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
心得体会是为了更好地记录我们的独特见解,从而给人带来启发,记录好体会,从而可以很好的体现自身的真实感受,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文化的心得体会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文化的心得体会篇1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盘、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是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是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读文化的心得体会篇2
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在课程以前的概念中,一直有个误区,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企业文化中的ci、vi是活生生的,其余的都是非常虚无缥缈的,什么企业理念等等。但是通过本次课程的阐述,老师将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由此发现,其实企业文化原来也可以这样有效的与实践进行结合。以此,也再次佐证了事物的多面性理论。
企业文化是个“软”事物,但是,企业文化在能实现其积极价值的时候,那么它能带来的价值又是无穷的。当一个企业的文化被推动的时候,那么产生的效能将是非常可观的。可口可乐总裁讲过,如果可口可乐全球的公司都被火烧掉了,他也可以让可口可乐很快站立起来。放大来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告诉我们一点,虽然汉民族遭遇过几次大的外族入侵,但由于汉民族的文化的强大文化基础,所以使得外来入侵者反倒被汉民族所同化。
同时,我认为,企业文化是可以从下面开始推动的(这一点与老师的观点不完全吻合)。但,前提是:高阶人员的管理水平应高于其下属的水平的。比如,在推行四海家具的精益生产的时候,我们就是通过对中基层干部进行班组文化的打造,让这一批管理干部的素质开始提升,进而让管理干部产生了实际行动,最终改变了生产绩效,为项目的成功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一个观点也是我非常认同的:企业的变革必须有企业经营者的全力支持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
企业文化植入一个企业与我们现在所推行的精益生产或精细化管理,其实都是一个新观念、新技能的导入过程。所以,精益生产、精细化管理要想顺利的在企业中得以实施,必须紧抓住老板不放松,否则,一切终将是空谈。
反观我们在做精益生产过程中,失败的案例或失败的过程,其实,都是违背了这个基本原则。所以,加强与最高经营者的对话将是我们项目推进必须要加强的事情。也是每个顾问师必须完成的事情,而不能依靠项目中的一个、两个老师或某个老师去做,应该是全员性的。因此,如何找到老板的关注点也是每个顾问师必须修炼的地方。
对于企业文化的学习与修炼,是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希望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在我们精益与精细项目中起到支持的作用。
读文化的心得体会篇3
3月25日—26日,公司高级管理研修班正式开班进行了第一次集中学习,由王慧奇教授主讲《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文化》。我认真聆听了两天的授课内容,收获很大,受益匪浅。王教授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既有先进理念的导入,又有鲜活案例的列举,既深刻又生动,既平白又有内涵,课堂上始终紧紧抓住学习者的主神经,使全体学员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归结起来,本次学习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团体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客观地讲,在单位工作时,由于具体工作及繁杂社会事务影响,自主有效的学习时间不多,造成学习不系统,内容零散,多是报刊上文章泛泛的学习。公司这次举办高级管理研修班,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100名中层干部及管理人员共聚一室,共同听课,摆脱了繁杂事务影响,暂时把各自负责的工作搁置一边,静下心来聆听教授的教诲,感觉每个人又回到了在学校的感觉,另外,团体学习不仅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学习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它能有效激发群体智慧,所以说团体学习氛围浓厚,大家精力集中,研究深入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努力改善心智模式,大力吸纳新鲜理念。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心智模式”即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许多设想、信念或图像,通俗地讲,就是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它根深蒂固于人们的心中,源于对过去事物的认识过程,但又参与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它影响着人们看世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可能直接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经过王慧奇教授的讲解,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必须致力于改善心智模式,改变思维定式,要善于吸取新鲜理念,用创新的理念指导实践,由理念创新实现工作创新,进而实现业绩创新。改善心智模式基本在于“自省”,关于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我照镜子,找差距。古语“日三省乎己”就包含了改善心智模式的意愿和方法。改善心智模式关键在于“纳谏”,就是以开放心灵容纳别人想法,经过分析加工,最终为己所用。
三、系统收获观点思想,有力指导实际工作。
学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通过两天来的学习,通过王教授的点拨,通过个人的感悟,我系统地收获了很多有益的观点思想,比如“知识本身是材料,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在用人上要悟性好的,不一定要学历高的;要观念好的,不一定要经验好的”、“一个优秀的人才不如一个良好的系统”、“你永远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但是你永远改变不了一个不合适的人”、“命运就是一连串的选择,选择比努力重要”、“抓住关键,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以上我仅列举了一些观点思想,这些观点思想可能在我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也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但通过这次学习,得到了系统性收获。这些观点思想必将在今后对我们实际工作产生有力的指导促进作用。
以上是我参加公司高级管理研修班第一次集体学习的几点体会,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深入,体会和收获会越来越多,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读文化的心得体会篇4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传统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胡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适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不伦不类的体例的出现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哀号?
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读文化的心得体会篇5
感谢院长给我们提供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感谢全院职工在我们学习期间辛勤工作,让我们安心学习。下面汇报一下9天学习的体会和心得。
一、各位老师、义工从自身实践和落实传统文化,示范作用好。使每位学员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了学习的榜样,如鞠躬、吃素、讲话随和等。大福地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示范基地。
二、自己的受益和体会。
50多岁了,在部队25年的时间,接受过党和军队不少教育,也有传统教育,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回想起来,这些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但社会上和军队内部有的现象,也是自己的疑惑,就是官当的越大,这些理论学习的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高,可贪腐的就越严重,可以说理论学习和实践完全背离。
自己也变得麻木,说麻木是对这些不正常现象思空见惯,从当初的气愤,到后来的无视,甚至随波逐流。反思一下,完全是自己的自私造成的,一是对坏的社会风气默认了、明哲保身了,二是也伸手占点国家的便宜了,比如说:在部队医院,酒精、棉球、胶布开始需要什么拿什么,没有感觉到。
但通过短短九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了很大的触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受益:一是人不管学多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如果潜意识里(思想深处)不扎根,是无济无事的。这次学习深入了灵魂,对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深信无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今后必将深入学习和理解、传播,不断去落实。二是太上感应篇对我的警示力,“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通过几天来几位大师的案例分享,以及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和果报,(好的果报感恩党和政府好的政策对家人和自己的护佑、听家长老师的话得好报;听党的话得好报,不听放任自己则有坏的果报)深有感触,对父母、生灵、圣贤必需有敬畏之心,对自己有缘的人和事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是律己的根源或者是保证。
三、做践行传统文化的使者。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再做,不在说。
一是自己要按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语善、视善、行善。播种福田。
二是传播好传统文化。
三是除正恶,不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除不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