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教案6篇
为了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需要制定一份出色的教案,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预先起草的文字材料,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化学选修三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化学选修三教案篇1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我打算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任务。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那么,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色还能是这样吗?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应该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能演什么。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即学生该怎么演。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到底要演什么?我认为依据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即构建清晰的金属观;二是本节教材在模块中的功能价值: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在必修2构建元素周期律和选修4学习电化学时将得到应用与拓展;而选修6的学习将继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由此我将着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钠的性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构建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这三点均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其中第三点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能演什么呢?我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代表物铁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基于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用铁的认知模型同化建构出钠的认知模型,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认知模型去同化建构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并让学生在合作和实验探究的氛围中去进行学习。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课前:先将学生分组,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和使用自己的潜能。同时下发学案,指导学生复习回顾,明确目标。减少知识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演好。
课中:通过两次使用预测、验证、总结这种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来同化构建钠的认知模型、同化构建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以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根据学生的猎奇心理,播放一段关于钛有超强形状记忆性的视频,从而迅速地把学生带入新课中、进入金属的世界。
其次,进入汇报预测环节:由学生汇报学案中的三个问题。
1.收集观察身边的金属材料并总结出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与差异性,引导学生构建出金属物理性质的认知模型,为同化构建金属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做好了铺垫;
2.用氧化还原观分析铁与氧气、酸、盐的反应,引导用新视角看待老问题,发现它们的氧化还原本质,使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3.由生活中的金首饰,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引导学生预测出钠的化学性质,并对预测质疑,激发学生实验验证的好奇心。
接着,进入实验验证环节。考虑到钠的性质很活泼,我打算增加演示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通过控制钠块的大小和盐酸的浓度,使实验产生轻微的爆炸现象,以此验证预测,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而后,学生按照学案中的实验指导依次完成钠的切割、燃烧、与水、与硫酸铜的反应四个实验,并记录现象,汇报结论。汇报中引导学生得出钠能与氧气反应,但不同条件产物不同。而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不易观察全面,但这却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所以我决定让学生做两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第一次不作过多指导,让学生在汇报时自己发现观察的不全面,再鼓励学生重做实验,多角度全面观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更使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失误不是失败,只有停止思考和观察才是失败。所以我认为在难点的突破上走弯路胜过抄近路,放手让学生经历困惑,苦恼,去收获惊喜与领悟,让学生乐在其中。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这种科学探究之乐是建立在苦苦追寻基础之上的。有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接着,再增加钠与硫酸铜的反应,让反应结果推翻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简单的金属置换观,这又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最后,进入总结提升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所发现的对与错,总结得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是通过学生所同化建构出的认知模型,总结得出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实现化学学科内在知识的拓展。
三是通过学生所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总结得出金属的还原性本质,以及还原性强弱的差异。
至此教学重点任务得以完成。而有关金属的其他知识以及学生由铝的燃烧实验现象所引发的对金属氧化膜形成速度和致密性差异的思考,将于下节课探究完成。
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猜想、查证,把教学延伸到课后,并辅以适量的课堂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检验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我有如下教学反思:
1.充分采用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使学生由一种旧知识同化构建出另一种新知识,可以实现化学学科知识的不断拓展;
2.充分采用自主实验探究,可以实现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以及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
3.充分采用群体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积极地自我认同并欣赏他人的不断形成。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启发了我的设计感悟,即教师巧导演,学生乐表演,教师喜赞赏,学生乐思考。我真诚地期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满心喜乐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在探究创新中成长。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多指教。
谢谢大家!
化学选修三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能够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综合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宏观到微观的研究过程,逐渐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元素的知识,思考氯化钠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回答】钠元素和氯元素。
?提出问题】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播放视频】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学生观察并回答】金属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很浓的白烟。
?提出问题】思考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学生回答】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钠固体,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cl2=2nacl。
?提出问题】如何从原子的角度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氯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7个,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有1个,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钠原子会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会得到1个电子。由此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cl-,na+和cl-共同构成氯化钠晶体。(教师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或者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师讲述】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原子的电子式如何书写。)
2.离子键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化钠晶体的构成粒子是什么?
?学生回答】氯离子和钠离子。
?提出问题】既然氯化钠晶体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说明阴、阳离子的电荷并没有中和,这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哪些作用力?
?学生回答】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的电荷不会中和,说明阴阳离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说明阴阳离子之间除了吸引力之外还存在排斥力。
?教师引导】这种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
?教师提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观察以下的化合物中哪些属于离子化合物?
mgo、na2s、nacl、na2so4、nano3、nh4cl、(nh4)2so4
?学生回答】mgo、na2s、nacl、na2so4、nano3
?教师补充】nh4cl、(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学物。
?教师总结】离子化合物存在于:
(1)活泼金属(指第一和第二主族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指第六和第七主族的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
(2)金属元素与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酸根离子如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等等)。
(3)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之间,或铵根离子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例如nh4cl、nh4no3。(4)nah、kh等活泼金属氢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升
?提出问题】如何用电子式表示na2s的形成过程。
解析:用电子式表示如下,教师要强调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分开来写。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有哪些,可以回答学到了哪些知识,也可以回答学习的感受。
布置作业:元素的原理除了可以通过离子键形成物质之外,还可以通过什么形成物质?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化学选修三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第一课时:
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教学过程
[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
[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讲解]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讲解]上述实验说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投影思考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设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学生完成
[学生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化学选修三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通过以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原电池的原理等理论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准备。化学电池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范围的技术产品。小到手表、单放机、儿童玩具,大到航空航天、卫星通讯,几乎无处不在。因此本节的教学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延伸和拓展,将抽象的理论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体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化学电池。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池工业的进步,各种新型的电池层出不穷。教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类电池,如生活中最常用的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二次电池(铅蓄电池)、和在未来有着美好应用前景的燃料电池。简介了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同时向学生渗透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电池的组成与应用;
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
了解常见电池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多种手段获得信息的方法与途径,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学习常见化学电池的组成、应用与原理,通过探究,学习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新型电池的介绍,提高学生创造欲x与学习兴趣,学会利用能源与创造能源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与节能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与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性能及应用
?难点】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四、学情分析
在化学必修2中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前一节又已经学过原电池的基本内容,知道原电池的定义,形成条件,简单的电极反应等,所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电源的知识。 学生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有关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所以设计本节教学时,坚持以课堂为主,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课堂教学时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电源入手,以化学电源的发展史为线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碱性锌锰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等,引导学生对电池的优劣,找寻出这些电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共同探究化学电池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课前通过商店调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化学电源的有关信息,课后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培养逻辑推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六、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预习学习”为先导,通过学生自主预习、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常见电池的分类、电池的优劣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课堂上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归纳、提出新问题……的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去体验合作探究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求真务实的探究精神。课后,通过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立足于社会大背景之下,以更开阔的视野从管理、技术、环境和消费等不同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
七、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介绍化学电池的种类
展示并演示三类化学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flash课件。
制作氢氧燃料电池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
化学选修三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掌握al2o3、al(oh)3的两性。
2.掌握al(oh)3的制备方法。
?学习重点】
1、al2o3、al(oh)3的两性。
2、al(oh)3的制备方法。
?新授知识】
阅读教材57—59页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al2o3溶于水;熔点,能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
用途:氧化铝是的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材料。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al2o3和naoh,
结论: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2o3是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氢氧化铝
?讨论】
在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三份
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盐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与酸的反应
②与强碱的反应
结论:al(oh)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oh)3是氢氧化物。
③al(oh)3的不稳定性
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
1.能否用氧化铝制备氢氧化铝?为什么?
2.如果实验室用al2(so4)3与碱反应制备al(oh)3,选择naoh溶液还是氨水为好?为什么?
?限时作业】
1.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制耐火材料b.铝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为al2o3
c.al2o3易溶于氨水中d.al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①al2o3②mgo③nahco3④al(oh)3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把少量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析出金属铝b.产生白色沉淀c.产生红褐色沉淀d.产生无色气体
4.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l-、so42-、na+、k+
b.k+、clo-、na+、no3-
c.hco3-、na+、no3-、k+
d.no3-、ba2+、cl-、nh4+
5.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1:1b、1:2c、1:3d、1:4
6.将0.1molal投入到3mol/l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h2so4溶液120ml,最后的结果是()
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溶液的ph
c、溶液的ph>7d、再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沉??
化学选修三教案篇6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的第一部分------过氧化钠〔打开课件〕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的同时打开课件这个按钮〕
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说这句话的同时打开相应按钮〕
根据素质教育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有:
①知识技能目标:知道na2o,na2o2的性质和用途。
②能力方法目标:通过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以及相关补充实验,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说这名话时打开课件对应的按钮〕
重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说这句话时按课件对应的按钮(教法按一次,学法接着再按一次)〕
教法: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结论。然后通过结论总结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和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五、授课程序〔按授课程序的按钮〕
第一部分:情景创设〔点情景创设的按钮〕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问:图中消防员正在救火,想想常什么来灭火?(水,二氧化碳)
其实水,二氧化碳不仅可以灭火,其实还能“点火”,接着指导学生做第一个探究实验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活动
1、探究实验一:〔点探究一按钮〕na2o2与h2o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
让学生取一个石棉网,在上面放一个蘸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
现象:脱脂棉着火了
设疑:为什么脱脂棉着了?探究一下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
(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所以能燃烧。)
2、探究实验二:〔点探究二按钮〕na2o2与h2o反应生成物的探究
指导学生动手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着了(有氧气生成)
反应后溶液稀释能使酚酞变红,使石蕊变蓝。(有碱生成)
及时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生成的气体为o2,溶液呈碱性,显然是naoh溶液。即:2na2o2+2h2o=4naoh+ o2↑)
3、探究实验三:〔点探究三按钮〕na2o2与h2o反应后所得混合液具有漂白性的探究
指导学生动手做:将水注入到盛有1g na2o2的试管里,制成溶液,并将溶液分装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向其中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观察较长时间也不裉色,而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半分钟内裉色。
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1、石蕊分子比酚酞分子稳定。 2、其溶液有漂白性。)
4、探究实验四:〔点探究四按钮〕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指导学生: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用坩埚钳夹取
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上部
现象: 脱脂棉燃烧
填写“探究实验报告”。(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且反应放热,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第三部分:创新应用
1、创新应用一:〔点创新一按钮〕
探讨如何设计用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
指导思考:“固+液 气体”
探讨交流:展示各自的设计。
2、创新应用二:〔点创新二按钮〕
金属钠着火怎么办?na2o2应怎样保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指导恩考:结构-性质-保存、应用
回答交流:金属钠着为主要生成过氧化钠,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来灭火,得用砂子盖灭;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得密封保存;过氧化钠主要可以应用于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及航天飞行时的供氧剂
第四部分:归纳小结〔点归纳小结按钮〕
列表对比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相关性质
第五部分:布置作业
自已设计针对本课对应练习题
备注:
1. 本节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既定的实验,观察现象,探究原因,获取新知识。
2. 说课之前自己对本节课的思路一定明确,说白了就是把你的这个明确的思路说给评委听。所以必需层次分明,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知识越深越好。不是给学生上课,课件内容应该不用动画效果。(不是做不出来)
3. 参加比赛要想获奖,必须有你独特的东西,比如本节的独到之处就是:让学生探究式的学习知识。这一特点必须在说课中体现出来
4. 所说的话一定不能罗嗦,不能像上课怕学生听不懂就多重复几遍
5. 本说课稿黑色字是主体内容,蓝色斜体字是主标题,粗黑体字是分标题,淡紫色字是告诉你什么时候打开按钮,红色字是《探究实验报告》应填的部分内容。
6. 本节的作业设计和《探究实验报告单》没做详细设计,根据使用者自身理解来设计
7. 如需把本说课稿打印交给评委,需删除相关内容。
8. 正式参赛前必须反复试说,在办公室说给同事听,说完一起讨论,回家自己拿表看好时间说,如果做不到连说三遍前后不差1分钟,就是你的说课还有随意性,一些话还得重新措词,还得继续练习。〔我的实际心得〕
9. 最后说明一下,本节课件和说课稿的版权归我(真的花了我不少心血,主要在于设计思路),只授权你(程慧敏)使用,不得转载与收费性网站上,希望能理解知识劳动者的辛苦。
10.按作者的设计思路来说课作者自己很有把握是一篇好说课稿,但如果没有获奖,费用就免了吧,为同行服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