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数的教案7篇

时间:2023-08-13 15:06:45 分类:工作计划

优秀的教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幼儿数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7篇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小猴子旅行历险记,体验其中幽默有趣的情节,知道要遵守公共规则,不做危害环境危险的事情。

2、通过提问和阅读警示牌的方式,把握小猴子旅行的经历,感知调皮的小猴子转变的过程。

3、喜欢阅读小猴子旅行的图画故事,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

1、《七只猴子去旅行》的ppt。

2、警示牌图片:禁止摘花、禁止爬树、禁止入内、禁止进入木桶、禁止穿行。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示牌与警示牌,回忆已有经验。

1、教师:大班上学期我们认识了公园里的两种牌子,一种是指示牌,一种是警示牌。指示牌和警示牌有什么区别呢?

2、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些新的警示牌,你认识他们吗?出示警示牌,幼儿认读。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里有七只猴子去旅行,看看他们在旅途中碰到的是什么样的警示牌,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二)通过看看、讲讲,理解故事内容。

1、认读题目:童话《七只猴子去旅行》。

2、出示ppt1—3,教师讲述后提问:七只小猴碰到了哪些警示牌,他们有没有按照警示牌的要求做?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遵守公共规则、破坏环境。)他们爬进大口袋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猜测后教师讲述ppt4。

3、出示ppt5,教师:我们一起来看怪兽会怎样对待他们。教师讲述,故事中出现一个好听的词语,出示:没精打采。什么是没精打采?用动作表示一下。七只小猴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逃出去?出示ppt6,教师讲述,又出现一个好听的词语:干劲十足。什么是干劲十足,他和没精打采有什么关系?小猴们本来是没精打采的,为什么突然间干劲十足了呢?怪兽上当了吗?

4、出示ppt7,怪兽看到了什么警示牌?他会怎么做呢?出示ppt8、9,最后怪兽怎么样了?七只小猴终于战胜了怪兽!

5、出示ppt10,教师讲述后提问:这次小猴会怎么做呢?这个答案藏在我们的故事里,听完故事就知道了。这次小猴有没有按照警示牌做?表扬他们。

(三)交流阅读故事后的感受。

1、教师:读完故事,你们有没有觉得奇怪的地方?大树下的大口袋和牌子是谁放的呢?放在那里做什么?大木桶旁边的牌子又是谁放的?放在那里做什么?

2、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

3、你喜欢猴子吗,为什么?

(四)结束,延伸。

这个好听的故事在小朋友的书上也有,下课后我们去读一读这个故事,好吗?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轻松自如地在花竿中跳进跳出,增强动作协调性。

2、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欣赏过少数民族跳花竿(傣族跳花竿)的录象。

2、花竿若干。

活动过程:

1、欣赏过少数民族跳花竿今天张老师带来一样好玩的东西,这个是少数民族的游戏,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是什么好玩的。、这个是我们傣族的游戏叫跳花竿,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

2、热身活动:上肢、下蹲、踢腿、体侧、体转、腹背、脚部踝关节放松等。

3、师幼6人合作示范跳花竿的方法,引导其他幼儿发现动作技巧。

(活动前可以选几个节奏感较强的幼儿与教师配合跳花竿,然后现场示范)跳竿者与握竿者之间动作协调一致。

握竿者可采用语言提示法,如分分、合合的口令,达到动作协调一致。

提醒握竿者的花竿要放得低、贴近地面移动。

4、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组合,取两根花竿进行练习。

两人分别握住花竿的两端蹲下,有节奏地(分分、合合)移动花竿,使其并拢或分开。另一人按照节奏双足在花竿中跳进跳出。三人轮换进行游戏。

5、个别幼儿在教师指挥和带领下跳花竿,其他幼儿欣赏。

(在结伴游戏时,可播放一些节奏明显的民族乐曲,增添活动的气氛。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3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发展动手、动脑的设计制作能力。

2、增强自信心,激发与同伴分享喜悦的情感。

准备:

用白卡片剪成的各式服装样板,用剪刀将剪好的各种花布剪出不同的.图案,胶水,几件春季服装。

活动与指导:

1、先组织幼儿观察春季服装,给幼儿介绍每件服装上的主要图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幼儿装饰服装:

每人取一张服装样板,再从各种图案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将图案设计布置在服装样板上并用胶水粘好。

3、幼儿将自己设计装饰的服装可以赠送给同伴、老师或妈妈,让他们与自己一起分享快乐。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4

一、教育目标:

1、感受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2、知道在家要如何注意安全。

3、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知在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有安全教育的基础。

物质准备:

拱形门、红绿色线、ppt、彩色图片、小房子,玩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幼儿按照事先教师发给的入场券陆续进场寻找自己的位置。

2、活动主体:

师:我们有两个妈妈,特别的苦恼,她们的孩子们太调皮了,希望小朋友们帮他们的孩子,告诉他们在家应该怎样做,小朋友们愿不愿意?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两队各派出代表来参加比赛,只有答对了题目才能够继续进行游戏,对方队伍的人做裁判进行裁决)。

(2)双方首发队员入场,进行答题。

红队所遇题目:

第一题: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第二题:在家是否可以爬到高处?

第二组队员替换。

第三题:碰煤气对与否?

第四题:看见貌似好吃的东西应不应该放到嘴里。

绿队所遇题目:

第五题:碰不碰刀具?

第六题:在家里是否能够独立洗澡或者碰触浴室东西。

第二组队员替换。

第七题:在家能否玩火?

第八题:陌生人在家附近一直转,想进来怎么办?

四、活动结束:

双方幼儿通过所有所遇关卡之后会到达终点,教师在小房子中准备了奖品,奖励通过关卡的勇敢的小朋友。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大家拿到什么奖品?我们拿着奖品去参加party好不好?

幼儿与教师一同退场。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一)欣赏图片,感受城市、乡村各具特色的美景和生活。

(二)通过辩论,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三)了解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差异,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活动准备

城市图片与乡村图片各一;活动教具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各一。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看看是谁?(两只老鼠)一只老鼠住在城市里,所以我们叫它城市老鼠,一只老鼠住在乡村里,所以我们叫它乡村老鼠。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今天,他们要请我们到他们住的城市和乡村去看看呢!

(二)欣赏城市与乡村的图片

逐一出示城市的图片和乡村的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这两张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二)分段讲述故事,在辩论的形式中理解故事内容

1、用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幼儿想象故事内容

一天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住腻了现在的生活,它们想交换一下:城市老鼠到乡村去生活,乡村老鼠到城市去生活。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2、讲述故事第一段,幼儿讨论

城市老鼠喜欢乡村的生活吗?为什么?(乡村虽然美丽,但它吃得住得都不习惯)

3、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再次进行辩论

(1)乡村老鼠喜欢哪里的生活吗?为什么?(城市里虽然住得舒服,但太不安全了)

引导:乡下老鼠为什么紧紧拽着城里老鼠的胳膊?它怕什么?

4、讨论:为什么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都想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在一个地方住的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

(三)通过分组辩论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

你喜欢城市的生活还是乡村的生活?为什么?(请幼儿自己作选择,喜欢城市的小朋友为“城市队”,喜欢乡村的小朋友为“乡村队”)

师小结:其实城市和乡村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之处,每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就习惯了这个地方的生活了,这就要看我们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那就能过得开心、舒服了,你们说对吗?

(三)结束

我们都住在xxx这个地方,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了,但是到底这里有什么好的地方吸引我们呢?

逛逛我们的乡村,找找我们乡村美丽的地方吧!

欣赏图片,感受城市、乡村各具特色的美景和生活。通过辩论,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了解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差异,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大胆画出羊角球的基本特色。

2、乐意参与写生画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羊角球一只。

2、记号笔及绘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晨间活动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我们玩了什么呀?

幼:羊角球。

2、教师请幼儿互相谈一谈刚才玩的羊角球的形状,球的颜色。

师:谁来说说看你玩的羊角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的,有两个角。

二、说说羊角球的基本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羊角球。

师:羊角球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圆的。

2、让幼儿观察羊角球主要特点是什么?

师:你们看羊角球身上长了什么呀?

幼:长长的角。

3、让幼儿观察羊角球的装饰图案。

师:你们看羊角球上有些什么图案。

幼:小狗、米老鼠。

三、幼儿观察绘画羊角球。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羊角球,我们把它们画出来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幼儿相互欣赏。

请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绘画乐趣。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装扮活动,体验装扮的乐趣。

2、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和爸爸妈妈交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如果你喜欢的人不见了,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感受

(1)情境表演:妈妈不见了。

(2)交流讨论:宝宝找不到妈妈了,怎么办?

2、尝试体验

请幼儿作妈妈,带着宝宝去公园玩,将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来。鼓励孩子大胆表现,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

《关于幼儿数的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