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教案通用5篇
转眼间又要开始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了,赶紧写份教案吧,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一定要认真制定教案,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教版小学数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数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人教版小学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情感目标:
1、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愿意与别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教学难点:
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检验方程的解。
关键:
天平与方程的联系。
教具 :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明明周末在超市玩起了称糖果的称,我们一起合作使称保持平衡!
师:同学们反映真敏捷,能通过观察马上想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策略。
生:从中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只要两边都拿掉或增加相同数量的糖果,就能保持平衡;让我想到了等式的性质(全班一起口答: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部位0的数,左右两边任然相等)(板书“等式性质”)
师过渡:是的,知识就是这样被有心人所发现的。
二、探究新知
师:这里有个纸箱里面装着一些足球,你猜会有几个呢?(课件逐步出示)
再给你点信息,这幅图谁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
生列方程,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解方程
师:在这个方程中,x的值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小范围交流)
汇报预设:
①因为9-3=6
②因为6+3=9所以x的值为6 所以x的值为6 (多少)
师引导:当然,我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是难不住大家的,但是我们的思考不能停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怎样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来寻求x的值,这种思考的方法到初中遇上更加复杂的方程时仍然会用到。
师:现在我们就将x+3=9这个方程转换到天平上来?(黑板贴图)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我们可以用方块来代替它。
自主尝试:看着天平,如何去寻求x的值?
请用笔记录下你的想法。
组织好语言上台汇报你的想法。
教师统一书写:
师介绍:求解x的过程我们在最前面写“解”字。(板书写“解”字)
追问:两边都拿掉3个,天平还能平衡吗,两边还相等吗?(贴图展示)
为什么要减3个?(可以方程的一边只剩x,就可以知道x=?)(再叫2-3个)
生活动:我们看着板书来说说是怎么成功得到x的值,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3个)
你学会了吗?赶紧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方法。
2、强调格式:
师:这个求解的过程和以前递等式有什么区别或相同的地方?
生:等号对齐;等号两边都要写;最前面要写解字
3、练习一:
师:按照大家借助天平运用等式性质的想法,就是说当我们遇到方程33+x=65你也能求解?
4、介绍概念:像这些(课件中圈出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叫“方程的解”;举例:x=3是方程x+3=9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我们叫“解方程”(板书)
这些知识在数中有介绍,我们找到划一划读一读。(看书)
两个词都有解字,有什么区别呢?(“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词,它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数值;“解方程”中的“解”是动词,它指求方程解的过程,是一个演算的过程.)
5、验算:
师:刚才我们解出来x的值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你打算怎么检验?
生:放进去计算一下。
师:大家心里都有了想法,但方程的检验也是有一定格式的,下面我们到书本中来学习一下。 生自学书本后回答:根据等式性质,把x=6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生活动:尝试验算一个方程的解,另一个放心里代入验算。
6、小结
师:你学会了吗?你会解怎样的方程了?(含加法或减法)
解方程的步骤?(结合板书和课件)
生: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人教版小学数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对比色的组成及色彩原理。
2、能够运用对比色搭配规律设计贺卡。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课件播放马蒂斯,凡高的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发展阶段
1、从色相环上认识对比色。(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2、让学生在色相环上找出对比色。
3、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4、了解对比色在生活中的应用(衣服,工艺品,日用品等)
5、教师出示用对比色原理制作的贺卡,引导学生欣赏其造型、对比色面积的运用。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合理利用对比色,做工精美。
四、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人教版小学数教案篇4
教学目的:
●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新课:
1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
四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教案篇5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读题引入 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五、板书:
我 们 (爱)——(带来快乐)金色的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