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树教案及反思模板8篇
通过编写优秀的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创造具有互动性的教学环境,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树教案及反思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树教案及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及它的作用,知道应该在保质期内实用食品,激发幼儿的食品卫生意识;
2、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活动准备:
教室里面的各种废旧物品
活动流程:
谈话导入——观察感知——联系3、15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老师今天的身体有点不舒服,我的肚子有点疼,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幼儿猜测)
其实,我是吃坏了东西了,哎,昨天的时候,老师和好朋友出去玩,买了一些牛奶喝了,谁知道牛奶是过期的,所以,老师的肚子现在还疼呢。吃了过期的东西会不舒服的,会生病的。
老师是怎么知道吃过的牛奶是过期的呢?“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盒子上有时间的)盒子上的时间叫食品保质期
2、观察感知哪些食品有保质期啊?看看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东西有保质期啊?你在哪里找到保质期?师生小结:一般来说,饮料的保质期都在哪里?(瓶口上)
盒子包装的保质期在哪里啊?(盒子底部)口袋食品的保质期在哪里啊?(口袋边上)
原来他们的位置都不一样的啊师:那保质期的时间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呢?回家的时候你们看看再告诉我。
3、联系315讲一讲昨天老师吃了过期的食品后,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做的吗?我去消费者协会投诉了,因为昨天是3、15号,也就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如果你买的东西质量不好或者是过期食品都可以为自己讨回公道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根据我班幼儿具体存在的问题所设计的,在活动中让每位幼儿通过观看课件来感受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孩子的反应很好,在活动后,孩子在用餐时也能尽量注意吃饭时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也不再捡地上脏的东西吃,不足在于,我没有加入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记录一下幼儿在家中的进餐片段,以免幼儿在幼儿园时能够注意,但是在家中又会出现不好的习惯,同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说“谁是我的好朋友?”让孩子能分辨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这样教育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提醒孩子们的饮食行为!
大班树教案及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2.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究。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外形特征及金属的种类。
2.材料准备:电池、电线(连着小灯泡),布条、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铁丝、记录纸、笔、断电线一截以上材料每两名幼儿一份;小熊布偶、电池演示梳理图、大张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出示小熊布偶)小熊家今天停电了,房间里黑乎乎的,真难受,小熊找蜡烛没找到,却找到了一个电池和一根绑着小灯泡的电线,它想用这些东西自己安装一盏灯,你们说小熊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呢?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1.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帮小熊家安装电灯。老师准备了电池、小灯泡和电线,电线的一头露出里面的电线丝,另一头的电线丝已经缠在小灯泡上了,电线的两头要连接在电池的什么地方,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2.交代操作步骤和活动规则。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进行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试一试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
3.幼儿两人合作开展实验探索,师重点引导幼儿尝试用电线连接在电池的不同位置。
4.以实物演示和图示演示的方式引导幼儿集体分享探索中收获的经验。
(三)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
1.设置问题情境。
师:不好了,小熊刚安装好的灯泡电线被老鼠啃断了,电线断了灯泡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能帮助通电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2.介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猜想。
3.幼儿实验,师指导。
4.集中交流。
(四)活动结束,提醒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活动反思】
今天县里领导来校检查期初工作。教研员和包学科领导深入课堂,听了我们学科的三节课。说实话,心里真有点发毛,毕竟科学这一学科涉猎面广,而且我又是现学现卖。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是《电》这一单元的第二节《点亮小灯泡》,课前虽然有点紧张,可自认为准备还是挺充分的。(刚刚接触这一学科,每节课都得细心准备,否则真不知道课该怎么上)但一节课下来,才知道毛病还真是不少。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意识围绕课题,但操作有问题。本学期我的教研主题是《探知前科学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节课上想运用一下画图法,通过画图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小灯泡。孩子们画的还真是五花八门,一个个灯泡残缺不全,但从外形上看还是很像的。只有两个孩子把灯泡的结构画完整了。这一环节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这一环节在课前完成,更便于老师调整教学策略。
2、还学生主体地位,但知识落实上有欠缺。课堂上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想办法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三种材料点亮小灯泡。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够画出实物图。然后又检验了四种连接方式小灯泡能否被点亮。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我忽视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如果每一个小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相信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本节课后,如果调查孩子们学习效果,会有很多孩子能点亮小灯泡,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3、没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资源。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观察电池时,我再行间巡视,一男孩问我:“老师,电池里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么呀?”“那是碳棒”。看来孩子的研究兴趣很浓。如果我及时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见识一下电池的内部结构,会对学生理解电流的形成有很大帮助,而我却忽视了这一资源。
4、多余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我告诉孩子们去实验室上课时带好学具袋。其实本节课用到的学具只有导线和小灯泡。很多孩子们出于好奇,课堂上不按照老师的实验步骤完成,却悄悄地弄起了别的实验材料。
针对以上课堂出现的问题,我把课件进行了修改与补充,还好《点亮小灯泡》这节课才上完一节,还有六个班级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课能避免这些问题。
大班树教案及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学习与同伴的协调表演。
2、学习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创作及合作表演的乐趣。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娃娃家相关教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吗?娃娃家里面有谁呢?你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呢?
2、观看情境表演并欣赏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和听一听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玩娃娃家的。
3、熟悉学习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的琴声,一边听两个小朋友的范唱,并跟着他们一起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扮家家》。
4、分组表演。
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人为一组来进行演唱表演。
5、结束。
活动反思:
其实音乐活动,我一直上的不是很好,这次这堂音乐课,我觉得在一些方便已经有些进步了,如: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孩子们产生共鸣,这样孩子们注意力才能更快的集中过来,让孩子们学唱的时候形式有变化,孩子们也会感兴趣等等。但是我觉得这堂音乐课还是上的有很多的'不足。我觉得下次在上这样的音乐活动时,可以注意的有:
1、 在幼儿学唱的时候,首先要让幼儿记住歌词,教师的方法可以在变幻一下,效果会更好。
2、 让幼儿学会了,在来分角色演唱,这样孩子们不但能兴趣更浓,对歌词的内容才能理解的更透彻,唱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让幼儿进行 表演的时候,教师的方法如果更新颖,幼儿就能学的更好
大班树教案及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良好生活习惯。
2、使幼儿养成正确的睡姿。
3、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ppt视频、好习惯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带领幼儿随着好习惯歌曲做律动。
二、基本部分
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又是几点睡觉?请听故事《小熊和大熊》
2、安静听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熊和大熊为什么上学会迟到?
教师总结:小熊和大熊因为喜欢看动画片,所以看到很晚很晚,第二天早上上学都迟到了,还有了大大的黑眼圈。小朋友,我们要养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好习惯,这样上学才不会迟到,才会有更健康的身体。
3、“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平时会睡懒觉吗?
4、认真看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妈妈为什么说宝宝是个乖孩子?
(2)故事告诉我们睡觉时最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3)宝宝听小鸟说了哪句话才没有睡懒觉?
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宝宝每天早睡早起,是个乖孩子,故事告诉我们每天睡觉的时候要盖好被子别着凉,右侧睡,对身体好,衣服鞋子摆放整齐,这样才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6、图谱演示
教师出示两张图片并讲述图片故事,让幼儿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我们要向宝宝学习,早睡早起,每天和太阳公公一起做运动,身体棒棒的,太阳公公喜欢早睡早起的好宝宝。
三、结束部分
游戏名称:《手指宝宝》
游戏玩法:教师念儿歌,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做相应的手指动作。
儿歌:大拇哥睡了,二拇哥睡了,中三娘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大拇哥醒了,二拇哥醒了,中三娘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儿歌动作讲解:双手打开,“大拇哥睡了”大拇指收起,“二拇哥睡了”食指收起,“中三娘睡了”中指收起,“你睡了”双手手心向上伸出去,“我睡了”双手放在胸前,“大家都睡了”双手放脸侧做睡觉状,后面儿歌“大拇哥醒了,二拇哥醒了,中三娘醒了,你醒了,我醒了”是将手指一个一个打开,“大家都醒了”做一个伸懒腰的动作。
四、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唱读《弟子规》经典: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2)教师多鼓励幼儿早早来幼儿园参加活动,并适当给予称赞;
(3)和家长联系,习惯养成延续至家庭中落实。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以及讨论明白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了解了正确的睡眠姿势和习惯。对于有不良睡眠习惯的幼儿起到了教育意义。但是活动中幼儿亲身体验睡眠姿势的较少。
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它需要老师细心、耐心的指导。纠正幼儿不良睡眠习惯更是需要时间,并要老师和家长共同来完成。因而今后我们这项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去做。
大班树教案及反思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对很多问题他们都喜欢去考虑去研究。通过这个游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同时教育幼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滤能使水变干净。
2.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激励幼儿相处更多的过滤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让水变干净,在实验过程中要慢,讲解要细。
活动准备
1.泥沙水
2.玻璃杯
3.纱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脏水,思考使脏水变干净的方法。
教师出示脏水并提问:“脏水是什么颜色?里面有什么东西呢?用什么办法能使水变干净?”
教师小结:“脏水里面有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是可以清出的。清除有一个好方法就是过滤。”
2.指导幼儿进行水的过滤操作。
教师分发器材和材料,知道幼儿先将纱布蒙在杯子上做过滤网,再把脏水慢慢倒在纱布上;边到边仔细观察纱布上有什么东西,过滤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纱布上的泥沙,纱布挡住水里的泥沙,漏下水,杯子就变干净了。”
4.引导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处?怎样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幼儿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力,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保护水资源,怎样节约用水。主要不足:实验过程中应该再利用其他材料做过滤,让幼儿知道其实过滤的方法不止一种。
大班树教案及反思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点和构造。
2、让幼儿在比较、讨论中了解耳朵的三大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
教学重点、难点
人耳朵的外形特点、构造以及作用。
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的准备是易拉罐做成的各种响罐(里面装的物体不同)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装有沙子和弹珠的易拉罐两只,晃动罐子,请幼儿倾听,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罐子中装的是什么。让幼儿对本活动产生兴趣,增加趣味性。
(二)了解耳朵的构造。
1.引导幼儿用镜子观察耳朵,为后面准确区分各部位做准备。
2.结合教材上的耳朵解剖图请幼儿看多媒体课件(耳朵的结构图)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与多渠道参与法,让幼儿在观察后说,在看后了解在参与后掌握耳朵的各部位名称。
(三)了解耳朵的作用
1.了解耳朵听音的功能(采用体验法,让幼儿感受到耳朵的重要性)。
2.了解耳朵的听觉功能
——采用感知体验法。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
3.了解声音的传递
——(采用了游戏法)。请四个幼儿扮演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每隔1米站一排,幼儿边游戏教师边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让幼儿直观形象了解声音在耳朵的传递过程。
(四)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本环节幼儿与教师要产生共鸣,在感受耳朵的重要性的同时学会保护耳朵的基本方法。
(五)活动延伸:
拓展训练,知识延伸。
教师扮演医生给幼儿讲述保护耳朵的卫生知识,加强对不掏耳朵等习惯的引导。
教学反思
1、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适合幼儿生活经历,所以课堂上幼儿兴趣浓、积极性强。
2、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准备了丰富的可操作的各种响罐,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对实现三大活动目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3、在教学环过程中,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主动、自愿、积极参与;老师适时参与、指导、启发、调整,使幼儿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状态,幼儿玩中学,学中玩。
4、由于本班幼儿年龄差异大到2岁,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异样反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需要课后个体指导;另外在讨论如何耳朵进由于幼儿生活经历不多,能说出正确保护方法的较少,这也为老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一个机会,也是考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大班树教案及反思篇7
课程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幼儿对车也越来越熟悉。在日常活动中,我关注到班级幼儿对车的讨论比较多,但是他们讨论的大多是车的颜色,种类等,对车牌号码的关注却不多,其实车牌号码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因此,我设计《有趣的车牌》这一活动,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车展”这一话题拓展,融入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对数字之间排列规律的探索,尝试利用已有的排列经验设计车牌号。
课程目标
1.了解一些数字排列的方法,探索数字排列与组合的规律性。
2.积极运用已有的排列经验进行推测。
3.体验数字排列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字排列的奇妙。
课程准备
ppt(各类车的图片、数字动画、小部分地区车牌号);记号笔若干;幼儿操作卡片等。
课程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回顾对车的已有经验。
师:小朋友们好,请说一说你们喜欢的车?
(析: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取材,以“参观车展”这一轻松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激发儿童对汽车的兴趣。)
二、通过闯关游戏,引导幼儿初步尝试三个数字的排列,并梳理经验。
师:有一个地方正在举行新型车展,在这个车展里有很多你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车,你们想参观吗?
车展到底在哪里呢?我也不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准备要去车展了,我们跟着一起去吧!在去之前呢,他们要出一道题目,如果回答正确了呢,我们就可以看到车展了。你们接受他们的挑战吗?来看看出了什么题目呢?
1.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用1、2、3三个数字进行多种不同排列方法的尝试。
师:这里有1、2、3三个数字,请你来排排队,每排出一种方法,就会闪一颗星星,如果你们能让五颗星星都亮了,我们就出发。
2.结合孩子的经验,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梳理三个数字的排列规律。
师:1、2、3三个数字一共有几种排列法呢?在这六种不同的排列法里,你们找到什么秘密吗?
(析:在游戏中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幼儿初步发现数字的排列规律,找到最简洁、快速的排列组合方法。)
教师小结:三个数字总共有六种排列法,每次排列的时候,三个数字都可以轮流做排头,而且每个数字当排头的时候都有两种排列法,排头不变,后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
三、出示车展ppt,激发幼儿找寻规律,进行推理。
1.提问:这里一共有几辆车?
这里来了三个车队,你们知道是哪三个车队吗?(红黄绿三个车队)
2.提问:这三个车队都带来了他们最新研发的新车,怎样才能看到他们的新车呢?
3.教师小结:三种颜色代表三个车队,需推理出每个车队带有“?”的车牌号。
红队:1 2 3、1 3 2、2 1 3、 ? ? ?
黄队:4 5 6、 4 6 5、 ???、 5 6 4
绿队:1 2 3、3 4 5、5 6 7、???
4.帮助幼儿梳理规律,相互聊一聊,说说自己认识的车。
四、幼儿自主操作,尝试利用已有的排列经验设计车牌号。
1.提问:这些车能直接开到马路上吗?为什么?(看课件)
2.提问:你看到的车牌上有什么?有没有一模一样的车牌呢?
3.提问:你看到的牌照上面有什么?(数字、字母、汉字)
4.小结:一个牌照代表一辆车,牌照不可重复。
5.播放车展图片,提供三种不同数字,引导幼儿组合排列,给新车设计车牌号。
(析:运用新经验,发表操作实践结果,思维梳理后,难点得以化解)
6.同伴分享交流设计车牌号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班级区域探索四个数字的不同排列方法,并和同伴分享交流。
课程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大部分大班幼儿能口数100以内的数,会书写10以内的数字,能熟练地将10以内的数进行顺数和倒数,但是对数字之间不规则的排列及发现排列规律却有些模糊不清。《有趣的数字游戏》这一活动,通过参观各种品牌的新车、给数字排列找规律、为新车判断和设计车牌号等有趣的游戏环节,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将三个数字按不同方式进行排列并发现排列规律,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对数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了解数字排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字排列千变万化的神奇和美妙,体验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活动的快乐,体现了数学、认知等多领域的整合。
大班树教案及反思篇8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园班综合活动礁:一分钟有多长,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助,仅供参考。
设计意图:
在假期,我们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部分幼儿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设计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过程: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设计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幼儿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延伸活动:
在区角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评析/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吴月萍
幼小衔接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两个活动中.陈老师认真分析了幼儿从"小朋友"到"小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问题.依据"我要上小学"的主题目标.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需要.力图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期给予幼儿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问题,遵循需要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陈老师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整理书包"等系列活动,以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重视认知,整合实施
"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学看课程表,并尝试整理书包"是入学之所急。陈老师顺应情景需要.导入了对"时间"的感知.运用问题引导.展开了对"课程表"的认识,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经历了"书包整理"中的问题。体现了在主题背景下整合幼儿各种经验、丰富体验、积累新知的思想。
设计严谨,层层推进
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书包整理应该亲历而为.形式化的比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陈老师在设计时力求逻辑严密、环节相扣、步步推进。例如,为使幼儿懂得"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陈老师安排了如下环节:一分钟能做些什幺事的资料分享-+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等等,使幼儿初步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是否抓紧时间、动作快慢等).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安排课间十分钟"等问题,助他们克服过渡期中的时间运用障碍。
3、班礁民族村总结与思
一、创设民间艺术氛围,幼儿在充满民间艺术氛围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合作,从中他们受到了民间艺术美的熏陶,萌发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民间艺术教育与教学活动有机相连。如:在“民族花伞”这一主题中心活动中,让幼儿画《美丽花伞》,有意识地在教师环境中放置美丽的民族花伞,使幼儿在活动画中观察其特征、花纹的装饰,激发幼儿绘画地兴趣,由于有了环境的感染,幼儿在绘画时,用不同的民间色彩将民族花伞打扮的特别漂亮。
二、萌发了幼儿初步感受美的表现美的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让幼儿在活动区中轻松愉快地表现自我,萌发了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民族联欢”中,小朋友在音乐录影带下表演,幼儿穿上各种民族服饰,伴随各族音乐旋律翩翩起舞。艺术活动“壮族绣球”、“小小设计师”中幼儿画的画,剪的剪,贴的贴。他们一双双灵巧的小手绘制出一幅幅、一件件精美的民间小肚兜、民族娃娃画像,从他们绘制的一件件艺术作品,宣扬了中华民族艺术长盛不衰的民族文化。
课堂教学,几乎没有幼儿的选择自由:从教学活动内容、材料、方法、时间、空间、合作伙伴等方面,供幼儿选择的余地十分有限,指定远远多于选择,选择的范围也是很小的,因为活动目标和内容单一,材料欠丰富,很少考虑个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