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球教案与反思参考5篇
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有趣,优秀教案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球教案与反思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球教案与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学会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出可爱的毛毛虫。
2、鼓励幼儿能大胆地作画。
3、培养小朋友对手指点画的兴趣。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活动准备:
ppt课件、彩色颜料、彩笔人手一支、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呀!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猜它是谁?(出示课件),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2)仔细观察,这只毛毛虫在做什么?(依次出示其它不同形态的毛毛虫)
(3)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试着画一画毛毛虫。
二、幼儿学习手指点画,教师巡回。
(1)我们用食指蘸上你喜欢的颜色,在白纸上一个靠着一个画毛毛虫的身体,身体可长可短,毛毛虫也可以多画几条。
(2)颜色干了以后,再用水彩笔画触角和脚
(3)手上有颜色的用抹布擦一擦。
三、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1)展览作品,请幼儿相互评价。
(2)教师表扬画面整洁,画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幼儿,并对所有作品给予肯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幼儿用手指进行点画,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使用点抬的方法进行点画;他们在色彩的搭配上,很随性,都是按他们自己的喜好来的。我班的幼儿很喜欢玩颜料,每次上颜料课,他们都很喜欢,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在换颜色时,有的幼儿没有擦手,把颜色弄混了。如果我再上这堂课,我要邀请那些这方面能力较弱的幼儿到范画上来练习,给予他们机会。
小班球教案与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郊游时快乐的心情。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外出郊游的经验.
2. 物质准备:音乐《郊游》、风景区图片、图谱、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歌曲情景,导入活动。
师:“我们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的,我们一起出发去看看吧”
2.幼儿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1)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紫金公园)
(2)师:“公园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走,我们继续出发吧!”
评析:
活动开始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在郊游中出示家乡本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图片,使活动更加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3.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师幼学唱歌曲
(2)完整唱一遍歌曲师:“那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完整的将这首歌再唱一遍吧。”
评析: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打破以往出示图谱一句一句教、幼儿一句一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通过到家乡的各个风景区去“旅游”的形式,轻松自然地让幼儿将歌曲哼唱出来。同时教师能引导幼儿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部分,抛出问题:“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还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儿,让幼儿更加自主地学习演唱。
4.感受歌曲情感,让幼儿自由表现。
(1)幼幼互动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好听得声音来表现我们愉快的心情,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我们的快乐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下去指导)
(2)请个别幼儿表现评析:
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唱,更注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把郊游当中喜悦、愉快的情绪带入歌曲中,真正依据《指南》精神,不再重“技能训练”,而是强调艺术教育的“感受与表现”。
5.游戏《音乐动车》
(1)师:“除了上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比较远的地方有哪里呢?”
(2)教师示范游戏,第一遍游戏。
(3)第二遍游戏
(4)第三遍游戏6.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
评析:
活动把郊游游戏贯穿始终,在活动最后教师扮演动车长,以“点兵点将”的形式,边唱边邀请幼儿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去郊游,同时要求唱得好的幼儿才能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与演唱的兴趣,最后让部分幼儿扮演动车长再次进行演唱与游戏,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创设郊游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诸多幼儿教育实例证明。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在活动开展时,教师需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导入新歌。此次活动导入环节教师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感知、体验音乐。
小班球教案与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2、教育幼儿保护眼睛,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3、了解生病的症状,知道生病后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
4、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活动主题:小朋友,刚刚我们升国旗时,你是用什么看国旗的呢?(幼儿回答:眼睛)
2、了解眼睛的重要性。
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对眼睛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深入地了解和思考眼睛的重要性。(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3、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必要性和保护眼睛的办法。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爱护眼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活动结束:
教师:保护我们的眼睛,我们要做到三点:一是少看电脑和电视,注意休息,让眼部的肌肉有机会放松;二是不用脏手揉眼睛;三是平衡膳食,多吃对保护视力有保护的食物,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今天的这个活动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整个活动气氛比较好,虽然在活动过程中仍有些许的不足,但是有反思有改正才会有进步,相信我们班的健康活动一定能开展的更好的。
小班球教案与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灾发生时自救方法,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2、有环保意识,乐意为周围的绿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掌握自救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导入主题。
1、“小朋友想想如果我们这儿连续几天都下雨,感觉会是怎样呢?有哪些不方便呢?”
“如果大雨连续不停的下,将会发生什么?”(幼儿交流)
2、看图片,了解水灾的危害性。
“连续下大雨会发生什么事情?洪水会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教师和幼儿共同边看图片边交流)
二、交流感受和逃生方法。
“看到这样的灾情你是怎样想的?”
“洪水来了,我们可以怎样逃生自救?”(发求救信号、抱住树木、爬上屋顶)
“现在为什么每年有特大洪水?”
“减少灾害天气有什么办法?”
(教师告诉幼儿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与减少水灾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
1、告诉小朋友如果遇上水灾不要慌,要抱住树木,爬上屋顶,学会发求救信号。
2、告诉幼儿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为了避免水灾的发生。
小班球教案与反思篇5
设计意图:
洞洞是幼儿日常生活常见可寻的事物,教师通过环境布置和实物摆放让幼儿寻找身体到衣物上的洞洞并拓展到日常学习生活环境中的洞洞延伸至更开阔的世界,使幼儿从感官到发现不断获得最为直接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知识,从愉悦的探寻和大胆讲述中了解洞洞对于我们生活的用处。
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运用感官寻找身边的洞洞,体验和老师同伴共同找洞的乐趣。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述感知内容。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1.活动室放置幼儿易于识别的洞洞实物若干(篮球架,口杯,书袋,垃圾桶)
2.不同类型的洞洞(如封闭的洞洞,盛放东西的洞洞,穿透的洞洞)图片若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寻找洞洞的游戏环节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出幼儿主动的寻找身体,衣物和活动区中的洞洞,从而获得最直接最丰富的有关洞洞的乐趣和作用。
教学难点:幼儿通过感官主动探寻和获得基础经验后,教师引导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大胆表述生活中洞洞的基本用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熟悉环境和幼儿,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好,黄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特意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玩找洞洞的游戏,孩子们你们找找看,你的身体上有洞洞吗?它有什么用处?
2.游戏:“我的洞洞在哪里”---教师说孩子们(吃饭、看东西、闻气味、听声音、)的洞洞在哪里?孩子们能迅速作出反应,激发出快乐情绪。
分析:因为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足,难以直接感受和讲述某一物品的形状和特征,教师在活动导入时以简单的提问激发幼儿参与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而且是每个幼儿都乐意并能够参与的找出自己身体上的洞洞,初步运用感官体验了找洞的乐趣,并为下一环节寻找自身衣物上的洞做好了良好铺垫。
二、相互寻找衣服上的洞洞,再次感知
1.幼儿相互寻找自己衣服上的口袋,帽子,鞋子等物品的洞洞,进一步感知洞洞的用处和有趣。
(孩子们,我们的身体上的洞洞多有趣啊,现在请你们相互找找自己的衣服,鞋子,袜子上有洞洞吗?它们有什么用?好玩吗?)
2.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在衣物上发现的洞洞,了解这些洞洞的基本用处。
分析:幼儿通过第一环节中游戏“我的洞洞在哪里”获得的愉悦体验和找洞乐趣后,幼儿的学习兴趣已被激发出来,当教师请幼儿再次寻找衣物上的洞时,幼儿能积极主动好奇的去找寻和发现自己和同伴身上的各类洞洞,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比如纽扣的洞,鞋子的洞,口袋的洞,)此时,教师应把握良好的提问契机,请个别观察力较强愿意表达的幼儿及时大胆的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和相互分享经验的喜悦。这也是本教学活动环节中的教学重点之一。
三、探寻发现大胆讲述,体验找洞乐趣
1.激发幼儿自主找寻和发现,体验师生找洞的乐趣
(孩子们,我们的身体,衣服上有这么多有趣的洞洞,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看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哪些有趣的洞洞呢?)
将孩子四散开来,教师与孩子共同去寻找活动室区域中有洞的实物,寻找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提示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探寻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感知的内容,分享交流
找寻结束后,请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自己在找寻中发现的内容,回顾和体验找洞的乐趣
3.感受与总结“有趣的洞洞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逐一出示2-3种洞洞图片(封闭的洞洞,盛放东西的洞洞,穿透的洞洞)小结洞洞的有趣和在生活中的用处,加深幼儿对洞洞的理解。
分析:本环节是活动中的一个重难点,重点在于提高了幼儿找寻洞洞的要求,虽然同样的运用感官寻找洞洞,从自己的五官到身体衣物再拓宽到生活学习的环境,感官的视野不断在扩大,于是幼儿找寻的范围和难度也相应提升,所以在本环节的找寻中教师应起到良好的支持,引导与合作,给予幼儿提示和指导与幼儿一起探寻和发现。本活动的难点:当幼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洞洞的感官体验后,教师应借助幼儿对洞洞的感官体验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将这种感受和发现及时大胆的表述出来,帮助幼儿对认识的洞洞用简单的话归纳和总结,结合不同种类的洞洞图片加深幼儿对洞洞的认识,了解洞洞在我们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用处,获得简单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四、延伸:“外面的洞洞更有趣”
(孩子们,我们在教室里身体上发现这么多好玩的洞洞。在我们的操场上还有更多有趣好玩的洞洞,现在,我们赶紧出发吧!)
随着音乐,在老师搭建的门洞中孩子们排队钻洞离开活动室
活动结束
分析:打破界限,开阔视野,外面的世界总是很精彩,在幼儿的眼里也是,从自我到同伴到生活环境一层层推开我们视野能及的地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总会教给我们太多的东西,蚂蚁的洞,滑滑梯上的洞,水龙头上的洞都藏着很多的乐趣和奥妙,让孩子们更近距离的去感受生活中可看到可触摸的洞,自我发现和感受,远远胜过教师站在那里告诉过他们的一切。
教学反思:
生活中小小的一事一物都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从选取题材设计到组织实施并非那么顺利。比如在初次组织活动中第一环节是以出示实物让幼儿感知再推进其他教学环节,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幼儿的感官寻找也比较有限,感受和讲述都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和修改反思如下几点:
1、小班幼儿的生活认知才刚刚启蒙,在设计综合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小班幼儿发展特点,不以概念程式灌输,而是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以他们自身所熟悉的身体,环境等方面入手,逐步的推进和加深对生活事物的认识。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打破常规的先认知再感受后总结的教学形式,小班幼儿具象思维发展良好,教师在游戏环节设置可以让幼儿先感受先参与,在获得体验后师生共同学习归纳和小结。
3、游戏是幼儿的学习,让幼儿在丰富的游戏中去感受,发现和学习,潜移默化中身心去感受,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运用游戏环节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4、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以这样积极热情的态度投身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支持幼儿参与,鼓励与引导幼儿发现,与幼儿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秘密与快乐。
5、教育不是灌输和局限,而是让幼儿自主自由的去发现和感受。在本教学活动中,教师不约束和限制幼儿发现的每一处洞洞,只要是孩子自己发现的,都应给与肯定和鼓励。而我们鼓励幼儿所发现的视野也不仅仅是自己或者身边,还有更广阔的万物之间,所以在延伸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推开了更大的一扇窗,鼓励孩子们走出去大胆的找寻,只要是孩子自己找寻到的,就一定是他心里最美好和最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