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鱼的教案6篇

时间:2024-01-01 17:36:25 分类:工作计划

在制定教案的过程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和巧妙的运用,教案的撰写过程让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鱼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鱼的教案6篇

认识鱼的教案篇1

五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有过买文具的经历。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值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老师出示一盒粉笔,问:你们知道这盒粉笔是多少钱买来的吗?

师:你知道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用钱呢?(请学生回答)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1))【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课件中各种面值,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以1元为例讲解人民币的认法。

先看数字,是1,再看汉字,是元,所以是1元。点名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说出其他面值人民币的认法。(2)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从课前准备好的小面值模拟人民币中拿来认,一个拿,另一个来认,轮流认。

2.教学例2——人民币的换算

师:你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吗?(元、角、分)如果1角钱能买1颗糖果,那么1元钱可以买多少颗这样的糖果?(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答出是10颗)元和角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那就是1元=10角。(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1元硬币=10枚1角硬币)同样的,规定角和分之间的关系是1角=10分。(课件出示情境图,1角硬币=10枚1分硬币)【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3题。【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角=1元

10分=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进率,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是不会换进率的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2)【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

3、例4 【教材分析】

教材例3引导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例4分为两个层次,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做一做”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家长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更少把大面值的人民币给孩子自由支配,所以很多学生的思想里没有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要想让学生明确这些换算关系,需要通过模拟购物、兑换钱币等活动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大额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学会兑换。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难点: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节日。老师知道在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给小朋友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让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自己的节日。老师今天就想先带着小朋友们到商店去买衣服好不好?(课件显示服装商店物品)来到商店,你看到了什么?(衣服、裤子、裙子、围巾)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呢?

用我们上节课认识的人民币来买这些衣服好吗?(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人民币图)用小面值的人民币买衣服你有什么感触?(买衣服需要的钱比较多,用小面额的人民币太麻烦了,因为面值太小了,要数很多)在生活中小面额的人民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要用大面额的人民币。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大面值人民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出来,同桌相互说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同桌交流,说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师:这几张人民币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分别出示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0元、50元、20元、10元。生集体识别,并交流识别方法)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课件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课件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可以换几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肯定评价。3.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玩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钱的。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7题。【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大面值人民币。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谁愿意来说一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大面值人民币: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1张5元换5张1元

1张10元换10张1元 1张20元换2张10元 1张50元换5张10元 1张100元换10张10元 1张100元换2张50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大面值的人民币的兑换,由于平时很少接触人民币的缘故,所以对于人民币的兑换还是没有什么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巩固。

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的例

5、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学生购物经历较少,尤其是大面值人民币,使用机会更少,致使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还需要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信封(装有小商品卡和10元以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有时还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摆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生3:2个5角和2个1角。2个5角就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2)课件出示例5。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板书:18角=1元8角)2.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6气球图。(从左到右分别编号1、2、3、4、5)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生2:1号气球最便宜,5号气球最贵。师:根据这些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请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

师:真聪明!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以下3个问题。

课件出示例6的3个问题。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答,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第1个问题的?

生1:求“买1个1号和1个2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生2:我是这样算的:5+8=13(角)13角=1元3角

师:对!先用加法算出一共要13角,再把13角换成1元3角。师:谁来汇报第2个问题如何解决?

生3:求“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要用减法计算。算法是:1元-6角=4角。

师:1元-6角=4角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4:我是这样想的:1元=10角,10-6=4(角)师:这种想法很好!

师:第3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生5:求“买1个3号和1个5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元+3元1角=4元1角。

师:你是怎样加的呢?

生5:3元加1元是4元,4元加1角就是4元1角。生6:还可以这样算:1元=10角,3元1角=31角,10+31=41(角),41角=4元1角。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算法都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9页第1~3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元2角=12角 18角=1元8角 问题1:5+8=13(角)13角=1元3角 问题2:1元-6角=4角 1元=10角 10-6=4(角)问题3: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完成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最难的还是几元减几角的问题,学生不懂的从元里面拿出1元来兑换成角在计算,所以这里是个难点,要加强。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7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用一定的钱购买不同价格的杂志,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比较零散的,因此数学中应结合他们进行货币交易的经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感受真实的交易过程,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和验证结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模拟人民币、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情境引入】 1.买文体用品。

(1)买一个球和一块橡皮,一共要()钱。(2)一个毽子比一个练习本贵()钱。

(3)买上面五种用品,付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钱。2.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7,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师:仔细看看例7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共有4本杂志。

生2:4本杂志的钱分别是5元、6元、8元和7元。

生3:我知道了要求的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买其中的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生1:“正好”就是“恰好”。

生2:这里“正好”就是13元钱买两种杂志,钱刚好全部用完,没有剩余。

师:讲得非常好!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生1:我们组认为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是随便先两种试一试,试出来的。师:能介绍你们“试”的方法吗?

生1:先试5元和6元的。5元+6元=11元,11元比13元少一些,把一本换成贵一点的试试。5元+7元=12元,12元比13元还是少了一点,把7元的换成8元的再试。5元+8元=13元,正好合适。

师:这种方法好。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2:我们组是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出来的。用13元正好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能说说怎样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的吗?

生2:先选5元的杂志,再把5元分别与6元、8元、7元的杂志试,看哪个合适。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这种方法很好!它能帮我们有顺序地思考,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3:我们组是先选定6元的杂志的,再把6元的杂志分别与其他的3种杂志分别试,试出来的结果是用13元正好可能买《画报》和《连环画》两种杂志。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找到了几种答案? 生:两种!

师:对!第一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买5元的《我是小学生》和8元的《卡通世界》;第二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

3.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两种答案,这两种答案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一下?

生:把选定的两种杂志的钱加起来,看是否等于13元。师:很好!那谁来算一算?

生:5元+8元=13元

7元+6元=13元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检验)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8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计算后开始学习的,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合理的使用人民币,增强生活技能。

五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1)【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都认识人民币,有过买文具的经历。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这部分内容的实际背景。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通过购物活动,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值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老师出示一盒粉笔,问:你们知道这盒粉笔是多少钱买来的吗?

师:你知道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用钱呢?(请学生回答)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1))【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面值的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课件中各种面值,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以1元为例讲解人民币的认法。

先看数字,是1,再看汉字,是元,所以是1元。点名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说出其他面值人民币的认法。(2)活动:学生两人一组,从课前准备好的小面值模拟人民币中拿来认,一个拿,另一个来认,轮流认。

2.教学例2——人民币的换算

师:你知道人民币有哪些单位吗?(元、角、分)如果1角钱能买1颗糖果,那么1元钱可以买多少颗这样的糖果?(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能答出是10颗)元和角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那就是1元=10角。(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1元硬币=10枚1角硬币)同样的,规定角和分之间的关系是1角=10分。(课件出示情境图,1角硬币=10枚1分硬币)【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3题。【课堂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0角=1元

10分=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进率,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是不会换进率的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2)【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

3、例4 【教材分析】

教材例3引导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例4分为两个层次,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值是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10元与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是最多的。“做一做”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家长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购物,更少把大面值的人民币给孩子自由支配,所以很多学生的思想里没有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要想让学生明确这些换算关系,需要通过模拟购物、兑换钱币等活动来实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大额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学会兑换。

2.通过兑换钱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物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学会兑换人民币。难点:训练学生灵活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

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朋友们自己的节日。老师知道在这一天爸爸妈妈都会给小朋友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让小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自己的节日。老师今天就想先带着小朋友们到商店去买衣服好不好?(课件显示服装商店物品)来到商店,你看到了什么?(衣服、裤子、裙子、围巾)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的衣服呢?

用我们上节课认识的人民币来买这些衣服好吗?(课件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1元人民币图)用小面值的人民币买衣服你有什么感触?(买衣服需要的钱比较多,用小面额的人民币太麻烦了,因为面值太小了,要数很多)在生活中小面额的人民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要用大面额的人民币。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人民币学具出来,同桌相互说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同桌交流,说出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师:这几张人民币你认识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分别出示第五套人民币中的100元、50元、20元、10元。生集体识别,并交流识别方法)2.教学例4:人民币的兑换。

课件出示: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10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课件出示: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

师:如果要把100元换成50元,可以换几张?换成20元,可以换几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肯定评价。3.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玩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钱的。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7题。【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大面值人民币。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谁愿意来说一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2)大面值人民币: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1张5元换5张1元

1张10元换10张1元 1张20元换2张10元 1张50元换5张10元 1张100元换10张10元 1张100元换2张50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大面值的人民币的兑换,由于平时很少接触人民币的缘故,所以对于人民币的兑换还是没有什么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巩固。

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的例

5、例6 【教材分析】

本节课突出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购买简单的文体用品是一年级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并且也是小学生愿意做的事情。教材以此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在经历模拟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人民币,但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学生购物经历较少,尤其是大面值人民币,使用机会更少,致使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要学生达到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去解决数学问题,做到算理明确、方法得当,还需要课堂实践、探索、交流来实现。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信封(装有小商品卡和10元以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情境导入】

1.学生根据要求摆钱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会使用它吗?下面就请你们来试一试,你们看,这有很多的物品,上面都标明了价格,老师说物品的名称,你们来摆出它的价钱好不好?

学生摆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有时还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摆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请几名学生到讲台上,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生3:2个5角和2个1角。

2个5角就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2)课件出示例5。

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

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让学生理解10角就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板书:18角=1元8角)2.教学例6。

课件出示例6气球图。(从左到右分别编号1、2、3、4、5)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生2:1号气球最便宜,5号气球最贵。师:根据这些气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请学生汇报所提出的问题。

师:真聪明!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以下3个问题。

课件出示例6的3个问题。

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尝试解答,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汇报。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第1个问题的?

生1:求“买1个1号和1个2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

生2:我是这样算的:5+8=13(角)13角=1元3角

师:对!先用加法算出一共要13角,再把13角换成1元3角。师:谁来汇报第2个问题如何解决?

生3:求“3号气球比4号气球贵多少钱?”要用减法计算。算法是:1元-6角=4角。

师:1元-6角=4角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4:我是这样想的:1元=10角,10-6=4(角)师:这种想法很好!

师:第3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生5:求“买1个3号和1个5号气球,要多少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元+3元1角=4元1角。

师:你是怎样加的呢?

生5:3元加1元是4元,4元加1角就是4元1角。生6:还可以这样算:1元=10角,3元1角=31角,10+31=41(角),41角=4元1角。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算法都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59页第1~3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元2角=12角 18角=1元8角 问题1:5+8=13(角)13角=1元3角 问题2:1元-6角=4角 1元=10角 10-6=4(角)问题3:1元+3元1角=4元1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如何完成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最难的还是几元减几角的问题,学生不懂的从元里面拿出1元来兑换成角在计算,所以这里是个难点,要加强。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7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通过用一定的钱购买不同价格的杂志,使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问题。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购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关于元、角的减法计算。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学生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计算问题。通过解决以上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比较零散的,因此数学中应结合他们进行货币交易的经历,并通过一些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感受真实的交易过程,从而对人民币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和验证结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元、角、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

模拟人民币、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情境引入】 1.买文体用品。

(1)买一个球和一块橡皮,一共要()钱。(2)一个毽子比一个练习本贵()钱。

(3)买上面五种用品,付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钱。2.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7,让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师:仔细看看例7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一共有4本杂志。

生2:4本杂志的钱分别是5元、6元、8元和7元。

生3:我知道了要求的问题是“用13元钱正好可买其中的哪两种杂志”。

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生1:“正好”就是“恰好”。

生2:这里“正好”就是13元钱买两种杂志,钱刚好全部用完,没有剩余。

师:讲得非常好!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

生1:我们组认为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是随便先两种试一试,试出来的。师:能介绍你们“试”的方法吗?

生1:先试5元和6元的。5元+6元=11元,11元比13元少一些,把一本换成贵一点的试试。5元+7元=12元,12元比13元还是少了一点,把7元的换成8元的再试。5元+8元=13元,正好合适。

师:这种方法好。谁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2:我们组是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出来的。用13元正好买《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两种杂志。

师:能说说怎样先选一本,然后按顺序试的吗?

生2:先选5元的杂志,再把5元分别与6元、8元、7元的杂志试,看哪个合适。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这种方法很好!它能帮我们有顺序地思考,能很快地找到答案。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3:我们组是先选定6元的杂志的,再把6元的杂志分别与其他的3种杂志分别试,试出来的结果是用13元正好可能买《画报》和《连环画》两种杂志。

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板书如下: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找到了几种答案? 生:两种!

师:对!第一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买5元的《我是小学生》和8元的《卡通世界》;第二种答案是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6元的《画报》和7元的《连环画》。

3.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两种答案,这两种答案是否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一下?

生:把选定的两种杂志的钱加起来,看是否等于13元。师:很好!那谁来算一算?

生:5元+8元=13元

7元+6元=13元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解答完后,让学生进行检验)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4~8题。【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计算后开始学习的,这是为了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合理的使用人民币,增强生活技能。

认识鱼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钟表模型。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1.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正确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1.这是什么声音?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时间王国继续探索有关时间的奥秘(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认识钟面

1.走时时间王国,要想了解关于时间的奥秘我们得先认识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

一边演示,一边提问:

a、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大格?我们来数一数

b、一个大格被短线分成几个小格?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2.你是怎样数的?

(二)认识分

1.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你能记住每个刻度数字表示几分吗?和同桌说一说

(三)认识时

1.看龟兔赛跑比赛,说说谁赢了?

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当分针走一大圈的时候时针走多少?时针走一大格时间是多少?

认识:1时=60分。

(四)读时间

1.我们认时间的时候,不仅要看分针,而且要看谁?

2.这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是8时的?

3.这是几时几分?8:05

写时间:生说师写

那么这个时间在电子表上怎样表示呢?我们来看,因为是5分,不满10分,所以我们在小圆点右边的第一位,添写一个零。(板书:8:05)这个时间我们还可以写做8时05分。(板书:8时05分)像这样的时间,你们会写吧。

4.读写:11:30和3:45

总结读时间的方法

我们要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三、练习反馈

1.连一连

2.写一写:91页1题小红的一天

3.学会了读写时间,你们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我们一起听1分钟的歌曲。

4.你觉得1分钟的时间怎么样?

虽然一分钟很短暂,但只要你不浪费他,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希望大家能珍惜每一分钟,做时间的小主人,能做到吗?

5.小游戏:时间列车

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要结束时间王国之旅回家了,用我们手中的智慧卡乘座时间列车回家吧

认识鱼的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事物,他们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特征,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幼儿能够区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通过游戏知道图形的特征,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能及时说出来。

活动准备:

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木板";小熊的家;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饼干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

二、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熊家刚建好了房子,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做客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要跟着老师哦,不能走丢咯。"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有秩序的走。

2、师:"哎?前面是什么呀?怎么那么多的小坑啊?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幼儿回答。师:"那我们来像个办法将小坑填满吧﹗""好"师:"路边有好多的木板,我们就用木板来铺路吧﹗"幼儿铺路,教师提醒:"你们可要动动脑筋哦﹗什么样的木板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铺好,请几个小朋友回答:"你们用什么形状的木板铺路的呀?"小路修好了,带领幼儿走在木板上,边走边说走的是什么图形。

三、到小熊家做客我们沿着小路到了小熊的家,快去看看小熊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吧﹗幼儿回答: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饼干。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课《认识图形》,在这个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且孩子也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告诉老师和身边的小伙伴,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可以在上一节延伸课,让幼儿运用所学图形知识,找出生活中的图形。还有就是可能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几周,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认识鱼的教案篇4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

2、 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 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 (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 1 ) (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你们还会认吗?

( 2 )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 9:15)

( 3 )分针指着 3 ,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 (学生尝试说) 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 4 )分针指着数字 3 是 15 分 (出示钟面模型) ,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 、认识时、分的关系

( 1 ) (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

( 2 )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 1 时 =60 分

( 3 )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 .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 .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 (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生生互动)

2 .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 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 .拨一拨,说一说

( 1 )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 2 )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连线

( 1 )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 2 )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 3 )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习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习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间

1时=60分 2时40分 3时5分

2:40 3:05

五、教学反思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 (课件出示图片) 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师: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 ,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 1 : 9 时 15 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 2 :还可以说 9 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 9 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 1 :时针走过了 9 ,就是 9 时多了。

生 2 :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 3 啊,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针走了 15 下。

生 2 :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教材既安排了认读时刻的教学,又安排了写时刻的教学,尤其3时5分这个时刻的电子表表示方法学生很容易写错。何不改变一下呈现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 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 (指着模型)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 教师板书: 1时=60分 )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 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 (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

认识鱼的教案篇5

?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3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二)、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3、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游戏:猜一猜

学生闭上眼,摸一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四)、游戏

1、看一看

2、摸一摸

3、猜一猜

板书:

认识图形.一正方形长方形圆柱球数学,图形,说课稿

认识鱼的教案篇6

活动名称

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31天),也有小月(30天),一年有365天。

3、了解日历的用途,能正确的查找日期。

活动重点

知道一年有12个月、365天,一个月有31、30、28天。

活动难点

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最小月是哪个月。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明确探究任务。

??师播放课件,幼儿认读数字12、31、30、28、365。教读365。

??提问:我们的数宝宝怎么都不见了?他们都到哪儿去了?(房子)数宝宝为什么要到房子去呢?他们和房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听完故事你就明白了。

二、通过操作,帮助幼儿认识月份和星期

??认识月份

1、听一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年。她生了365个孩子,给他们取名叫日。一天年妈妈为孩子们盖了12座房子,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盖好了,这个年妈妈就让孩子们住在房子里。

2、和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并提问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30、28或29)天。

3、找一找

⑴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大,有的小)

⑵大房子有几座?(7座)小房子有几座?(4座)最小的房子有几座?(1座)

⑶根据幼儿回答,师把大房子放第一排,把小房子放第二排,最小的房子放第三排。

⑷每个房子里住的孩子一样多吗?先来看看大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29个孩子)。

??认识星期。

⑴看看每一个小房子里的数字有什么不同?讲讲红色数字、黑色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⑶从星期日开始数,看看每一个星期有几天?

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日子也是用红色标识?

⑸教师小结。

三、趣味游戏:看谁找得快。(教幼儿查看年历的方法,查找日期)

??找生日,总结查找方法。(先找月份再找日期)教师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并说说是怎样察找的。

??找节日,并说出是星期几。

四、智力抢答,巩固练习。

五、教师介绍日历的用途。

提问:我们认识了日历,那日历是做什么用的?(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日历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人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

六、展示日历。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日历。

??老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日历,日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如挂在墙上的日历叫挂历,放在桌子上的日历叫台历,还有日历本,电子日历,有的手表、手机上也有日历等等。

七、点评活动,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可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没有学过。为了使幼儿学起来更容易,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用故事的形式把枯燥、复杂的内容变生动、简单的方法真的很不错,值得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

虽然现在的日历样式多,我在本次教学中没有时间去说,但孩子们只要认识了典型的日历,掌握了日历要先看年份,再看月份、日期、星期这一方法,相信孩子们碰到别的样式的日历,也能慢慢看懂。

《认识鱼的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