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法制教案5篇

时间:2024-01-01 12:37:01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的撰写过程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优质的教案能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学科渗透法制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科渗透法制教案5篇

学科渗透法制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πr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π=3。14 ( )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3。r=3米

六、板书设计

学科渗透法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含义。

2。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画对称图。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图片:树叶、蜻蜓、天平

(二)分组讨论

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找出一些生活中实例图形。

(三)学生汇报

图形左右部分一样

(四)出示图片:实验

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

个什么样的图形?

(五)小结: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六)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一)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二)

3。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三)

(七)分组实验。

1。出示图片:几何图形

2。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三、课堂练习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五)

2。画出下面每组图形的对称轴。各能画几条?(出示图片:练习六)

3。把一张纸对折后,剪下一个图形,把剪下的图形展开,所得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四)

四、课后作业

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纸剪去一个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剪?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折、剪、量、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启发调动了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使情感、意志、兴趣、注意、动机都趋于积极化,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学科渗透法制教案篇3

课题: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

②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四)法制教育:

在练习中利用国徽是轴对称图形渗透《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笑吗?老师现在就让大家看一张人的脸,大家看完后,可不要笑得大厉害啊!(出示一张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

2、大家都笑了,谁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

(生:这张人脸的两只眼睛都在左侧。)

3、那么这张画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生:画得不漂亮。)你为什么觉得画不漂亮?(生:两只眼睛都画在了一侧。)

4、师小结:正是因为这张人脸的两个眼睛都在一侧,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幅画画得不漂亮。

二、讲授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只蝴蝶,大家说这只蝴蝶漂亮吗?(生:漂亮。)

大家说这只蝴蝶有几对翅膀(生:2对。)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对翅膀在大小上有什么特点?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大;一边一个……)

师小结:正是因为这只蝴蝶的两个翅膀一样大,而且在身体左右两边各一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只蝴蝶很美丽。

2、图片展示

师:它们漂亮、美观吗?(生:漂亮,美观。)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

3.做一做

(1)如下图,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

(2)学生动手操作。

(3)把你们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师:揭示概念:

象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师: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生边说师边板书:①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继续补充)在几何图形中,我们经常见到的轴对称图形有:

4、动手操作

把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或报纸拿出来,在纸的一侧上滴上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生)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师)由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

接下来,我们大家再来观察一下下图中的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这些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乙)不对,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而这三幅图每组都是两个图形,只能说这两个图形对称。

(师)乙同学说得很好,对于两个图形来说,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三、课堂练习

1、课本的随堂练习

学生讨论,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

2、师展示我国的.国徽图案,问:我国的“国徽”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国徽”是轴对称图形。)

(师此时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渗透《国徽》法的第二条和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按照一九五零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制作。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欣赏“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有的是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有的是人们受到这些对称现象的启发,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东西!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来看看人类及大自然的伟大的创作,看看你能不能从中体会到对称美呢?(多媒体播放课件)

(1)、自然中的对称美

(2)、欣赏建筑的对称美

(3)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剪纸艺术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其中折叠法剪纸,就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出的美丽的图案,成为民间的一门艺术。同学们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剪纸——中国剪纸。

4、自由创作

师:看见这些美丽的剪纸,同学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剪一幅美丽的剪纸呢?(生:想。)那我们的剪纸大赛就正式开始!(小组活动,展示作品,分享成果。)

(活动评价)师:同学们,大自然创造的对称之美巧夺天工,人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对称之美更是充满了智慧,下课之后请你们继续去探寻美、创造美,好吗?(生:好的。)

四、课时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自主交流,讨论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看谁搜集的多。

板书设计

轴对称现象

一、轴对称图形

二、做一做

三、想一想

四、课时小结

五、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优化,从而实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过程。本堂课一开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和电脑动画引入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素材具备激趣引题的兴味。

2.注重探究、淡化讲解,组织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放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折一折、剪一剪,自我探究轴对称图

形的特征和创造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变老师的传授为学生的探究。3.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本节课的一开始,通过出示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和一只美丽的蝴蝶进行对比,让学生感悟到不对称的物体不美丽而对称的物体具有美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4.在适当的地方恰到好处地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符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要求。

学科渗透法制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

2。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3。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你知道哪些自行车的种类?”

出示各种自行车的图片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先给出学生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二、新知讲授(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x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x后齿轮的齿数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x(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融入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应用1、已知:前齿轮齿数为: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cm。问: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远?②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两题学生进行思考、解答。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学科渗透法制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例题

(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

(三)做一做

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四)小结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

(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

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

(七)做一做

三、归纳、质疑

(一)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

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

(二)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

四、训练、深化

(一)巩固混合运算

1。判断

(x) (x)

(√) (√)

2。计算

(二)巩固简算

1。填空

2。简算

(三)提高练习

五、课后作业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学科渗透法制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