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读后感7篇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书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电影的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电影的读后感篇1
读《金锁记》的时候是在上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课上,当曾思艺教师在课堂上深情地吟诵丘特切夫的诗歌的时候,我在最终一排位置上手捧一本盗版的厚度与砖块无异的张爱玲全集,聚精会神地战栗。说战栗是因为当时正看到《金锁记》这篇小说,从小喜欢就书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丰富联想的我已然把它当做了一部惊悚电影来看。如果说这是一部惊悚电影的话,那应当是一部融合了欧美血腥场景和日韩诡秘氛围的杂合体。
总而言之,我被这篇小说给吓着了。主要是因为曹七巧这个人物,之前所读的小说中似乎从未有遇到类似主角,那么疯狂,那么变态,那么神经质,那么难以置信,那么像一个孤魂野鬼。可有时候你又觉得她可怜,觉得她的杯具是注定的,她命当如此,她是一个疯狂的凶手,可你却不忍心判她一个凌迟处死或五马分尸。即使你唾弃她,你也会觉得这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她生活在一个压抑的年代,她的生命从一开始就被加上了诅咒。她是一个恐怖的幽灵,她更是一个失控的木偶。
因为她是个女人是女人就渴望拥有美丽、幸福,期望有一个爱的人陪伴终生。可她只是个没身份的麻油西施,她历经风尘,用那些丫头的话说就是见多识广,所以她清楚有些幻想终究是幻想,她更需要一个适宜的名分,她需要金钱来生活下去。她憎恨哥哥嫂子,因为他们把她像一件衣服那样卖了出去,去伺候一个残废。她并不拒绝,她只是憎恨。
她是被扶正,可在姜家上下眼里,她始终是一个姨太太,因为她名不正言不顺,因为她出身低贱,她被人瞧不起。她的丈夫是个不中用的人,他们的婚姻没有任何幸福可言,他们只是名义上的夫和妻,在他那里她找不到一丝美满的感情生活的影子,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子来说,这样的摧残是毁灭性的。
或许从迈进姜家的门的那一天开始,她就像一朵鲜花,插在了浸满毒汁的土壤中。可她并没有枯萎,她却长成了一朵诡谲怪异的恶之花,她的绽放让人心惊胆战,她的凋零又让人心有余悸。她的根茎是罪恶的,她的枝条是罪恶的,她的花瓣是罪恶的,她的幽怨的香气更是罪恶的。可是这样的罪恶仿佛是不可阻挡的,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一个时代自虐的见证,那个时代切割着自我的动脉,鲜血滴在这朵奇异的恶之花之上,她贪婪的忘情的吮吸着,茁壮的畸形的成长着,完全忽视了一旁的我颤栗的眼神和混乱的思绪。我咒骂着她,可是我也害怕她。
惊悚片换个角度来看,就是纯粹的杯具。我虽然害怕她,我也为她流泪。这个女人一生都是不幸的,她的婚姻没有感情,她的丈夫形如死尸,她的身世是卑微的,她青春是廉价的,她爱过男人却被男人骗,她不相信感情也不允许其他人拥有感情,她一辈子受人欺负,她一辈子被人嘲笑,她最终甚至变成了一个灵魂扭曲的疯子,她的一生就那么完结了。
我也是恶毒的,我至今不肯原谅这个疯子。她疯狂的忘我的聚敛财产,她挑唆老太太把二小姐嫁出去,她疑心侄子是哥嫂图谋她钱财的棋子,她拒绝儿子过正常的婚姻生活,她无耻的狠毒至极的摧残儿媳致死,她折磨得长白的二房吞生毒自杀,她给女儿裹脚诱骗女儿,硬生生拆散女儿婚事。箍在她身上的那件黄金的枷锁,变成了一件凶器。她用这件凶器用力地劈向她的亲人和敌人,在他们的痛苦的呻吟中寻找自我以往失落的欢乐。人性的恶在那一刻到达了极致。
还有那片使她成长起来的土壤。从一个更高更深的角度看去,那里的肮脏、罪恶和恐怖更密集更骇人更惨不忍睹。不想就封建礼教、等级观念、包办婚姻、拜金主义这些所谓的社会问题讨论太多,没有本事,也没有兴趣。我喜欢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一些活生生的人身上,无论人性的完美还是人性的罪恶都能让我感慨唏嘘让我如痴如醉的深入其中,有时抛开了理论,文学和人生都变得完美了,这是我的观点,也是我的问题。
张爱玲的文字让我纠结,曹七巧的人生让我惊悚,人性恶的发展扑朔迷离捉摸不清,却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去观察思考它。每个人的心里都埋藏着罪恶的种子,让它孕育发芽成长需要营养和土壤,它会长成什么样貌取决于你给了它什么。曹七巧那朵恶之花凋零的时候,又有多少罪恶的种子正在一片温热的土壤中蠢蠢欲动。正像张爱玲篇末所言: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和人性一样,我也没有读懂《金锁记》。
电影的读后感篇2
一望无垠的大海上,近在咫尺虎视眈眈的敌人,失去亲人的痛楚,无边无际的孤寂,渺茫的希望,生死悬于一线的恐惧,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便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带给我的震撼与思索。
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派的少年。在一次风浪中不幸遇难,被抛在了一艘救生艇上。艇上有很多充满野性的动物,它们为了填饱肚子而厮杀……最后一只孟加拉虎成为了胜利者。而派从开始的敬畏、想杀掉老虎,到后来的怜悯,相依为命,经历大半个年头,终于望见了大陆。
海上的生活十分艰险,当然那只老虎也让派花大部分时间来想怎么避开老虎,怎么活下去。而不是悲观消沉。很难想象派是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这是老虎在“协助”他。老虎使他时刻紧绷着神经,才多了一线希望。
故事的结尾,内容进一步升华,意象更加丰富。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忽然抛出来的一个版本,一个没有恶虎的版本。在一个小岛上派的探索和准备。它更是我们人生的岛屿。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人生中有一叶小船,那是亲人。人生中有挫折,那是恶虎。无论什么时候,缺少了挫折的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它让我们用生存的本能来面对当前。可以说,没有老虎的派活不下去,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会精彩。“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著名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贫寒的家境和诗人骚塞锥心的冷嘲热讽中,昂起了头,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努力,以《简爱》一书,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物理学家霍金亦是如此,面对残酷的命运,不屈不饶地坚持抗争,全身虽然只有三根手指会动,但是书写了轮椅上的传奇,成为了“宇宙之王”……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的确,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漫漫人生路上,也许命运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充满希望,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生命就会创造奇迹!
感谢这本书,是它让我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值得拥有的书,更是一个让所有人面对困难有所准备的宝库!
电影的读后感篇3
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雷锋出身在一个平苦的家庭里家里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爸爸被日本人踩了一脚死了为了能让父亲买一口棺材母亲把8亩田转租给别人了。因为家里困难刚刚到厂里去做工哥哥把生铁模子打坏了被厂长切了五根手指头也走了,弟弟被饿死了,不久后母亲也上吊自杀。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
雷锋赶忙捂住伤口,忍住疼,两眼瞪着地主婆,心想:“总有一天,我要报仇!”从此,雷锋手背上留下三条伤疤。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队……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雷锋和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连队车场,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去洗车。当时,战士们在路边插了一排约两米高的晒衣服的木杆,顶上用8号铁丝拉着。雷锋让乔安山开车,自己下车引导,指挥乔安山倒车转弯。汽车的前轮过去了,但后轮胎外侧将木杆从根部挤压断。受顶部铁丝的作用,木杆反弹过来,正好击中雷锋的右太阳穴,当场就打出血来,雷锋昏倒在地。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抢救,副连长又开车飞速赶到沈阳202医院请来医疗专家。但由于颅骨损伤,脑颅出血,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不幸去世,年仅22岁。
我们现在不能跟旧社会相提并论了。现在我们过这一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还抱怨这抱怨那不好。因为雷锋叔叔有伟大的抱负肯吃苦,才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要发扬雷锋的光荣传统,做一颗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星星!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四化建设的旅程中,雷锋精神之花已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重绽笑脸。让我们把雷锋这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流传后世,发扬光大,为祖国——这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增添一分春色。
电影的读后感篇4
一直以来对于“文化认同”我就抱有一种奇怪的好奇。因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像东亚三国一样有着长时间的稳定统一政权,有的国家历史上分分合合,有的国家甚至本身就是移民国家在数百年内迅速崛起,所以对于特定人群如何看待自己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总觉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以墨西哥为例。世界杯期间偶然看见一个说32强大巴车口号的帖子,其中说墨西哥国家队的口号上自称“阿兹特克人”,不由得就开始好奇他们对西班牙的看法了。尽管已经说了西语也信了天主,墨西哥人还是觉得自己在血统或者是文化上还是直接传承自阿兹特克,那么西班牙对他们而言是什么呢?可怕的侵略者?兄弟手足?亦或是如匈奴契丹之于中国一样只是文明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若是方之日韩之对中国,似乎中国对这两家也没亡国灭种之恨。假如比之满蒙,则不知道其国内是否也有喜欢揪历史老帐的人了。总之似乎很难从本文化圈中找到类比,不过正因此这个问题就愈发有趣了。
就这方面而言《生命之书》并不能说是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思考,但至少是透露了一些态度,一些对于过去与未来,文化传承、分离与融合的态度。
故事以老管理员的叹息开始,紧接着参观博物馆小孩对于传统的不敬,而真神化身博物馆管理员向孩子们娓娓述说古老的传说,最终小孩获得对自身文化认同满载而归。骗小孩的儿童教育片专用桥段,即使在国产片里也是老掉牙的了。不过老掉牙本说明经典,老人向小孩讲故事这个模式本身就象征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参观博物馆的孩童来自现代,故事的主体发生在殖民时代,而两个古老的神祗来源于印第安文化的时代,整个故事横跨了墨西哥文明中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历史穿过时间与空间通过亡灵节这一生生不息的传统而扭结在一起,这便是传承。
像这样一个文化教育类片子,看完之后不查资料是不行的。大概很多人的吐槽重点会放在故事“老土”上,但如果一个片子故事过于简单,那么多半意味着它本身就有故事之外的其它内涵想要展示给你——不然为什么要有“故事片”这样的分类?
看完片子后稍微查了一下维基上的资料,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内容。故事中的恶神xibalba出自玛雅神话,在传统文献《波波尔·乌》中这并不是某个神的名字,而是地府的总称。而他的对头故事中被称作lamuerte(死亡圣神),却是采用la catrina的形象,西语版的维基里干脆就直接就把这个角色写成lacatrina。本来两者在形象上有一定的相似处,都是盛装的女性骷髅,相比于20世纪初才被设计出来的装扮时尚的la catrina,lamuerte有着更古老的信仰上的传统,宗教意味更浓厚。不过la catrina本身也被认为是与lamuerte的崇拜息息相关的,在被创作出来短短一百年间就成为了墨西哥亡灵节的象征人物,直到现在依然如此。《生命之书》的编剧直接将lacatrina的形象称作la muerte,想必也是认为la catrina正是la muerte崇拜在世俗的代表。
这两位神祗分别管辖的the land of the remembered和the land of theforgotten似乎没有找到对应出处,而且xibalba既然本身就是地府,加上与lamuerte文化上不同源,似乎也没有理由又多出另一个地府的理由。假如这是编剧的自主设定,那么这么设定的意图就很有意思了。作为新兴偶像的lamuerte统治着the land of theremembered,直到现在仍然是亡灵节上受人喜爱的大众偶像;而作为远古神明代表的xibalba则只存在于文献中,被人们遗忘在the land of theforgotten“受苦”,其中寓意颇值得玩味。不过最后两位神祗还是百年好合了,时代在变人们崇拜的形象也在变,而死亡崇拜的本质从远古至今依然一脉相承,现代与传统并非天生即是矛盾的。
电影的读后感篇5
这个寒假,在作业的要求下,看完了《许三观卖血记》,使我感触很深。
许三观,这个宽容、善良,但也无知的,生活在生活底层的老实的小市民,他用他的血换来一家人的温饱。第一次卖血是出于好奇、无知,也因为这样,因为他卖血有了钱,他娶到了卖油条的许玉兰;第二次卖血,为的是,不是他亲生儿子的一乐,他用他的宽容救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第三次卖血是自己出轨;第四次卖血是想改变儿子命运;接下来的二个月甚至几天就卖几次血是为了救患病住在医院的一乐的命。
还好,他活得很健康。当一乐、二乐都回城了,三个儿子都成家了,家里也不不再缺钱了,许三观也成了沧桑的老人,他想起了自己一生的卖血经历,为了像以前卖过血一样,吃上一碟炒猪肝,喝酒。当他还想去卖血,听到血头说自己的血只能当猪血的时候,他崩溃的哭了,他觉得卖血已经成了自己的工作,当知道自己不能卖血了,生活就没有了希望。虽然很荒谬但是也很真实。
当他的儿子们看到自己的爸爸在街上由于不能卖血而哭的时候,他们觉得丢脸而责备许三观的时候,他们的妈妈许玉兰出来说话了,挨个地骂了三个儿子。许三观不为了谁,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三个孩子,甚至为了救一乐连自己的命都不要,医生都骂他是"亡命之徒",走一站卖一次血。
看到这,我哭了,为了一个普通的而又伟大的父亲形象,一个负责的丈夫形象,一个经历了一生风雨最终见到阳光,而这阳光即将消失的人物形象。我心里复杂的情感浮现了出来。不知道为了什么。
或者还为中国现在还有这样的情况而难过吧。
我们该好好感谢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用心良苦。不要乱花父母的血汗钱。
是父母辛苦攒起的,我们长大后,要回报父母。
电影的读后感篇6
《隐形的翅膀》,你必须觉得奇怪,这不是1首歌的名字吗不错,它确实是1首歌的名字,可它也是一部著名的电影,一部感动中小学生的优秀国产电影。
电影一开幕就演绎了一个悲惨的故事: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高中女生“智华”不幸的被高压电击中,失去了双手,为了上学,她不得不学习用脚写字。学会了后,“智华”能上学了。可她母亲却疯了,她爸爸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智华”用毅力把自己的成绩提升上去,最后,她体育成绩比正常人好得多。校园的老师把她推荐给特级教练。
“智华”几次灰心,想回去帮父亲,都被教练劝回去。一次“智华”的母亲听村长说“智华”因失去了双手而不能考大学,失心疯更严重了,竟然离家出走,最后自杀了。“智华”得知此消息十分悲哀,但是“智华”最终努力获得“残疾人运动会一等奖”并因此考上大学,她十分高兴!
我觉得她很坚强,也很勇敢。主演是雷庆瑶姐姐,她没有了双手,她用脚写的字却比我们用手写的字好看得多。
我真佩服你,没有双手却有一对隐形的翅膀。你也是歌词中的主角: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那里的受伤是心里的受伤,皮肉伤随着时间会痊愈,心灵的受伤也期望能随着时间淡忘。
电影的读后感篇7
?雷锋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雷锋是社会主义时代青年的楷模。他在学习上,有一种不怕困难、勤学苦钻的“钉子”精神。
雷锋在学习中十分善于挤时间。他在看电影前读书;停车时在驾驶室里读书;熄灯号响后不休息,仍找地方读书,就这样,积少成多,他看了别人没有时间看的许多书。对照自己,我感到很惭愧,我有专门的时间在学校里读书,却往往上课时不专心听讲,这等于不在读书啊。在家中,我也只顾贪玩,有时星期天一整天都不看书,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
雷锋在学习中有着一股钻劲。凡是雷锋看过的书,书中雷锋总会用红、蓝色的铅笔将重要的内容划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当我读到这里时,不禁心中由衷地感到敬佩。我在看书时,往往马马虎虎、一带而过,似懂非懂、不求甚解,所以看了以后也没有什么印象,终究是一无所获。
雷锋叔叔说:“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是在学习上没有多花时间读书和缺乏学习上的钻研精神造成的。今后一定要抓紧时间,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向雷锋叔叔那样,善于挤时间和善于钻研。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以雷锋叔叔为榜样,我的学习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