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课心得体会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所经历的痛苦和快乐的回顾,让我们能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体会是记录我们内心真实情感的文章,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话剧课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话剧课心得体会篇1
在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身上,他用58载的短暂人生,书写了什么是奉献,回答了什么叫担当,以高超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黄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时,毅然放弃优裕生活和优越工作回国效力,把全部精力献给国家深探事业。在黄大年的人生词典中,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为了赶超世界一流,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航班机,只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数职、手握资金上亿的项目,却从不考虑个人私利;面对荣誉头衔,他总是推辞——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即便被人议论不食人间烟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黄大年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科研事业。
学海无涯,人不能穷尽所有问题,但可以在不懈求索中不断抵达更高境界。指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黄大年,回国后勇挑重担,带领团队义无反顾投身科技创新的竞技赛场。从白手起家、填补空白,到赶超先进、跨越极限,黄大年始终凭着一股子创新精神攻坚克难,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了非凡业绩。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终坚守正道、专注干事。抓科研,他只看绩效不留面子;用资金,他只认项目不认关系。黄大年的创新历程启示人们,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干一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像黄大年这样的国之脊梁用生命书写答案,在历史的天空上,构成无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今天的人们崇德向善,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无悔人生。
话剧课心得体会篇2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为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黄大年同志的偶像是邓稼先。2009年,他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工作。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同志用一生定义了什么是高尚的灵魂,诠释了学者如何为人民、为国家、为天下苍生立命,做到了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为师,教书育人、敢为人先。黄大年同志说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在他看来,每个学生都是璞玉。他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始终把目标定在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学严谨,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们开启与世界交流的窗户,培养了一批出得去、回得来的人才,用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教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为学,淡泊名利、甘于奉献。高校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黄大年同志功勋卓著,所取得的系列成果攻克了技术瓶颈,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是新时代践行科技报国的典范,以他的能力和贡献完全可以申报院士。但是身为中科院院士评审专家的他,自己并不是院士。同事劝他抓紧申报,他却说:时间有限,先把事情做好。他是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无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为实现强国梦奉献全部,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境界。
话剧课心得体会篇3
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上官云)波诡云谲的剧情,生动缜密的叙事逻辑……最近,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4版引起了不少戏剧爱好者的关注。
它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也是大戏看北京•2024老舍戏剧节展演剧目之一,将于11月4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预演,后续开启全国巡演。
这版舞台剧3个小时的演出,能否呈现原著故事内核?难点有哪些?对此,该舞台剧导演赵淼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创排过程,以及对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看法。
导演赵淼。主办方供图
从70万字到“3个小时”
?两京十五日》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70万字的篇幅、两千两百余里路的星夜奔驰,连续反转的剧情……让这部作品成为书粉心中的“神作”之一。
小说内容体量巨大,这给舞台剧的改编带来了难度。2024版舞台剧《两京十五日》的演出时长大约是3小时,赵淼一度陷入剧情取舍的两难境地,“但我们会努力将原著中的‘神’充满舞台,让剧中人物的‘魂’附在演员身上。”
初读原著,赵淼觉得这是一部悬疑小说,仔细一琢磨,觉得它其实写了一个有关成长、信任以及命运抉择的故事,“所以我想,改编时得能够把这种感觉转移到舞台上”。
他努力寻找戏曲与文学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连接点,“舞台剧是一种现场的艺术,与电影、文学等比起来,这是一个短板。让戏剧更多地承载文学内容,就得用好它的现场性。”
因此,创排这部戏时,包括赵淼在内的主创团队定下了几个原则,“第一,故事的主核精神不能动;第二,戏剧是假定性的,情感是真的,我们所有的手法都是让观众知道这是假的,但却能在内心引发对真实场景的联想。”
他举例道,比如太子乘坐的宝船,现实中体型巨大,但在舞台上可能也就两尺长,“就是要在舞台上制造这种梦幻、虚拟的表演,这可能是我们从文学改编到舞台的一个大方向。”
从剧本来看,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4版强化了故事的悬疑感和快节奏。“很多时候,我们舞台上的转场很快,要给观众带来惊喜,不能让大家在剧场中有半点走神。”赵淼解释。
戏曲元素是亮点之一
从一些演出片段来看,如赵淼所言,浓缩后的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4版更具戏剧性和冲击力,布景的变换以及多媒体的虚实结合,实现了剧中波澜壮阔的时空穿梭。
演员表演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4版片段。主办方供图
“好的艺术作品,要关注人们的内心世界。相比于在舞台上营造一个写实的世界,我们更想将剧中主要人物内心的对峙、成长展现给观众,勾勒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赵淼说。
“戏曲元素”是这部舞台剧的亮点之一。他提到,比如剧中用到的音乐,有戏曲等中国传统音乐,也有当代剧场的电子鼓等等,在音乐方面,传统与现代在剧中得以重逢。
传统文化元素是这部舞台剧汲取营养的土壤。排练时,赵淼希望演员去学习传统的演剧方式,去研究百戏、杂耍等等,将一些表演动作用进来,“它们能给表演带来一种力量和质感”。
打斗戏则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的一些表演手法,包括刀、剑、枪等兵器的使用;戏曲的“起范儿”、圆场等,演员们会在日常训练中加以借鉴,最终化用到舞台剧的表演当中。
“传统文化给我们的舞台美学以支持。我想,当大家看到这部舞台剧时会感叹‘好中国’。”同时,赵淼努力在表演上有所创新,“所以也希望观众看完后说,哎,好现代。”
戏剧的目的是什么?
不只是戏曲元素的运用,从演员“剧透”来看,“226个道具”“37个场景”“最快3秒换装”等等,都是这部舞台剧的特点。
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预演3场后,2024版舞台剧《两京十五日》将于11月12日至13日,在廊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开启巡演首站。之后,将前往上海大剧院、南京江苏大剧院、深圳滨海艺术中心等地巡演。
包括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4版在内,赵淼已经执导了多部戏剧。总结心得,他觉得,“戏剧最大的目的就是进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上”。
“也就是说,要打动观众。比如你看了一部电影觉得好,感动得无法言喻,这是好的作品。”他解释,“我期待,这次《两京十五日》所展现的爱情、亲情等,能令观众有所触动。”(完)
话剧课心得体会篇4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军旅戏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聚胜战力量,在革命战争时期砥砺前行,在和平建设时期创新发展,以艺术的方式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
??
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军旅戏剧,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斗争。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许多人识字不多或根本不识字,真人扮演、语言通俗、取材现实的戏剧艺术,往往能够直观地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唤醒、激励、鼓舞民众最为有效的思想武器。
这一时期的军旅戏剧有如下特点:一是揭露社会黑暗现实,激发民众的反抗精神。方志敏的《年关斗争》揭露地主恶霸的剥削、农民求生无门的生存境况。著名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控诉日本侵略、百姓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二是结合战争形势,凝聚胜战力量。1932年面对蒋介石发起的第四次“围剿”,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李卓然、宣传部部长李际春创作了剧本《庐山之雪》,将国民党统治比作庐山残雪,而红军终将迎来最后的胜利。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上海文艺界以戏剧为武器,集体创作了话剧《保卫卢沟桥》。剧作演出时,台上台下不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卢沟桥”“日本侵略者滚出去”,民众的抗日热情被点燃,团结抗战的凝聚力被唤醒。三是传播我军文化,汇聚民族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俘虏了大量国民党官兵,其中大部分选择加入了解放军。在改造俘虏的工作中,通过观看话剧宣传我党我军的方针政策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话剧《喜相逢》《为谁牺牲》等都是表现我军优待俘虏、团结“解放战士”的佳作。郑邦玉主编的《解放军戏剧史》中写到:“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我军俘虏的国民党官兵越来越多。许多这样的人怎样教育和改造?当时曾使用过许多办法,且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而有意识地让他们看几场戏,则是常用的办法之一。不少人就是看一两场戏,便使他们被俘前贪生怕死,被俘后英勇无畏。”不得不说观剧的效果是惊人的,戏剧艺术在战争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也是独特而巨大的。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创作中,军旅文艺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军旅戏剧更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革命胜利的喜悦激荡着创作者对战争岁月的回顾,新中国成立不久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又诞生了新的英雄,而新中国的建设更面临着新与旧的洗礼与涤荡。军旅戏剧的创作者敏锐地捕捉时代精神,纵情抒发胜利的喜悦和对英雄的赞美,《万水千山》《战斗里成长》《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东进序曲》《杨根思》《霓虹灯下的哨兵》《我是一个兵》等剧作,成为一个时代的戏剧经典。《万水千山》史诗般展示的长征画卷,凝聚着人民军队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魂。直面现实生活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提醒着新中国的建设者坚守初心本色,不忘来路。
这个时期的军旅戏剧,在胜利的喜悦中回顾来之不易的新中国,既是对英烈忠魂的慰藉,更激励着新中国的年轻一代接过先辈的旗帜前行。取材现实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也显示出军旅戏剧创作者揭露现实矛盾的勇气。
改革开放吹响了现代化的号角,军旅话剧对这一时代主题的聚焦收获了不少优秀作品。话剧《向前向前》《这里通向云端》《生者与死者》《天边有一簇圣火》《炮震》《摸天》《虎踞钟山》《洗礼》,都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反映着一个时代的集体呼声:打造一支强大的现代化人民军队。
这些作品或是反映人民军队在现代化转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或是讽刺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落伍者,或是在经济浪潮冲击中呼唤初心使命。而《天边有一簇圣火》中那个憨厚老实、思想执拗的戍边人蓝禾儿则成为一个时代的军人象征,成为改革洪流中牺牲奉献的崇高形象。
三
进入21世纪,新军事革命浪潮叠涌,我军的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姓军为战”的路上,军旅戏剧再次唱响时代主旋律,推出了《兵者·国之大事》《生命高度》等聚焦实战、呼唤打赢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通过揭露演习中存在的痼疾陋习、和平积弊,深刻地触及了军队建设必须“从实战出发、聚焦打赢”的核心目标。
新时代军旅戏剧的创作演出在守正创新中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创作方式的新模式。2019年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大型话剧《抉择》《三湾,那一夜》,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原型创作的话剧《深海》,在军内外反响强烈,这些作品在创作上都采取了军地合作模式。《抉择》的编剧李宝群、导演宫晓东、演员吴京安、洪涛,《三湾,那一夜》的编剧王宝社、导演殷宏毅,《深海》的编剧周振天、导演黄定山等人都曾是军队文艺团体的创作主力;而出品方则是地方知名院团,比如《抉择》由国家大剧院出品,《三湾,那一夜》由国家话剧院出品,《深海》出品方是广州话剧团。这一现象说明大型军旅戏剧的创作生产将由原来的军队文艺团体独立创作,转为军地合作的新样式,而有着丰富军队生活阅历的核心主创团队,则为地方出品的军旅戏剧提供了品质保障。二是演出形式的新样态。文艺轻骑队的演出模式,让军旅戏剧从原来的大剧场走向了训练场,剧中的专业演员变成了身边的普通战友。原北京军区文工团创作的话剧《爱尔纳·突击》在下部队演出时,请基层的战士亲自体验剧中人物,普通一兵成为台上的“许三多”,“许三多”的成长经历则成为激励官兵成长的精神原型。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军旅戏剧艺术总是给予人们以“鼓舞”和“前进”的创造力。契诃夫说过:“凡是使我们陶醉而且被我们叫作永久不朽的,或者简单地称优秀的作家,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标志:他们在往一个什么地方走去,而且召唤您也往那边走。”进入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激发出军旅戏剧创作新的形式和样态,不变的则是军旅戏剧塑造军人人格、凝聚军心士气的“召唤”力量。
未来的强军路上,军旅戏剧仍将凝聚胜战力量,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支撑。(程 倩)
来源: 解放军报
话剧课心得体会篇5
bidvf 2024
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
4月9日,第二届「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在首创·郎园vintage召开发布会。发布会在一段沉浸式的表演中缓缓开场,8位舞者的现场表演被实时投映在大屏幕上,诠释着舞蹈与影像联姻的新可能。
△ 发布会现场的沉浸式表演
据悉,这是北京首个定位于国际、面向全球范围内邀约与征集的舞蹈影像季,由首创·郎园、北京纵贯线文化有限公司、北京欧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州大家飞乐新媒体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已被纳入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第二届舞影季将于4月28日至5月3日举行。届时,包含影片展映、极限创作、演出、工作坊、论坛、开幕式、闭幕式等7大板块在内的重大活动将陆续和观众朋友们见面!
01
以“合”为本:
构建舞蹈影像新生态
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组委会副主席张力刚对本届艺术季的主题“合”进行了诠释。延续着2024年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2024年新一季的舞影艺术季愿“聚合”国际艺术之能量,“联合”各类行业,用舞蹈影像传递“和合”文化。聚合国际艺术家、团体、机构,拉动舞影季的海外市场、传播度、影响力。联合舞蹈与影像,为中国的艺术与演出行业找到新方向与新路径,成为新业态的新坐标。“和合”的价值观在舞蹈影像中得以真正的传播,真正滋养、疗愈当下人们的身心,愿“天人合一”的文化力量得以在新一季中绽放,在新时代中源远流长。
△ 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组委会副主席张力刚
02
“舞蹈圈”与“影视圈”
共谈行业新可能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丹,从演出行业的角度表达了对“舞蹈影像”这种全新艺术形式的关注。“当下,中国演出市场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舞蹈影像的未来发展也提供了无限的机遇与可能。作为演出行业从业者,我们期待在2024年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看到更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也希望通过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的平台,吸引更多业内外从业者关注、参与到舞蹈影像这一新业态的探索,共同推动中国演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丹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国际电影节运行中心主任崔岩,肯定了首届舞影季的成功举办和影响力,分享了舞影季作为北京国际电影的特色单元的价值。
△ 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
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国际电影节运行中心主任崔岩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舞蹈新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春对于中国舞蹈影像的定义和发展进行了阐述和探讨,鼓励中国当代新生力量的舞者们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用镜头给予时代视觉回响。
△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
舞蹈新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春
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组委会副主席萨日娜通过视频表达了对于优秀舞蹈影像作品的期许:“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是我们探索舞蹈影像领域的一双眼睛和一双手,我们用这双眼睛努力寻找散落在世界各处的优秀作品。我们也愿意用这双手帮助那些天马行空的梦想家,一起携手完成他的艺术创作,共同孵化出他的梦想。”
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艺术总监、舞影季评委会主席曹诚渊通过视频表达,“舞蹈能够在‘身体不在场’的情况下,成为人与人沟通的媒介,我期待有更多的新鲜血液以他们先锋性的实践,创作出连接生活、走向未来、迈向世界的舞蹈影像!”
03
七大板块:
共创舞蹈影像艺术盛宴
七大板块
seven parts
极限创作
焦点展映
云动幕布
肆舞城市
名家座谈
舞影工坊
舞影艺展
本届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艺术总监高山介绍了本届舞影季的七大内容板块:【极限创作】、【焦点展映】、【云动幕布】、【肆舞城市】、【名家座谈】、【舞影工坊】、【舞影艺展】,各板块之间各有亮点,又互为相连,力图以更加新鲜、自由、打破常规的方式,为大家呈现出一台兼具艺术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舞蹈影像艺术盛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舞蹈影像艺术。
△ 本届北京国际舞蹈影像季艺术总监高山
【极限创作】将从征选团队中,以及舞蹈影像行业内的优秀创作团队中,邀约选拔6组团队,2-9人组队挑战。在限定的主题、时间、空间、创作元素中进行创作,全程在线直播创作与生活过程,在48小时内向组委会提交舞蹈影像成品作品。该活动将在2024年4月28日-30日在首创·郎园station展开,在舞影季及合作自媒体矩阵中进行直播,让舞蹈影像的创作过程直观的面向大众。
【焦点展映】将分为电影展映与舞影专场两部分。2024新一季,舞影季将优选舞蹈电影长片进入北影节的展映体系,影片包含:境内影片——《舞魅》《战火中的芭蕾》;境外影片——《皮娜 pina》《再现康宁汉 cunningham》《舞者 dancer》《舞女 la danseuse》《查卡潘家4 chhakka panja 4》,共7部舞蹈类电影,在北影节的指定院线放映。
专场展映将以舞蹈影像艺术家、艺术团体为核心,拟定邀请郭吉勇(斜杠玩家吉叔)等嘉宾创作的舞蹈影像短片作品进行专场展映。该部分活动将在首创·郎园vintage园区内的虞社演艺空间,并加强“映后谈”环节,舞蹈人、影像人、学术专家齐聚一堂,与观影观众一起交流、研讨,多维度地深入了解舞蹈影像。
【云动幕布】版块将通过线上活动激发全民参与。将与hivideo进行独家的线上展映与评选合作。合作内容包括:(1)「1分钟」舞蹈视频线上活动,引导大众参与到影像创作中来,带#话题、依靠点赞裂变,开启全民创作热潮;(2)优秀作品直播展映,配套舞影推荐人、评委、专家的点评和解说,在舞影季活动结束后发挥余热;(3)重大活动直播,如:新闻发布会、开幕式、闭幕式等。与此同时,利用舞影季自媒体矩阵,联动众多艺术自媒体合作品牌,为不能到现场观影的爱好者同步舞蹈影像季的精彩纷呈。
【肆舞城市】是一场舞蹈表演活动的大集结,部分表演作品还会配套影像展映、工作坊、演后谈等相关活动。特邀剧目包括:在开幕式上表演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作品,由本届舞影推荐人龚兴兴编创的跨界融合作品——《梦的守望》;以及潘晓楠的《日记帮助构成》、唐菀玲的儿童舞蹈剧场《逃跑的一滴墨》《我就是我》、赵元灏的《两个人》多媒体三人版等。
【名家座谈】让舞蹈影像实践者、学术专家、知名艺术家、文化名人们齐聚一堂。由学术主持引领大咖们分享见解、交流心得、探讨专业,让观众更加近距离触碰大咖的思维。特邀嘉宾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 李洋、北京舞蹈学院学报副主编 - 张延杰等。
【舞影工坊】邀请年轻的实战派导师,涉及舞蹈、影像、摄影、身心、戏剧、编剧、商业等众多领域。持续的线下课程输出,满足近年来线上教学欠缺的现场体验感。理论+实践+跨界,从教学中推动中国舞蹈影像的理论认知与创作水准。
【舞影艺展】是本届舞影季的新版块,展览是以舞蹈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整个首创·郎园vintage园区与放映空间将化身为舞影展览空间。展览内容分为4个部分:
(1)配套展映影片的海报、剧照的图片展,结合拍摄花絮、访谈、道具等;
(2)部分偏实验类影像将通过与屏幕互动、在展厅投影等方式,与展厅环境相融合,创造与影院/剧场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
(3)利用废弃生活用品来创作各种交互装置。作品将遍布整个园区,旨在倡导环保理念的同时,也能引导大众发掘日常生活中更深层次的价值与意义;
(4)体验艺术:展厅铺置巨大画布,邀请多位舞者在画布上起舞,形成一幅巨大的抽象舞蹈画作进行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艺术季对于社会中的少数群体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舞蹈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可以爱舞蹈,每个人也可以跳舞。在舞蹈影片征集阶段,组委会特别邀请特殊群体参与影片投稿,届时特殊儿童的舞影作品将在线下展映。此外,残疾人艺术团将在开幕式演出亮相,舞蹈展演环节拟邀请普通社会群体奉上作品。本次舞影季所有户外展映,将在整个艺术季期间,面向大众免费开放。
据悉,各版块活动门票的预售通道将于近日正式开启,届时可关注“舞影艺术季”公众号了解具体信息。
丰富多彩的内容、经典优质的作品,在众多专家名师的带动和创作者的热情参与下,今年的北京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舞蹈影像艺术狂欢,而郎园vintage也将成为一个处处皆舞台的全新艺术交流空间。
// 现场摄影:谭欣露
更多精彩视频及文章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光束戏剧
文章及视频转载 请标注:光束戏剧及原创作者
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我
话剧课心得体会篇6
人生在世,面对林林总总的纷扰、形形色色的诱惑,看重什么、看轻什么,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就像一把无形尺子,量出品格的厚度,标示境界的高度。
在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中,号召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既是对黄大年崇高精神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勉励和要求,激励着我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连日来,随着媒体对黄大年感人事迹的多方位报道,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高尚的人,引发强烈思想共鸣。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黄大年身上,人们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的学术品格。他以出世的态度为人处世,不计得失、坦坦荡荡;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履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其所思所行,如同一股清流,让学术变得单纯,让人生更加纯粹。黄大年对个人名誉头衔毫不在意,对国家利益却看得很重。他掌握着数以亿计的项目经费,从来不搞拉关系请托说情那一套。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耐心教导学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对科研的专注,让黄大年摆脱名缰利锁,自由驰骋在科技报国的广阔天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不管是科研创新,还是各行各业的工作,都需要涵养定力、克服浮躁,远离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才能用专注的态度、踏实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充满阳光的人,才能把温暖带给别人。在黄大年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夙夜在公、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他是那样一个大科学家,却是那么热忱,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永远把阳光洒向周围的人。对事业,他倾尽全力,时刻以先行者、牺牲者自励;对学生,他甘为人梯,既是严师慈父的长辈,也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对国家,他不图回报,立志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黄大年的无私胸襟、奉献精神,激励着更多科研人员投入科技报国的行列,向全社会传递着热爱祖国、一心报国的正能量。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灯如豆,万点星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和默默耕耘的奉献者。从两弹元勋,到以黄大年为代表的当代科研工作者,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砥砺前行,继续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学习弘扬黄大年精神,让爱国、敬业、奉献等价值取向成为社会风尚,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话剧课心得体会篇7
2024年5月19日,四川省大学生校园戏剧展演季短剧、环境戏剧单元展演在彭州市通济镇海窝子川剧文博古镇举行。我校表演艺术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师生进行剧组签到并参加环境戏剧板块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现场
下午三点展演正式开始,我校剧目《暗线》《或者》通过扎实的专业技能,巧妙的舞美布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本地居民与游客驻足观看,虽然没有麦克风,没有华丽的舞台灯光,但他们通过努力的表演,卖力的吆喝,在演出结束谢幕之时赢得观众热烈的反响。他们不仅代表着四川省大学生戏剧创作实践,也带着独特的戏剧观以及至高的理想主义精神完成了此次展演。
《或者》
《暗线》
展演结束后,我校表演艺术系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师生与四川传媒学院剧组师生进行了专业探讨交流会,交流会中两校师生互相提问,从本次戏剧展演季新的体会到戏剧表演艺术相关知识与实践,交谈甚欢,并约定一起互相观摩作品,互相学习进步。
本次展演让大学生演员们相聚在彭州海窝子,他们以饱满的热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出和精神食粮,还充分了解了彭州当地的戏剧文化。这次外出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走出学校,面对观众,面向社会,感受所学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相结合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作为演员的印象感,对于突发情况随机应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专业之路更进一层!
合影留念
据了解,此次展演还被西部报道网、四川新闻网、红星新闻网、首屏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转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同时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