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教育心得7篇

时间:2024-02-15 09:36:18 分类:心得体会

一份有价值的心得是带给读者积极向上生活的原动力,心得是我们学到经验的一种理论化,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特殊儿童教育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7篇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篇1

6岁的男孩明明语言发育迟缓,至今仍不会张口说话,他从不与爸爸妈妈交流,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对遥控器、钟表等东西尤其感兴趣,喜欢看广告,乐意在地上转圈儿;他在某些方面记忆力特别好,但理解能力甚为低下,常常词不达意。

“目前,哈尔滨市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像明明这样的患儿,每万人中大约就有18.8例。”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武丽杰教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们应该对孤独症有所认识与警觉,提高早期筛查、康复矫治和干预水平,尽早把这群孤独症儿童从封闭的世界中领出来。

孤独症被纳入精神残疾

据武丽杰介绍,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言语发育迟滞、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以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的广泛而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此病一般在3岁前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

武丽杰指出,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推测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儿童孤独症现已超过脑瘫及唐氏综合症的患病率,由以往罕见的疾病发展为较为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情况的特异性和严重性,孤独症儿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中残联已于20xx 年初将孤独症明确纳入精神残疾。

及早发现孩子异常现象

武丽杰提醒,孤独症儿童有几点表现十分明显,家长和老师应引起注意,及早发现这些孩子的异常现象。

社会交流障碍:孤独症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也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对父母的多数要求常常充耳不闻,但会愉快地执行某些他所感兴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丢垃圾、吃饼干等。他们目光对视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时常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等。

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至三岁时仍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无意义、重复刻板的语言,或是自言自语,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很常见,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孩子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并因此显现出这样、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及排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等。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如反复观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而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

其他: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有10%智力超常。部分自闭症患儿可在某些方面显得能力较强,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中较明显,常常成为被家长和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因此经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此外,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自闭症孩子中均较常见,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有一定关系。

家长怎样帮助孤独症孩子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5岁前治疗、训练是关键。早期干预能使约半数的孩子恢复正常。”武丽杰说,目前,临床多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

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孤独症的孩子该做些什么呢?武丽杰建议:

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要事事包办,可给予思考、表达的时间,否则只会强化其不良行为;多向孩子表达感情,可用哭脸、笑脸等不同表情教孩子识别和观察,让他逐渐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一般很难接受新事物、新环境的改变,在一定阶段,不妨采取实物奖励的做法;对于患儿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闹也不要妥协,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这种行为没有意义,会自行纠正;多带孩子进行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和交流等,有较好效果。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篇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1

儿童时期经常会出现语言障碍,男孩尤其如此。最常见的情况就是语言发育迟缓,这可能是因为孩子难以明白别人的话语和难以表达所致。其他常见的情况还包括口吃和口齿不清。某些语言障碍可能与学习障碍或孤独症有关。

“语言发育迟缓”的最常见病因就是听力受损,而听力受损大多因为复发性耳部感染或“湿耳”所致。语言发育迟缓或许是身体异常,例如:“脑性瘫痪”,也可能是遗传所致,患儿会难以控制讲话所需的不同身体部位。假如孩子很少与父母讲话或交往,那么他会讲话的时间也会较其他的儿童晚。来自双语家庭、左撇子或双手并用的儿童,也可能说话较晚。

假如孩子已近2岁,仍然未曾说出只言片语,或难以听懂简单的要求,那么就请教医生。应该先解决听力问题,并接受特殊教育。

经过治疗,孩子的言语技巧仅稍晚于同年龄儿童,而其他方面发育正常的患儿,他们的语言能力通常会在稍后赶上同伴。但是有些患儿可能会在以后发生阅读或书写障碍。

学习言语时儿童经常会口齿不清或发不出某些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尚未成熟至可以清楚发音。许多2—4岁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口吃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在孩子入学前就会完全消失。假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或非常严重,那么就向医生咨询。孩子也可能需要进行语言治疗,而且大多患儿一般能够成功,但少数口吃和存在其他语言障碍的孩子可能会终身伴有症状。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心得体会2

什么是儿童学习障碍,至今尚无确切的定义。人们常常把它与学习困难、学习缺陷、学习无能等相混淆。学习障碍所包含的大量情况也很难确切地予以定义,如活动过度、学习无能、脑功能失调、轻度脑损伤、知觉缺陷、诵读困难等。1963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提出了学习障碍的概念,认为是指那些能听又无显著智力缺陷,然而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相当的偏差,以致于无法良好的适应家庭生活,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学习的儿童。1983年美国几个关于儿童学习障碍的学会共同拟定的定义是:“学习障碍是指在求知、听讲、说话、阅读、写字、推理或算术能力上出现重大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学习困难通称,其原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即是由一个人的内在因素所导致的,虽然这种学习缺陷也可以与其他障碍(如感官损伤,智能不足,或情绪困扰)同时存在,或是由于环境(如文化差异,教育方法问题,处境不良)的影响,它却是因此状况或影响所直接促成的。”

学习障碍的定义虽有许多分歧,但以下四个特征却是公认的`:

(1)差异性。儿童的实际行为与所期望的行为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如尽管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实际学习成绩却远低于其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该达到的成绩。

(2)缺陷性。学习障碍儿童有特殊的行动障碍。这种儿童在很多学科方面能学得很好,却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

(3)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因此,常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

(4)排除性。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

医学界把学习障碍看成是一组症状,表现出各种疾患:

(1)儿童多动症。其主要特点为注意力涣散,难以集中,在不适当的场合过多活动,难以安静,冲动任性,急躁易怒,或伴有学习困难、阅读、书写障碍,不服管教,说谎话等,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2)儿童抽动症。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眨眼、摇头、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等,同时伴有学习困难,心理障碍等。

(3)特殊能力发育迟缓。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阅读能力和运算能力下降或明显下降,凡涉及这两方面能力的学习,其成绩显著低于实际水平。

(4)发育迟缓。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衰弱状态,学习易疲劳,学习成绩普遍低下,而非某一单科困难。

(5)品行障碍。经常说谎,有偷窃行为,经常逃学,到处游逛,和父母不能建立正常的感情等。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篇3

最近几年有关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研究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的支持下,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以团体合作的研究方式,从实践立体式、个别化、跨领域、支持性的教育模式做起,坚持以全纳教育为本,为他们提供最少限制的环境和最适合的服务。使他们改善不良的适应行为,发挥其潜能,并尽可能的融入到正常幼儿中去。

一、问题提出

1、基本概念

什么叫自闭症:儿童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什么叫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透过“融合”培植互相关怀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共同把学校发展为兼容及进取的群体,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

融合的意义在于为所有回归主流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项目,这些项目有一定挑战性,但是要符合幼儿的能力和需要,与此同时,融合教育要给幼儿和教师提供任何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使他们能在主流环境中获得成功。一所融合教育的幼儿园还远不止这些,它还要使每个幼儿都有归属感,每个幼儿都被接纳,在教育过程中能做到真正地满足每个幼儿的教育需要。

2、问题的提出

虽然融合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由于社会各界的重视,已经有许多幼儿园都开始接纳他们。我们北京大学幼教中心,本着全纳教育的办园宗旨,接纳、支持、帮助他们,使自闭症幼儿能够顺利的在普通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如:在班级中的融合、给予个体的支持与帮助。自闭症的幼儿往往在人际交往、与他人的沟通上存在着问题,如何在班级的一日生活活动中给予这些幼儿支持与帮助,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参与到集体的一日活动中去,是普特教老师面临的问题。

二、班级中的融合

(1)家长工作

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这些家长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对所要选择的幼儿园的调查、通过各种渠道与幼儿园相关领导及教师进行接洽、沟通,等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时会在通过各种方式向特教专家征询意见,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长怕被老师否定上正常幼儿园的可能性或是减少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在进入幼儿园后,我园先让家长陪同,根据幼儿自身的情况,有的在特教部先适应、有的加入班级融合半天。在这些的日子里,自闭症幼儿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和接纳,上课时孩子的左右都会有小伙伴帮助他,有了好朋友他也显得很快乐的样子;有的则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如:在课堂上大喊大叫、跺脚、拍桌子,结果受到班上其他小朋友的指责导致行为问题更是频频出现,最后家长不得不陪在一边;还有的才上了一两周就直接被幼儿园劝退了。多数的自闭症幼儿在进入幼儿园融合后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他们在幼儿园里不知所措或惊恐不安地时候,家长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有的家长每天把自闭症的孩子送进幼儿园后都会一直在附近徘徊,怕有状况出现;还有的会同幼儿园协商阿姨进园带自闭症的孩子。家长表现出来的不放心,为了能够让家长们放心,我们每天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采用照片、请家长定时参与活动等办法,消除了家长们的顾虑。

(2)个案

禾禾是一名男孩,今年6岁多,现在在大二班。禾禾基本上没有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有需求的时候,有时会直接自己走过去拿,有时就会叫起来。由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在班级活动中往往自己独处的时候较多。大多数的时间参与不到集体活动活动中去,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不停的用手打自己头。但是,禾禾有对语言理解的能力,对老师给予口语指令,能够去执行。

(3)采用观察法

在最自然地环境中对幼儿进行情绪、行为、社交、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综合对比观察。这样可以直接获得真实有效的资料,对幼儿以后在班级中融合有直接的帮助。例如:禾禾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班级时,老师主要是观察禾禾在班级中一天的活动,老师不给予任何的干预,通过对禾禾这种自然的观察,掌握禾禾在班级中的情况,从而为以后禾禾在班级的融合教育确定明确的方向。

(4)iep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什么是iep计划:也叫“个别化教育计划”,自1975年“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简称iep)问世以来,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现在它的重要性已可说是与特殊教育画上等号。人类历史上西元1760年成立第一所特殊来,两百多年来人权的扩张,要求特殊教育的专业化及普及化的声浪越来越高,但由于特殊学生的个别差异大,在教学上无法像普通班一样,用一样的教材与全班一起评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极需有一套方式来回以规划与管理特殊教育的课程教学,并随时供行政人员来评估教学效果与教学绩效,此时“个别化教育计划”便担任了此一重要角色。特教、普通班老师、幼儿家长共同干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在班级融合教育中,良好的合作、沟通是前提。透过家长、普通班老师和特教老师共同研拟出一套适合幼儿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需要特教、普通班老师、家长三方的相互一致来完成。它可以是认知的,也可以是情绪或是动作技能的。这个部份必需有赖亲师密切沟通与执行,并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目标。在班级融合教育活动中(iep)目标的实施,首先要放大幼儿的优势,用优势来带动幼儿的弱势。对于弱势要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及矫正。

(5)班级中(iep)计划、融合教育引导的实施

教室物理环境的安排:

为了能够使禾禾融入到班集体的活动中去。例如:在座位的安排上、替禾禾选择固定同伴,这种教室物理环境的适应,使禾禾对新环境的认知有了准备,极大减少了禾禾的情绪反映。

1、要有正确的特殊儿童观和特殊教育观

只有对特殊儿童的看法正确了,才能正确对待他们;只有有了正确的特殊教育观,才能准确地开展特殊教育工作。

2、要有爱心

对孩子的爱,对特殊教育工作的热爱。

3、要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相应专业知识

在具备一般教师应有的知识外,还应具备如:医学、康复治疗、盲文、手语、心理测量及咨询、助听、助视设备知识、行为塑造、特殊儿童心理及干预等方面知识。

4、要有相应能力

突发事件(癫痫、急救等)、助听、助视设备使用、特殊交流手段(盲文、手语)、智力、心理和行为测量能力等。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篇4

真实妈妈的经验:如果您能给与孩子全部的注意力,他们将会永远记得你。

影响母亲养育效果的关键因素:表现出您对孩子的关注

将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的真实的成效: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以及自我接纳

真实妈妈养育心得:如果有哪一位母亲能明白专心地倾听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她的孩子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如果一位母亲能停下自己手里的活儿,而把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那么这就是她向孩子表达爱和接纳的一种方式。这个养育秘诀的关键不在于您要为孩子尽量多做些什么,而是要少做。正如古老的禅宗所说:“什么也不需要做,就是坐在那里。”“坐下来,倾听”,当您这样做的时候,您的孩子就会明白此时此刻在您的心目中再没有比听他(她)倾诉更为重要的事情了。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说全神贯注的倾听是母亲给与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之一了。当然,这也是12个养育秘诀中最为简单的一个。它仅仅需要您在一瞬间做出选择——挂上电话、放下报纸、合上书,然后要让孩子确信您是心甘情愿地陪在他(她)身边,愿意听他(她)倾诉。而且它只需要您做出一些关注性的动作,例如看着孩子、轻轻地点头,身体略微向前倾,表现出您很感兴趣,所有这些动作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非常关心我;我可以和妈妈说任何事;她想听我说些什么。而这样做的一个隐含的好处就是:专心的倾听是维系母子之间深厚持久联系的基础。从现在开始,把倾听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您的孩子将会永远把您当作是一位可靠的决策咨询者、忠实的知心朋友以及耐心的指导者。

故事:

“她会全神贯注地倾听”

母亲的心肠是孩子的课堂。

——亨利·沃德·比彻(henry ward beecher)美国公理会自由派牧师,作家。口才出众,关注社会事务,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新教发言人。

大多数的老师都承认有一些学生他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6岁的里基安德森就属于这类学生。他离开我的班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他。事实上,这个孩子是如此的特别,以至于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第一眼看到他时的情景。

那是在我做教师后的第二个年头,学校第一天开学的时候。我的班位于一个走廊的尽头,我站在班门口迎接我的一年级新学生。里基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正巧看到了他(准确地说,你很难不去注意他)。这个小男孩之所以这样引人注目,首先是因为他的确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男孩:他有一头猩红色的头发,明亮有神的蓝眼睛,圆圆的小肚子,长着雀斑的小脸蛋上透露出顽皮的神采。一看到他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微笑,因为他是如此的可爱。他看起来非常像1960年代流行的电视喜剧《安迪格里菲思》里的小主角欧皮。其次这个男孩搞出的动静非常大,当其他孩子走向各自的教室时,里基却是蹦蹦跳跳地来到教室的(事实上,他总是蹦蹦跳跳的,看起来似乎他很喜欢这样的移动方式)。他一边蹦蹦跳跳地走着,一边还大声地哼唱着罗杰斯先生的主题歌,罗杰斯先生,即美国著名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弗雷德罗杰斯(fred rogers),号称美国儿童电视之父。他主持的节目叫《罗杰斯先生的街坊四邻》(mister rogers‘ neighborhood),创办于1965年。其主持人弗雷德?罗杰斯老成持重,在屏幕上显得和蔼可亲,其主持风格是注重感情交流,启迪儿童心灵。在节目中他常常会哼唱“邻里间美好的一天。”(我们都很熟悉这首歌的歌词“邻里间美好的一天”,但是显然里基只会唱这一句,因此他不断地重复唱着)。他的精力好像永远都用不完,总是那么兴奋。

当他来到教室门口看到我站在一旁的时候,他停了下来,闭上了嘴巴,意识到这个房间将是他的一年级教室。他看着我,咧嘴一笑,然后就探头进了教室四处张望。显然,我和这个房间都通过了他的检查,因为他平静地转过身,对我说道:“我将在这里度过我人生中最棒的一年。”然后他又兴奋地补充道:“今年我要将学习阅读!”

坦率地说,我喜欢他。里基的热情深深震撼了我,而他所表现出的自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要知道,阅读对于6岁的里基而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是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里基之所以会来到我这个班,是因为这个孩子存在着严重的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不足等问题。对于里基来说,无论在哪一件事上要保持几分钟的注意力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有的时候保持几秒钟的注意力对于他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事实上,在我教过的所有的特殊儿童中,里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最短的。

开学几周后,我发现里基在艺术角活动区忙着把许多纸张剪成心形图案(这个时候大约快到万圣节了,我有些担心里基不理解各个节日所需的装饰品也不同的风俗习惯,担心他正在做的小图案不适合万圣节用)。但我所看到的情景着实令我感动:很明显,里基正在竭尽全力地想把事情做好,他吃力地把双面胶粘到剪好的心形图案上,然后又用蜡笔在心形图案上用心地写着什么。这对任何一个孩子而言都是一个单调乏味的事情,而对于一个有注意力缺陷问题的小男孩来说则更是如此。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篇5

“爷爷奶奶好,爸爸妈妈坏。”这是近些年农民工悄然离开后,不少不懂的宝宝对爷爷奶奶如实说。没有人教他们,也没有人这样说过,小小年纪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语,以表达他们对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把他们丢在家里的不满。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在“留守儿童”的感情字典里开始有了如此委屈的字眼。是呀,为了生存与富裕,许多青壮农民工年复一年的丢下年迈的双亲和撇开幼稚的儿童,到城里去打拼,从而导致长期亲情缺失,“留守老人”代管不力,“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问题成为盲区,何谈亲子阅读,让“书香”伴成长?亲情的缺失,让不少“留守儿童”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孤僻、怯懦是常见表现;隔代监护和独自生活,让这些正处在最需要父母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更加封闭。

随着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日渐重视,全社会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也与日俱增。不仅建起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及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音乐活动室、美术活动室等基础设施,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了“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初,安徽省利辛县以“诵读经典、以德润身”为主题,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家庭,组织知名书画家写经典,党员干部读书示范行动,读书报告会和图书漂流等活动;组织结对读书、捐书共建,建设爱心书屋、爱心书库等。重点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农民工等群体提供阅读服务,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到“读书月”活动中来。此次优惠购书,是利辛县“全民阅读、书香利辛”读书月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让读书成为更多“留守儿童”的好习惯。

高兴之余,笔者不免多出一份担忧:除了利辛县外,还有许许多多同在一个学校的“留守儿童”怎么办?许多主题活动把他们拒之门外,“留守儿童”的“特权”他们无法享受,是否衍生为另类的歧视?难怪有的“留守儿童”回家品频频质疑爷爷奶奶:“你们为什么非要让爸爸妈妈出去打工?”

让“留守儿童”尽快闻到书香。事实上,不少地方的“留守儿童”确失了亲子阅读的关爱。因此,我们还需要全社会多一些关爱和帮助,关爱“留守儿童”不能只停留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关键要重在平时,重在实效,让“留守老人”带着“留守儿童”去读书,有个好场所、有本健康书,让“书香”伴更多的“留守儿童”们健康成长。

另外,孩子是天使,他们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帮助,更需要爸爸妈妈的关爱,需要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快乐成才。如可以,可怜的天下父母,请深爱你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哪怕少挣两个“碎银子”,也要尽快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来享受“世上只有爸妈好”的天伦之乐!

一、正确对待特殊学生,把更多的爱心献给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平等对待、认识特殊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特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及家里受到批评、歧视及埋怨较多,从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就变得很敏感,心存戒心,而且逆反心理很重,经常的批评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但是这是表面现象,说到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谅解、信任和理解,需要温暖和关怀。所以,老师要懂得一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既要懂得如何教,更要懂得为何要这样教的原因,从而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也能冷静对待,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心平气和,诚心相待。因此,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们在教育特殊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这是做好特殊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时、有效的沟通是转化“特殊学生”的重要步骤,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商讨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特殊生在家及学校的情况,以寻找教育途径,限度地发挥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篇6

“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双方进城或外出打工,因而造成家庭里没有直接监护人的这批特殊儿童群体,一般将孩子交由临时监护人抚养、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问题。管理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帮助和促进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正常发展;在行为习惯方面规范发展;在学业成绩方面稳步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强思想教育。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统一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融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中:模拟家庭,利用节假日把学生接到家中,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让他们重新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开展学生“结对子”活动,鼓励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学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充分发挥代管家长的作用,便于平时的作业辅导、生活关心、思想交流;

2、建立成长档案。在入学初就为“留守学生”设计一份花名册,并分年级登记好留守生和家长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代理监护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还用书面材料的形式,全面反映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3、执行学校的教育服务制度。一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总数与教职工的总数比例,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二是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与代理监护人、社区联络员、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

4、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每周开设一节心理教育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采取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或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等个别辅导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四是采取正确引导、善于等待、坚持不懈、对症下药等策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5、提升“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限期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二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多给“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相信:信赖,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广义的特殊教育指对各类身心发展异常者的教育,既包括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的教育,也包括对身心发展超常者的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指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进行的教育,又称作缺陷教育、残疾人教育等。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篇7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识到音乐活动有助于健康。3万年前的原始人,以敲击石器伴奏舞踊来治疗疾病;至今的非洲、南美及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里,巫师乐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国的文明史中,也早有用音乐进行治疗的思想,如《群经音辨》中的“乐,治也。”;《黄帝内经》中有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论述;古人还有用音乐治愈疾病的实践经验,宋代欧阳修就通过学古琴治好了抑郁之疾。

音乐为什么能治疗某些疾病、增进人们的健康呢?因为它能广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从而改善身心功能。

音乐刺激能影响大脑某些递质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改善大脑皮层功能。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比如,当人们的情绪出现一种障碍,医学上称作“紧张状态”或“应激反应”时,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量增加等变化。音乐能使人放松、消退紧张,通过音乐放松治疗,可以在生物反馈仪上看到,应激改善后人的血压下降、呼吸心律减缓、皮温增高、肌电下降、血容增加、脑电反应γ波增多,人的内稳态恢复。而对另一种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疲劳嗜睡、食欲不振、身体活力降低的情绪低落状态,音乐也能起到调节作用。轻松愉快的音乐能使人兴奋起来,因为音乐能作用于人的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接受了音乐刺激即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同时又可传给外周神经。从而提高肌张力增进肌体活力,所以音乐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绪。情绪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而这里又正好是人体内服器官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所以情绪的紧张状态能直接导致某些内脏器官的病变,被称作“心身疾病”,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所以也就能帮助治疗某些心身疾病。

音乐有镇痛作用,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颞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脑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

音乐能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提高人的智力。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尤其显著,并可改善智力低下儿童的能力,所以音乐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

音乐能影响人格,人格成长中情感培养是最重要的方面,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所以音乐能有效地铸造人格。

音乐能直接作用于无意识,在心理治疗中有特殊功效。

音乐活动是极有序的行为。在协调身心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音乐能广泛地应用于行为治疗。

音乐具有这些生理和心理效应,那么如何运用音乐增进人的健康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具体用音乐调节情绪,另一是以音乐陶冶情操,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音乐调节情绪的具体实施,可采用“同质”的原理。即在情绪波动时,要根据当时的情绪状态选择音乐,如遇到不幸生活事件产生强烈悲痛情绪的人,可选择哀伤的音乐,使悲痛的情绪有所寄托;而处于焦虑或愤怒情绪状态下的人应选择激愤的音乐,使不安的情绪有所发泄。当音乐与人的精神节律同步,才易于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当音乐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以后,就可逐渐变换音乐色彩情绪,变哀伤为优美抒情,变激愤为轻松愉快。人的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负性情绪得到发泄后,渐渐得到调整,而最终达到内心平静。这一方法的实施可自己选择不同情绪功能的音乐,也可选择专门制作用于调节情绪的录音带或c d片(音乐心理专家专门研制并按情绪调节规律编排的音乐),还可以在音乐治疗师的帮助指导下选用音乐。而如果平时就有所积累,对各种风格的音乐比较熟悉,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库,自然也较为容易知道根据自己的情绪来选择音乐的调节。

用音乐陶冶情操的实施,方法就更多了,其实每个音乐爱好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大都自然生成。对大多数人来说,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年轻人可能偏爱流行音乐,中老年人更喜欢一些老歌,还有一些人着迷于自己家乡的地方音乐等等。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点入手逐渐扩展。很多音乐体裁,从不熟悉到熟悉,就会引起兴趣,兴趣越来越广,口味越来越雅,音乐鉴赏力也就会越来越提高。还可以在一些欣赏手册或各种类型的名曲赏析的帮助下去拓展音乐视野,音乐积淀丰厚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音乐积累的过程也会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参与音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聆听欣赏,在家里听唱片、录音,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还可以自己参与演唱演奏,参加群体音乐活动等等,对增进心身健康都大有稗益。运用音乐增进人们健康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每个人可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适当的音乐活动。音乐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专利,而是人类在自身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需求,健康美好的音乐可以松弛人们紧张的神经,可以疏泄压抑的情绪,可以焕发美好的情感,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从而净化社会。音乐还可以协调千百万人的意志,共同实现目标、理想。现代社会人们又重新认识了音乐对人的心身的巨大作用,从各个方面去开掘音乐增进健康的方法。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