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
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规划,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精心编写的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集合的概念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1
教学类型:探究研究型
设计思路:通过一系列的猜想得出德.摩根律,但是这个结论仅仅是猜想,数学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论证它的正确性,因此本节通过剖析维恩图的四部分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并对德摩根律进行简单的应用,因此我们制作了本微课。
教学过程:
一、片头
(20秒以内)
内容:你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集合的运算——自己探索也能发现的数学规律(第二讲)》。
第 1 张ppt
12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
(4分20秒左右)
1.引入: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学习了集合的运算,得出了一个有趣的规律。课后,你举例验证了这个规律吗?
那么,这个规律是偶然的,还是一个恒等式呢?
第 2 张ppt
28秒以内
2.规律的验证:
试用集合a,b的交集、并集、补集分别表示维恩图中1,2,3,4及彩色部分的集合,通过剖析维恩图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使用
第 3 张ppt
2分10 秒以内
3.抽象概括: 通过我们的观察和验证,我们发现这个规律是一个恒等式。
而这个规律就是180年前著名的英国数学家德摩根发现的。
为了纪念他,我们将它称为德摩根律。
原来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也能发现这么伟大的数学规律。
第 4 张ppt
30秒以内
4.例题应用:使用例题形式,将的德摩根定律的结论加以应用,让学生更加熟悉集合的运算
第 5 张ppt
1分20秒以内
三、结尾
(20秒以内)
通过这在道题的解答,我们发现德摩根律为解答集合运算问题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
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规律。
第 6 张ppt
10秒以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学生在学习集合时会接触到很多的集合运算,往往学生觉得这是集合中的难点,因此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猜想,以精彩的动画展示,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下轻松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层层深入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集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效果非常好。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集合的作用,会根据已知条件构造集合;
3.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并会正确表达;
4.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5.了解数合的含义,记忆基本数集的符号;
6.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导入新课】
一、实例引入: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21日上午8点,高一年级在操场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问题情境引入:
我们高一(3)班一共45人,其中班长易雪芳,现有以下问题:
⑴45人组成的班集体能否组成一个整体?
⑵班长易雪芳和45人所组成的班集体是什么关系?
⑶假设张三是相邻班的学生,问他与高一(3)班是什么关系?
三、课前学习
1.学法指导:
(1)阅读教材的内容感受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理解数集、空集的概念;
(2)本学时的重点是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空集的意义及符号;
(3)对于一个整体是否是集合的判断的关键是对“确定”两字的理解,学习时结合实例及教材上的例题进行理解。记忆常用数集、空集的符号表示。
2.尝试练习:见《数学学案》p1
四、课堂探究:见《数学学案》p1
1.探究问题:
探究1
探究2
2.知识链接:
3.拓展提升:
例1、下列各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1)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
(2)某班个子高的同学;
(3)方程的所有解;
(4)不等式的所有解;
(5)中国的直辖市;
(6)不等式的所有解;
(7)大于4的自然数;
(8)我国的小河流。
例2、下列集合哪些是数集?再试着举两个数集,并使它们分别是有限集与无限集。
(1)1、3、5、7、9组成的集合;
(2)你班学号为单数的学生组成的集合。
例3、已知a是我国所有省的省会城市构成的集合。用符号或填空。
(1)武汉_____a,北京_____a,南京_____a,郑州_____a;
(2)-1_____n,8_____,6_____n,_____n;
(3)1_____z,-2.45_____z,_____q,_____q,_____r.
例4、判断下列各句的说法是否正确:
(1)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n*中()
(2)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z中()
(3)所有不在n*中的数都不在z中()
(4)所有不在q中的实数都在r中()
(5)由既在r中又在n中的数组成的集合中一定包含数0()
(6)不在n中的数不能使方程4x=8成立()
答案:×,√,×,√,√,√
例5、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若且-1p,求实数m的值
解:根据,得若此时不满足题意;若解得此时或(舍),综上符合条件的.
点评:本题综合运用集合的定义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解题,注意集合的性质的运用.
例6、设集合a={x|x=2k,k∈z},b={x|x=2k+1,k∈z},c={x|x=4k+1,k∈z},又有a∈a,b∈b,判断元素a+b与集合a、b和c的关系.
解:因a={x|x=2k,k∈z},b={x|x=2k+1,k∈z},则集合a由偶数构成,集合b由奇数构成.
即a是偶数,b是奇数设a=2m,b=2n+1(m∈z,n∈z)
则a+b=2(m+n)+1是奇数,那么a+ba,a+b∈b.
又c={x|x=4k+1,k∈z}是由部分奇数构成且x=4k+1=2·2k+1.
故m+n是偶数时,a+b∈c;m+n不是偶数时,a+bc
综上a+ba,a+b∈b,a+bc.
4.当堂训练:见《数学学案》p2
5.归纳总结: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也简称集,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element)
注意:集合的概念中,“某些确定的对象”,可以是任意的具体确定的事物,例如数、式、点、形、物等.
3.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belongto)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2.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x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课后巩固――作业
1.习题1.1,第1-2题;
2.《数学学案》p3
3.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3
[课程目标]
1.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掌握用区间表示数集;
3.能够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正确运用区间表示一些数集。
知识点一 列举法表示集合
[填一填]
列举法
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相邻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并写在大括号内,以此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答一答]
1.什么类型的集合适合用列举法表示?
提示:当集合中的元素较少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优点与缺点是什么?
提示: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优点是元素清晰明确、一目了然;缺点是不易看出元素所具有的属性。
知识点二 描述法表示集合
[填一填]
描述法
(1)集合的特征性质:
一般地,如果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这个性质,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
(2)特征性质描述法:
集合a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p(x)描述为{x|p(x)},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
[答一答]
3.什么类型的集合适合用描述法表示?
提示:描述法多用于集合中的元素有无限多个的无限集或元素个数较多的有限集。
4.集合{x|x>3}与集合{t|t>3}表示同一个集合吗?
提示:虽然两个集合的代表元素的符号(字母)不同,但实质上它们均表示大于3的所有实数,故表示同一个集合。
知识点三 区间及其表示
[填一填]
研究函数常常用到区间的概念,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1)满足a≤x≤b的全体实数x的集合简写为[a,b],称为闭区间。
(2)满足a
(3)满足a≤x
(4)满足a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4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的概念》是人教版第一章的内容(中职数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集合以及集合有关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初中数学课本中已现了一些数和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等,但学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数学中的含义,集合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也是也是中职数学的开篇,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上点的集合等。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让学生领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客观,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以及有关概念;
b、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a、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
b、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b、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点:准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
对于中职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厌学情绪。
三、教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从学生较熟悉的实例出发,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认知策略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交流、讨论,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集合概念的形成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习指导(说学法)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数学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生动脑思考、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的意识,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a、创设情境,揭示本课主题,同时对集合的整体性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b、介绍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
2、究竟什么是集合?(实例探究)切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熟悉的事物(物体),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进行探究,为本课教学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接待探究过程学生积极思考、交流、作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实例中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范围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为下面水到渠成的介绍集合概念做好铺垫。
3、集合的概念,本课的重点。结合探究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集合和元素各是什么?知识的呈现由抽象到具体进一步熟悉元素与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分清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和元素为后面学习两者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教师在这一环节做好学习指导,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集合,如果对象不确定,就不能确定为集合(举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熟悉巩固集合的概念通过例题,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5、集合的符号记法,为本节重点做好铺垫。
6、从实例入行手,探索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学生能用文字语言描述,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出元素与集合关系符号表示,在这个环节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逐步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落实本课的重点,学习指导:⑴集合元素的确定。⑵理解两符号的含义。
7、思考交流本课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通过自由举例,能深化概念。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8、从所举的例子中抽象出数集的概念,并给出常见数集的记法。
9、学生练习:通过练习,识记常见数集的记法,同时进一步巩固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10、知识的实际应用:
问题不难,落实课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集合的眼光观看世界。
11、课堂小节
以学生小节为主教师帮助为辅,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学会梳理所学内容,要学会总结反思,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的鬼纳总结能力。
六、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教学过程遵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应用集合的眼光看研究对象,注重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本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
七、教学反思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特殊到一般,在具体感知基础上得出集合的描述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启发探究教学,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集合的概念教案篇5
教学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符号及术语。
教学过程:
一、阅读下列语句:
1) 全体自然数0,1,2,3,4,5,
2) 代数式
3) 抛物线 上所有的点
4) 今年本校高一(1)(或(2))班的全体学生
5) 本校实验室的所有天平
6) 本班级全体高个子同学
7) 著名的科学家
上述每组语句所描述的对象是否是确定的?
二、
1)集合:
2)集合的元素:
3)集合按元素的个数分,可分为1)__________2)_________
三、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四、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五、特殊数集专用记号:
1)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______2)正整数集_____3)整数集_______4)有理数集______5)实数集_____ 6)空集____
六、集合的表示方法:
1)
2)
3)
七、例题讲解:
例1、 中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然后说出它们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地球上的四大洋构成的集合;
2)函数 的全体 值的集合;
3)函数 的全体自变量 的集合;
4)方程组 解的集合;
5)方程 解的集合;
6)不等式 的解的集合;
7)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
8)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
例3、用符号 或 填空:
1) ______q ,0_____n, _____z,0_____
2) ______ , _____
3)3_____ ,
4)设 , , 则
例4、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2.
3.
4.
例5、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所有被3整除的数
2.图中阴影部分点(含边界)的坐标的集合
课堂练习:
例6、设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以表示为 ,也可以表示为 ,则 的值等于___________
例7、已知: ,若 中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 的取值范围。
思考题:数集a满足:若 ,则 ,证明1):若2 ,则集合中还有另外两个元素;2)若 则集合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合。
小结:
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 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
a . m=,n=b. m=,n=
c. m=,n=d. m=,n=
2. m=,x=,y=, , .则 ( )
a . b. c. d.
3. 方程组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1)难解的题目,(2)方程 在实数集内的解,(3)直角坐标平面内第四象限的一些点,(4)很多多项式。能够组成集合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
5. 设集合 a=, b=,
c=, d=,e=。
其中有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__。
6. 设 ,则集合 中所有元素的和为
7. 设x,y,z都是非零实数,则用列举法将 所有可能的值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8. 已知f(x)=x2-ax+b,(a,b r),a=,b=,
若a=,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9. 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方法表示出来:
(1) (2)
(3) (4)
10. 设a,b为整数,把形如a+b 的一切数构成的集合记为m,设 ,试判断x+y,x-y,xy是否属于m,说明理由。
11. 已知集合a=
(1) 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并求出这个元素;
(2) 若a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集合。
12.若-3 ,求实数a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