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内加法教案7篇
教案的制定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教案的结构化设计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课堂管理水平,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五以内加法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以内加法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法。能看图片尝试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并懂得运算。
2、在看、听、想、说、做中感受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体验数学的魅力。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1、5以内加法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红、黄、绿队牌三张、抢答器(锣)三个,数字贴纸(选手号)若干张、统计牌一个,奖牌榜三张、
3、红苹果若干个、奖状若干张、颁奖音乐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整齐、响亮地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来介绍今天参加我们快乐数学大本营的三个方队,他们是(举队牌)——红队,欢迎你们!他们是——黄队,欢迎你们!他们是——绿队,欢迎你们!接下来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红黄绿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红苹果。看哪一队的红苹果个数最多。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提醒幼儿把题读完整),例幼儿:2+3=5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三位选手依此回答完毕)。
小结:第一关必答题结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各队的红苹果得数,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大家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某队现在暂时领先,但某队和某队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
师:花园里有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又飞来两只蝴蝶(边讲边操作图片),现在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幼儿回答。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师根据幼儿口述边讲解边板书:2+2=4,哦,那么这到底对不对呢?那么这两个数字宝宝是哪里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图片,师引导讲解理解:2+2=4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考考我小问号.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红黄绿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红队可以选择黄队和绿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
(选红苹果多的一队)师:你们选谁?黄队接受挑战,请听题。(黄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队鼓掌)恭喜黄队得到一个红苹果。现在请黄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队都加上一个红苹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红苹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会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6号选手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中红队得到几个红苹果?黄队得到几个红苹果?绿队得到几个红苹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出示统计牌)(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今天快乐数学大本营的冠军是——某某队!恭喜!请某某队的小朋友一起上来领奖。(放颁奖音乐),今天的颁奖嘉宾是在座的各位老师!有情!
2、结束:现在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看图编应用题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内容,也是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贯测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并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都是已知两件事和一个基本问题组成的。幼儿要解答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数量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的概貌,然后才能解答。这也就是应用题所必须进行的结构训练。当教师出示牛奶瓶图时,很容易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引起他们的联想。接着把“原来有一只奶瓶,后来又送来四只”这样一个数量关系,寓于结构,融于情境中,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思维过程,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幼儿马上就能异口同声地把答案喊出来。
然而,我发现在活动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试着让幼儿自己上来创编应用题,细节方面处理的不够经验,幼儿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很多,而事实上孩子们创编的应用题前两句基本是一个模型:本来有····后来又来了····。我想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去丰富。也希望家长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创编应用题,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2、有5个幼儿甚至不会问问题,直接给出答案。最后的看算式编应用题的时候,有的孩子直接独处算式,我稍稍有些许变动,使得幼儿在独立完成列式时遇到了困难,有的观察仔细,有的不能理解题意,我就引导孩子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创编应用题。这可能是老师在我们编好应用题时我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帮助幼儿进行梳理,。这让幼儿在学习的时候没能很好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幼儿逐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要求。转化训练,一方面是符合幼儿思维的水平和特点,另一方面要让幼儿参与转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我坚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个教育环节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引领幼儿真正探索学习。
五以内加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铺垫。笔算的最后一道题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5加7满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详细讲解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中1的写法。一方面结合摆小棒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竖式中进1的写法,如果有的学生从十位加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整合。】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给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算理,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五以内加法教案篇3
设计背景
已经学了10的组成和分解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2、情意目标: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 基本环节
1。 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 板书3+7=10 7+3=10
3。 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 跟着老师板书4+6=10 6+4=10
5。 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 教师巡视
7。 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 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 结束环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 延伸环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教学反思
1。 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 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 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 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 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 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五以内加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 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整理
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1. 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写出来。
2. 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
小组汇报,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二.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 竖着看,提问:竖着看,再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引导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试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
2. 横着看。提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
(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每一横排试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
3。斜着看,提问斜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1)每一斜行得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得,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
(2)每一斜行中左斜行得算式得两个加数与每列算式的两个加数换了位置。8+3与3+8、9+3与3+9……,计算时他们都相等,所以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哪一种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
4. 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那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
5. 练习。(完成课本113页第1题)
三. 练习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课本113页的第2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2。成课本113页的第3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第1题,要求等号左右两边都等于13。练习时可回忆刚才学的加法表,完成后讲评,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
五以内加法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5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列竖式的加法(进位)奠定基础。本课对理解“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是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旧知迁移,感知“进位”的必要性。借助学具操作,引导比较,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等方式。沟通算法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建立对进位加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通过学具操作,观察思考,对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3.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计算方法相互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利用旧知的经验为新知迁移做铺垫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算一算(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9+8= 35+20= 4+7= 32+5=
20+78= 3+9= 4+71= 32+50=
(二)列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旧知,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经历探究进位加法算法的过程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一起去一(1)班联欢会的现场看看吧。
(一)主题引入,信息整合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教师选择性的进行板书。(课件演示突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闪烁。如“24瓶”“桌上有9瓶”可以添加这条信息。)
选取的信息有:盒子里有24瓶矿泉水,桌子上有9瓶。
(二)提出问题,列式促研
1.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课件出示男孩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问题。
2.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表述出来。课件进行完整性的呈现。
学生列出算式。(课件出示女孩列出算式)
3.比较算式,引入课题
板书算式:24+9=
4.提出问题:观察算式24+5与24+9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24+5是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24+9比较难。(个位相加超过十,要进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看情境图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删选信息、完整表述题意的能力。再通过复习题与新知算式的对比,初步感知“进位”,促进学生对新知展开探究的欲望。】
(三)学具操作,直观感悟
1.思考:怎样计算24+9=,课堂上没有矿泉水瓶,用什么学具代替我们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引导,借助小棒代替矿泉水,尝试摆一摆,算一算。
2.操作:同桌合作,摆出算式,算出结果。相互之间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
3.汇报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请学生板演算式中小棒的摆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中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3根,共33根;
方法二:左边24中1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左边的3根,共33根;
方法三: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3根,,20加上13就是33根;
方法四:直接往后数9个;
方法五:24加10再减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由具体的小棒呈现计算思考过程,突出旧知“凑十法”的迁移,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提供直观的表象支撑,而直接把4根和9根进行相加是13根,为“进位”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在探究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三、分析操作过程,把握本质,体会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操作交流的过程,共同分析方法一、二都是运用“凑十法”,方法三是直接把根数相加。
再次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回顾梳理。
(一)数形结合,初建模型
(课件呈现两种方法,动态演示,突出10根小棒捆一捆),借助小棒摆放,课件演示,体现思考过程。
教师:第一种方法中的原来的2捆为什么变成了3捆?为什么要把后面的几根重新打捆?第二种方法中1捆多3根是怎么得到的?1捆表示什么几根?
让学生对着课件演示,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棒演示过程按照“先……再……”的顺序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动手操作过程,借助小棒打捆,建立“进位”的直观表象;再按照课件依次出示的顺序,分别说说两种算法中先……先算……。突出两种算法的不同,进而突出每种算法的重点。强调10个一是1个十,满十就要打捆的意识。】
(二)符号表征,明确算理
结合小棒摆放图,把算式过程图填写完整。
(课件出示算式,以学生表述过程陆续呈现步骤,突出算法不同。)
利用课件呈现小棒图,出示算式,每种算法的呈现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相对照,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棒摆放,说出算式一是把9分成两个数,运用“凑十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算式二结合小棒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三)即时练习,深化算理
(课件出示)教材65页“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小棒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课件反馈。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对应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实物操作到符号抽象理解,明确计算步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表征能力。即时练习给学生对新知理解基础上再次回忆,形成计算策略,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四、专项练习,强化对进位加法算理的认识
(课件出示)
(一)快乐的小猴。(说一说□里能填几。)
(二)捉害虫。(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解决问题。
教材66页第4题。
?设计意图:设计几个层次的趣味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愉悦情感,通过比较算法,错误辨析,沟通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对加法计算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以内加法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题比较归类,总结出计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难点: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我们复习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希望大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看谁掌握得又快又好.
(二)复习口算
1.加法.
(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观察以上6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归纳如下:
以上6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位数与整十数相加,有①、②两题.
第二种情况,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有③~⑥.其中③,④两题是不进位加法,⑤,⑥两题是进位加法.
(3)虽然各题的线路不同,但想法一致,以上6道题在计算方法上,你发现什么规律,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
在计算方法上发现它们的规律是: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进行计算.
2.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观察以上4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
以上4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位数减整十数,有①题.
第二种情况,两位数减一位数,有②,③,④题.其中②题是不退位减法,③,④题是退位减法.
(3)在计算方法上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要把被减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整十数,另一部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也就是十几),先做减法,再用所得的差与整十数相加.
3.练习.
(1)用已经总结出来的计算规律口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计算过程:
①5+43=48 把43分成40和3,5加3得8,40加8得48.
②80+17=97 把17分成10和7,80加10得90,90加7得97.
③25+8=33 把25分成20和5,5加8得13,20加13得33.
④6+89=95 把89分成80和9,6加9得15,80加15得95.
⑤79-6=73 把79分成70和9,9减6是3,70加3得73.
⑥75-40=35 把75分成70和5,70减40得30,30加5得35.
⑦30-6=24 把30分成20和10,10减6得4,20加4得24.
⑧85-9=76 把85分成70和15,15减9得6,70加6得76.
师:当我们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把计算过程省略,迅速准确地说出得数.
(2)口算.
81-70 30+28 38-4 91-8
62-2 42+3 52+20 6+35
(三)复习笔算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可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并指定6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每人写一道题.)
13+54= 48+27= 57+23=
87-42= 62-35= 70-52=
做完后用投影片订正.
讨论: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同桌的同学讨论)
相同处: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不同处: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笔算两位数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 10再减.
3.巩固练习.
(1)给小马虎治病.
一号病例:
诊断:个位4加9得13,横线下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5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9,小马虎忘记把进上来的1加上,所以错了.
处方:
把进上来的1,
写在十位下面
二号病例:
诊断:个位2加7得9,十位2加4得6,这道题是不进位加法,小马虎当成进位加法做的,所以错了.
处方:
认真细致地做题.
三号病例:
诊断:个位2减5不够减,从十位借1,向个位退10,12减5得7,小马虎只用退下来的10减5,忘记了个位上的2,所以错了.
处方:
从十位退1后,个位
要算12减5.
四号病例:
诊断:个位0减8不够,从十位借1向个位退10,10减8得2,十位上退1剩3,3减1得2.小马虎计算十位时,仍然用4减1得3,造成错误.
处方:
从十位4退1剩3,3
减1得2在十位写
2.
(2)在□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把旧知识系统整理出来,概括出计算规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明白算理后又鼓励学生采用直接加或直接减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时巩固练习,分析错题原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
五以内加法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的了解,提高运算及自编应用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加法、减法板",了解加减法的意义。
3、积极参加游戏,开动脑筋思考,体会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盒子一个;5以内加法、减法的ppt课件;音乐。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写有5以内加法、减法的算式题信封若干个;写有算式题的动物头饰若干个。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游戏:碰球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老师出示一个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里面有数字卡片2-5。)老师伸手进去摸一张,然后问幼儿是多少?幼儿回答以后,老师说:"我们来玩总数是5的碰球游戏。"小朋友,我问你,我的2球碰几球?"婷婷老师,告诉你,你的2球碰3球"。连续抽2次卡片,玩3次。
2、基本部分。
(1)闯关游戏。老师播放ppt,出一些题目请幼儿来闯关,总共有5关,每闯一关成功,老师就奖励幼儿大大的笑脸贴纸。直到闯关结束。
(2) 挑战游戏。完成信封的算式题。请幼儿帮老师把信封上的算式题算出得数,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一个小朋友操作加法、减法板,两外一个幼儿负责记录得数,哪组小朋友最快完成,就能拿到老师的奖励笑脸。
3、结束部分。游戏:小动物找家。请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每只小动物身上都有算式题,算出得数是多少,就找到相应的门牌号码。老师事先在教室画上5个有号码的圈,幼儿听音乐开始去找家,当听到大灰狼出现的音乐,如果还没有找到家的幼儿,就要被大灰狼吃掉。(幼儿交换头饰,游戏可玩两次,根据时间而定)。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减法。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回家可以考考爸爸、妈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请幼儿轻轻的把头饰放到篮子。"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