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3-08-11 16:02:49 分类:工作计划

在写教案之前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清晰地认知,教案是日常进行教学研究的形式,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模板6篇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选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重在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其意旨在于:重温历史经典故事,了解曹冲巧用木船称大象的好办法,感受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本文较为突出的特点:

1.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步骤表述的清楚明白,是引导学生有序表达的好范例。

2.运用对比的手法,对官员与曹冲称象办法的进行比较描写,突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突显曹冲年少聪慧。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直、才、到底”等词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设计说明:识字与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把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第一目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练习“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词句“赶象上船、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在船舷上做记号、称石头的重量”读懂曹冲称象的过程,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使单元教学重点得以落实;“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后习题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这也是针对单元教学重点而设的,但这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更是难点,要在教学中予以引导、落实。】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小木船或塑料盒、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头、秤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秤、杆、柱、低”5个生字,会写“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6个词语。体会“到底”表达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初步了解曹冲与官员不同的'称象办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质疑交流。

(一)观看大象视频。

1.学生观看交流:这是什么动物?看后想说什么?

2.识记生字词“议论”。

(1)师小结:你们刚才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就是在“议论”大象。

(2)出示卡片,齐读、个别读。引导发现“议论”都是言字旁,与说话有关。

(3)师引:有一个小孩想出了称象的好方法,是谁?引出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学习“称”(通过引导组词“称象、称一称、称重”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二)围绕课题质疑:

读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预设:“曹冲是什么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三)简单介绍故事历史及曹操、曹冲的身份。(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预设:古时候,即距离现在一千八百年左右。曹冲字仓舒,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冲自幼聪慧过人,在称象时不过7岁,去世时年仅13岁。)

?设计说明:首先,通过观看大象视屏引发学生对大象的直观感受,以此获得感性经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学贵有疑,引导学生质疑课题,即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也引发学生亲近历史,为探究历史故事中的“观象、议象、称象”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读好长问句,认写相似字。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二)反馈指导

1.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段落。

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中的长句。

(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即是问句又是长句,指导读好停顿,再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个别读。

称象秤杆柱子到底做事七岁站出来大船然后

3.辨识、书写“称”“秤”“杆”。

(1)识记:由“禾”联想“种、秧、秤”。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他们用“秤”来公平准确地称重(教师出示称,实物讲解)。由“称”带出“杆”,并将“杆秤称东西”连起来读三遍。

(2)书写“杆、秤、称。”(各写一个,同桌互评,自己对照字表修改。)

?设计说明:通过随文识字,联想识字,比较识字,比较写字的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会写、会认三个容易混淆的字“称”“秤”“杆”。真正体现教师教的价值,即教学生所需,教学生所难,提高学生对相似字的辨析能力,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认识大象。

(一)自读课文1-2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

1.学生读课文,找句子,反馈交流。

2.课件出示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学生齐读、个别读。强调重读“又高又大、一堵墙、四根柱子”,突出大象的高大。

4.教师引读:他们先感到大象_又高又大_,再看到它的身子像一堵墙_,它的腿像_四根柱子____。

5.课件出示大象图片及句式,学生练说:

大象的耳朵像___________,象牙像___________,尾巴像___________

(二)比较句子,模仿运用

1.问:官员们看了怎议论的?

2.课件出示句子:

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比较读,交流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引导关注“到底”,多了“到底”表示更好奇,更认真探究)

(2)给“到底”换个词。(究竟)

(3)学生用“到底”练习说话

(提示:如很想知道这头象怎么运来的,用“到底”问一问。)

?设计说明:“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并迁移运用。通过用“像”来说“象”,及了解关键词句“到底”意思,用“到底”说句子等训练方式,提升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大象的大有更立体的了解,对大象的重也有更强的好奇心。】

四、自读课文3-5自然段,找出官员和曹冲的称象方法。

(一)质疑: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和曹冲分别想出什么办法?用记号标出相关句子。

1.学生读书,找句子,交流汇报。

2.课件出示句子。

3.引导学生比较读两种办法。

4.教师总结板书:官员:用秤称象曹冲:用船称象

(二)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我们下节课再探个究竟。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找出两种办法并读好,让学生对官员的办法与曹冲的办法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设置悬念“官员和曹冲的办法,到底那一种更好呢”,引发学生探究欲望,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五、学生练习写字。

1.出示“别人、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

2.教师范写“底”(强调斜钩要拉长一些。)

?设计说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书写的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能力,但教师也要抓住较难的字,示范讲解。】

板书:

曹冲称象用船称

又高又大

官员们称象用秤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力气、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6个词语。体会“直”、“才”、表达的意思。

2.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句子:妈妈用秤杆称了称大西瓜。

?设计说明:复习巩固是提高学生识记生字效率的必要方法。教师通过听写句子再次巩固学生对“秤、杆、称”的认写,同时让学生明白学的文字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二、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官员与曹冲的称象办法,曹操赞同谁的?说出理由。

(一)思考汇报:

1.曹操赞同谁的办法?

赞同曹冲的。

2.说理由:

课件出示: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二)引导学生读这两句话。(读出曹操面对两种方法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直”。

1.“曹操听了直摇头”直可以换个什么词?(不停地、不住地)

2.从“直”体会出什么?(曹操非常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因为砍树造大秤,费时费力;造了大秤也提不起。)

3.带着体会男女生比较读第3、4自然段,读出曹操对官员们办法的不满意,不赞同;对曹冲的办法的欣赏、赞同。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抓关键词句判断曹操对两种办法的不同态度,提高学生概括、理解、判断的能力。】

三、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引导学生自疑自答:对于这个办法,有什么不明白的?

(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等)

2.学生说称象步骤,教师现场演示。(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

玩具象、小石块、秤等,让学生根据曹冲的办法来说怎么做,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

4.借助排序中的关键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提示用好“先、在、然后”

有序表达。

(二)交流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1.设疑:说说曹冲称象办法好在哪里?

2.生交流回答

(预设: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设计说明: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懂得曹冲称象好在哪里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只有学好重点,才能突破难点。曹冲称象的步骤语言逻辑性强,一环紧扣一环,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说清楚弄明白称象过程,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疑自答--学生说步骤、老师演示称象过程--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用‘先、再、然后’等连接词把过程说具体清楚”这四个教学步骤,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办法逻辑关系理解的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有序,从而轻松地懂得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四、夸一夸曹冲。

(一)质疑:这么好的办法,曹冲几岁想出来的?

1.交流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2.比较读一读,体会“才”的意思。

(预设:“才”突出表现曹冲年纪小。)

3.学生读句子:读出惊讶、夸赞的语气。

(二)想成为小曹冲吗?动动脑筋想想,你还有哪些好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

(三)拓展探究: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设计说明:通过启发学生说出我们科技进步的今天,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培养创新思维。】

巩固练习:

一、学曹冲比聪明,看谁读的准。

身体像堵墙,腿像四根柱。

站在大象前,官员来议论。

到底有多重?砍树做称杆。

谁能提得动?七岁曹冲解,

先赶象上船,画上吃水线。

再赶象上岸,用船来做秤。

装石到线止,称石知象重。

照着说法做,果然知重量。

学习小曹冲,勤想又敢说。

二、看拼音,写词语。

ránhòuzhànlìsuìyuèzhùzichènggǎn

(然后)(站立)(岁月)(柱子)(秤杆)

精选阅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探究新知

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四、归纳总结

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当堂练习

选字填空。

在再象相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说吧!

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③你不要()他一样贪(tān)玩。

④你现()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帮忙(bāngmáng)。

板书设计:

称象

官员们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正确书写: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识字8。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扩词、加偏旁组词。

课外:朗读、背诵韵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学习声旁包

1.出示书包,学生回答,引出包。

2.板书包。

三.学习4个象形字

1.看图启发。

(1)图上画了些什么人?(相机出示生字新词)

(2)图上的同学,正将包字与哪些偏旁组合?

讲解:包是声旁,其他是形旁。

2.学习生字。

(1)包加上火变成炮,炮可以组什么词?

(2)包加上艹变成苞,苞可以组什么词?

(3)包加上饣变成饱,饱可以组什么词?

(4)包加上氵变成泡,泡可以组什么词?

3.齐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练习写字。

1.出示范字,让学生观察。

2.分别指导。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五.作业

1.抄写部分词语。

2.练习读儿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给包找朋友。

2.读生字新词。

二.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教师范读。

3.指名读,正音再练练。

4.观察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色。

(1)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按照顺序连起来说一段话。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练写生字

1.指导观察:满、吐、嘴。

2.重点指导:满、嘴。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四.课堂练习

1.扩词:

满( )( )( ) 嘴( )( )( )

2.加偏旁组词:

包( )( ) ( )( ) ( )(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认识“角字旁”。区分“蜂和峰”与“蜜和密”

2、能够自主发现识字的方法;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

3、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醒”“蜜”“蜂”写端正、美观。

4、知道春天的主要特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重点:识字以及了解生字在词语或者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记住字形,正确书写。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春天

1、导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细心的你发现了吗?

2、出示课件,欣赏春天的画面:万木吐绿,河水解冻,小鸭戏水,柳树发芽,百花开放。

3、多美的画面呀!经过漫长寒冷的冬天,我们早就盼望着“春回大地”了!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根据教材编排特点,采取分散重难点,分层识字。

(一)初读感悟字形。

学生借助音节、同桌互读等方式,读准字音,初步认识字形。

(二)在观察、比较、联系中建构新知。

1、读一读熟字。

东、星、牙、地、虾、鸡

2、读一读带音节的新字。

冻、醒、芽、坪、蜜、鸭

3、观察,熟字和新字谁和谁能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东——冻星——醒牙——芽地——坪虾——蜜鸡——鸭

4、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比较后发现新旧两个字之间的联系。(学生说发现)

教师提升:我们是利用熟字学习生字的,是一种好的识字方法。

5、给生字组词语,初步了解字义。

相机指导生字:蜜蜂的书写。(观察、比较、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三)学文中巩固生字,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1)采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a.“解冻”什么意思?谁解冻?读词(河水解冻)。

b.你知道“苏醒”什么意思吗?在春天,都谁苏醒了?(学生自由说)这么多的事物在春天都苏醒了,所以说是万物苏醒,读。睡了一冬,终于醒了,多舒服呀,再读读。

c.春天,都哪些植物发芽,你观察到了吗?(学生说)——杨柳吐绿

万物苏醒: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春天来了,什么苏醒了?)

杨柳吐绿:换词的方法。(杨柳发芽)

百花争艳:联系第2课学过的描写春天里的画的语句。

(2)感情朗读,背诵这5句话。

a、把这些生字朋友送回家,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那美丽的画面。

b、指名读,认真听,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c、导读:播放开头的画面,配乐,用你的朗读把这么美的画面表达出来。(练读——指读——齐读)。

(3)、拓展: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融化的河水,有戏水的鸭子,还有发芽的柳树,还有?(生说)

三、在争星游戏活动中巩固生字。

可以设计找朋友游戏、以挑战赛形式闯关游戏。

1、请你说说是怎样记下面的生字。“一颗星”

2、找出一组形近字,再组词。“两颗星”

3、请你说一个或一句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三颗星”

四、书写生字

1、出示:醒、鸭。静静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

醒:别丢了左边“西”里的一小横。【甲骨文、金文的“酉”字,像一个酒坛子的形状,它的本义当指酒坛或酒壶。此字后来借用为干支名,为地支中的第十位。在汉字中凡从“酉”的字大都与酒有关,如酣、醉、酿、酌、配等】

鸭:书写时注意穿插避让,鸟的横是关键。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

5、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

对比观察:欣赏评议。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5 个生字,学会“封、借、初、渊、博、令、敬、佩、遗、憾”10 个字,能正确读写“别致、渊博、敬佩、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过程与方法:

1.小组讨论学习;

2. 能抓住重点词语如“总算”、“斩钉截铁”来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除长城外还有哪些是中国人的骄傲;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能根据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教学过程

导入

昨天晚上,同学们阅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讲了谁,说了他的什么事情?(指名学生说一说),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都非常好,可是,当他听到新中国成立后,却毅然决定回国,敌人的迫害没有吓倒他,经过5 年的艰苦斗争,他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和钱学森博士有同样经历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两遍。

新授

一、教师简单介绍华罗庚。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型,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数。

三、检查自学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 )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初:左边是衣字旁,不要少写一个点。

令:与“今天”的“今”区分,不要少写点。

华:“华罗庚”的“华”:读四声,不读二声。

冲:“冲着”的“冲”读四声,不读一声。

撼:“遗憾”的“撼”可与“感动”的“感”比较,加深记忆。

授:“教授”的“授”可与“接受”的“受”比较,加深记忆。

(2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检查读课文情况

教师可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老师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轻重、缓慢是否一样,让学生体会华罗庚与妻子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以后的激动心情。

(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 )分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华罗庚的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要回国?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什么,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并提出期望。

板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祖国解放了 妻子

斩钉截铁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1950年初春 旧金山海湾 登上船舷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知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小朋友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俺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同学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

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

指导同学开动脑筋,自身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同学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地图上找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再互相交流台湾的资料,以你问俺答的方式,同学把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已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已自已掌握的内容来回答。今天继续学习看雪那一课。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同学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1、假设自已就是台湾的小朋友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同学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复习“识字3”中的“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3、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4、小组交流解决各自所提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注意结合朗读课文来考虑和解决问题。

5、各组挑选自身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各组从其他组提的问题中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讨论。

6、选择同学们一起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考虑、表达。教师也可提出重点问题让同学考虑、讨论。如,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7、通过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同学在读中有所感悟。

8、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可配抒情音乐让同学美读。

(三)实践活动

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身的学校来做客。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池、水的特点,明白池水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词句上,要求学生理解生词意思,感受作者的语言美,理解比喻句的妙处,并试着为五彩池写一写导游词。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强烈情感。

教学设计意图:

?五彩池》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看到的五彩池的情景。全文以听说、向往亲身前往、目睹奇景简介成因赞叹人间瑶池为思路,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课文语句优美,景色可人,充分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根据课文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强大优势,树立大语文观,突现创设情境、引导学习、讨论探究、合作互动、发展个性、拓展思维、情感升华的目的。指导学生在《走进五彩池》的专题站中搜集处理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及相关知识点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摆好教与学的位置,指导学生学会电子汇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作成形式多样的电子作品。

教学准备:

学生和老师进行课前五彩池相关资料的收集,教师将资料进行筛选,制作成专题站《走进五彩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家看过《西游记》吗?那还记得西游记里讲过一座美丽的瑶池吗?

2、指名说说瑶池是什么样的?你想去瑶池吗?

3、老师今天就要带你们去瑶池看一看。

二、多媒体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五彩池》,欣赏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

2、欣赏完了美景,你有怎样的感受?(生:神奇、美丽板书:神奇美丽)

3、有一位作者,他在游览完这美丽的景色后,被这神奇深深打动,写下了一篇文章,让一起看课文,板书《五彩池》。

4、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写出了五彩池的哪些方面的神奇和美丽?

5、指名汇报。

三、借助网络,学习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

(一)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明其特点:

1、五彩池的这些神奇的美,你最渴望更加具体了解的是哪些方面?

2、分小组合作学习,利用《五彩池》网页,自主学习探讨,深入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3、做好准备,采用自己觉得最合适最能表现的方式,汇报关于五彩池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可以描绘解说、可以朗读想象、可以引导大家欣赏画面、可以充当小导游介绍等等等等)

4、五彩池群池子数量不仅多,而且形状各异、深浅不同、大小不一、色彩不同,你觉得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五彩池的形状、大小、色彩还会有哪些?小组内说说,在网站上画画、写写。

5、交流。

6、自由读读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想想怎样才能读出那种美。

7、指名读、齐读。

(二)究其原因:

1、五彩池为什么有这些神奇瑰丽的景象呢?

2、借助网页,分小组讨论学习。

3、小组派发言员汇报。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出示地质成因和折光原理网页进行小结)

4、原来神奇而美丽的五彩池,是因为有造就这些神奇和美丽的独特原因。

5、齐读本段。再次感受其美丽与神奇。

四、运用资源,收拢全文,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欣赏了如此美丽而神奇的五彩池,又了解了造就这些神奇和美丽的奇特原因。大家说说我们的五彩池和你们梦想中的瑶池相比,你有什么感受?

2、为什么作者最后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其实不仅仅是五彩池,我们祖国幅员辽阔,还有许多风景神奇秀美的地方。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给我们介绍介绍?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欣赏网站上已有相关资源。

4、祖国大好河山,美景如画,你有什么感受?想法?

五、作业: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想了解的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了解,制作一份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演示文稿,或者是学习交流主页。

《二年级教案语文上册教案模板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