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教案7篇

时间:2024-08-07 11:36:11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中详细的活动安排可以保证课堂节奏的流畅性,教师通过提前编写教案,可以更好地规划课堂活动和时间分配,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种树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种树教案7篇

种树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本文寓意的理解。

2、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三、教学设想

本文为自读课文,且书下注解也比较详细,所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着重解决重点字词,疏通文意;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理解寓意,体会注重现实问题的风格。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知道“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两位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我们刚学过他的《师说》,还知道他的《谏迎佛骨表》;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应了“苛税给人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他的《种树郭橐驼传》,看他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一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自小喜欢读书,当其四岁就熟读了十几篇深奥的古代辞赋,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如《封建论》、《夭对》等。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受到怎样残酷的迫害!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三、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懂的字词句;

2、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并注出意义及用法;

四、检查初读掌握情况:

1、请一生朗读课文,师纠正读音及停顿,评价朗读情况

2、请一生说明找出的重点词语及其意义和用法,教师作出取舍,分类板书,然后完成下列习题。

(1)解释加点词语

病偻(脊背弯曲)名我固当(本来)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

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更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树干)

移之官理(治,统治)勖尔植(勉励)

字而幼孩(养育)遂而鸡豚(成,养大)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早饭)故病且怠(穷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以致其性焉尔(本性)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生长)

凡植木之性(方法)见长人者好烦其令(治理)

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表因果关系连词,所以)

其培欲平,其上欲故(形容词,旧,这里指旧的土)

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作为)

传其事以为官戒(作为)

(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①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早实以蕃

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期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a①③④⑦/②/⑤⑥⑨/⑧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

(4)说明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虽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连词,虽然)

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连词,即使)

2、因

因舍其名(连词,表示承接,于是)

因以为号焉(连词,表示结果,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

3、且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而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古今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D)

A故乡人号之“驼”B既然已

C不抑耗其实而已D驼业种树

E若不过焉则不及F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G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6)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B)

A既然已,勿动勿虑B官命促尔耕

C早缫而绪D字而幼孩

(7)翻译下列句子

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

2、吾又何能为哉: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五、讨论仍不懂的字词句意义,师个别答疑

六、集体诵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思考一上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本文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从题目看,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一般人物传记,主要写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本文写郭橐驼的生平事迹和个性,主要集中在1—3节。

二、研读1—3节

1、第一节:看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朗读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且这样自称,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

③本节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

2、第二节,朗读

橐驼以种树为业。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取迎养。为什么“争取迎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高超,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由此可见,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

驼种树水平为什么那么高?

3、第三节:朗读

驼谈种树的经验(转入正题)

① 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

② 如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植时的要求是什么?种后如何管理?

③ 他植者为什么“莫能如”?他植者如何做的?结果如何?

④ 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

至此橐驼的“生平事迹”已讲述完毕,写得不是很详细,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

三、研读第4、5节:

“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1、“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驼”又是如何评价的:“然吾居乡……卒以祸。”“吾小人……病且怠。”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驼”以“外行”的身份试探着用他的种树理论衡量官吏的所作所为,二者有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那么,“长人者好烦其令”就如勤虑害树一样,繁政扰民,从而将旦暮而来的官吏打入“他植者”行列。

结合中唐时期时代背景理解

3、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竟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民不聊生。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关于繁政扰民有生动的表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4、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抨击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与“他植者”勤虑害树遥相呼应,互相映衬,强化了对官吏繁政扰民现象的批判。在对不良现象的反面批判中,与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映衬中,作者的正面观点也就显而易见了:当官治民应“顺民之性以养民”,所以作者最后感叹说“得养人术”。

5、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警示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承平之世。

四、体裁及文章特点

驼种树的事迹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名为传,实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五、学生通读全文,从驼的话语中体会“婉约而多讽”的特点。

六、总结全文:

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植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治民与种树相映衬,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七、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自学读本上柳宗元的《传》,看柳宗元又反映了什么现实问题,就内容、写作特点两方面写一篇与本文的比较性文章,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繁政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

种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归纳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自读自译课文,提高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3.掌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的道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串讲—诵读—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解题:

?作者】看注解,补充: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柳宗元的诗文俱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体裁与背景】

本文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使得民不聊生。这就是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设计一]阅读文章,把握大意

?步骤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把一个什么道理寄寓于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

?步骤2〗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①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②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③郭橐驼谈种树经验④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⑤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做传目的。

?步骤3〗学生精读文章,找出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老师帮助指导翻译,最终完全理解内容并能熟练翻译全文。

[活动设计二]借助p119自读思考题,通过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方面的特色。

1.文章是如何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的?

明确:a.所带际遇——“争迎取养” b.技术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c.技艺高超——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

2.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后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方法)“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也若子。”(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子。”(评价)“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3.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明确:违背树木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4.“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明确:提出了“以子之道,移这官理”的建议。

5.郭橐驼是怎样评价评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明确:先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再铺陈,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6.简析文中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法?

明确: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本文中的对比,有叙述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议论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评价。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样写,将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除此而外,文章还有语句上的映衬呼应。

四、课堂小结: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委婉含蓄的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繁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完成练习三

种树教案篇3

教学目的要求:训练学生自读课文能力,积累文言词汇,筛选、提取课文的信息要点,懂得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阅读时筛选课文重要信息,提取课文要点的能力;使学生理解种树之理与为官治民之道的内在联系。

授课方法:引导阅读讨论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介绍人物身世

2、引出种树行家

3、畅谈种树经验

4、官府繁政扰民

5、问者意外收获

对比映衬

郭橐驼勿虑勿动去不复顾莳若子置若弃顺天致性

他植者爱之忧之旦视暮抚爪其肤摇其本勤虑害树

长人者好烦其令旦暮来呼小人病且怠繁政扰民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柳宗元的文章《捕蛇者说》。

提问:文中捕蛇的人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那含有巨毒的蛇?这说明了什么?(因为捕到那种蛇可以抵交赋税,说明当时的赋税比毒蛇还要毒)

教者: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是柳宗元散文的重要特点。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柳宗元写的寓言故事,看看与《捕蛇者说》有什么异同?

二、解题

1、板书课题:种树郭橐驼传(幻灯片1)

2、介绍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2)

从《捕蛇者说》我们知道,中唐时期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名目繁多,真比毒蛇还毒。文章就是针对当时这种苛捐杂税,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

3、解题:从文题看,文章似乎写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种树的故事,这个人有什么值得柳宗元为之立传呢?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教者范读课文,学生练读,齐读

2、布置学生对照课文注解,自学课文,扫除障碍,理清课文思路层次

3、正音释义:出示幻灯片3,指名认读、教读,解释词义

4、组织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教者明确并显示幻灯片4:

①介绍人物身世

②引出种树行家

③畅谈种树经验

④官府繁政扰民

⑤问者意外收获

四、重点研读

1、先后提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完树后应采取什么态度?

(2)其他种树人怎样种树?结果如何?

(3)郭橐驼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繁令扰民的?

学生讨论,随机出示幻灯片。学生讨论后教者明确,(边讲解边显示幻灯片5):

郭橐驼勿虑勿动去不复顾莳若子

置若弃――顺天致性

他植者爱之忧之旦视暮抚爪其肤

摇其本――勤虑害树

长人者好烦其令旦暮来呼小人病

且怠――繁政扰民

(讲解时注意随机解释加点的字义。)

(4)提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课文的重点在第3、4小节,这两小节有什么联系?

(第3小节谈种树经验,引出第4小节为官治民之道)

板书:从种树经验引出为官治民之道

2、概括主题

要求学生思考文末“传其事以为官戒”中的“官戒”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官戒”就是统治者不要繁政扰民,而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

3、讨论写作方法

(1)对比:从上面的分析很容易看出课文采取了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出示补充幻灯片)这种对比的方法,显示了事物的差别,加强了说理的力度,收到了不言自明的功效。

(2)映衬:先解释“映衬”,即互相照应的写法,上下文内容、语意遥相呼应,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说“养树”,后说“养人”,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五、对比、延伸阅读训练

1、对比阅读训练

出示幻灯片6的对比表格引导学生讨论对比本文与学生初中所学《捕蛇者说》两篇文章在写作方法和主题思想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逐渐出示幻灯片内容)

本文与《捕蛇者说》的对比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写法

一、问答展开情节

二、陈述蒋氏三代遭遇

三、映衬蛇之毒-赋敛之毒

主题

借捕蛇者的悲惨遭遇揭露赋敛剥削的惨毒、官吏的凶悍和人民苦难的深重

2、延伸性阅读训练

显示幻灯片7《蝜蝂》,布置学生阅读后发表评析意见。

参考答案:小虫:善于负重好爬高。

讽刺达官贵人:觊觎高位,贪婪成性,唯利是图

六、小结:

1、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等倡导“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现在看来,本文名为“传”,实际上是一篇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并非实有其事。而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

2、本文的“顺天致性”观点,不仅适用于种树和为官“治民”,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只凭想当然乱干蛮干,其结果只能是失败。

七、作业

(1)课内完成二、三题(词语训练)

学生先自己做,再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学法: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不必死记硬背,而要在不同用法的比较中熟悉它们的用法。

(2)课外作业

用本文“顺天致性”、顺其自然的观点围绕下列话题(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①儿童教育②环境保护

种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二、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三、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

教学重点

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教学难点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教时安排

二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二、教学

1、学习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环节,亦可与分析课文合起来,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课文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释义

(二)懂得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见附件)

(三)在以上基础上理解文意

2、分析课文,学习比较(对比、类比)

第一自然段紧扣了题目中“郭橐驼”三个字,介绍主人公名字由来、形象特征。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二自然段写主人公的籍贯、职业、身份和技艺,紧扣题目“种树”两字,然后分三方面写他精于种树。首先,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然后,正面描叙主人公精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前半句强调种树或移栽树没有不成活的,隐含一个“寿”字;后半句强调种的树高大茂盛,且果实结得早、多,隐含一个“孳”。这句直叙主人公种树技艺之高明。又说明了“争迎取养”的原因。最后以对比手段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技艺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技艺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窥伺效慕,

且硕茂,早实以藩莫能如

第二自然段结尾设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使读者急于想知道郭橐驼到底有什么诀窍。

第三自然段从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方法的对比中,阐述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紧承上文,采用对话形式展开。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态度和方法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态度和方法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木之性日以离”

“舒”、“平”、“故”、“密” “拳”、“易”、“过”、“不及”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通过这层层对比,阐述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得到使木“寿且孳”的结果,与下段中写到的官吏“好烦其令”,从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恶果,这两者也是对比。因此这段的对比也为下文进行种树与治民的类比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四自然段以问者的口吻写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后,通过郭橐驼的答语,由养树术推出养人术。他植者“种树”与为官者“治民”如出一辙。

要求学生从三、四两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相类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进行类比:

他植者——(类比)——为官者

种树马马虎虎不关心老百姓痛痒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长人者好烦其令”:

“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 “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

“木之性日以离”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类比联想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要求学生根据三段中郭橐驼的养树术,参考四段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养树术——(类比)——养人术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莳也若子”要爱护老百姓

“其置也若弃”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第五自然段通过问者之口,说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当官者作为鉴戒。

文章体现了柳宗元进步的“养民”的治国思想。

运用比较,研讨弊端

(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与《种树郭橐驼传》进行对比,认识暴政害民与惠政扰民同样会造成民不聊生。

(二)联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句里的“兴,百姓苦”,理解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压迫受剥削的重要原因:烦令扰民。

(三)认清封建统治阶级打着爱民、恤民的幌子行扰民、伤民之实的虚伪面目。

三、小结

1、比较说理可以分对比和类比两种手法,对比是相对相反之比,类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2、苛政猛于虎,惠政也可比狼凶。

3、郭橐驼的形象是“丑”与“真”的统一体。

种树教案篇5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在自己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学生: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学生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学生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常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学生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种树教案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2.掌握“类、固、致、易”实词的多义性和“且、而”等虚词意思和用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2.掌握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三)德育渗透点

本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而作,启发上层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四)美育渗透点

赏析文中“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二.学法引导

1.学生先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主旨。

2.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尤其要注意一些文言现象,可以采用讨论方法,合作学习。

3.学生对照课后题目,通过读课文,初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多义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运用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

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

难点:

1.“史笔”与“文辞”兼美的语言表现力。

2.《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深刻的思想意义。

解决方法:

1.师生合作研讨,尤其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教师做好点拨。

2.熟读全文,以读来促进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教师补充作者生平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增进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2.教师设置些讨论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商讨研究,做好质疑工作。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也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赋,人民不堪负担,“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板书)

2.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主旨

(2)教师补充。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1)学习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层次及概括层意。

①找出文章中点明题旨的一句话。

②简要概括全文每节的主要内容。

(2)教师点拨,明确:

①能顺本之天,而致其性焉尔。

②第一段介绍郭橐驼命名由来及籍里。

第二段介绍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

第三段由郭橐驼自述种树之法。

第四段从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

第五段点明写作目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学习给下列字正音。

病瘘lu 橐驼tuó 孳zī 勖xǜ 缫丝sāo 飧饔sūn

2.学生自读课文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1)指出下列加黑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

①甚善,名我固当②驼业种树③且硕茂,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明确]①名,起名,作动词。②业,以……为业,作动词。③实,结果实,作动词。④筑,捣土用的杵,文中用作动词,捣土。⑤爪,用指甲划破,作动词。

(2)指出下列加黑字的意思。

①植木之性②根拳而土易③见长人者好烦其令④字而幼孩⑤故病且怠

讨论,明确。

[明确]①性:性质、方法②易:更换③长:治理④字:养育⑤病:穷困

(3)辨析下列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固:

1.秦孝公据骰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4.甚善。名我固当。

顾: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三岁贾汝,莫我肯顾。

4.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故:

1.既克,公问其故。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君安与项伯有故。

4.其土欲故。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且:

1.且壮士不死则已。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一师而问焉。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存者且偷生。

5.故病且怠。

讨论,交流,明确如下。

[明确]固①坚固 ②顽固 ③确实 ④本来

顾①拜访,探望 ②却,反而 ③照顾 ④看

故①原因,缘故 ②特意 ③旧交情 ④旧,原来

且①况且 ②尚且 ③将近 ④暂且 ⑤并且

3.研读课文

①阅读1-2节,说说郭橐驼是怎样的一个人?

讨论,明确:

他是一个平凡、朴实、而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②阅读3节,讨论描写郭橐驼这一形象的手法。

讨论,明确。

[明确]本节文字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来写郭橐驼具有丰富的植树经验。郭橐驼的种树经验在于种树“不害其长”,不做“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的事。而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却与之截然相反。

③第4节,将郭橐驼种树之道“移之官理”,仍借橐驼之口,写出做官的道理,那么如何做官呢?

[明确]做官之人,要像种树那样,要顺应民众生活的要求,不要妨害他们的生长,使他们得以“蕃生”,“安性”。

4.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①学生通读全文。

②讨论写作特点。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种树郭橐驼传》 教学设计示例教案,

[明确]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四)总结扩展

[总结]这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寓言式的说理文。文章通过记述郭橐驼的两段话,反映了当时官吏政乱令繁、骚扰百姓、使之不能安生的现实。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像郭橐驼种树那样,不妨害它们自然生长;统治者清肃吏治,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

本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请细加体会。

[扩展]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①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③,秋来处处割愁肠③。

若为化作身千亿④,散向峰头望故乡⑤。

[注释]①与:同。浩初:诗人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上人:和尚的尊称。亲故:亲戚、故人。②畔:边,侧。似:有如。剑芒:剑的顶部尖锐部分。③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这两句是说,海边的山峰如同锋利的`剑芒,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④若:假若。千亿:极言其多。化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诗人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⑤散向:飘向。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

[提示]柳宗元这首诗想象奇异,构思独特。它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更高于普通的思乡诗。柳宗元文采出众,志向远大,然而他所处的时代并没给他施展抱负的广阔空间。不仅如此,诗人因为政治上的失败还抑郁终生。这种悲伤郁闷的情怀在他的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这首诗就写于他两度遭贬,在偏远的柳州任上。诗人紧扣题目中的“看山”,把笔墨直接落在“海畔尖山”上,惟有“尖山”似“剑芒”,才能“割”“愁肠”。作者真是匠心独运,就这样不着痕迹地将所见之景与所念之情联系到了一起。而且一个“秋”字勾勒出了一幅衰草连天,一片荒凉的背景,这种情境下的离人,又怎样不思念故乡呢?可是远离故地,相隔千里,怎能解思乡之苦呢?惟有登高望远。可更为奇特的就在一人登高不足表达心境,若化身千亿,都散向峰头,岂不可以尽情望乡吗?如此神奇的想像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当然能想到“化身千亿”和柳宗元精通佛典是分不开的,何况同行的就是一位“上人”。如此“思乡”,真是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五)布置作业

1.本文所讲的种树道理,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启示。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种树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做做中,了解种树的过程。

2、体验种树的成功感,养成爱护树木的习惯。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歌曲《种树歌》。

2.小树苗、小铲子、水壶、花盆、泥土。

活动过程:

导入讨论实践

(一)导入:播放课件。

师:小朋友,你们瞧,这是一片大树林,我们上次讨论过种树有什么好处呀?

师:我们听听树林里的小熊和小兔子在说什么?

小熊:小兔,前天下大雨,我的屋子全被冲毁了,怎么你的家还好好的呢?

小兔: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先来看看我们俩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吧?(幼儿比较小熊和小兔子的房子:小兔子的房子后面有很多树木。)旁白:为什么有了树,房子就不会被吹毁呢?

幼儿:树的根能固着泥土,没有树,土壤就会被冲走的。

(二)讨论:

1.了解种树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1)我们一起帮小熊种树吧。种树需要什么呢?(幼儿说说。)

(2)师出示ppt,并小结:种树需要这些:铲子、洒水壶、泥土、树苗等等。

2.了解种树的步骤。

(1)你们知道怎么种树吗?(幼儿自由交流。)

(2)欣赏ppt:小兔子介绍种树的步骤。

①用铲子挖一个坑:模仿挖坑的姿势。(挖坑时,根据树苗的大小挖不同深度的坑。不要用力过大,提醒幼儿保持地面干净。)

②把树苗轻轻地放进坑里。

③盖上泥土和沙子。

④洒水:模仿水壶的样子帮小树苗洒水。(把泥土浸满水,然后把底盘的水倒掉。注意洒水时尽量不把地上弄湿。)

(3)小兔子介绍的正确的种树方法是怎么样的,第一步做什么,第二第三第四步分别做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种树顺序。并且边说边模仿种树的动作。)

3.排序游戏。播放课件,请幼儿根据种树的过程进行正确的排序。

4、音乐游戏:《种树歌》。播放歌曲《种树歌》,师幼表演种树。(可反复几遍。)

(三)实践: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帮小熊种树吧。(幼儿分四组,合作种小树苗,老师巡回指导。)

2.小树苗都站起来了。平时我们除了要给他们喝喝水,还要做点什么呢?(施肥、给他们晒晒太阳。)

3.师幼把小树苗放到阳台晒太阳。

活动反思: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似乎离我们生活很遥远。但是随着现在“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的提出,环境保护越来越为大众所重视,我们的幼儿受到了耳汝目染。“保护环境”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切实可行的一个倡议。《我们去种树》这一内容,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知道树木对环境的益处,了解粗浅的种植知识,感受大自然和环境的美好。

我们在活动前通过图片、视频,给孩子讲解了植树的好处,如:植树可以减少噪音,植树可以防风防沙,减少水土流失,可以控制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此外,树木还是自动的调温器,天然除尘器,氧气制造厂、细菌的消毒站等等,虽然孩子有的还不是很明白但是在他们的心理,已经知道了种树有很多的好处,我们在活动中加入了环保知识的拓展。通过我们植树节的这次活动,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我们已将“环保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

《种树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