强国之志的精神动员,其积极意义无需赘言。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浏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的浏阳儿女,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用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谱写了豪迈悲壮的人生篇章;在和平年代,一个又一个英雄挺身而出,冲锋陷阵,为改革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烈们的牺牲和奉献,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这座城市永远不会忘记,浏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一块块雕塑,一座座丰碑,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今天,或到烈士墓前敬献花圈、鞠躬致敬,或在网上烈士纪念馆献上一束鲜花、点上一支香烛,或进行演讲抒怀……无论以什么形式、何种载体,在纪念与缅怀中,就是要得到心灵上的洗礼、思想上的净化和行动上的鞭策,让英雄的事迹铭刻于民族记忆,让英烈的精神激荡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铭记英烈、崇尚英烈、学习英烈的清风正气。
不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振兴国家,我能做点什么?浏阳发展,我能做成什么?”一个个字重千钧的问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出响亮的回答。浏阳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更需要我们用英烈精神来激发斗志、鼓舞干劲,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循着英雄的足迹走下去,承着英雄的事业干下去,以改革发展的新业绩、励精图治的新风貌告慰先烈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