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跑的教案推荐8篇
一个有创新的教案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案的详细准备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条不紊,提高教学的时间利用率,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跑的教案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跑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的例14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商末尾补“0”的意义。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540÷6072÷18140÷2560÷8
720÷9303÷3217÷7320÷4
2、不用计算,讲出商是几位数。
3、改正下列各题中的错误。
先让学生讨论,找出各题的错误原因,再由三位同学板演订正,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重算。
二、新接。
1、引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注意商未尾的“0”;
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同样也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情况。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4。7820÷23
(1)审题: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2)学生试做。两人板演。
(3)教师巡视,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分别写在黑板上。
(4)结合竖式提问:
在百位上商“3”表示多少?在十位上商“4”表示多少?个位上商“0”为什么一定要写?
教师指出:在计算过程中,除到破除数的十位商“4”,能除尽,被除数个位上的0就不必再移下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3、改题。如果例3的被除数是7830,该怎么办?
(1)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
(2)结合竖式讲评提问:
①当十位上商“4”,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余数1与个位上的0移下来?(当十位上商“4”后,但被除数十位上还有数,因此要把1移下来,再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10除以23,个位仍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这时余数为10。)
②商的末尾不补“0”行吗?为什么?(不补0,商就不是三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百、4个十,而只是34,验算的结果也就不对。)
③怎样进行验算?(看除数与商的积、加上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巩固。完成第63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9180÷543749÷31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然后由学生独立练习。
四、。
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带0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两点:
1、试商前要先确定商是几位数。
2、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那一位上写0。
五、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三年级跑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各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估算。
二、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相互交流
1、谈话引导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
如: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还有表示什么的单位?
2、小组讨论
由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展示
并评出哪一组记录的最完整。
(二)加深体验,建立观念
1、数一数
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
让学生从钟面的认识,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
2、比一比
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长度单位?
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述,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3、估一估
出示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质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算一算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2、猜一猜
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
3、估一估
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学生掌握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集体核对。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三年级跑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教学准备
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学生准备
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准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交流。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
三年级跑的教案篇4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裂开姿势
仿佛随风舞蹈停止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它主要讲荷花散发出清香。正是闻到这股怡人的清香,作者才迫不及待地想早一点见到荷花。那么,就让我们跟作者一道去看荷花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指导:在读的时候,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以强调荷花的不同长势。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
(2)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与第1自然段“闻到一阵清香”相照应。花开了才散发清香,才能吸引“我”去观看。
(3)这段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荷叶的颜色、形状,突出了荷叶又大又绿又圆的特点。
(4)第二句话中“挨挨挤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表现出荷叶密密层层的样子,体现了荷花勃勃的生命力。
(5)第三句话中“冒”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这个“冒”字,我们仿佛看到白荷花像极欲挣脱束缚的顽皮的孩子,是那么有活力。
(6)第2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
明确: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荷花初开、全开、未开的三种姿态,既突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师点拨:
排比是一种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来加强语势效果的修辞手法。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得细致传神。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运用排比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2、学习第3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重读“一大幅”“了不起”等词语,突出喜爱、赞美的感情。
(2)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每一朵花都有一种姿势,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突出了荷花的美。
(3)第3自然段中的画家是指谁?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明确:这里的“画家”是指大自然。作者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这样说表达了作者对千姿百态的荷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予生物以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一大幅如此美妙的活的画。
3、学习第4、5自然段。
(1)朗读指导:要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出作者享受其中、忘我陶醉的心境。
(2)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特的感受,那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
明确: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3)闭上眼睛,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师配乐朗诵第4自然段)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从“翩翩起舞”中能感受到荷花开得非常美。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比如小蜻蜓、小鱼……
(4)“我”怎么会忘了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明确:因为“我”被荷花的美深深吸引,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最后一句“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是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4、回顾全文,思考:全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明确:全文主要从闻到荷花的香味,看到荷花的姿态、颜色,想象荷花舞蹈的动态这三个方面来写荷花的。尤其是对荷花半开、全开、还是花骨朵儿这三种姿态的描写,更是淋漓尽致。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1)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明确:示例: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有的排桌椅,大家都干得很卖力。
(2)课文学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喜爱之情?
明确: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进行语言的积累。可以画一幅荷花图,并配上一首自己写的小诗来赞美荷花。也可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
2、总结。
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荷花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呢!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三年级跑的教案篇5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听懂晦朔本课的会话。
2、能听说读写单词 pencil, pencil—box。
3、能正确读出字母“o”在开音节中的读音和闭音节中的读音。
教学重点:
能听懂晦朔本课的会话。
教学难点:
能正确读出字母“o”在开音节中的读音和闭音节中的读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组织学生唱一首学过的歌曲。
2、检查第3课的会话和四会掌握的单词。
3、请一对学生表演第三课对话。
二、介绍新语言项目与教学方法
a.词汇教学
本课四会掌握的单词有pencil和pencil—box。pencil一词时生词,教法如下:
1、教师出示一支钢笔,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 ?学生回答:it’s a pen。教师再出示一支铅笔,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 若学生不能说出,教师给予回答:it’s a pencil 。让学生跟教师重复pencil,a pencil,it’s a pencil 然后把pencil写在黑板上。
2、让学生口拼pencil一词,边口拼边书空。然后在练习册上摹写。
3、教师出示一个新的铅笔盒,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回答后,教师说:yes, it’s a pencil—box。 it’s a new pencil—box。把new一词说得口气重些。
4、教师带读it’s a new pencil—box。数遍。
5、让学生口拼pencil—box一词,并边口拼边书空,然后在练习册上摹写。
b.会话教学。
1、教师拿出一支新的钢笔,对学生说 i have a new pen。 并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朗读。然后教师把“pen”一词擦掉,让学生用这一句型完成句子,i have a new ……,启发学生使用学过的词如:book, bag, ruler等词,当学生说:i have a new pencil—box时,教师走过去
说:oh, good 。may i have a look?
2、让学生跟教师重复: may i have a look? 和 oh, good。 may i have a look?
3、教师和一个学生进行对话。教师拿出新铅笔盒,对学生说i have a new pencil—box。 启发学生和教师对话:oh, good 。may i have a look? 这时教师说:certainly。 here you are。
4、同桌两人练习会话,要求学生做会话表演。
5、学生与教师会话,找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会话表演。
6、让学生跟教师重复 may i use it? 和sure。 让学生同桌两人利用文具等实物练习以上的对话。
7、听课文会话录音。
第二课时
c.语音教学
1、教学准备:把本课中read and listen部分的单词按课本上的形式做成两列火车图片。
2、教师将一列火车贴在黑板上,同时对学生说:try to read the words yourselves。
3、找2—3个学生朗读单词后,全班学生齐读。启发学生总结字母“o”的发音。
4、听语音练习录音。
三、兴趣活动
1、教师发出指令:show me your pencil, please。
2、学生根据指令举起铅笔。
3、教师让集体或个人口拼单词:spell the word “pencil” , please。口拼正确的加分。可拼以下所学四会单词:pen, pencil—box, book, ruler ,bag, cap 等。
四、课堂练习:
1、听音画画。
内容:
1)draw a pencil, please。
2)please draw a pen。
3)draw a ruler, please。
4)please draw an apple 。
5)draw a pencil—box, please。
2、读和写。
五、家庭作业
读课文三次,抄写四会单词五次。
三年级跑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3、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体念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1分硬币、各种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你能用身体中的尺表示吗?
3、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毫米的产生
1、估一估
师:【课件1、出示课本书图】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估一估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自由发??
师:谁来说说你估计的`是多少?
生:......
师: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在小组内进行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厘米?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卡纸上。
生:测量并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哪一组测量的结果。
生:数学书的宽不到18厘米,厚不到1厘米或6毫米等
师:数学书的宽和厚度能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呢?
生:不能
师:归纳,当我们在测量数学书的宽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时,要想量的更精确些,我们通常用毫米作单位【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1)直尺直观演示
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师: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能用手比划一下吗?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长吗?【课件】
生: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厘米中)
师:那也就是说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下,看看有什么感受。【课件显示】
(2)动手实践
师:不好比划吧?我来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后捏尺子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卡尺子抽出来。这时,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大约就是1毫米。
生:学生体念
(3)生活中的1毫米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的硬币、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师:那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课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
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数一数
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师: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课件显示】
师:那也就是说(1厘米正好=10毫米【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一遍)
师:那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生:2厘米=20毫米,3厘米=30毫米
师:那1厘米6毫米=()毫米呢?
生:16毫米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出长16毫米吗?
(2)量一量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识解决问题吗?(能)请同学们打开书的22页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题的线段各有多长。
四、课堂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你能用这些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能)那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 ) (5)一枝粉笔长75( )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
(3)教室的长约8( ) (7)一把钥匙的长45( )
(4)玲玲的身高为125( ) (8)练习本的厚约3( )
2、判断,请在对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床长2厘米()
牙刷长约13毫米()
小树高3分米()
老师的讲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长约30厘米()
3、量一量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4、拓展《小马虎的日记》
20xx年5月30日星期五天气:晴
早上,我们坐在长约8毫米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毫米的认识”,老师来了后发给每个人1枚厚度约是1厘米的1分硬币、我估计了一下老师手里拿的粉笔的长度约为7米5毫米,我手里刚开始用的铅笔长度约为15毫米,我估计铅笔盒的高度大约为20厘米、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橡皮的长度,约为8毫米、
五、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米厘米毫米
1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年级跑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9-101页例1、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二十三的1、2题。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为他们探究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奠定了基础。但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等于,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旧知,夯实基??
⑴、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扳书这些分数:、、……)
⑵、根据板书,用“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知,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巧设情境,生成问题
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
⑴、小明今天过生日,全家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妈妈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1块,妈妈吃了2块。
⑵、(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小明吃了蛋糕的,妈妈吃了蛋糕的)
⑶、情景存疑:“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①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三年级跑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7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等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体会作者笔下水泥道的美。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初步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水泥道的美的。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和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2、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发现平常生活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让学生制作梧桐树叶,装水的小桶,梧桐落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一条灰扑扑的水泥道(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见过水泥道吗?它们看上去普普通通,毫不起眼对吗?
2、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你们看,水泥道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课件出示铺满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
谁来说说这种变化?这是什么落叶?
预设:水泥道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梧桐树落叶。
3、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课件出示)
法国梧桐树:属落叶乔木,可高达20-30m,树形雄伟端庄,叶大荫浓。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教师出示梧桐树落叶实物给学生,课件出示坐标并联系实际生活:我们松滋的玉岭北路也有美丽的梧桐树哦!走在这么美丽的水泥道上,你们会是什么心情?(愉快)
4、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齐读课题。适时提问:金色巴掌你认为是什么?(梧桐树叶)
5、书写课题中的多音字“铺”。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笔画:右边“甫”字的两小短横不能挨着两边,保持间距才好看。
师强调书写姿势,生打开《写字课堂作业》写两个。师巡视指导。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标出自然段。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出不认识的字,圈出难以理解的词语。
生朗读时,师板书“熨帖”、“凌乱”两个词语在黑板上。
2、课件出示同学们普遍不会读且生字表里没有出现词语:粘在,熨帖。指读,齐读。
3、我会认:出示带有生字的六个词语“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开小火车读。
再点生说说,那些字容易读错:“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再出示读音,点生领读。
4、趣味游戏读词:登楼梯。男生上楼梯,每读一个词声音变大一点。女生下楼梯,每读一个词声音变低一点。
三、多种方法理解新词。
1、课件出示难以理解的词语:熨帖、凌乱。学生齐读。
2、师引导:除了这两个词语,还有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词,也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关注的。师板书:明朗。
课件出示课文前三自然段。点生读,读完找人说一说“明朗”是什么意思。
预设:晴朗,总结第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借助近义词”。
将“借助近义词”的卡纸粘贴在黑板。
3、出示雨后初晴的天空图:你们观察过雨后初晴的天空吗?那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说出“光线充足”。
4、教师总结:“联系生活实际”也是我们理解词语的第二个好方法。将“联系生活实际”的卡纸粘贴在黑板上。
5、课件出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以及小气泡:二年级时,我知道在“寻找”这个词语中,“寻”和“找”意思相近,“寻”就是“找”的意思。那么“明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
点生按照上面小气泡的方法来说一说“明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师:《说文解字》里讲,“朗”,明也。意思就是说“朗”就是光线充足的意思。而“明”是我们熟悉的字,我们可以借助它来猜“明朗”这个词的词义。这就是今天要说的第三种方法“借助熟字猜词义”,师将卡纸粘贴于黑板。
6、出示第四自然段:利用“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等词语,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前文的“明朗”。总结出第四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师将卡纸粘贴于黑板。
师生看黑板上的卡纸共同回顾学过的四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和联系上下文。
四、水泥道的全景图与特写。
1、默读5、6、7三个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喜欢的句子,用圆圈圈出喜欢的词语。
2、和网格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喜欢它们的原因。
3、点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的落叶之美(特写):
预设:第五自然段“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梧桐树落叶的美。
师提问: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落叶之美?(数量,颜色)
4、再点生说说水泥道的美(全景):
预设:第六自然段“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师再提问,这一自然段又从哪个角度写了落叶之美?(光泽)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比喻)
朗读提示: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要读得舒缓平静,读出水泥道的意境之美。师范读之后,多次点生读一读。
5、镜头再次拉近:第七自然段里有哪些好词美句?
(1)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理解“熨帖”和“凌乱”。
预设:“熨帖”一词可以用到“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熨帖就是“紧紧地粘”、“平展地粘”。
“凌乱”一词可以用到“联系上下文”、“借助熟字猜词义”等方法来理解。“凌乱”就是“排列不规则”。
课堂小实验:师将梧桐落叶没于小桶中,再拿出来,粘贴于黑板上,这样的“粘”就是“熨帖”。
师:同学们看起来“凌乱”就是杂乱无章的意思,是个贬义词。可是作者却说“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自然之美”)
(2)贴一贴:贴出“凌乱美”
师:同学们,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是不是把美丽的梧桐树叶也吹到大家的课桌里来了?请大家代替秋姑娘将自己做好的梧桐树叶,随意地贴在黑板上老师画出的“水泥道上”。让学生参与创造。深切体会凌乱之美。
师:这种动人心魄的凌乱之美是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带来的,是美丽的秋姑娘带的,更是神奇的大自然带来的!
(3)师:同学们,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不止于此,你们看!课件出示图片。(天空中凌乱的云层、山谷里凌乱的五彩池、海面上凌云的鸥群、大洋中凌乱的岛屿)
(4)再读第7自然段,读出这种凌乱美。
(5)第7自然段有哪些好句子?
预设: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比喻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师:作者又是从什么角度写了落叶的美?(形状)
5、配乐朗读,师生合作读5、6、7三自然段,回顾美景。
点生回顾作者的写作角度:从落叶的数量,颜色,色泽,形状等方面描写了落叶之美。
6、谈一谈,你觉得作者能把水泥道写得如此美丽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力。
师: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也能学习作者,做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感受身边美好事物的有心人。
五、布置课内积累作业。
1、用阅读摘抄本摘抄本文已学部分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词语不少于15个。句子不少于5个。
2、和网格小组成员交流自己摘抄的内容和心得体会。
课堂点评:
这节课是一节践行生本理念、讲究教学艺术的优质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方式多样,指导得法,实用性强;以生为本,设计科学,艺术性强。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教完了。我的教法很简单,就是带着他们读读课文,然后把“我”的大大小小的发现一一找到。边读边找,我们共同完成了如下的发现:
第一发现:天开始放晴了。
第二发现:天空多么的明朗。
第三发现:地面是潮湿的。
第四发现: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第五发现:水洼映着小小的蓝天。
第六发现:闪着雨珠的、金黄的梧桐树叶粘在湿的水泥道上。
第七发现: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的地毯。
第八发现:是一块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的地毯。
第九发现:梧桐树的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
第十发现: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的落叶不规则、有些凌乱,但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第十一发现: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地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蹦跳、歌唱……
我把这些发现写在黑板上,学生看着共同寻找的发现,都笑了。肯定有老师说,这样教,太碎了,合并成三五条就行!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告诉我不要合并;课堂上,同学们的全部参与,告诉我这样找发现有意思。我手中有有关部门给我的四本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教学设计、教案,但他们所教都比我复杂,那些复杂教法,总觉得就是按部就班,虽然他们也谈到发现,但都是相当概括性,几乎是没有什么逻辑可谈的。大家可以细读这十一条,顺序不要变,相信你一定会读出某种逻辑。
为什么要这样一条一条找出来?因为背着书包上学,经过门前的水泥道,就这么点的路,为什么作者能写下这么细的文章?不就是将这些一条条发现串起来的吗?
我告诉学生,要想写好日记,每天把自己的若干发现串起来就行了。不难,作家张秋生先生就是这么干的。
熟视无睹是写不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一年四季的微妙差异,如果你发现不到,同样是写不好文章的。
教这一课“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出现了两次,这种修辞手法叫叠句(课堂上可以讲),但两次同样的句子,意思一样吗?学生说不一样。谈一谈理由。学生说,最后一次是对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感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从“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第一回觉得看出来的。
我顺势说,如果“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改成“一夜春风,一夜春雨”“一夜夏风,一夜夏雨”“一夜冬风,一夜冬雨”,门前的水泥道分别是怎样的?学生说,肯定是不美的,因为没有金色巴掌在上面。
同学们所说的感谢,我认为是对的。但教学参考书及名师们设计的那些课,看不出有这种设计与思考。他们所说的,我无法认同。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就这么简单的读与对答,我相信简单之教,学生们会有不少变化的。因为他们知道了平常之路、司空见惯的东西,突然一天的美,与季节有关,与自己的一条又一条的发现有关,与自己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发现串成文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