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心得体会7篇
心得体会是智慧的源泉,它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加从容,通过心得体会的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梦想和愿望,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探究学习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探究学习心得体会篇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欲。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中。以探究性学习代替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以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为指导方式,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在加以意义建构。其实质是不直接把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老师创造一种智力的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和序为: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分析起疑,提出假设——讨论探究,丰富感知——自我评价,归纳达标 。现以我在教学中的几个实用事例供同行们探讨。
一、改进实验方案,创设有价值的问题再实验探究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大胆作出设想,提出解决方案,选择合理方案进行实验,而其中提出问题是最为关键,提出的问题要科学性可行性,提出问题不可行, 或难以实施,就失去了探究性价值。
例一:1我在教灭火原理时,问:点有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如果用烧杯罩上,是哪根先熄灭?学生讨论热烈, 让学生充分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发言,认为哪个先灭的说出理由。两种意风分歧就很明显而且多数认为矮的先灭,理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也有少数同学认为是高的先灭,理由是热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好的大家动手试一下,结果一出恍然大悟,不信真的是高的先灭,再来一次, 结果还是一样。又问能举出哪些应用的例子来吗?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孔明灯,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就是根据热空气密度小而能升空。
2又问:在烧杯中点有高低不同的蜡烛,先在杯中加点碳酸钠,再加点稀盐酸。又是哪个先灭呢?学生讨论同样热烈,不过这次多数认为是矮的先灭了,理由是生成 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了设想是正确的,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还拓展了知识结构。
在理解了燃烧和灭火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问:你家里是用什么时候作用燃料?怎样才能使它充分燃烧?如果引起了火灾如何灭火?如何逃生?等问题,加强知识的应用能力,把课堂学到理论基础和实际相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建立探究性学习习惯。
通过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并要求多次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猜想,探究,分析。
例3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时,问:有哪些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讨论分析每个反应的优劣,不难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还可以得出实验室制取其它气体的方法:从制成本,原料获得的难易,反应条件是否可以更低些,容易达到,制得气体是否易收集等
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严密的科学精神
通过实验不尽是为了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缜密的科学素养。如点燃氢气〈或氢气还原氧化铜时〉,用干冷的烧杯罩上有水洙为什么?很多同学不加思考就会说出生成了水。又有没有不科学的不严密的地方?为什么?只有少数同学能分析出是由于生成的氢气含有水份,没有用干燥剂把生成的氢气干燥。
三、实验探究还可培养学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污染并不是化学诺的祸,而大多数是人为的环保意识不强所导致的,不仅要求人们在生活、生产中要有环保意识,尽力避免破坏生态环境,而在我们做实验时也要做到环境保护,例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就要求把尾气进行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问是把尾气点好还是收集好?哪种更环保节能?同学讨论不难回答。又如在做硫燃烧实验时,问生成的二氧化硫会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例2何改进实才更环保?学生讨论后提出很多识方案,选其中更好的,是在集气瓶内先装点氢氧化钙溶液就可以吸收。
例3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怎样做到节能环保?从用水用电用纸等等角度发表各自意见,并要求做些社会调查,还可培养合作创新精神。
总之通过实验不仅是传授知识,掌握一些仪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方法,现象描述,思维能力 分析归纳,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集体合作,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心得体会篇2
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1、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接受式学习,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忽略或否定了接受性学习,全面推行探究教学也是行不通的,探究性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探究性学习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行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活动的的数量安排也应考虑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切忌搞“一刀切”。
3、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上,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对于每一个探究活动,教师都应当周密考虑,认真安排每一个环节。
4、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上,应注重于过程性和主体性,切忌只注重结果。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到:
1、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关注探究性问题的价值。具有“挑战性”和“深刻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多元潜能的开发,问题就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3、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发挥“促进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
4、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探究学习心得体会篇3
数学是关于思维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是从小就开始的。然而学好数学是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因此市场上出现的如何学好数学,如何教好数学的丛书很受众多师生的青睐。但效果不佳。那么怎样才能把数学学好呢?现对我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在高考的压力下,他们在课堂上是认真听了,也做了一定量的习题,然而在考试中依然有无所适从的感觉。面对众多的考题不知如何做起。”究其原因还是出现在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知识的结果,而忽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在于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数学基本定理、法则、公式的机械记忆,获取的知识不能产生广泛的迁移,缺乏迁移的知识则无法转换成能力。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这样的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以人为本,授人以渔,突出创新”为理念来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众多的教学设想中正越来越多地被提倡运用探究性教学。所谓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获取知识,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研究科学的积极的态度,掌握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提高研究科学所必须的探究能力。进行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
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其具体表现为: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西方近年来更强调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导致中西方培养出的人才有很大的差异。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能接受时代的挑战;也很难出现一些有成就的数学研究者,更不用说重大的数学发现了。因此我们的教育须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迫在眉急。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改革当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努力发挥一线教师的潜能,力争创设一种“适合我们学生实际的,适应时代发展与需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究性课堂教学。
事实上,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倡导“以人为本,突出创新”,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一点也不远,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头脑去观察纷繁复杂的世界,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时下的课堂教学要尊敬学生的个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家发现定理的历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探究性教学倍受欢迎。
如何进行数学探究性教学?
数学学科从本质而言,不能理解为众多学科中并列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探究性教学也应当区别于物理、化学等以实验为主而更为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再现规律的发现过程的探究。让学生在对这两种过程的认同与体验中建构知识。
1、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好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结果的教学,而是动态的思维活动的教学。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常言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往往能激活课堂,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其实,以情境创设契机,以问题为纽带,以师生互动为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作为一线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应精心设计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经历和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
总之,我们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是千百万青少年学生,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个体,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课中有境”,让学生带着激情,带关悬念走进课堂内外,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调动他们的求知识欲望,我们的教学目标才不致落空。
2、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及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
目前的教材设计仍是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逻辑顺序为中心而组织的,结构比较严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整体与每章之间,章与章之间,章与节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知识联系,才能打通思维的通道,现行高中教学内容,虽然早已被数学家们所论证和应用,但对学生而言,仍然是新的内容。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则是把各类具体,明确的技能或知识点教给学生,学生得到的仅是僵死的法则与概念,提高的仅是一种机械操作能力,所以你无论怎么讲和练,都无法改变学生低能力、低素质的局面。而探究性教学则是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归纳、分析等方法独立完成,让学生尝试用数学家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探究性课堂教学更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法则、公式的提出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家们探究问题的历程。在探究过程中既进行思维训练,又进行了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3、精心设计例题,对知识及规律的应用进行探究
对知识及规律的应用既是知识的温习和巩固过程,又是知识的创新过程和认识的飞跃过程,是思维中最积极活跃的过程。因此对这一过程的探究在教学中占有不少的比例,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对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并归类,学生在课后做适量同类习题即可,然而效果不明显,教过的习题仍然不会做,上课听得头头是道,下课后碰到具体问题仍然糊里糊涂,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改变这种被动式的学习”。
新课改倡导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因此例题的教学目的不仅是为了解题,而要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应精心设计典型例题,指出探究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究出例题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课堂教学中的例题,作为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截体,不能只是让学生间接地从教师那里学习解题的经验,应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体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而言之,数学探究性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气氛和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究,去“发现”知识,感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以上只是本人对探究性数学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望同行们多多批评指正。我会更加努力去思考,去研究,去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授人以渔,突出创新”的新课改精神,努力实现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探究学习心得体会篇4
倡导探究性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发展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出现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守住这条线,教师是关键,工作中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一节探究活动课上好,从备课到材料的准备,从活动设计到指导学生实施,从课堂组织到活动的完成,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当然,学生是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探究活动难以完成。
我在教学中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体会有三点。
第一,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要有科学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进行“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的进一步探究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们吃的蒜苗是绿色的,而蒜黄是黄色的,它们是怎样培育出来的,你想知道吗?那就请你亲自种植来探究吧。这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材料进行培养,并找出光是探究的主要因素。一组蒜苗放在光下培养,另一组放在暗处培养,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实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学生通过亲自体验,主动获取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第二,创设情境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思维。主动思维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如利用丰富多彩的生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新的生物科技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探究生物科学的奥秘。
第三,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难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有层次性。如果教学中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达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探究学习中,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仅要求掌握完成一般的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他们积极思维,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把握好探究活动的梯度。
探究学习心得体会篇5
题记:“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
——毕达哥拉斯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17日—18日,我有幸参加了滨州市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观摩研讨会,有幸聆听了10位优秀教师智慧与魅力结合的观摩课,让我这个因怀疑探究的操作性而不时停足不前的人顿悟—————教育不再是一种“告诉”,还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下面谈谈通过学习自己最大的感受和一点思考: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
不知为什么,听完这10位教师的课,“气场”这个词一下子就闪现于脑海。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只要往学生面前一站,那种“自信”、那种“亲和”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目光聚拢,然后当他们温和、风趣的话语一出,学生的激情就会跳跃。当课开始后他们的文化底蕴、语言表达及课堂的调控更是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最大化发散又集中。于是就想到了来学习前看到的他们的介绍,知道了为什么是他们成为了优秀教师。特别是在听王晓芳老师和高春霞老师的课时,我感觉这就是享受————享受智慧和魅力,享受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美的东西、为此我的笔记本上记录了“无章可循,因为这是魅力,魅力!”的话语。
二、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
数学课堂语言讲求:科学、严密;准确、精练;形象生动、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应该说授课的老师都很注意这几点。
比如当学生面对很多的数学信息而准确提出“1毫米有多长”时,耿静老师说:“你能提出一个像他一样的问题吗”就是这启发性的话语让孩子们很快提出了“1分米有多长?”等课堂需要探究的问题。还有就是耿老师的过渡语言也运用的很形象生动,比如在出示练习前,她说:“孙悟空有一项最强的本领—七十二变,看,它变出了什么?”这样的用语,让学生在玩中就巩固了所学。还有庞玉波老师,当他让学生猜测自己是怎样的时,有一学生说“我曾猜你是女的。”“可我是什么的”就是这风趣幽默的话语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说有用的话,不拖泥带水”是我一直追求的,可是无论如何实践,总不是那么顺畅。很多时候感觉不多说那么一句两句就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学习我知道这是我没有提前把语言进行锤炼的原因,更是自己素质需要提高的信号。
三、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魅力
“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在备课时时常用学生的思维来思考,考虑他们知识的现状、心理的特点,然后再用老师的身份去设计。通过学习我更意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
比如无棣县的王晓芳老师,她充分考虑了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先用课件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进而自己变出孩子们喜欢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孙悟空的金箍棒,还不时的让孩子们吹一口神气,就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很轻松的接受了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还有我喜欢的赵立芹老师,针对四年级的孩子在自己把握不准的问题就会沉默不敢发言时,她用和蔼的语气说:“不举手我就采访了。”一个“采访”不但让学生体验自己的重要,还能让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就是这样的心理的准备把握,学生还能如何不开口?
四、教学设计的巧妙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由6位教师执教,每节课都有想不到的惊喜。用我同事的话说“听了高春霞老师的课后其他的就很无味了”,我也比较赞同,因为听课中我多次被她的精巧设计而震撼。比如“师生对擂”环节,数的。由易到难,既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体验成功,又能让其意识到自己知识经验的欠缺,而老师的既快又对的“诀窍”很是吸引学生,为接下来探究的必要性铺下路子。另外珠子和计数器的利用一下子把学生引入了“各个数位”的探索,得出结论就成了显而易见。最后课件的形象演示阐释了结论的根底。记得我在听课时因为感觉设计的太美,老师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处理、过度的巧妙而不能在笔记本上记录。
五、我的思考
我之所以很少上探究课,除了学生很多时候探索不出什么课堂想要的结果,还有就是上一节这样的课我得需要准备很多的东西———必要的学具、形象的课件。今天想来,自己就是在为懒惰寻找借口。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或许就是自己的这种懒惰,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知识,而创新的翅膀就很难成长。是时候放弃“告诉”的课堂了,给孩子们更多放飞希望的翅膀才是更重要的。也许一个学期实践不了几次,可是时间久了,效果应该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一直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结合。通常在小组合作前我都会先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因为我认为只有在自己充分的思考后才可能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吸取更多的智慧和知识。而在我所观摩的课中这一点似乎没有得到体现。
学习后血是热的,心是积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这种热和积极持续是我要做的。我现在要做的是再上探究课时要记得“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引导。
探究学习心得体会篇6
读完《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后觉得该书十分适合小学科学老师借鉴,它抓住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的一些困惑,使我看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没有大量的科学知识,也没有真正地掌握科学探究式的教学,对探究式教学经历了懵懂到入门的阶段,有这本书指引方向真是一大幸福的事。
学习了本书,让我知道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上过科学课的老师都深切的感受到上好一节科学的难度是很大的,学生课堂中探究活动进行的越好,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即使是精心准备的课也有可能课堂教学中一句话没有落实,一个要求没有说具体,而导致探究的效果不佳,甚至是一节课的失败。
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切实的看到探究的效果,教师工作量是很大的,书中提出“作为科学课的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 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这三方面的知识对于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预设课堂教学,以适合学生的语言进行科学概念的解释。而且“教师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目的理解引导着科学教育课堂活动的方向”。教师的科学教育应该面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只有明确了科学教学目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个大目的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为这个大目标而服务。
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的入门阶段,想要得到晋升,课堂的语言组织非常的重要,作者为我们提供探究的各个环节中的一些引导语和提问,(p46——49)这些引导语和提问很有代表性,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细节,进行科学的探究,提高探究的效率。我摘抄了书中的这些适合在课堂上运用的引导语的提问内容,如以下:
1、谈论环节的引导语和提问
为了搜集我们需要的证据,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这是一种好方法吗?这样做公平吗?
我们能用其他方法吗?那可能好一点儿吗?
我们做这个实验时需要一定的顺序吗?
我们从哪儿能得到帮助?谁能帮助我们?
……
2、进行实验和观测时的一些提问:
我们首先需要做什么?我们怎么样分工,谁做社么?
我们怎样用这些物品和工具?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我们小心地做了吗?你想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我们应该记录什么?
3、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他们转换成实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
我们看见了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我们可以用什么模型去分析这些数据?
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我们原来的设想吗?
我们得到的数据支持什么解释和不支持什么解释?
这样的结果令我们满意吗?
4、表达和交流时的引导语和提问:
我们确信我们得到的结果吗?
它意味着什么?有其他方法吗?
我们以前看过类似的事吗?
这样的结论和我们原来的想法一样吗?
这样的结论对我们有用吗?
我们可以怎样向别人显示我们的结果?
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和具体的问题关系一节课的成败,只有经过不断的课堂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学。
探究学习心得体会篇7
(一)吃得好不好,靠他自己,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就是要像做好一桌营养丰富的饭菜,把孩子领到桌前坐在那里。孩子吃不吃,吃得怎样,在于他自己。如果他自己不会吃,喂也是可以的,但前提还是他自己得肯于吃到自己肚里去,这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良好的爱学习的习惯。习惯塑造人生,这话非常有道理。
(二)要揉,也要醒。
有些家长因孩子成绩上不去,整天唠叨没完没了,收效甚微。其实,就像揉面,和面时你一个劲不停的揉,好长时间也和不好。一般都是把干面都揉进去,就不揉了,放在那里醒一段时间,再揉,这面就和好了。管教孩子也应该这样,给他讲清道理,指出咋做,就不要再重复了。给他一段时间,允许他好好想一想,增长悟性,再继续指出他的进步和不足。否则,老重复没完,孩子烦,家人也烦,整天像打架似的。孩子听疲沓了,你说多少也无济于事。等孩子有了悟性,说不定,你一个眼神,一句提醒,孩子就心领神会了。
(三)影响力胜于说教
家长应该懂得,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句话叫做环境和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要首先做到,做孩子的榜样。家长要想辅导好孩子,首先自己也要学习,而且要认真,一丝不苟,从而建立学习型家庭,使家里充满学习风气。对于孩子的提问,自己叫不准的,要查课本、资料,弄清楚,再回答孩子。如果你马马虎虎,孩子也就马马虎虎。对于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孩子,要经常关注、过问、检查他当天课程消化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习惯了,孩子能自觉努力了,家长也就轻松多了。家长就是要用这些行动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孩子。这比无数次泛泛地说教、唠叨、训斥都管用。
(四)学会不如会学
辅导孩子学习,不应该只是把孩子不会的辅导会了,更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效率高的学习方法,掌握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学习是艰苦的劳动。必须让孩子懂得的、不可掉以轻心的是,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这就要求必须上课注意听讲,课后学习专心致志);还一句就是,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学习离不开记忆,记忆分理解性记忆和机械性记忆。人对于机械性记忆,是有规律的。你只靠一次性重复去记忆,绝不会一劳永逸。对于必须死记硬背的东西,比如你今天一次性背下来了,可能只能记忆两天,到两天快要忘记的时候,你再重复一次,就可能记忆十天,到十天你再重复一次,就可能记忆两个月,到两个月,你再重复一次,就可能终生不忘。当然,记忆力,因人而异,重复的时间安排不会都是一样的,但规律是这样的。
(五)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话不绝对,但在很多孩子身上,却是成立的。这就要求家长善于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多表扬,少批评。这一点,如果能做到点子上,实事求是的掌握好方法、尺度,会大大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表现欲,使他在愉快的心情中更加刻苦努力学习,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孩子素质。
(六)不会活动休息,就等于不会学习
这是个合理安排时间问题。学习是艰苦的劳动,必须安排好孩子的休息、玩、锻炼、睡眠等时间,玩就好好玩,学习就专心致志。使他保持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这样才会有好的学习效率、效果。
(七)专心学习的精神,好的学习成绩,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
现在,课外各种学习班、补习班,名目繁多,我不赞成花很多钱让孩子参加。孩子不好好学习,家长也不好好辅导、引导,参加啥学习班、补习班,也是走过场,白花钱。确实必要的班,从实效出发,可以参加一两个,不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