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室内游戏课教案7篇
通过引入社会热点话题,教案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知识的现实意义,优秀的教案中需要设定评价标准,以便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室内游戏课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室内游戏课教案篇1
设计思路: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喜欢新奇、有趣、动手性强的活动。本次活动力图从幼儿的玩报纸入手,通过让幼儿摆弄报纸、撕、揉、团报纸等幼儿感兴趣活动,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整个活动以游戏方式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自然、有趣,幼儿参与性强,用幼儿自制的纸球做游戏,使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使幼儿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同时,通过撕与团两个相反的动作,巧妙地将撕报纸和拣纸屑活动结合起来,在自然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环保意识。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撕、揉、捏、团报纸,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
2、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3、进一步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废报纸若干,10╳10cm左右的小方布块每人一块,皮筋若干。
三、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游戏法、动作与行为练习法。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
1、师生一起做手指游戏。
2、游戏“小小脑袋藏起来。”
(二)撕报纸:
教师讲解、示范方法,引导孩子将报纸撕碎。告诉幼儿报纸不能随便乱扔。
(三)团纸球:引导幼儿将碎纸屑全部揉抓在手里,要求地面干净无纸屑。
(四)玩纸球:将纸球用方布包起来,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玩纸球。
(五)带幼儿到户外玩游戏,自然结束本节课。
小班室内游戏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西瓜,了解西瓜的外形特征。
2、吃过西瓜。
3、毛毛虫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带领孩子做热身运动。
2、讨论西瓜的外形特征。
猜谜语导入课题。
师:西瓜长得什么样?我们想一个什么好办法,让大家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现在我们变成大西瓜了)
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变成小西瓜?(幼儿手拉手,小碎步朝圆心走,变成一个小西瓜)
3、游戏:切西瓜
幼儿围成圆圈,教师示范讲解游戏规则,师幼共同有节奏地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教师边走边有节奏的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的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
4、教师扮演毛毛虫来吃西瓜练习切西瓜游戏。
5、请2名幼儿扮演毛毛虫的朋友练习从三处切西瓜进行游戏。
6、放松活动。
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放松活动。
师:毛毛虫和他的朋友们高兴的说:“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水果,咱们一起到我家里去吧。
小班室内游戏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雪人,回忆其特征。
2、根据特征寻找相应的雪人。
3、体验寻找雪人的乐趣。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三张大雪人图片,三张身上只有眼睛、鼻子的雪人图片,三个胡萝卜做的鼻子,一个红色帽子和一个蓝色帽子,树枝做的小手,扫把做的小手,红旗做的小手,人手一张的雪人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
1、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青蛙)
2、有个懒家伙, 只吃不干活, 戴顶帽子帽边大, 穿件褂子纽扣多。(小猪)
3、脸上长勾子,头边绑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辩子。(大象)
二、教师逐一出示雪人图片,让幼儿观察其特征。
三、回忆雪人的特征。
大风将学人身上的东西吹走了,让幼儿帮忙找回来。
四、根据特征寻找相应的雪人。
教师将雪人图片发给每个孩子的手中,当教师说出其中一个雪人的特征时,手上拿的雪人特征跟教师一样的小朋友,请你把小手举起来。
五、游戏——寻找小雪人
1、游戏规则
师:刚才小林老师堆的小雪人不见了,大树爷爷告诉我,我的小雪人跑到草莓班,请小朋友帮我找出来,找雪人的时候小朋友要做在自己的位置上,用你们的眼睛来找,如果你发现了我要找的小雪人,你可以举手告诉我。
2、师幼共同游戏
活动反思:
教师的教态自然,设计的环节较新颖,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活动时,我是以猜谜语的形式进入活动的,先让孩子根据动物的特征猜出它是什么动物?接着逐一出示三个雪人,让孩子观察其特征,能够说出三个雪人身上的基本特征。“大风吹来了,将雪人身上的东西吹走了,让孩子帮忙找回来。”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孩子回忆三个雪人身上的不同特征。接着,给每个孩子一个小雪人的图片,让孩子找出与老师说的一样的小雪人,并将它送回家。在游戏中,根据刚才寻找雪人图片的基础上,找一找老师的“小雪人”,教师说出“小雪人”身上的基本特征,让孩子在小朋友中找出老师说的“小雪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过渡语太直接,没有说的很明白,导致大多数的孩子没有理解老师要找的“小雪人”就是小朋友。
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速太平淡,不够生动。
2、在猜谜语环节,在孩子猜出谜语后,教师可以与孩子一起总结其的基本特征。
3、在孩子拿到小雪人图片时,让孩子观察是很好,但是也要让孩子之间互相交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小雪人跟旁边小朋友的小雪人有什么不一样?
4、其实以雪人的情节可以在寻找小雪人图片结束,最后的游戏环节,教师的衔接语有点儿太牵强。若这样说会更好些“小雪人要邀请今天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然后说出那个小朋友的基本特征)”
小百科:雪是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
小班室内游戏课教案篇4
游戏目标:
1.能按物体的大小、多少、粗细等进行排序和分类,能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的换算。
2.增强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对金钱的社会作用有初步的了解。
游戏准备:
1.不同大小、多少、粗细、长短的农作物若干。
2.每人一套数字卡片作为代用人民币。
3.把桌子按超市柜台的大致结构摆放。
游戏过程:
1.讨论: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有哪些农作物?
2.超市要开张了,让幼儿按蔫蕖,粮食、水果、千果讲行分类摆放。
3.带领幼儿检查分类是否正确。
4.让幼儿选择一种农作物,按它们的大小或多少或粗细依次摆放,布置柜台。
5.请幼儿合理标价。
6.请配班老师扮顾客买东西,学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换算..
7.把幼儿分成两组轮流进行游戏或者请听课的老师扮客人买东西。(若是家长开放日.可以请家长扮演顾客)
8.教师以经理身份结束“一天的工作”,问幼儿挣了多少钱,并组织幼儿讨论用这砦钱做什么。
游戏分析:为了让孩子们熟悉钱的换算和运用,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培养幼儿刘数学学习兴趣,我组织安排r这次游戏,并在设定角邑游戏时,以适当的角色进入他们的活动,让幼儿来购买物品.清点客人的人数,或分配礼物,把10咀内数的学习,贯穿在游戏当中,逐步渗透,个别引导.既让幼儿感知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又复习分类、排序、合理标价,加减运算.熟悉了人民币的兑换和运用。
下面是游戏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一段对话:
顾客(听课老师):我想要标价l元的茄子1个、标价5元的'茄子1个。
售货员(幼儿):一共需要6元钱。
顾客:给你10元钱,你该找我几元钱呀?
售货员:应该找您4元钱,这个柿子很甜的,你想要点儿吗?
顾客:那你再给我称5元钱的柿子吧。
售货员:那你还得给我钱。
顾客:我给你10元钱了,还要给你钱?(顾客拿了6元钱的茄子和5元钱的柿子就要走)
售货员:(一把夺过茄子和柿子)不够啦,你不能拿走!
顾客:我给你那么多钱了,为什么不能拿走?
售货员:不对,反正不对,不能拿走!
顾客:你看这两根茄子一共6元,对吗?
售货员:对。
顾客:我给你10元,你该找我多少?
售货员:4元。
顾客:我没用你找钱,再买5元的柿子。
售货员:你应该买这个4元的柿子。
顾客:我就不喜欢这个4元钱的柿子,我想买这个5元钱的柿子。
售货员:5元比4元多l元。
顾客:那你找l元钱给我不就行了?
售货员:不对,我欠你4元,你欠我5元,你欠的比我的多。
顾客:多多少呀?
售货员:多l元,是你应该给我1元。
从以上对话和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清醒的角色意识和认真的游戏行为,还有精确的计算头脑。游戏i过“后,扮演顾客的老师对孩子的表现赞不绝口。
另外,孩子在开始的排序活动中,自行选择某种农作物,并按不同的标准进行排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按大小、多少或高矮进行排序。有一个孩子带了一棵白菜,我问他怎样排序,他不慌不忙的摘下每一片白菜叶,把最大的菜叶整齐摆放,较小的菜叶,最小的菜叶分别重叠。我问他“谁教给你的?”“我帮妈妈择菜了!”原来劳动的时候也能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这些给了我新的启示。
通过游戏活动,孩子们还对钱的社会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了钱不仅能满足个人、家人、朋友的物质需求,还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实现人生的部分价值。“我要买很多的东西给我爷爷奶奶!”“我要开个方便面工厂,生产味道最好、营养最全面的方便面!”“我要开个希望小学,给那些没钱上学的小朋友读书!”……
小班室内游戏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从儿歌中感受秋风,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叶的认识。
2.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课件-秋叶
2.幼儿用绘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幅秋叶图
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秋的生活经验。
2.欣赏儿歌-秋叶
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
(提示幼儿试着用儿歌里的话说)
3.全班幼儿跟随老师念儿歌,
教师可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熟记儿歌。
兼顾全体幼儿基本会朗诵。
4.让幼儿戴上头饰,扮演秋风,随配乐朗诵《秋叶》,
师幼共同表演,动作根据儿歌自编。
5.引导幼儿将《秋叶》的内容画下来,可听录音作画,并可发挥想象,增加有关秋天的情节
?秋叶》
秋叶跟着秋风,
悄悄溜出家门。
秋风吹口哨,
秋叶把舞跳。
转转转,转上天,
摇摇摇,摇下地。
累坏了,躺在地上睡一觉。
小班室内游戏课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铲沙、拍沙等动作,促进幼儿上肢动作的发展。
2、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知道要爱护鸟类。
3、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体验初步合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目标1(通过铲沙、拍沙等动作,促进幼儿上肢动作的发展)
活动难点:
想出各种办法堆沙山。
活动准备:
l、幼儿每人一顶帽子,一双拖鞋。
2、玩沙工具(铲子、小桶)
3、每人自制插塑小树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提问,引发幼儿参与玩沙活动的兴趣。
1、师讲故事:小鸟住在树林里很快活……,后来树林被人砍光了。
2、提问:树林被砍完了,小鸟还能生活在树林里吗?那怎么办呢?(引导幼儿积极想办法)
3、激发幼儿再造树林的愿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铲子要小心,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铲子别举太高,以免沙子扬起,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丢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请老师帮忙。
3、玩好以后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4、植树造林好了以后,可以请好朋友欣赏一下,然后把自己的.工具收放好。
三、幼儿玩沙,教师 指导
1、鼓励幼儿自由结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种堆沙山的办法,如铲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沙拍得紧紧的,不会塌下来。
3、在造好的山上种树木,变成树林。
四、结束部分
1、表扬幼儿的造树林行为,体验为小鸟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着、工具回教室。
小班室内游戏课教案篇7
观察对象:
雅雅(6岁2个月),贝贝(3岁8个月),乐乐(6岁3个月)
年龄段/班:
混龄
观察时间:
15:20~16:20
观察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于教育于各项活动当中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建议中也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我园是按年龄分班,在前期的户外角色游戏中,小朋友们有了混龄玩的经验,在室内角色游戏中许多小朋友们也产生了去隔壁班玩的愿望,因此,我们开展了“大带小”的室内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每周取若干个时间点开放各个班级的活动区,让幼儿自由穿梭其中寻找同伴开展游戏活动,让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游戏环境中充分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本班是大班,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小班,本班幼儿在与小班幼儿一同游戏中完成从“适应”到“接纳”再到“共同游戏”,在这一“大带小”的游戏过程中,大班幼儿多充当领导者与组织者来带领小班幼儿游戏,以至于缺乏对小班幼儿的谦让、关爱与责任,怎样通过混龄角色游增加本班幼儿的责任感,成为了本班最为关注的问题。
观察目标: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观察过程:
实录与分析
观察实录:
案例??
游戏开始了,“海之家餐厅”的工作人员穿戴好服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位了,顾客们也从走廊的“材料超市”里拿了包包和手机等工具。这时来了一个小班的幼儿,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有点不知所错,雅雅牵起了一个小女孩的手,说“:我们一起去玩吧!”小女孩点点头,雅雅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女孩说:“我叫贝贝。”雅雅笑着说:“那你当我的宝宝,我当妈妈,好吗?”贝贝回答:“嗯……好。”
雅雅说;“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吧,要自己去选食材哦!”说完她在餐厅门口的架子上拿了一个大托盘、两个纸盘、一个夹子,贝贝跟随着她进入了生鲜自选区,雅雅夹了一些蔬菜和鱼放在纸盘里,贝贝先只是看着她做这一切,过了一会儿她也开始选食材,但她并没有用夹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后惊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卫生,要用夹子,你也去门口拿一个夹子吧!”
贝贝拿了夹子和纸盘后,夹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盘说:“宝宝,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银台付钱啦,你先去坐一会儿。”
于是贝贝就在一个人餐桌旁的椅子上坐着等妈妈,此时收银台需要排队,而雅雅在却收银台旁玩起手机,迟迟没有回来……
行为分析:
在结伴而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贝贝作为小班幼儿,因年龄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较为胆怯,但对新朋友是接纳的态度。而雅雅作为大班幼儿,交往能力比较强,能够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并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带领下贝贝已经学会自助选食材了,但作为“新手妈妈”雅雅在游戏中,只是充当领导者来分配“任务”,责任感稍显不足,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自顾自玩起了别的游戏。
案例二
乐乐(服务员)看到贝贝(宝宝):“这是谁家的宝宝啊,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妈妈呢?”贝贝指着收银台方向回答:“妈妈在那边。”乐乐大声道:“宝宝一个人在餐厅,是很危险的呢,被坏人带走了怎么办?”
雅雅(妈妈)听到了赶紧过来:“宝贝,你跟我一起吧。”贝贝紧紧跟随雅雅,在收银台用手机扫码付款后,雅雅得到了一个号码牌:“我们是2号!”接着她把托盘的食物送到厨房加工,对厨师说:“不要加辣椒,我的宝宝不能吃辣的。”雅雅带着贝贝坐到餐桌旁,忽然又想起来一件事:“我们一起去拿筷子吧,你会用筷子?”贝贝回答:“不会。”“没关系,我帮你拿一个叉子,我们还可以拿两杯奶茶,是免费送的呢。”这一次,雅雅没有留贝贝一个人……
服务员乐乐叫号了:“2号,2号在哪里!”雅雅大声回答:“在这里,在这里!”乐乐把餐送到了,她们开始吃起来。进餐过程中,雅雅不时夹菜喂给宝宝:“宝宝乖,要多吃蔬菜!”当贝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时,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饱喝足后,雅雅:“宝宝,吃完饭我们去照相馆玩好吗?”贝贝:“好哇,妈妈,太好了。”贝贝起身准备离开,雅雅说到:“我们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行为分析:
在服务员乐乐的提醒下,“新手妈妈”雅雅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再让宝宝一个人,并成为了“榜样妈妈”。大班幼儿处于爱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的阶段,混龄角色游戏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雅雅一直在关心和帮助贝贝,考虑到宝宝不能吃辣,特意嘱咐厨师“不要加辣椒”,还帮贝贝拿适合的餐具,提醒贝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这种关爱他人的行为,收拾玩具的责任心,不仅有利于自身社会情感的发展,对贝贝也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一)支持性策略
1.丰富角色认知,了解角色的职责
?指南》中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幼儿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现了成人的日常行为,但部分幼儿在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职责认识不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肤浅,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妈妈”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教师要在游戏前提供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帮助幼儿了解“妈妈”这一角色的职责和“妈妈带娃”时的要注意事项。同时,在游戏时,教师要多关注、多观察,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儿不能擅离职守,引导幼儿增强责任意识。
2.混龄结对子,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
经观察发现,小班的幼儿在混龄游戏中,比较胆怯,自主性不是很强,例如案例中的贝贝,一开始是不敢进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们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着“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采用“一对一”或“一带二”互相结对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儿固定带一到两位弟弟妹妹,增进孩子间的感情,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还可以将“大带小”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如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散步等其他活动时间与结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导大班幼儿从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游戏的快乐开始,学习如何让与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游戏、生活中学习关心、照顾他人,体验帮助比自己小的同龄人的快乐和自豪感,随着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间的配合会越来越默契。
3.游戏回顾,及时开展有效的总结评价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每次游戏结束整理好区域后,教师应该让幼儿们静静地坐下来,回想游戏时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互相评价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儿互相评价后教师也要及时评价,对于尽职尽责和有创造性游戏的幼儿,教师要表扬和鼓励,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和指导,这样会让幼儿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师要表扬她热情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在游戏中关心照顾“宝宝”,结束后带“宝宝”一起收拾整理玩具,这也是非常有责任心的表现,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学习的,但游戏中也有问题,排队时让宝宝一个人在餐厅等,但好在经过提醒后很快就改正了,如何当一位有责任心的好“妈妈”,在带宝宝时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请雅雅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来谈一谈。让幼儿在鼓励和表扬中体会到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谈话增强责任意识,幼儿就会在以后的游戏中更加尽职尽责,收获良好的自我感觉、同伴的赞许、老师的表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反思与感悟
著名教育家马卡边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离。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现在的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幼教工作者,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园的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是在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全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的活动,混龄角色游戏可以较好弥补同龄教育及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异龄观摩学习的机会。
生活经验表明,小的孩子对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种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则喜欢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龄小的幼儿同时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幼儿交往,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幼儿比自己的能力强,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目标,这样的崇拜、羡慕是交往的原动力。年龄大的幼儿也喜欢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幼儿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认的需求、这种需求仅仅通过成人的评价并不能够满足,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赞扬、肯定、追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理和行为上的承认,和年龄小的幼儿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如何关心幼小,照顾、帮助别人,责任心在行动上有了很大的体现。而小班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在获得关心体验的基础上,对责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