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读书月老师心得体会7篇
将这段时间的感悟捋顺之后写出心得体会才有意义,面对困境时,深刻的心得体会能够指引我们找到解决的办法,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读书月老师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读书月老师心得体会篇1
初读《爬上豆蔓看自我》,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向珍藏。它让我的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我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好处,让自我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我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我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先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明白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
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我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我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好处的思考。
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能够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我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向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之后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光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我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我》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一天在博客里写写自我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之后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
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
第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能够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能够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我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
第二,有反思的职业习惯。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此刻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我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我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我“照镜子”,就是审视自我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我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有自觉的学习精神。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我,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我。
第四,有完美的职业理想。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完美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就应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善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我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我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先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必须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能够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
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就应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盼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厌恶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样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光,跟孩子一齐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
三、应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就应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就应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我的事情完全能够由他们自我做主,家长能够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
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我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我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向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这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我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状况,以及一日教学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善等,很少写到自我一天的情绪。其实,教师就应记下自我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我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取的资料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就应用心灵去享受工作。
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能够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职责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用心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应对孩子。
幼儿园读书月老师心得体会篇2
转眼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一切都慢慢地适应了,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有了一个比较明朗的层次。对学生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多数家长都非常支持班主任的工作,也看出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幼儿园读书月老师心得体会篇3
“五一”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生命的留言》,作者是身患癌症晚期的陆幼青。这本书是作者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带着强烈的身体痛楚、倾注个人的最后力量写成的。
作者,他是一个非常坚强、幽默、乐观而又很有勇气的人。在这样一种绝望下,他给我们展现出来的仍然是一种淡淡的蓝色,而不是沉沉的黑色,这已经是一种奇迹。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控制情绪的抖动,依然在悲伤中站立,是真正的坚强?还是绝望之后的平静或是身为男人的固执?
人生本来,可能都是绿色的,就像一株草或是一棵树,这也就难怪,病中的陆幼青,会一次又一次要求妻子,帮自己逃出家门,去湖边、去草地上,去一切和自然有关的地方,这个时候,也许只有绿色才能抚慰他。
读着此书,感觉非常精彩,也非常感动,就像崔永元说的:陆幼青的文字往那一放,你再写什么都顿生难度。
读着此书,感觉给自己增添了很好的一笔精神财富,受益匪浅。启示一:虽然疾病的疼痛让陆幼青难于言说,他仍然希望他的家人的生活不要有一丝阴影;他还呼吁:快乐起来吧,朋友们,不要为年龄、健康、容貌、金钱、职务、公平之类的事情而不快乐。如果你不快乐自己,那世间事岂不变成荒唐事,比如:无论你多么有钱都没有用,因为你不快乐。
启示二:当诱惑来自内心,千万小心。人生的功课实际就是一门,就是对各种诱惑的取舍啊!所谓成功者,是指他们拒绝了很多真的诱惑;所谓失败者,只缘他们相信了很多假的诱惑。在诱惑面前的忙碌多是失败者。
启示三:春天是年年会来,可赏春人的心境能岁岁依旧吗?想来答案是简单的,全在于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和家人的价值了,在于你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还是别人的印象了。世上本无所谓“忙碌人生”,忙的只是一群不晓轻重厉害的“无事忙”。
启示四:他说,应该提倡博傻主义,因为傻不是笨,更不是蠢,也不是低能。记住:吃亏就是福,这是孕含了中国文化几千年的精髓的一句劝告。傻,傻得可爱!
幼儿园读书月老师心得体会篇4
闲暇之余,读了意大利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它揭开了儿童成长的奥秘。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最生动的著作。
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之前,我们并不太在意,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有了新的感受。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年幼的初生儿将用啼哭来表示_,稍大点的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大胆说出来,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一点原则,多考虑儿童的感受。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往往将一切事务全部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没有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了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孩子,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幼儿园读书月老师心得体会篇5
某日在电脑上看了《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文章,让自己又学习了一些知识,教师一直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这个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是职业。教师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幼儿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对人真诚、心地善良,有爱心,要热爱幼儿,还应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应该具备求知的精神,要学而不厌,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以致用。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
教师还要有耐心,面对不听话的幼儿要耐心的教导他们,不能侮辱他们,这不仅会伤害幼儿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在幼儿心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保持愉快平静的心境,才能使幼儿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积极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幼儿,才是为人师表。还有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幼儿,要对班级里所有幼儿关心,不过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听话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调皮的幼儿,在这一点我想在今后工作中应该要注意。
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努力,多读一些幼教文章。争取做一名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
翻开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卡森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作为守护在孩子身边的幼儿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去分享、感受、把握这个和孩子共同快乐的机会!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有位科学教育工作者曾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最好的回答便是‘那你觉得为什么呢?’”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从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和引导,培养孩子像自然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一样,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找寻答案。这本书也是老师最佳实用指南,清楚的提供老师在自然探究前的准备,并在不同阶段的探究(开放式探究、主题探究)中,详列出探究的核心概念、教学计划、引导方法和延伸活动,以及讨论时的引导话语。也让老师能在符合个別孩子的发展、兴趣和能力之下,如何从孩子自身的经验,引发他们主动观察环境;如何提供孩子好奇、发问、探索、调查、讨论、反思自己观点的机会,进而了解孩子如何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概念,发展出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态度。此外,书末附有相关资源、表格,可供老师记录孩子的发现和观点,再透过这些档案检讨和发展课程。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拓展了教师在教育中所扮演的传统角色。这本综合课程能指导教师开展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探究为基础的课程,该课程是以幼儿对周围生物世界的自然好奇心为基础的。从在室内养育生物和种植植物,到去室外搜寻动物和他们的栖息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讨论活动,教师们能学到如何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学到如何知道幼儿通过开放式或主体式的科学活动进行学习、学会观察。“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这应该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秉承的理念,同时也符合《纲要》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思想。幼儿对于自然有着一种天生的探索欲望:看到花草,他们总试图触摸;看到小动物,他们又会满怀好奇地观察;下雨了,他们会穿着雨具,在雨中嬉戏,找寻雨水的奥秘……我们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好奇心,我们应该让幼儿在好奇中触摸自然,亲近自然。
在幼儿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试图搞清楚所见和所做的事情。他们开始建构有关事物的.概念。这时,“小小科学家系列”让教师担当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幼儿有关科学的游戏和想法可以受到关注、深化和挑战。在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教室中创设一种支持和鼓励幼儿成为小小自然学家的环境与文化,而这种环境和文化的特点是:尊重生命;强调调查;分享观察的内容和观点;档案与记录;关注真实的生物。其中首要的“尊重生命”,让我特有感悟。回想到,自己在平时的自然角管理或是科学探索活动中,常常就会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问题。小蝌蚪死了,老师也不向幼儿说什么就把它处理掉,当他们发现小蝌蚪不见了时,来问老师,老师就会用一些非常理的话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将会使幼儿形成了无视周围生物的意识。通过这次的阅读学习,我会更新自己的认识,反省自己教育中的不良问题,用全新的“自己”去带动幼儿、带动周围的成人,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为与我一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小生命负责。
另外,我还充分体会到“家庭参与”的重要性,《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展示的教学案例都将家长纳入到活动的参与者中,这也能进步激发幼儿触摸自然的兴趣。我们不要总以为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其实有时候他们脑中能闪现出成人都没有的灵感,尊重幼儿,让他们充分触摸自然,或许未来的自然学家就会在他们之中产生。这不仅仅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一书所给予我的认识,更是应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贯穿始终的一种理念。
幼儿园读书月老师心得体会篇6
当我拿到这本《做幽默型幼儿教师》时,我就感到很奇怪、很难理解。
当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让我知道教师具备良好的幽默感,不仅有助于调整自身专业心态,充分应对专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而且对于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情感和发展支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教学艺术和教学幽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进行教育价值追问和反思,在师幼互动中努力构建平等的师幼交往关系,以及在行动研究中积累和升华教学经验等途径逐步培养幽默感。看了中间的几个案例还有几个寓言幽默故事,让我会心一笑。不但我们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幽默,在平时的教学中自我追问。
教师的幽默感往往体现在对各种教学问题和情境进行富有智慧的处理上,而这种教学智慧没有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学实践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价值性活动,教师的教学机智来自于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批判和反思,得益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所蕴含的价值观的持续追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教学问题进行反复的价值批判和思考,才有可能从更为多元的价值视角思考教学,而不会使自身固着在特定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中,进而造成教学上的生搬硬套。可见,教师的幽默感是其自我反思能力的自然体现,是教师自然而然地对特定的教学问题从多元视角进行思考的结果,幼儿教师完全可以基于对教学实践的不断价值追问来逐渐形成幽默感。
幼儿园读书月老师心得体会篇7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生活并不是真正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闯入了他们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法则,还沾沾自喜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其实,作为“异物”闯入幼儿和谐世界我们所做不是按照成人社会日常规律和相关法律教导幼儿要怎样做,而是要认真了解孩子世界,读懂他们内心,当孩子们能够安心放心敞开心扉接纳你时候,你才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开始发挥你来此世界引导者作用和目,而在这之前,一切都是徒劳无功。
孩子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方面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成长。幼儿不一样年龄阶段有着相对应发展关键期。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世界,这时我们要为幼儿带给科学视觉环境,这不仅仅仅单纯是为幼儿锻炼眼睛潜质,更重要是在视觉敏感期阶段幼儿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发展都有务必关联。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刻过程。当我们在安全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味觉和触觉,给孩子带给较硬食物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孩子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方式就会悄悄退居二线了。相反,很多幼儿到了上幼儿园年纪还是出现“吃手”这一现象,这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家长制止原因。
2——4岁:这阶段幼儿到了上幼儿园年纪,由独立个体成长到群众生活。很多时候,我所在小班经常会出现“抢玩具”、“在椅子上爬来爬去”、“从衣服、鞋子上扣亮晶晶小亮片”这些现象,最初我是采取制止方法告诉孩子们这些行为时不正确,而不没有深刻反思到这些正是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在自我意识产生、空间感、和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方面发展。对待“什么都是我”幼儿,我们要给他们充分选取,不好谴责还自己行为,若是强迫孩子归还属于自己物品给别人,孩子会丝毫感觉不到安全感。在正确引导幼儿同时,要给他们足够权利自己决定。而幼儿对细小事物观察,皮亚杰认为:儿童首先是透过简单图式发展认知和认识外在世界。因此,儿童起初对世界认识务必是从微观开始,并且外在世界在他们眼里也是微观。“亮晶晶”这一现象几乎在我所在小二班每一天都在上演。从开始制止到此刻别随意丢弃孩子收集小玩意儿,我深刻体会到观察细小事物对孩子重要性。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玩意或是带领幼儿进行一节对“亮晶晶”观察教育活动课远比经常制止孩子在生活中“玩亮晶晶”要更科学、实际且更能解决问题。针对每一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状况和哪些关键期在这阶段发
展对幼儿进行了解,是用正确方法引导幼儿发展一项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环节。不仅仅仅如此,很多时候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还会出现“排斥一些幼儿”个性现象,原先这正是孩子处在人际关联敏感期。这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幼儿人际交往关联重要性。人际关联很好幼儿和人际关联很差幼儿区别不是在他们喜不喜爱交往,而是在于他们个人心理品质和社交潜质。行为表现是一项很重要因素,表现友好、用心交往行为就会受欢迎,而那些抢夺玩具、推打小朋友孩子就成了受排斥儿童。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正确行为指导便显得至关重要。但很多时候,这两种幼儿都会受到老师关注,而经常会不记得“受忽略儿童”,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时,我会经常发动全班幼儿进行“记名字”游戏。那些孩子们都不记得名字幼儿在某一阶段我会采取着重让他们进行表演、回答问题等方式使其受到关注。虽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人际交往技能,但至少用科学方法正确解决幼儿之间出现问题。
年纪再大一些儿童,比如4——5岁中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关于婚姻和性别方面问题等,5——6岁大班孩子会在秩序方面、文字符号和数排列组合等抽象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最为儿童导师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正确指导幼儿走出困惑,不进如此还要重视家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第二个家,是孩子成长沃土。但只依靠幼儿园单方面教育是不够,家长紧密配合也是必不可少一个重要环节。
很多时候,孩子常常不明白自己犯了错误,但是当他们一旦意识到就会自己反省,他们有自我反省潜质,而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等待幼儿改正错误,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必经过程。老师耐心教导,家长支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透过敏感期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